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可遺傳變異育種-2024年高考高三生物學三輪沖刺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可遺傳變異育種-2024年高考高三生物學三輪沖刺復習

資源簡介

(
6.
應用
:
育種。
(二)基因重組
1.
類型
)變異、育種、進化
“生物的變異和育種”這部分內容既是前四章內容合乎邏輯的延續,又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基 礎, 復習時要注意可遺傳的變異和育種密切關系, 同時它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知識間相 互聯系, 從這個大角度出發, 注意讓學生理解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 同時注重對學生實際理解
能力和對于圖形分析能力的培養。
本專題內容知識之間的連貫性較強,可遺傳變異的三種類型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 異是生物育種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礎, 高考題中對變異的考察基本上都是通過結合育種和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在實際應用中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
本專題的一-部分內容,具有一-定的整體性,有利于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
回歸教材重難點
一、基礎再現:
(一)基因突變
1.實質:DNA 分子中 ,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
2. 引起因素: (三類)
3.結果:產生 。(或 )
4.特點: 。
5.意義:是生物變異的 ,為 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類型 發生時期
自由組合
交叉互換
人工重組型 體外
3.
2.結果:產生新的 ,不能產生新的基因。
3.意義:是形成 的重要原因,對 有重要意義。
4.應用: 育種、 育種。
(三)染色體變異
1.染色體結構變異
(1)類型:染色體中某一片段的 、 、 、 。
(2)結果:使得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 和 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
2.染色體數目變異
(1)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 ,它們的形態、功能 ,包含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
的 。
(2)染色體組的判斷方法
a. 圖形方面:如圖每個細胞依次含 個染色體組,每個
細胞的一個染色體組中依次有 條染色體。
b.基因型方面:如 DDDDEeeeFFff,含 個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中有 條染色體。
二、教材重要語句
1.基因突變是 產生的途徑,生物變異的 來源,生物進化的 材料。
2.基因突變的準確描述是: 。
3.基因突變的隨機性的表述是:

4.基因重組: 。
5. 染 色 體 結 構 變 異 包 括 染 色 體 片 段 的 。 染 色 體 數 目 變 異 則 包
括 、 。
6.染色體組是指:

7.單倍體是指: 。
8.多倍體是指: 。
三、要點判斷:
1.DNA 復制時發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導致基因突變。 ( )
2.A 基因突變為 a 基因,a 基因還可能再突變為 A 基因。 ( )
3.染色體片段的缺失和重復必然導致基因種類的變化。 ( )
4. 低溫可抑制染色體著絲點分裂,使子染色體不能分別移向兩極導致染色體加倍。 ( )
5.多倍體形成過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體重組的機會。 ( )
6.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一部分片段,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 ( )
7.染色體組整倍性、非整倍性變化必然導致基因種類的增加。 ( )
四、長句表述
1.基因突變一定產生等位基因嗎 為什么
查補易混易錯
易錯易混【01】不能準確進行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相關辨析。
解題技巧
1 .抓住“五個關鍵”確定生物變異類型
項目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染色體變異
變異本質
發生時期
適用范圍
變異結果
是否可觀 察
2.“三看法”辨析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
3.“三看法”判斷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易錯易混【02】不能正確進行種群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分析及相關計算。
解題技巧
1 .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
定義 公式
基因頻率 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 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
基因型頻率 在一個種群中,某基因型個體占 全部個體的比率。
2 .基因頻率的常見計算方法
(1)“定義法”求解基因頻率
①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某基因純合個體數 × 2 + 雜合子個體數
某基因的頻率= ×100%
個體總數 × 2
②基因位于 X 染色體上,Y 染色體上無等位基因,計算時只計算 X 染色體上的基因數,不考慮 Y 染色
體:
某基因總數
某基因的頻率= ×100%
2 × 雌性個體數 + 雄性個體數
注意: ZW 型性別決定也是這樣計算。
(2)“公式法”求解基因頻率
設有 N 個個體的種群,當等位基因只有兩個時(A 、a ),AA 、Aa 、aa 的個體數分別為 n1 、n2 、n3,
A 、a 的基因頻率分別用 PA 、Pa 表示, AA 、Aa 、aa 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用 PAA 、PAa 、Paa 表示,則:
PA =2nn2 =(+ × )=PAA +PAa
Pa =2nn2 =(+ × )=Paa +PAa
注意:某等位基因的頻率= 。
3 .利用遺傳平衡公式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
(1)前提條件:a.種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c.沒有遷入和遷出;d.沒有自然選擇;e.沒
有基因突變。
(2)計算方法:當等位基因只有兩個時(A 、a ),設p 表示 A 的基因頻率, q 表示 a 的基因頻率,則:基 因型 AA 的頻率= ;基因型 Aa 的頻率= ;基因型 aa 的頻率= 。如果一個種群達到遺傳平
衡,其基因型頻率應符合: 。
易錯易混【03】對不同育種方式的原理、方法、優缺點等理解不到位,掌握不全面。
解題技巧
1 .不同育種方式的比較
育種方式 原理 方法 優點 缺點 舉例
雜交育種 → → → 育種時間長, 局 限于同種或親 緣關系較近的 個體
誘變育種 輻射誘變、激 光誘變、化學 誘變 提高變異頻率,加速 育種進程,可 有利變異少, 工 作量大,須大量 處理供試材料
單倍體育種 再 經人工誘導使 獲得純合體植株, 技術較復雜, 需 與雜交育種結 合 單倍體育種培育 矮稈抗銹病的小 麥
多倍體育種 一定濃度的 處理 發育延遲,結實 率降低 三倍體無子西瓜、 八倍體小黑麥
基因工程 育種 利用轉基因技 術將目的基因 引入生物體內 目的性 ,育種周 期 ,打破 界限, 改造生物 性狀 技術復雜,可能 會引起生態危 機
細 胞 工 程 育 種 植物體 細胞雜 交育種 → → → 能 的障礙, 大大擴展了用于親 本組合的范圍 技術復雜,工作 量大,操作繁瑣
動物體 細胞克 隆育種 → 能 的障礙,用 于 、 技術復雜,難度 大
