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信息技術上冊教學設計內 容 電子表格數據的處理 課 型 新授 授課教師 XXX 課 時 1 課時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需要對表格數據進行處理,使用電子表格軟件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快速、準確、直觀地處理數據。熟練掌握電子表格軟件常用功能的使用方法,能夠利用電子表格軟件解決實際問題是對七年級學生的基本要求。 本章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軟件解決數據處理的問題,掌握數據處理的概念、數據的邏輯結構、解決數據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中的數據歸納為可用計算機軟件處理的數據的邏輯結構,并對數據進行處理,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處理數據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本章教材主要以WPS表格為例,在編寫時也考慮到了Excel及其他電子表格軟件,從電子表格軟件的共性出發選擇并組織內容。本章從電子表格軟件中使用的數據的概念入手,介紹了數據的邏輯結構,常用的數據計算、排序、篩選、分類匯總、數據圖表等數據處理的問題、方法和技巧。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差異較大,結合信息技術學科學生學情現狀,部分章節設置了閱讀拓展,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加深和拓展,教師可以引導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學習。教學目標 1.認識電子表格的基本組成部分,學會創建電子表格并輸入數據,初步學會對電子表格中的數值進行計算處理,掌握復制、修改公式的基本操作方法,體會電子表格給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帶來的便利 2.掌握選定連續或不連續的單元格區域,合并、取消合并單元格的基本操作,調整行高和列寬,掌握插入、刪除行或列,并適當調整修飾表格,學會設置單元格格式、復制工作表教學重點 1.了解單元格、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基本概念和相互關系;掌握創建WPS工作表的方法;對電子表格中的數值進行計算處理。 2.掌握選定連續或不連續的單元格區域,掌握合并、取消合并單元格的基本操作,掌握插入、刪除行或列,并適當調整修飾表格教學難點 1.理解單元格、工作表和工作簿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掌握復制、修改公式的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調整行高和列寬,學會設置單元格格式、復制工作表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接入因特網的計算機,在計算機上安裝好教學使用的電子表格軟件,本節課采用 WPS 表格。教師要準備好講課時需要用的電子表格文檔,并設計用于展示教學內容的課件。學情分析 通過七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對于一般辦公軟件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在生活和學習中也需要使用電子表格軟件對數據進行一定的處理。 通過本節的學習,除了要讓學生掌握電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電子表格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外,更要讓學生掌握電子表格軟件中使用公式的意義和方法,使用函數的意義、一般步驟和方法。 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學和探究能力。教學方法 講解演示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個別指導法教 學 過 程 設 計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新授 三、知識擴展 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節儉。學會精打細算地生活,首要的就是學會制作理財表,理財表不僅能一目了然的顯示出收支狀況,還能精確計算收支總額,另外還能用圖表表示出一段時間的收支狀況,是中學生理財的好幫手。本課的終極任務就是: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親手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個理財表。 播放有關電子表格的視頻,并提問學生: (1)同學們有沒有這個信心呢? (2)對電子表格有什么樣的理解? (3)那么同學們想不想學會這個技能呢? 