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音樂與人的情感世界(之一)》第1課《如歌的行板》。【教材分析】《如歌的行板》是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音樂與人的情感世界(之一)》第1課欣賞課,《如歌的行板》 采用了復三部的曲式。 抒情、 悠長的民歌曲調配合著復調式的襯腔, 反映著帝俄時代人民的痛苦生活。 在演奏時, 四件樂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 從而使其音色都帶有朦朧、暗淡的色彩。【學情分析】剛剛踏入中學的校門,內心世界比較豐富,對所有的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心理上還保持這小學時期的天真愉悅,他們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對事物的分析和主觀體會,對很多問題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多數學生學習態度都很端正,因此,老師要積極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注意強調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得熱愛音樂,喜歡上音樂課。【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感受弦樂器的音色特點和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旋律的特點。(二)藝術表現能鑒賞作品并用真摯優美的感情哼唱音樂。(三)創意實踐能用肢體語言創新性的表現歌曲。(四)文化理解讓學生了解音樂不是表現事物本身, 而是直接表達人對現實生活的內心感受, 抒發人的內心情感, 感知和體驗音樂的感性特征與精神內涵, 享受音樂過程中的愉悅。【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能鑒賞作品并用真摯優美的感情哼唱音樂。(二)教學難點:1.能用肢體語言創新性的表現歌曲。【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問題導入教師:同學們,常見的演奏形式有哪些?預設:回答問題教師:獨奏、合奏是我們經常學過的演奏形式,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部作品是一首四重奏,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四重奏?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四重奏是以弦樂四重奏為主的一種樂曲形式。四重奏:在四重奏的領域中,弦樂四重奏是最重要而且數量也最多的一種形式。弦樂四重奏的樂器組合通常是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及一把大提琴,另外也有作曲家是采用大、中、小提琴各一把,再加上一把低音提琴的組合,但數量并不多。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歌曲,它名字就叫作《如歌的行板》(書寫板書《如歌的行板》)【設計意圖:以問題為切入點,調動學習興趣,渲染課堂氣氛。激起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導入新課】二、師生互動,感受音樂教師: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作品的背景:《如歌的行板》作者是柴可夫斯基[俄],他一共寫了六首室內樂作品,以《D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 最優秀, 其中以第二樂章 《如歌的行板》最為突出,經過弦樂四重奏演奏家們的再創造,《如歌的行板》這首樂曲更為動人。1869 年,柴可夫斯基住在基輔附近卡門卡他妹妹的莊園里。 有一天, 他正在寫作歌劇 《女妖》 的管弦樂伴奏譜, 突然聽到窗外有人唱歌。 柴可夫斯基被這動人的歌聲吸引住了。他走出房門,發現唱歌的人是個泥瓦匠。柴可夫斯基問明這支歌名叫 《凡尼亞坐在沙發上》 以后,又請求他再唱了一遍, 并記下了這首民歌的曲調。 柴可夫斯基十分喜愛這首樸實的民歌。 他先把它收編在他的鋼琴二重奏 《俄羅斯民歌五十首》 里, 后來又用它作為 《D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的主題, 并把這個樂章取名 《 如歌的行板》。下面我們了解一下該作品的作者: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 (1840—1893),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是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1840年3月7日出生在佛根斯克一個貴族家庭里。10歲開始學習鋼琴,柴可夫斯基的父親希望兒子學習法律,把他送進了彼得堡法律學校學習。柴可夫斯基從這所學校畢業后,到了司法部工作,但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1862 年,他考進了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安東·魯賓斯坦學習作曲。