利用植物激 素育種 用一定 涂抹 在的雌蕊柱頭 上 不引起植物基因型的 改變 只適用于植物, 不可遺傳
2 .育種方案的設計,要特別關注育種需求。
(1)根據新品種(或新物種)對性狀的需求,來設計合適的育種方案。
①集中不同親本的優良性狀,應選擇 育種;
②既集中優良性狀,又縮短育種年限,應選擇 育種;
③提高變異頻率,“ 改良”或“ 改造”或直接改變現有性狀,獲得當前不存在的基因或性狀,應選擇 育
種;
④提高品種質量,提高營養物質的含量,應選擇 育種;
⑤實現定向改變現有性狀,應選擇 育種。
(2)根據對育種操作技術的要求,如“最簡便”“最準確”“最快”等育種要求來選擇合適育種方案。
①最簡便:側重于技術操作, 一般 操作最簡便;
②最快:側重于育種時間, 一般 所需時間明顯縮短;
③最準確:側重于目標精準度, 育種可“定向” 改變生物性狀。
3 .育種中常見的幾種思維誤區
(1)誤區一:雜交育種一定需要連續自交。
若選育的優良性狀為隱性性狀,則出現此性狀的個體即 。
若選育的優良性狀為顯性性狀,獲得此品種則需連續自交,直至 。
(2)誤區二:單倍體育種一定比雜交育種快。
若培育隱性性狀或不完全顯性性狀的新品種, 既簡單又快速。
(3)誤區三:單倍體育種是為了獲得單倍體植株。
一般單倍體植株長勢弱小,高度不育。單倍體育種是為了盡快獲得 ,故得到單倍體植株
后必須 ,才能達到育種的需求。
(4)誤區四:培育雜交種只需選擇合適的親本雜交即可。
在雜交育種中,如果新品種是雜交種,因雜合子自交后代會發生 ,因此需年年制種,所以在育
種時必須選取一部分個體自交留種。
易錯易混【01】不能準確進行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相關辨析。
1.(2022·河南鄭州 ·模擬預測) 如下圖所示,甲、乙、丙、丁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物變異類型,其中丙中的基
因 2 由基因 1 變異而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圖甲、乙都表示交叉互換,發生在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
B .圖丙中的變異能夠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C .圖丁中的變異有可能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
D .圖甲、乙、丁中的變異都不會產生新基因
2.(2022·遼寧省 · 模擬題)下圖是某二倍體動物的幾個細胞分裂示意圖(數字代表染色體,字母代表染色體上
帶有的基因)。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丙細胞不能進行基因重組
B .甲、乙、丙細胞所處時期均易發生基因突變
C .甲、乙、丙細胞所處時期均易發生基因突變
D .1 與 2 片段的交換和 1 與 2 的分離,均屬于基因重組
3 .(2022·湖北 · 襄陽五中一模)染色體拷貝數目變異(CNV)是人類變異的一種重要形式,其覆蓋的染色 體范圍廣,可引起人群中巨大的遺傳差異,從而表現出不同性狀。正常人的基因成對存在,即 2 份拷貝, 若出現 1 或 0 拷貝即為缺失,大于 2 份拷貝即為重復,在拷貝過程中還會出現倒位、易位等情況。下列分
析正確的是( )
A .發生 CNV 的細胞中染色體上基因數目一定出現變化
B .發生 CNV 的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不會出現聯會現象
C .染色體片段在非同源染色體間的交換通常不會改變“拷貝” 的數量
D .若某 DNA 分子復制時在基因中增加了一定數量的堿基對,則屬于 CNV 中的重復
4 .(2022·廣東 ·湛江一中模擬預測)已知某條染色體上有基因 X 和無遺傳效應的片段 Y,現將某外來脫氧
核苷酸序列 Z 插入該 DNA 片段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若 Z 為無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基因 X 中,則發生了染色體變異
B .若 Z 為有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基因 X 中,則發生了染色體變異
C .若 Z 為無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片段 Y 中,則發生了基因突變
D .若 Z 為有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片段 Y 中,則發生了基因重組
易錯易混【02】不能正確進行種群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分析及相關計算。
1.(2022·遼寧省錦州市 ·模擬題) 在一個較大的果蠅種群中,雌雄果蠅數量相等,且雌雄個體之間可以自由
交配。若種群中 B 的基因頻率為 80% ,b 的基因頻率為 20%,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若 B 、b 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雄果蠅中出現基因型為 bb 的概率為 4%
B .若 B 、b 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顯性個體中出現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約為 17%
C .若 B 、b 只位于 X 染色體上,則 XbXb 、XbY 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 4% 、20%
D .若 B 、b 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則說明該果蠅種群一定發生了進化
2.(2022·江蘇省 · 模擬題)某海島上分趾海龜 WW 占 25% ,Ww 占 50%,連趾海龜 ww 占 25%。在食物缺 乏的環境下,分趾海龜(WW 、Ww)的個體數每年各減少 20%,連海龜 ww 的個體數量保持穩定,則一年
后 W 的基因頻率是( )
A .47.1% B .29.4% C .50% D .52.9%
易錯易混【03】對不同育種方式的原理、方法、優缺點等理解不到位,掌握不全面。
1 .(2022·安徽 · 合肥市第八中學模擬預測)近年來,我國在生物育種技術領域取得較大進展。下列關于變
異和育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雜交育種通過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實現控制不同優良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B .誘變育種利用理化因素誘發基因突變,可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
C .單倍體育種常通過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實現,所得植株一般高度不育
D .可通過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受粉的玉米植株從而避免連續陰雨天氣造成的減產
2 .(2022·湖南 · 長郡中學模擬預測)種間和屬間雜交是獲得單倍體大麥的方法。某研究人員將二倍體大麥
(染色體組成為 2n)與其近緣種(染色體組成為 2m)雜交,發現兩者產生的配子可進行正常的受精作用形
成合子。但在合子隨后的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間遺傳的不親和性,近緣種的染色體組從合子中被排除,
形成單倍性胚胎,最終發育成單倍體大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形成單倍性胚胎前,合子的染色體組成可能為(n +m)
B .題中所述的遺傳不親和性可能是由于合子發育過程中染色體無法正常聯會
C .與正常二倍體大麥植株相比,單倍性胚胎發育成的單倍體大麥植株弱小
D .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大麥幼苗可快速獲得純合大麥植株
3 .(2022·江蘇泰州 ·模擬預測)下列有關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的原理不同
B .誘變育種可以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加速育種進程
C .多倍體育種和單倍體育種均需要進行花藥離體培養的操作