電子表格有很多種,他們的功能和用法相似,如:微軟的《Excel》,金山的《WPS表格》,本章以《WPS表格》為例學習電子表格。(邊操作邊演示) 窗口組成 窗口由名稱欄,菜單欄、工具、地址框,編輯框,列標,行號,工作表標簽等組成。 1.編輯框:用來編輯當前單元格的內容。 2.地址框:顯示當前單元格的地址。 3.一個WPS文件稱為一個工作薄(電子表格文件),工作簿由多張工作表(是存放和處理數據的區域)組成,工作表是一個由行和列交叉排列的表格,工作表中行列交叉的小方格叫(單元格)。當前單元格有綠色邊框的單元格。單元格地址:如:A1,D4,K7…4、在工作表中,“A、B、C……”這些英文字母是(列標)最大有255列“1、2、3……”這些數字是(行號)最多有65535行。 5、名稱框顯示單元格的名稱,此單元格為(活動單元格),其特點是帶有一個粗黑框。 6、第三列第四行單元格名稱(C4) 插入數據方法:選擇插入點,鼠標左鍵雙擊(鼠標變成可編輯狀態)輸入內容,按回車鍵確認 7、工作表標簽:窗口底部有 Sheet1的工作標簽,單擊旁邊的“+”可以增加名為 Sheet2,sheet3,sheet4等的空白電子表格。雙擊“sheet1可以重命名。 二、創建表格 啟動 WPS表格,單擊“新建”-“新建空白文檔” 三、輸入數據 1、文本輸入:選定單元格,直接輸入文本。 2、數據輸入: (1)常規數據輸入同文本; (2)數字文本輸入“ ”再輸入數字 (3)數字小數輸入可設置小數點位數: (4)分數先輸入一個空格再輸入數字/數字; (5)日期輸入數字/數字。 2.數據修改 四、數據保存 在工作表中,數據輸入完成后,就應該保存數據了 任務一:創建電子表格 電子表格的創建及基本操作就是我上述所說內容,現在請同學們根據任務單上班級成績單來創建表格,明白輸入數據的基本方法。(5分鐘) 下面,我們來通過任務單上的操作步驟探究性學習編輯美化電子表格,同學們小組討論一起完成任務二:編輯表格, 老師巡查班級,讓小組自行討論,結合任務單和書本內容來操作,并最后將完成的作品,提交作業的形式發給老師。 任務二:編輯表格 選定單元格區域 合并單元格 調整行高或列寬 插入與刪除行或列 設置單元格格式 六、修改工作表標簽的名稱 七、復制工作表 八、使用記錄單 同學們都已經完成了任務二,下面我們一起來點評一下任務的完成狀況。老師通過教室里的主電腦,控制學生的電腦,并逐一打開每個小組的作業,讓學生們進行互相點評,之后老師點評學生。 最后,我們來一起學習數值的計算 電子表格的公式 從形式上看,電子表格中使用的公式是一種以“=”開頭的計算式,例如:“=2895+38976”“=B3+1091”“=A1+B2+C3”都是公式。 電子表格中的公式只能使用小括號 小括號可以有多層,計算時遵循先除后加減、內層括號中的計算時遵循先除后加減、內層括號中的計算式優先計算等規則。 如果公式中要用到其他單元格中的數據,可以在公式中輸入那個單元格的地址。 操作演示: 注意:輸入公式時要分大小寫,最好在英文狀態下輸入。 二、用公式計算 同學們剛剛進行了小組探究,一起編輯了電子表格,現在同學們進行自主學習,進行自主探究,通過任務單上的步驟,來完成任務三:公式計算 任務三:公式計算 (1)計算家庭日常費用支出表中的月支出總額 步驟: ①打開文件“家庭日常費用支出表” ②在H2單元格中輸入“總額”,然后在H3單元格中輸入公式 “=B3+C3+D3+E3+F3+G3”,計算月支出總額。 ③選定H3單元格,然后執行復制操作。單元格會出現閃爍的邊框,表示其中的內容(公式)已經復制到剪貼板里了。 ④進定H4~H11單元格后執行粘貼操作,就會看到其他月份的總額 (2)計算家庭日常費用支出表中各個項目的平均值。 步驟: ①在A9單元格中輸入“平均值”,然后在B9單元格中輸入公式 “=(B3+B4+B5+B6+B7+B8)/6”(圖2.1.11),計算水支出的平均值。 ②單擊工具欄中的“減少小數位數”圖標8,把平均分保留兩位小數。 ③類似地,把B9單元格的公式復制到C9~G9單元格中,計算平均值 注意:復制單元格內容時,如果其中是數或文字,電子表格軟件會原樣復制到指定位置;如果是公式,則會自動改變公式中相應的單元格地址,使復制后得到的公式具有原公式的運算規律。 老師通過檢查學生的完成度,來給學生提出表揚。 三、在公式中運用函數 事實上,在公式中除了可以輸入常量、單元格地址,還可以輸入函數完成計算,使計算方法更加簡單便捷。 操作演示1:用函數計算表中的總分和平均分 要計算B3—C3單元格中所有數值之和時,利用求和函數SUM,只需輸人“=SUM(B3:G3)。 同學們通過老師上面的操作,相信你們已經學會了,使用電子表格中的函數,下面,你們再次進行任務四。 任務四:計算數值 ①打開班級期末成績表 ②在13單元格中輸入公式“=SUM(B3:H3)”,然后敲回車鍵,獲得第一位同學的總分 強調:此外,選定要參與運算的單元格區域后,單擊工具欄中的“自動求和”也可以完成計算。 ③選定B4~H4單元格區域,單擊工具欄中的“求和”選項,就能利用求和函數計算選定區域的數據之和 ④利用復制公式的操作,計算其他同學的總分。 ⑤類似地,利用工具欄中的“平均值”選項,計算每位同學的平均分, 強調:單擊工具欄中的“減少小數位數”圖標,保留兩位小數工具欄中有多個設置數字格式的圖標,如“中文貨幣符號”“百分比樣式”“千位分隔樣式”“增加小數位數”“減少小數位數”等,利用它們可以改變當前單元格或選定區域中數據的數字格式。 注意:使用函數時,要在函數名后面輸入用冒號隔開的兩個地址,冒號前的地址是指定區域起點單元格冒號后面的地址是指定區域終點單元格的地址。 四、使用填充柄 選定一個或多個單元格后,選定區域的右下角會顯示一個小點,通常扣它叫作填充柄。