資源簡介 青島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五課《電磁鐵(一)》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知道電磁鐵是由鐵芯和線圈構成的,電磁鐵是將電能轉換成磁能的裝置;電磁鐵通電有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科學思維目標:會制作簡易的電磁鐵;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利用觀察、比較、類比推理等方法推測電磁鐵可能具有哪些性質,提出可探究的問題。探究實踐目標:表現出對電磁鐵的結構、功能、變化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態度責任目標:了解電磁鐵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及給人類帶來的便利;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發展。【教學重難點】認識和制作電磁鐵,推測電磁鐵可能具有哪些性質,提出可探究的問題。【教學準備】小馬達、鐵釘、導線、曲別針、干電池等。【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播放一段玩具小汽車的視頻。師:同學們,你們玩過電動玩具小汽車嗎?生:玩過。師:你們知道電動玩具小汽車是怎樣跑起來的嗎?生:因為充了電。生:因為有電池。師:電動玩具小汽車之所以能跑起來,不光因為有電,還有一個重要的部件,叫小馬達,車內的小馬達里面有什么秘密?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一下。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活動一:認識電磁鐵。師:要想知道電動小汽車里面的秘密,我們就要拆開它看一看,拆開看看里面有什么,在科學中我們叫做“解暗箱”,現在我們就來拆開電動小汽車,看看它里面有什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活動,交流討論。教師出示溫馨提示:(1)拆分時注意保護部件完整。(2)把拆分的部件按一定的順序擺放在桌子上。(3)仔細觀察、及時記錄。匯報交流。師:你們發現了什么?生:我們找到了小汽車的小馬達。師:小馬達有什么特點?有什么構造?生:小馬達有線圈和鐵芯。師:我們可以說小馬達是由鐵芯、線圈和磁鐵構成的。播放小馬達視頻(1)播放小馬達拆分過程的視頻,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組成小馬達的核心部件(鐵芯、線圈)。(2)總結:小馬達里由鐵芯和線圈兩部分構成的裝置就是電磁鐵。課件出示電磁鐵的定義。活動二:活動二:做個電磁鐵,試一試有什么發現。師:了解了電磁鐵的結構,我們現在來試著做一個電磁鐵。實驗器材:鐵釘、導線、曲別針、干電池等。師:你能不能根據這些實驗器材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制作方案后班內交流。實驗方案:(1)在鐵釘上按同一方向纏繞導線20圈(匝)左右或更多。(2)將導線兩端分別連接在電池的兩極,嘗試用釘帽一端吸引曲別針。(3)比較不同的電磁鐵吸引曲別針的個數。(4)觀察:斷電后電磁鐵還有沒有磁性。實驗注意事項:我們制作鐵釘電磁鐵時,把電磁鐵直接連接在電池上屬于短路連接,電池容易發熱受損,所以不能把它長時間連接在電池上。不連接時開關應處于斷開狀態。不能直接用導線連接電池的正負極。學生完成實驗后交流匯報。實驗現象:通電時,能吸起曲別針:斷電時,不能吸起曲別針。實驗結論:電磁鐵通電后產生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總結:通電時,電流通過繞在鐵芯上的線圈產生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電磁鐵是將電能轉換成磁能的裝置。活動三:根據磁鐵的性質,推想電磁鐵可能還有哪些性質?小組內討論交流。學生匯報。生:電磁鐵可能具有和磁鐵一樣的性質,因為電磁鐵也是磁鐵。師:誰有其他看法?生:我認為電磁鐵有些性質跟磁鐵一樣,有的地方跟磁鐵不一樣。師:你能具體說說嗎?生:磁鐵無論什么時候都有磁力,而電磁鐵只有在通電后才有磁力。生:我認為電磁鐵可能也有南北兩極。師電磁鐵是否也具有同學們推想的性質 如果有,它們跟磁鐵的性質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這些是我們下一節課要探究的內容。總結:根據電磁鐵和磁鐵都具有吸鐵的性質,推想電磁鐵可能具有磁鐵的其他性質,就是在類比推理。類比推理的結果僅僅是一種可能性,推理結果是否正確,需要進一步驗證。我們剛才的推想也需要實驗的驗證。期待我們下一節科學課吧!三、全課小結師: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談一談你的收獲。出示思維導圖。四、你學會了嗎?1.小馬達里由( )和( )構成的裝置是電磁鐵。2.電磁鐵是將( )能轉換成( )能的裝置。3.根據電磁鐵和磁鐵都能吸鐵,推想電磁鐵可能具有磁鐵的其他性質,就是在進行( )。類比推理的結果僅僅是一種( ),推理結果是否正確需要進一步( )。五、課外拓展用普通的鐵釘作鐵芯,制成電磁鐵,斷電后有時鐵芯磁性不會立即消失。怎樣才能讓電磁鐵斷電后鐵芯的磁性立即消失呢?查找資料了解一下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