D .植物體細胞雜交育種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和植物細胞全能性
1.(2022 年 1 月 · 浙江 · 高考真題) 峽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導致新物種形成。兩個種的羚松鼠分別生活在某 大峽谷的兩側,它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峽谷形成之前;某高山兩側間存在有限的“通道” ,陸地蝸牛和很多
不能飛行的昆蟲可能會在“通道”處形成新物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大峽谷分隔形成的兩個羚松鼠種群間難以進行基因交流
B .能輕易飛越大峽谷的鳥類物種一般不會在大峽谷兩側形成為兩個物種
C .高山兩側的陸地蝸牛利用“通道”進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D .某些不能飛行的昆蟲在“通道”處形成的新種與原物種存在生殖隔離
2 .(2022 年 6 月 · 浙江 · 高考真題) 貓叫綜合征的病因是人類第五號染色體短臂上的部分片段丟失所致。這
種變異屬于( )
A .倒位 B .缺失 C .重復 D .易位
3 .(2022·湖南 · 高考真題)中國是傳統的水稻種植大國,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在培育水稻優良
品種的過程中,發現某野生型水稻葉片綠色由基因 C 控制。回答下列問題:
(1)突變型 1 葉片為黃色,由基因 C 突變為 C1 所致,基因 C1 純合幼苗期致死。突變型 1 連續自交 3 代, F3
成年植株中黃色葉植株占 。
(2)測序結果表明,突變基因 C1 轉錄產物編碼序列第 727 位堿基改變,由 5 '-GAGAG-3'變為 5 '
-GACAG-3',導致第 位氨基酸突變為 ,從基因控制性狀的角度解釋突變體葉片變黃的機理 。(部分密碼子及對應氨基酸:GAG 谷氨酸;AGA 精氨酸;GAC 天
冬氨酸;ACA 蘇氨酸;CAG 谷氨酰胺)
(3)由 C 突變為 C1 產生了一個限制酶酶切位點。從突變型 1 葉片細胞中獲取控制葉片顏色的基因片段, 用限
制酶處理后進行電泳(電泳條帶表示特定長度的 DNA 片段),其結果為圖中 (填“I”“Ⅱ”或“Ⅲ”)。
(4)突變型 2 葉片為黃色, 由基因 C 的另一突變基因 C2 所致。用突變型 2 與突變型 1 雜交, 子代中黃色葉植 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 50%。能否確定 C2 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 (填“ 能”或“否”),用文字說明理
由 。
4 .(2022·安徽 · 合肥市第八中學模擬預測)近年來,我國在生物育種技術領域取得較大進展。下列關于變
異和育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雜交育種通過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實現控制不同優良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B .誘變育種利用理化因素誘發基因突變,可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
C .單倍體育種常通過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實現,所得植株一般高度不育
D .可通過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受粉的玉米植株從而避免連續陰雨天氣造成的減產
5 .(2022·湖南 · 長郡中學模擬預測)種間和屬間雜交是獲得單倍體大麥的方法。某研究人員將二倍體大麥 (染色體組成為 2n)與其近緣種(染色體組成為 2m)雜交,發現兩者產生的配子可進行正常的受精作用形 成合子。但在合子隨后的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間遺傳的不親和性,近緣種的染色體組從合子中被排除,
形成單倍性胚胎,最終發育成單倍體大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形成單倍性胚胎前,合子的染色體組成可能為(n +m)
B .題中所述的遺傳不親和性可能是由于合子發育過程中染色體無法正常聯會
C .與正常二倍體大麥植株相比,單倍性胚胎發育成的單倍體大麥植株弱小
D .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大麥幼苗可快速獲得純合大麥植株
6 .(2022·江蘇泰州 ·模擬預測)下列有關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的原理不同
B .誘變育種可以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加速育種進程
C .多倍體育種和單倍體育種均需要進行花藥離體培養的操作
D .植物體細胞雜交育種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和植物細胞全能性
7 .(2022·河南 · 洛寧縣第一高級中學模擬預測)2022 年 4 月 16 日,搭載約 12000 粒種子的神舟十三號飛
船安全返回地面,有望通過航天育種獲得新品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通過航天育種獲得的新性狀都能穩定遺傳給后代
B .航天育種所利用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C .經太空輻射處理后大多數的種子都會獲得優良的突變性狀
D .航天育種能按照人們的意愿大幅度改造生物的性狀
8.(2022·湖北 ·黃岡中學三模) 無子果實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優質果品。無子番茄是通過人工阻止花受粉后
誘導子房發育得到,而無子西瓜則通常由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雜交得到。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無子番茄、無子西瓜及四倍體西瓜均為新物種
B .無子番茄是單倍體,處理所用的植物激素類似物可能為生長素類似物
C .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幼苗得到的四倍體植株,并非所有細胞都含四個染色體組
D .三倍體的無子西瓜高度不育,該性狀為不可遺傳變異
9 .(2021·廣東省·江門市·期末考試)某二倍體植物物寬葉(M)對窄葉(m )為顯性,紅花(R)對白花 (r)為顯性。 m 、r 的位置如左下圖所示。 一批窄葉白花植株經誘導產生了下圖甲、乙、丙所示的突變。現 有一株由純種寬葉紅花誘導得到的突變體,推測其體細胞內發生的變異與 M 無關,且為圖甲、乙、丙所示 變異類型中的一種,其他同源染色體數目及結構正常。現只有甲、乙、丙植株可供選擇,請設計一代雜交 實驗確定該寬葉紅花突變體的變異類型是圖示甲乙丙類型中的哪一種。 (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
性狀的基因都缺失時,幼胚死亡)
(1)圖甲、乙、丙所示的變異類型依次是 、 、 (請具體
表述)。
(2)實驗步驟:
① 。
②觀察、統計后代表型及比例。
(3)結果預測:
Ⅰ.若 ,則該寬葉紅花突變體為圖甲所示變異類型; Ⅱ.若 ,則該寬葉紅花突變體為圖乙所示變異類型;
Ⅲ.若 ,則該寬葉紅花突變體為圖丙所示變異類型。
10.(2022·重慶市 · 模擬題)圖 1 所示為某地區中某種老鼠原種群被一條河分割成甲、乙兩個種群后的進化
過程圖;圖 2 所示為在某段時間內,種群甲中的 A 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圖 1 中 b 過程的實質是 ,其直接作用對象是 。
(2)圖 2 中在 時間段內甲種群發生了生物進化,在 T 點時 (填“是” 、“ 否”或“不一定” )形成
新物種。
(3)若時間單位為年,在某年時,甲種群 AA 、Aa 和 aa 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 10% 、30%和 60%,現假設 甲種群所生存的環境發生一種新的變化,使得生存能力 AA=Aa>aa ,其中 aa 個體每年減少 10%,而 AA
和 Aa 個體每年增加 10%,則下一年時種群中的 aa 的基因型頻率約為 (保留一位小數)。(
6.
應用
:
誘變育種

(二)基因重組
1.