靈活運用填充柄,可以提高輸入、計算、處理數據的效率。 在電子表格的任意一個單元格中輸入字符,選定這個單元格后向下(或向右)拖動填充柄,電子表格就會用輸入的字符填充拖動操作時所經過的所有單元格 同學們馬上進行最后一個任務,完成完這個任務后,我們將進行一個總結性評價 任務五:使用填充柄 步驟: ①打開“家庭孩子花費調查表”,在A14單元格中輸入“月平均” ②在B14單元格中輸入公式“=AVERAGE(B3:B13)”進行計算。 ③選定B14單元格,然后向右拖動填充柄,在右側的相鄰單元格中填充公式,計算每個家庭孩子的各項月平均支出。 ④選定某個被填充的單元格,觀察其中的公式。 ⑤類似地,利用求和函數輸入公式計算,再拖動填充柄,計算每個家庭孩子的每月總支出 同學們都已經完成了下面我們開始進行總結性評價,首先是你們通過本節課彼此的完成任務情況進行互相評價,其次老師通過你們的任務單完成情況,來給你們進行評價。 最后,老師布置一個課后作業,回家后,運用你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制作一份——一周的理財表 學生 (1)有 (2)電子表格可以很快算出計算結果 (3)想 學生認真聽課 小結: 1、認識電子表格的基本組成部分 2、認識單元格、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基本概念和相互關系 3、學會創建電子表格并輸入數據,掌握輸入數據的方法及技巧。 4、 保存和關閉應用程序。 學生認真跟自己的小組進行操作,完成任務二 同學們進行了精彩的點評環節 下圖列出了公式中算術運算符的功能 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比拼(比首先完成) 常見函數: 同學們都積極地進行了評價 讓學生通過身邊的例子來了解電子表格,并對其產生興趣,為學習本節課內容做鋪墊。通過制作理財表導入新課,引入主題。 采用播放視頻導入新課,引出電子表格的概念,提高了學生對于本節課內容的興趣,從現實中的身邊例子出發來拉近距離,同時扣住學生心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講解電子表格的組成部分、創建方式、數據輸入方式及其數據保存,強調電子表格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更加明白電子表格。 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學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并掌握創建電子表格和輸入數據、保存數據等內容,對于后面的內容有了基礎 通過探究學習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并加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自主性學習的方式,來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增強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掃做有助于學生能夠更加理解公式計算,加以掌握。 通過老師先講解,學生后實踐的方式,來讓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內容有了充足的認識,并且已經基本理解和掌握了常用函數和使用方法,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師引導學生使用填充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實踐任務。 通過課后作業的形式,與導入進行呼應,讓學生對本即可內容的記憶更加深刻。當堂作業 設計 課本P72-732、3、4題 P88-891、2、3、4題課后作業 布置 制作為期一周的理財表板書設計 電子表格數據的處理 1、 創建WPS表格: 一、窗口組成 三、輸入數據 二、創建表格 四、文件保存 2、編輯美化表格: 一、選定單元格區域 五、設置單元格格式 二、合并單元格 六、修改工作表標簽的名稱 三、調整行高或列寬 七、復制工作表 四、插入與刪除行或列 八、使用記錄單 3、電子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數 一、電子表格中的公式 三、在公式中運用函數 二、用公式計算 四、使用填充柄教學反思 一、亮點: 1、知識點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先從比較好理解的“創建電子表格”開始,再逐步過渡到“編輯美化電子表格”,最后到達難度高的“電子表格數值計算”的學習。 2、課堂活動豐富多彩,內容實行多種多樣,課程內容不僅有圖片、文字。 二、缺憾: 1、本課的知識點對我校七年級的部分學生來說,難度較大,整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密集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 2、課程演示雖然是實際學習生活中的,但是和課程內容稍有剝離,融合度不夠高。 三、改進措施: 采用分層教學,以優帶差,讓學生們都發揮出自己的最大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