畢業后,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1877—1890 年,柴可夫斯基得到梅克夫人的資助, 使他得以擺脫沉重的教學工作, 專心從事作曲。柴可夫斯基一生寫作了大量作品, 有交響曲六部, 其中以第六 (悲愴) 交響曲最為著名。一部鋼琴協奏曲、 一部小提琴協奏曲, 都被列為世界最有名的協奏曲之列; 他寫的歌劇 《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舞劇 《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也是歌劇、舞劇里最受歡迎的劇目; 管弦樂有:《1812 序曲》、《意大利隨想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室內樂包括有 《如歌的行板》 在內的 《第一弦樂四重奏》; 鋼琴作品有套曲:《四季》; 小提琴作品有 《旋律》; 大提琴作品有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等。教師:通過聆聽分析這部作品由幾個部分組成?(播放音樂)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如歌的行板》 采用了復三部的曲式。 抒情、 悠長的民歌曲調配合著復調式的襯腔, 反映著帝俄時代人民的痛苦生活。 在演奏時, 四件樂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 從而使其音色都帶有朦朧、暗淡的色彩。通過聆聽,聽聽這首作品由幾個主題構成?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全曲由兩個主題構成,下面我們聆聽第一個主題,聽聽這部分表現了怎樣的情感?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題基本上是民族主題的呈示和變奏, 雖由二拍子與三拍子混合成, 但毫無雕琢的痕跡:這段委婉的旋律, 給人以憂郁、 沉思的印象, 情緒顯得十分壓抑。下面哼唱主題音樂預設:哼唱教師:下面聆聽第二個主題,聽聽第二個主題和第一個主題有什么區別?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題是第一主題的變奏, 后半部出現的新因素, 通過第一提琴與中提琴采用復調對位的手法, 交替奏出一種祈求、 疑問的音調。下面邊聽音樂邊打節奏預設:打節奏教師:下面聆聽第二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的情感是怎樣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二部分 由兩段旋律組成。這兩段旋律的開始是由大提琴、 中提琴拔弦奏著半音下行的固定動機及兩個內聲部的切分音伴奏, 好像表現不可排遣的郁悶心情, 又猶如沉重的腳步聲和不斷的喘氣聲, 第一小提琴在降 d 大調上奏著五聲音階的祈求式旋律, 充滿了熱情和幻想; 后半段又轉入降 b 小調, 感情更為沉郁而悲切。下面我們模擬小提琴預設:模擬演奏教師:下面聆聽第三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的情感是怎樣的?這段旋律你們熟悉嗎?預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壓縮再現。 在最后的尾聲中, 又時斷時續地出現嗚咽般的民歌音調。最后,樂曲以兩個清澈的和弦, 平和地在夢幻般的音樂聲中結束。下面我們哼唱音樂預設:哼唱音樂教師:下面整體聆聽預設:聆聽三、精彩演繹,自由暢想教師:下面我們找幾位同學上臺表演,第一部分模擬第二部分打節奏,第三部分哼唱預設:上臺表演【設計意圖:通過上臺表演,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同學們體會舞臺的樂趣,讓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歌聲、語言、動作充分融入到歌曲當中,讓音樂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四、拓展思路,開闊視野教師: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歌曲預設:欣賞視頻【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音樂不是表現事物本身, 而是直接表達人對現實生活的內心感受, 抒發人的內心情感, 感知和體驗音樂的感性特征與精神內涵, 享受音樂過程中的愉悅。】五、結語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板書設計】《如歌的行板》弦樂四重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2張PPT)音樂與人的情感世界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同學們,常見的演奏形式有哪些?獨奏、合奏是我們經常學過的演奏形式,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部作品是一首四重奏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四重奏?四重奏是以弦樂四重奏為主的一種樂曲形式。