類型
)變異、育種、進化
“生物的變異和育種”這部分內容既是前四章內容合乎邏輯的延續,又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基 礎, 復習時要注意可遺傳的變異和育種密切關系, 同時它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知識間相 互聯系, 從這個大角度出發, 注意讓學生理解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 同時注重對學生實際理解
能力和對于圖形分析能力的培養。
本專題內容知識之間的連貫性較強,可遺傳變異的三種類型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 異是生物育種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礎, 高考題中對變異的考察基本上都是通過結合育種和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在實際應用中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
本專題的一-部分內容,具有一-定的整體性,有利于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
回歸教材重難點
一、基礎再現:
(一)基因突變
1.實質:DNA 分子中 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
2. 引起因素: 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三類)
3.結果:產生 新基因。(或 等位基因)
4.特點: 具有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低頻性、多害少利性。
5.意義:是生物變異的 根本來源,為 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類型 發生時期
自由組合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染色體互換 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
人工重組型 體外
2.結果:產生新的基因型 ,不能產生新的基因。
3.意義: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對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
4.應用:雜交育種、 基因工程育種。
(三)染色體變異
1.染色體結構變異
(1)類型:染色體中某一片段的 重復、缺失、倒位、易位。
(2)結果:使得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和 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
2.染色體數目變異
(1)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的形態、功能各不相同,包含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育、遺傳
和變異的全部遺傳信息。
(2)染色體組的判斷方法
a. 圖形方面:如圖每個細胞依次含 2 、3 、4 、1 個染
色體組,每個細胞的一個染色體組中依次有 4 丶 2 、
2 、4 條染色體。
b.基因型方面:如 DDDDEeeeFFff,含 4 個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中有 3 條染色體。
二、教材重要語句
1.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突變的準確描述是: 由 DNA 分子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3.基因突變的隨機性的表述是: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可以發生在細胞內不同的
DNA 分子上,也可以發生在同一DNA 分子的不同部位。
4.基因重組: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5.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染色體片段的重復、缺失、顛倒、移接。染色體數目變異則包括 個別染色體增減、染
色體組成倍增減。
6.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協調,共同控制生物的
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
7.單倍體是指: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
8.多倍體是指: 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
三、要點)判斷:
1.DNA 復制時發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導致基因突變。(√ )
2.A 基因突變為 a 基因,a 基因還可能再突變為 A 基因。(√ )
3.染色體片段的缺失和重復必然導致基因種類的變化。 ( ×)
3. 低溫可抑制染色體著絲點分裂,使子染色體不能分別移向兩極導致染色體加倍。 ( × )
5.多倍體形成過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體重組的機會。 ( ×)
6.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一部分片段,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 )
7.染色體組整倍性、非整倍性變化必然導致基因種類的增加。 ( × )
四、長句表述
1.基因突變一定產生等位基因嗎 為什么
不一定,真核生物基因突變一般可產生它的等位基因,而病毒和原核細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其基因突變
產生的是一個新基因。
查補易混易錯
易錯易混【01】不能準確進行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相關辨析。
解題技巧
1 .抓住“五個關鍵”確定生物變異類型
項目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染色體變異
變異本質 基因堿基序列改變 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 新組合 染色體結構或數目發生改變
發生時期 DNA 復制時期 減數分裂 I 細胞分裂期
適用范圍 所有生物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變異結果 產生新基因,基因數目不變 產生新基因型,無新基因 無新基因,基因數目或排列順序改變
是否可觀 察 光學顯微鏡下無法觀察 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 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
2.“三看法”辨析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
3.“三看法”判斷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易錯易混【02】不能正確進行種群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分析及相關計算。
解題技巧
1 .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
定義 公式
基因頻率 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 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
基因型頻率 在一個種群中,某基因型個體占 全部個體的比率。
2 .基因頻率的常見計算方法
(1)“定義法”求解基因頻率
①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某基因純合個體數 × 2 + 雜合子個體數
某基因的頻率= ×100%
個體總數 × 2
②基因位于 X 染色體上,Y 染色體上無等位基因,計算時只計算 X 染色體上的基因數,不考慮 Y 染色
體:
某基因總數
某基因的頻率= ×100%
2 × 雌性個體數 + 雄性個體數
注意: ZW 型性別決定也是這樣計算。
(2)“公式法”求解基因頻率
設有 N 個個體的種群,當等位基因只有兩個時(A 、a ),AA 、Aa 、aa 的個體數分別為 n1 、n2 、n3,
A 、a 的基因頻率分別用 PA 、Pa 表示, AA 、Aa 、aa 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用 PAA 、PAa 、Paa 表示,則:
PA =2nn2 =(+ × )=PAA +PAa
Pa =2nn2 =(+ × )=Paa +PAa
1
注意:某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 雜合子的頻率。
2
3 .利用遺傳平衡公式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
(1)前提條件:a.種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c.沒有遷入和遷出;d.沒有自然選擇;e.沒
有基因突變。
(2)計算方法:當等位基因只有兩個時(A 、a ),設p 表示 A 的基因頻率, q 表示 a 的基因頻率,則:基 因型 AA 的頻率=p2 ;基因型 Aa 的頻率=2pq;基因型 aa 的頻率=q2 。如果一個種群達到遺傳平衡,其基
因型頻率應符合: p2+2pq+q2 =1。
易錯易混【03】對不同育種方式的原理、方法、優缺點等理解不到位,掌握不全面。
解題技巧
1 .不同育種方式的比較
育種方式 原理 方法 優點 缺點 舉例
雜交育種 基因 重組 雜交→ 自交→ 選優→連續自 交 將不同個體的優良 性狀集中到新品種 上 育種時間長, 局 限于同種或親 緣關系較近的 個體 矮稈抗銹病的小 麥
誘變育種 基因 突變 輻射誘變、激 光誘變、化學 誘變 提高變異頻率,加速 育種進程,可大幅度 改良某些性狀 有利變異少, 工 作量大,須大量 處理供試材料 青霉素高產菌株、
太空椒
單倍體育種 染色體變異 花藥離體培養 再經人工誘導 使染色體加倍 獲得純合體植株, 明 顯縮短育種年限 技術較復雜, 需 與雜交育種結 合 單倍體育種培育 矮稈抗銹病的小 麥
多倍體育種 染色體變異 一定濃度的秋 水仙素處理萌 發的種子或幼 苗 植物器官大,產量高, 發育延遲,結實 率降低 三倍體無子西瓜、 八倍體小黑麥
營養豐富
基因工程 育種 基因 重組 利用轉基因技 術將目的基因 引入生物體內 目的性強,育種周期 短,打破 物種界限, 定向改造生物性狀 技術復雜,可能 會引起生態危 機 產生人胰島素的 大腸桿菌、抗蟲棉
細 胞 工 程 育 種 植物體 細胞雜 交育種 細胞的全能 性 去壁→誘融→ 生壁→組培 能克服遠緣雜交的 不親和的障礙,大大 擴展了用于親本組合 的范圍 技術復雜,工作 量大,操作繁瑣 番茄-馬鈴薯、白 菜-甘藍
動物體 細胞克 隆育種 細胞的全能 性 核移植→胚胎 移植 能克服遠緣雜交的 不親和的障礙,用于 保存瀕危物種、繁殖 優良動物 技術復雜,難度 大 克隆羊
利用植物激 素育種 適宜濃度的 生長素可以 促進果實的 發育 用一定濃度的 生長素涂抹在 的雌蕊柱頭上 不引起植物基因型的 改變 只適用于植物, 不可遺傳 無子番茄
2 .育種方案的設計,要特別關注育種需求。
(1)根據新品種(或新物種)對性狀的需求,來設計合適的育種方案。
①集中不同親本的優良性狀,應選擇雜交育種;
②既集中優良性狀,又縮短育種年限,應選擇單倍體育種;
③提高變異頻率, “ 改良”或“ 改造”或直接改變現有性狀,獲得當前不存在的基因或性狀,應選擇誘變育種;
④提高品種質量,提高營養物質的含量,應選擇多倍體育種;
⑤實現定向改變現有性狀,應選擇基因工程育種。
(2)根據對育種操作技術的要求,如“最簡便”“最準確”“最快”等育種要求來選擇合適育種方案。
①最簡便:側重于技術操作, 一般雜交育種操作最簡便;
②最快:側重于育種時間, 一般單倍體育種所需時間明顯縮短;
③最準確:側重于目標精準度, 基因工程育種可“定向” 改變生物性狀。
3 .育種中常見的幾種思維誤區
(1)誤區一:雜交育種一定需要連續自交。
若選育的優良性狀為隱性性狀,則出現此性狀的個體即可穩定遺傳。
若選育的優良性狀為顯性性狀,獲得此品種則需連續自交,直至不再發生性狀分離。
(2)誤區二:單倍體育種一定比雜交育種快。
若培育隱性性狀或不完全顯性性狀的新品種, 雜交育種既簡單又快速。
(3)誤區三:單倍體育種是為了獲得單倍體植株。
一般單倍體植株長勢弱小,高度不育。單倍體育種是為了盡快獲得穩定遺傳的二倍體新品種,故得到單倍
體植株后必須人工誘導使染色體數目加倍,才能達到育種的需求。
(4)誤區四:培育雜交種只需選擇合適的親本雜交即可。
在雜交育種中,如果新品種是雜交種,因雜合子自交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因此需年年制種,所以在育種
時必須選取一部分個體自交留種。
易錯易混【01】不能準確進行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相關辨析。
1.(2022·河南鄭州 ·模擬預測) 如下圖所示,甲、乙、丙、丁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物變異類型,其中丙中的基
因 2 由基因 1 變異而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圖甲、乙都表示交叉互換,發生在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
B .圖丙中的變異能夠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C .圖丁中的變異有可能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
D .圖甲、乙、丁中的變異都不會產生新基因
【答案】A
【解析】圖甲表示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圖乙表示非同源染色體交叉 互換,屬于易位,圖丙表示堿基對的缺失,屬于基因突變,圖丁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或缺失。圖 甲表示交叉互換,發生在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圖乙表示易位, A 錯誤;圖丙中的變異屬于基因突變中 的堿基對的缺失,突變和基因重組都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B 正確;圖丁中,若上面的染色體正常, 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若下面的染色體正常,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 C 正確;只有
基因突變才能產生新基因,圖甲、乙、丁都不是基因突變, D 正確。故選 A。
2.(2022·遼寧省 · 模擬題)下圖是某二倍體動物的幾個細胞分裂示意圖(數字代表染色體,字母代表染色體上
帶有的基因)。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丙細胞不能進行基因重組
B .甲、乙、丙細胞所處時期均易發生基因突變
C .甲、乙、丙細胞所處時期均易發生基因突變
D .1 與 2 片段的交換和 1 與 2 的分離,均屬于基因重組
【答案】A
【解析】正常情況下,基因重組發生在進行有性生殖的減數分裂過程中,主要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 期,丙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時細胞中有兩個染色體組,不能進行基因重組,A 正確;基因突 變一般發生在分裂間期,不容易發生于甲、乙、丙所處的時期,B 錯誤;正常情況下,基因重組發生在進 行有性生殖的減數分裂過程中, 乙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 不會發生基因重組, C 錯誤;1 與 2 的片段交換, 是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1 與 2 的分離,屬于同源染色體的分離,不
屬于基因重組, D 錯誤。故選 A。
3 .(2022·湖北 · 襄陽五中一模)染色體拷貝數目變異(CNV)是人類變異的一種重要形式,其覆蓋的染色 體范圍廣,可引起人群中巨大的遺傳差異,從而表現出不同性狀。正常人的基因成對存在,即 2 份拷貝, 若出現 1 或 0 拷貝即為缺失,大于 2 份拷貝即為重復,在拷貝過程中還會出現倒位、易位等情況。下列分
析正確的是( )
A .發生 CNV 的細胞中染色體上基因數目一定出現變化
B .發生 CNV 的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不會出現聯會現象
C .染色體片段在非同源染色體間的交換通常不會改變“拷貝” 的數量
D .若某 DNA 分子復制時在基因中增加了一定數量的堿基對,則屬于 CNV 中的重復
【答案】C
【解析】CNV 過程中出現倒位、易位等情況,染色體上的基因數目不一定發生改變,A 錯誤;發生 CNV 過程中可能出現大于 2 份拷貝即為重復, 存在同源染色體, 故發生 CNV 的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會 出現聯會現象, B 錯誤;染色體片段在非同源染色體間的交換屬于易位, 通常不會改變染色體數量, C 正確; 某 DNA 分子復制時在基因中增加了一定數量的堿基對,屬于基因突變,不屬于 CNV 中的重復,D 錯誤;
故選 C。
4 .(2022·廣東 ·湛江一中模擬預測)已知某條染色體上有基因 X 和無遺傳效應的片段 Y,現將某外來脫氧
核苷酸序列 Z 插入該 DNA 片段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若 Z 為無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基因 X 中,則發生了染色體變異
B .若 Z 為有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基因 X 中,則發生了染色體變異
C .若 Z 為無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片段 Y 中,則發生了基因突變
D .若 Z 為有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片段 Y 中,則發生了基因重組
【答案】D