四重奏:在四重奏的領域中,弦樂四重奏是最重要而且數量也最多的一種形式。弦樂四重奏的樂器組合通常是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及一把大提琴,另外也有作曲家是采用大、中、小提琴各一把,再加上一把低音提琴的組合,但數量并不多。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歌曲,它名字就叫作《如歌的行板》作品的背景:《如歌的行板》作者是柴可夫斯基[俄],六首室內樂作品,以《D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 最優秀, 其中以第二樂章 《如歌的行板》最為突出,經過弦樂四重奏演奏家們的再創造,《如歌的行板》這首樂曲更為動人。1869 年,柴可夫斯基住在基輔附近卡門卡他妹妹的莊園里。 有一天, 他正在寫作歌劇 《女妖》 的管弦樂伴奏譜, 突然聽到窗外有人唱歌。 柴可夫斯基被這動人的歌聲吸引住了。他走出房門,發現唱歌的人是個泥瓦匠。柴可夫斯基問明這支歌名叫 《凡尼亞坐在沙發上》 以后,又請求他再唱了一遍, 并記下了這首民歌的曲調。 柴可夫斯基十分喜愛這首樸實的民歌。 他先把它收編在他的鋼琴二重奏 《俄羅斯民歌五十首》 里, 后來又用它作為 《D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的主題, 并把這個樂章取名 《 如歌的行板》。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俄羅斯作曲家1840年3月7日出生在佛根斯克一個貴族家庭里。10歲開始學習鋼琴,柴可夫斯基的父親希望兒子學習法律,把他送進了彼得堡法律學校學習。柴可夫斯基從這所學校畢業后,到了司法部工作,但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1862 年,他考進了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安東·魯賓斯坦學習作曲。畢業后,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柴可夫斯基一生寫作了大量作品, 有交響曲六部, 其中以第六 (悲愴) 交響曲最為著名。一部鋼琴協奏曲、 一部小提琴協奏曲,他寫的歌劇 《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舞劇 《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通過聆聽分析這部作品由幾個部分組成?《如歌的行板》 采用了復三部的曲式。 抒情、 悠長的民歌曲調配合著復調式的襯腔, 反映著帝俄時代人民的痛苦生活。 在演奏時, 四件樂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 從而使其音色都帶有朦朧、暗淡的色彩。通過聆聽,聽聽這首作品由幾個主題構成?全曲由兩個主題構成,下面我們聆聽第一個主題,聽聽這部分表現了怎樣的情感?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題基本上是民族主題的呈示和變奏, 雖由二拍子與三拍子混合成, 但毫無雕琢的痕跡:這段委婉的旋律, 給人以憂郁、 沉思的印象, 情緒顯得十分壓抑。下面哼唱主題音樂下面聆聽第二個主題,聽聽第二個主題和第一個主題有什么區別?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題是第一主題的變奏, 后半部出現的新因素, 通過第一提琴與中提琴采用復調對位的手法, 交替奏出一種祈求、 疑問的音調。下面邊聽音樂邊打節奏下面聆聽第二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的情感是怎樣的?第二部分 由兩段旋律組成。這兩段旋律的開始是由大提琴、 中提琴拔弦奏著半音下行的固定動機及兩個內聲部的切分音伴奏, 好像表現不可排遣的郁悶心情, 又猶如沉重的腳步聲和不斷的喘氣聲, 第一小提琴在降 d 大調上奏著五聲音階的祈求式旋律, 充滿了熱情和幻想; 后半段又轉入降 b 小調, 感情更為沉郁而悲切。下面我們模擬小提琴下面聆聽第三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的情感是怎樣的?這段旋律你們熟悉嗎?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壓縮再現。 在最后的尾聲中, 又時斷時續地出現嗚咽般的民歌音調。最后,樂曲以兩個清澈的和弦, 平和地在夢幻般的音樂聲中結束。下面我們哼唱音樂下面整體聆聽下面我們找幾位同學上臺表演,第一部分模擬第二部分打節奏,第三部分哼唱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作品謝謝欣賞感謝您觀看與支持攻堅克難贏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c8a3f414e382ea357b7635716af527e8.mp3 c8a3f414e382ea357b7635716af527e8.mp4 【2022新版課標】中學-音樂-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如歌的行板》-課件.pptx 【2022新版課標】中學-音樂-粵教花城版-七年級下冊-《如歌的行板》-課堂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