【解析】若乙為無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基因 X 中,則發生了基因突變,A 錯誤;若乙為有遺傳效
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基因 X 中屬于基因重組, B 錯誤;若 Z 為無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片段 Y 中,則不會發生基因突變, C 錯誤;若 Z 為有遺傳效應的片段且插入位點在片段 Y 中,則發生了基因重組,
D 正確。故選 D。
易錯易混【02】不能正確進行種群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分析及相關計算。
1.(2022·遼寧省錦州市 ·模擬題) 在一個較大的果蠅種群中,雌雄果蠅數量相等,且雌雄個體之間可以自由
交配。若種群中 B 的基因頻率為 80% ,b 的基因頻率為 20%,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若 B 、b 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雄果蠅中出現基因型為 bb 的概率為 4%
B .若 B 、b 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顯性個體中出現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約為 17%
C .若 B 、b 只位于 X 染色體上,則 XbXb 、XbY 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 4% 、20%
D .若 B 、b 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則說明該果蠅種群一定發生了進化
【答案】C
【解析】若 B 、b 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雄果蠅中出現基因型為 bb 的概率為 20%×20%=4% ,A 正確;若 B 、 b 位 于 常 染 色 體 上 , 出 現 基 因 型 為 BB 的 概 率 為 80%×80%=64% , 出 現 基 因 型 為 Bb 的 概 率 為 2×80%×20%=32%,則顯性個體中出現雜合雄果蠅的概率為 32%÷(32%+64%)×≈17% ,B 正確;若 B 、b 只位于 X 染色體上,在雌性個體中,XbXb 為 20%×20%=4%,在雄性個體中,XbY 為 20%,而雌雄數量相 等,所以該種群中 XbXb 、XbY 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 2% 、10% ,C 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
改變,若 B 、b 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則說明該果蠅種群一定發生了進化, D 正確。故選: C。
2.(2022·江蘇省 · 模擬題)某海島上分趾海龜 WW 占 25% ,Ww 占 50%,連趾海龜 ww 占 25%。在食物缺 乏的環境下,分趾海龜(WW 、Ww)的個體數每年各減少 20%,連海龜 ww 的個體數量保持穩定,則一年
后 W 的基因頻率是( )
A .47.1% B .29.4% C .50% D .52.9%
【答案】A
【解析】假設第一年海龜數量為 100 只,則基因型為 WW 的個體為 25 只,基因型為 Ww 的個體為 50 只, 基因型為 ww 的個體為 25 只, 在食物缺乏的環境下, 分趾海龜的個體數每年減少 20%,即第二年時, 基因 型為 WW 的個體為 25-25×20%=20 只, 基因型為 Ww 的個體為 50-50×20%=40 只, 基因型為 ww 的個體
數量穩定不變,仍為 25 只,所以 W=(20×2+40)÷2(20+40+25)=47.1% ,A 正確。故選: A。
易錯易混【03】對不同育種方式的原理、方法、優缺點等理解不到位,掌握不全面。
1 .(2022·安徽 · 合肥市第八中學模擬預測)近年來,我國在生物育種技術領域取得較大進展。下列關于變
異和育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雜交育種通過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實現控制不同優良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B .誘變育種利用理化因素誘發基因突變,可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
C .單倍體育種常通過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實現,所得植株一般高度不育
D .可通過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受粉的玉米植株從而避免連續陰雨天氣造成的減產
【答案】B
【解析】雜交育種雌雄配子隨機結合過程中沒有發生基因重組,控制不同優良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發生 在配子形成過程中, A 錯誤;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利用理化因素誘發基因突變,可以提高突變率, 可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B 正確;單倍體育種先進行花藥離體培養,再用秋水仙素處理 幼苗實現,二倍體的花藥離體培養形成的單倍體植株不會出現種子,與正常植株相比,單倍體植株一般長 得弱小,且高度不育,C 錯誤;玉米需要的是種子,必需要受粉才能獲得種子,通過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
理不能避免玉米減產,可通過人工授粉避免連續陰雨天氣造成的減產, D 錯誤。故選 B。
2 .(2022·湖南 · 長郡中學模擬預測)種間和屬間雜交是獲得單倍體大麥的方法。某研究人員將二倍體大麥 (染色體組成為 2n)與其近緣種(染色體組成為 2m)雜交,發現兩者產生的配子可進行正常的受精作用形 成合子。但在合子隨后的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間遺傳的不親和性,近緣種的染色體組從合子中被排除,
形成單倍性胚胎,最終發育成單倍體大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形成單倍性胚胎前,合子的染色體組成可能為(n +m)
B .題中所述的遺傳不親和性可能是由于合子發育過程中染色體無法正常聯會
C .與正常二倍體大麥植株相比,單倍性胚胎發育成的單倍體大麥植株弱小
D .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大麥幼苗可快速獲得純合大麥植株
【答案】B
【解析】合子(受精卵) 的染色體是精子與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總和,再結合題干信息“在合子隨后的分裂 過程中……形成單倍性胚胎”可知,形成單倍性胚胎前,合子的染色體組成可能為(n+m ),A 正確;合子 (受精卵)的發育是建立在有絲分裂的基礎上,該過程中不會發生同源染色體聯會,B 錯誤;單倍性胚胎 發育成單倍體大麥,與正常二倍體大麥植株相比,單倍體植株弱小,C 正確;單倍體大麥幼苗經一定濃度
的秋水仙素處理后,染色體數目加倍,可快速獲得純合大麥植株, D 正確。故選 B。
3 .(2022·江蘇泰州 ·模擬預測)下列有關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的原理不同
B .誘變育種可以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加速育種進程
C .多倍體育種和單倍體育種均需要進行花藥離體培養的操作
D .植物體細胞雜交育種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和植物細胞全能性
【答案】D
【解析】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的原理均是基因重組, A 錯誤;誘變育種不能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 B 錯 誤;多倍體育種不需要進行花藥離體培養的操作,C 錯誤;植物體細胞雜交育種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
和植物細胞全能性, D 正確。故選 D。
1.(2022 年 1 月 · 浙江 · 高考真題) 峽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導致新物種形成。兩個種的羚松鼠分別生活在某 大峽谷的兩側,它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峽谷形成之前;某高山兩側間存在有限的“通道” ,陸地蝸牛和很多
不能飛行的昆蟲可能會在“通道”處形成新物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大峽谷分隔形成的兩個羚松鼠種群間難以進行基因交流
B .能輕易飛越大峽谷的鳥類物種一般不會在大峽谷兩側形成為兩個物種
C .高山兩側的陸地蝸牛利用“通道”進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D .某些不能飛行的昆蟲在“通道”處形成的新種與原物種存在生殖隔離
【答案】C
【解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引起 生物進化的因素包括突變、自然選擇、遷入和遷出、非隨機交配、遺傳漂變等;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 供原材料,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統稱為突變;自然
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詳解】
A、大峽谷分隔形成的地理隔離,使兩個羚松鼠種群間難以進行基因交流, A 正確;
B、能輕易飛越大峽谷的鳥類物種能進行基因交流, 一般不會在大峽谷兩側形成為兩個物種, B 正確;
C、由題意可知,某高山兩側間存在“通道”是有限的,陸地蝸牛利用“通道”不能進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C 錯
誤;
D、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在“通道”處形成的新物種與原物種存在生殖隔離, D 正確。
故選 C。
2 .(2022 年 6 月 · 浙江 · 高考真題) 貓叫綜合征的病因是人類第五號染色體短臂上的部分片段丟失所致。這
種變異屬于( )
A .倒位 B .缺失 C .重復 D .易位
【答案】B
【解析】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改變。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 種類型。染色體數目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
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由題干描述可知, 貓叫綜合征是因為染色體缺失了部分片段導致, 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 B 正確。
故選 B。
3 .(2022·湖南 · 高考真題)中國是傳統的水稻種植大國,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在培育水稻優良
品種的過程中,發現某野生型水稻葉片綠色由基因 C 控制。回答下列問題:
(1)突變型 1 葉片為黃色,由基因 C 突變為 C1 所致,基因 C1 純合幼苗期致死。突變型 1 連續自交 3 代, F3
成年植株中黃色葉植株占 。
(2)測序結果表明,突變基因 C1 轉錄產物編碼序列第 727 位堿基改變,由 5 '-GAGAG-3'變為 5 '
-GACAG-3',導致第 位氨基酸突變為 ,從基因控制性狀的角度解釋突變體葉片變黃的機理 。(部分密碼子及對應氨基酸:GAG 谷氨酸;AGA 精氨酸;GAC 天
冬氨酸;ACA 蘇氨酸;CAG 谷氨酰胺)
(3)由 C 突變為 C1 產生了一個限制酶酶切位點。從突變型 1 葉片細胞中獲取控制葉片顏色的基因片段, 用限
制酶處理后進行電泳(電泳條帶表示特定長度的 DNA 片段),其結果為圖中 (填“I”“Ⅱ”或“Ⅲ”)。
(4)突變型 2 葉片為黃色, 由基因 C 的另一突變基因 C2 所致。用突變型 2 與突變型 1 雜交, 子代中黃色葉植 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 50%。能否確定 C2 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 (填“ 能”或“否”),用文字說明理
由 。
【答案】(1)2/9 (2) 243 谷氨酰胺 基因突變影響與色素形成有關酶的合成,導致葉片變黃
(3)Ⅲ (4) 能 若 C2 是隱性突變,則突變型 2 為純合子,則子代 CC2 表現為綠色, C1C2 表現為黃色,
子代中黃色葉植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 50%。若突變型 2 為顯性突變,突變型 2(C2C)與突變型 1(CC1)雜
交,子代表型及比例應為黃∶綠=3∶1,與題意不符
【解析】(1)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 一般同一位點的兩個基因同時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較低;
(2)mRNA 中三個相鄰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稱為一個密碼子。
(1)突變型 1 葉片為黃色, 由基因 C 突變為 C1 所致, 基因 C1 純合幼苗期致死, 說明突變型 1 應為雜合子, C1 對 C 為顯性, 突變型 1 自交 1 代, 子一代中基因型為 1/3CC、2/3CC1 ,子二代中 3/5CC、2/5CC1,F3 成年植
株中黃色葉植株占 2/9。
(2)突變基因 C1 轉錄產物編碼序列第 727 位堿基改變, 由 5 '-GAGAG-3'變為 5 '-GACAG-3', 突變位點 前對應氨基酸數為 726/3=242,則會導致第 243 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變為谷氨酰胺。葉片變黃是葉綠體中色 素含量變化的結果,而色素不是蛋白質,從基因控制性狀的角度推測,基因突變影響與色素形成有關酶的
合成,導致葉片變黃。
(3)突變型 1 應為雜合子, 由 C 突變為 C1 產生了一個限制酶酶切位點。 Ⅰ應為 C 酶切、電泳結果, II 應為 C1 酶切、電泳結果,從突變型 1 葉片細胞中獲取控制葉片顏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處理后進行電泳,其結
果為圖中Ⅲ。
(4)用突變型 2(C2_ )與突變型 1(CC1 )雜交,子代中黃色葉植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 50%。若 C2 是隱性突 變,則突變型 2 為純合子,則子代 CC2 表現為綠色, C1C2 表現為黃色,子代中黃色葉植株與綠色葉植株各 占 50%。若突變型 2 為顯性突變,突變型 2(C2C)與突變型 1(CC1 )雜交,子代表型及比例應為黃∶綠
=3∶1,與題意不符。故 C2 是隱性突變。
4 .(2022·安徽 · 合肥市第八中學模擬預測)近年來,我國在生物育種技術領域取得較大進展。下列關于變
異和育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雜交育種通過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實現控制不同優良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B .誘變育種利用理化因素誘發基因突變,可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
C .單倍體育種常通過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實現,所得植株一般高度不育
D .可通過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受粉的玉米植株從而避免連續陰雨天氣造成的減產
【答案】B
【解析】雜交育種雌雄配子隨機結合過程中沒有發生基因重組,控制不同優良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發生 在配子形成過程中, A 錯誤;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利用理化因素誘發基因突變,可以提高突變率, 可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B 正確;單倍體育種先進行花藥離體培養,再用秋水仙素處理 幼苗實現,二倍體的花藥離體培養形成的單倍體植株不會出現種子,與正常植株相比,單倍體植株一般長 得弱小,且高度不育,C 錯誤;玉米需要的是種子,必需要受粉才能獲得種子,通過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
理不能避免玉米減產,可通過人工授粉避免連續陰雨天氣造成的減產, D 錯誤。故選 B。
5 .(2022·湖南 · 長郡中學模擬預測)種間和屬間雜交是獲得單倍體大麥的方法。某研究人員將二倍體大麥
(染色體組成為 2n)與其近緣種(染色體組成為 2m)雜交,發現兩者產生的配子可進行正常的受精作用形 成合子。但在合子隨后的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間遺傳的不親和性,近緣種的染色體組從合子中被排除,
形成單倍性胚胎,最終發育成單倍體大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形成單倍性胚胎前,合子的染色體組成可能為(n +m)
B .題中所述的遺傳不親和性可能是由于合子發育過程中染色體無法正常聯會
C .與正常二倍體大麥植株相比,單倍性胚胎發育成的單倍體大麥植株弱小
D .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大麥幼苗可快速獲得純合大麥植株
【答案】B
【解析】合子(受精卵) 的染色體是精子與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總和,再結合題干信息“在合子隨后的分裂 過程中……形成單倍性胚胎”可知,形成單倍性胚胎前,合子的染色體組成可能為(n+m ),A 正確;合子 (受精卵)的發育是建立在有絲分裂的基礎上,該過程中不會發生同源染色體聯會,B 錯誤;單倍性胚胎 發育成單倍體大麥,與正常二倍體大麥植株相比,單倍體植株弱小,C 正確;單倍體大麥幼苗經一定濃度
的秋水仙素處理后,染色體數目加倍,可快速獲得純合大麥植株, D 正確。故選 B。
6 .(2022·江蘇泰州 ·模擬預測)下列有關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的原理不同
B .誘變育種可以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加速育種進程
C .多倍體育種和單倍體育種均需要進行花藥離體培養的操作
D .植物體細胞雜交育種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和植物細胞全能性
【答案】D
【解析】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的原理均是基因重組, A 錯誤;誘變育種不能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 B 錯 誤;多倍體育種不需要進行花藥離體培養的操作,C 錯誤;植物體細胞雜交育種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
和植物細胞全能性, D 正確。故選 D。
7 .(2022·河南 · 洛寧縣第一高級中學模擬預測)2022 年 4 月 16 日,搭載約 12000 粒種子的神舟十三號飛
船安全返回地面,有望通過航天育種獲得新品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通過航天育種獲得的新性狀都能穩定遺傳給后代
B .航天育種所利用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C .經太空輻射處理后大多數的種子都會獲得優良的突變性狀
D .航天育種能按照人們的意愿大幅度改造生物的性狀
【答案】B
【解析】通過航天育種獲得的新性狀可能是雜合子,不一定能穩定遺傳給后代,A 錯誤;航天育種的原理
是外界輻射引起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因而具有不定向性,B 正確;突變具有低頻性,經太空射線輻射 后也只有少數種子能獲得優良的突變性狀, C 錯誤;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
因而該育種方法具有盲目性, D 錯誤。故選 B。
8.(2022·湖北 ·黃岡中學三模) 無子果實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優質果品。無子番茄是通過人工阻止花受粉后
誘導子房發育得到,而無子西瓜則通常由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雜交得到。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無子番茄、無子西瓜及四倍體西瓜均為新物種
B .無子番茄是單倍體,處理所用的植物激素類似物可能為生長素類似物
C .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幼苗得到的四倍體植株,并非所有細胞都含四個染色體組
D .三倍體的無子西瓜高度不育,該性狀為不可遺傳變異
【答案】C
【解析】無子西瓜為三倍體,高度不育,因而不屬于新物種,無子番茄是通過人為阻止花受粉形成的,其 遺傳物質沒有改變,也不屬于新物種,只有四倍體西瓜是新物種,A 錯誤;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因此無 子番茄果實仍為二倍體,B 錯誤;秋水仙素只處理幼苗的芽尖,其余部位的細胞未接觸秋水仙素,仍為二 倍體細胞,如根細胞仍然含有 2 個染色體組, C 正確;無子西瓜的“無子性狀”是因其細胞含三個染色體組, 進行減數分裂時聯會紊亂,產生可育配子的概率極低所以高度不育,由染色體數目異常產生該性狀,因此
該性狀屬于可遺傳變異(可通過無性生殖遺傳給后代), D 錯誤。故選 C。
9 .(2021·廣東省·江門市·期末考試)某二倍體植物物寬葉(M)對窄葉(m )為顯性,紅花(R)對白花 (r)為顯性。 m 、r 的位置如左下圖所示。 一批窄葉白花植株經誘導產生了下圖甲、乙、丙所示的突變。現 有一株由純種寬葉紅花誘導得到的突變體,推測其體細胞內發生的變異與 M 無關,且為圖甲、乙、丙所示 變異類型中的一種,其他同源染色體數目及結構正常。現只有甲、乙、丙植株可供選擇,請設計一代雜交 實驗確定該寬葉紅花突變體的變異類型是圖示甲乙丙類型中的哪一種。 (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
性狀的基因都缺失時,幼胚死亡)
(1)圖甲、乙、丙所示的變異類型依次是 、 、 (請具體
表述)。
(2)實驗步驟:
① 。
②觀察、統計后代表型及比例。
(3)結果預測:
Ⅰ.若 ,則該寬葉紅花突變體為圖甲所示變異類型; Ⅱ.若 ,則該寬葉紅花突變體為圖乙所示變異類型;
Ⅲ.若 ,則該寬葉紅花突變體為圖丙所示變異類型。
【答案】(1)基因突變 (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 染色體數目個別增減(變異) (2)用該
突變體與乙或丙植株雜交
(3)寬葉紅花與寬葉白花植株的比為 1:1 寬葉紅花與寬葉白花植株的比為 2:1 寬葉紅花與窄葉白
花植株的比為 2:1
【解析】據圖分析,純種窄葉白花的基因型為 mmrr ,且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甲圖中一條染色 體上的 r 變成了 R,發生了基因突變,屬于顯性突變;乙圖中一條染色體上 r 所在的片段丟失,屬于染色體
結構變異中的缺失;丙圖中一條染色體缺失,屬于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1)根據以上分析已知,圖甲發生了基因突變,圖乙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圖丙中一條染色體
缺失,屬于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2)要通過一代雜交實驗確定該寬葉紅花突變體的變異類型是圖示甲乙丙類型中的哪一種,
10.(2022·重慶市 · 模擬題)圖 1 所示為某地區中某種老鼠原種群被一條河分割成甲、乙兩個種群后的進化
過程圖;圖 2 所示為在某段時間內,種群甲中的 A 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圖 1 中 b 過程的實質是 ,其直接作用對象是 。
(2)圖 2 中在 時間段內甲種群發生了生物進化,在 T 點時 (填“是” 、“ 否”或“不一定” )形成
新物種。
(3)若時間單位為年,在某年時,甲種群 AA 、Aa 和 aa 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 10% 、30%和 60%,現假設 甲種群所生存的環境發生一種新的變化,使得生存能力 AA=Aa>aa ,其中 aa 個體每年減少 10%,而 AA
和 Aa 個體每年增加 10%,則下一年時種群中的 aa 的基因型頻率約為 (保留一位小數)。
【答案】(1)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生物個體的表型
(2)Q 到 R 不一定
(3)55.1%
【解析】分析題圖:圖 1 所示為某地區中某種老鼠原種群被一條河分割成甲、乙兩個種群后的進化過程圖, 分析可知①~⑥表示生物變異,a 表示地理隔離,b 表示基因頻率變化的不斷積累,c 表示生殖隔離;圖 2 所示為在某段時間內, 種群甲中的 A 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 分析可知 A 的基因頻率在 Q 到 R 之間不斷增加,
R 之后 A 的基因頻率達到穩定狀態。
(1)根據以上分析,圖 1 中的 b 表示基因頻率變化的不斷積累,實質是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其直接
作用的對象是生物個體的表型。
(2)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圖 2 中 Q 到 R 時間段內種群基因頻率改變, 說明該時間 段內甲種群生物發生了進化;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從圖中無法判斷出是否形成生殖隔離,因此
在 T 點時不一定形成新物種。
(3)在某年時, 甲種群中 AA 、Aa 和 aa 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 10% 、30%和 60%,現假設甲種群中共有 100 個個體,則 AA 、Aa 和 aa 的個體數依次是 10 、30 、60 個,若 aa 個體每年減少 10%,而 AA 和 Aa 個體每 年均增加 10%,則下一年時種群中 AA、Aa 和 aa 的個體數依次是 11、33、54 個, 因此 aa 的基因型頻率=54÷
(54+11+33)×100%=55.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县| 通河县| 盖州市| 双峰县| 西华县| 建德市| 安岳县| 上虞市| 乌审旗| 克拉玛依市| 名山县| 盐源县| 荆州市| 万安县| 大宁县| 阿合奇县| 延安市| 垦利县| 宜良县| 桃江县| 天祝| 神池县| 涟水县| 诏安县| 龙海市| 静安区| 克山县| 保靖县| 靖安县| 嵊州市| 保德县| 博野县| 金秀| 剑川县| 绵阳市| 定兴县| 清新县| 察隅县| 大名县| 磴口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