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藍色多瑙河》一、約翰·施特勞斯簡介約翰·施特勞斯(1825年—1899年),奧地利作曲家。1825年3月14日誕生于維也納一個音樂家家庭。施特勞斯自幼愛好音樂,不顧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嚴厲反對,成為職業音樂家。他19歲時就舉辦了一系列音樂會,并在各地巡回演出,獲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與父親齊名。 施特勞斯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其作品包括圓舞曲168首,波爾卡舞曲117首,卡得累爾舞曲73首,進行曲43首及輕歌劇16部。至今仍廣為流傳的著名圓舞曲,如《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南國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皇帝圓舞曲》等,后世稱施特勞斯為“圓舞曲之王”。輕歌劇《蝙蝠》(1874)和《吉卜賽男爵》(1885)尤為突出。二、<<藍色多瑙河>>創作背景1866年奧地利帝國在普奧戰爭中慘敗,首都維也納的民眾陷于沉悶的情緒之中。時任宮廷舞會指揮的小約翰·施特勞斯為了擺脫這種情緒,創作這部“象征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整首樂曲旋律抒情明朗、輕松活潑,它幽藍、清澈、舒緩、溫婉、激越,輕輕地撫慰著人們的心靈,激發著人們親近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像多瑙河那樣永遠奔流不息。三、圓舞曲圓舞曲又名華爾滋,舞曲一般起源于農村。溯源追根,圓舞曲的前身是奧地利民間的“蘭得勒舞曲”。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城市中特別是在維也納發展起來的。所以,有些圓舞曲也叫維也納圓舞曲。圓舞曲的特點是節奏鮮明,旋律流暢,不象小步舞曲那么溫文爾雅。四、音樂會五、<<藍色多瑙河>>賞析1.結構與樂曲特點由序奏+五個小圓舞曲+尾聲七部分構成。起始的小提琴徐緩震音,猶如黎明的曙光撥開水面的薄霧,喚醒了大地的生機,宣告新的一天的到來。接下來五個小圓舞曲入場,每個都帶有獨特的情感和景致。第一個表現了多瑙河畔人們在自然中舞動的歡快景象;六、<<藍色多瑙河>>賞析1.結構與樂曲特點第二個則描繪了阿爾卑斯山下小姑娘們歡快的跳舞;第三個通過歌唱性旋律展現了優雅與端莊;第四個和第五個在高漲的氛圍中交替出現,仿佛多瑙河畔的人們盡情狂歡。樂曲結束時回到序奏的主題,宛如多瑙河的水流回到起點,音樂逐漸減弱,仿佛多瑙河的水流在遠處輕輕涓涓流淌。六、<<藍色多瑙河>>賞析2.情感表達:歡快愉悅:作品的旋律輕快明朗,充滿活力和愉悅,傳達出陽光明媚的情感,使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歡樂。懷舊情感:曲中的柔美旋律和溫馨的音響,喚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使人感到溫馨的懷舊情感,似乎回到了美好的往昔。希望與激情:曲中旋律的逐漸升華,似乎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展現了積極向上的希望和激情。六、<<藍色多瑙河>>賞析3.藝術特點:流暢旋律:《藍色多瑙河》以流暢、優美的旋律為特點,旋律線條清晰,易于記憶。多樣性的樂章:由序奏、五個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每個小圓舞曲都有不同的音樂主題和情感表達,展示了施特勞斯豐富的創作才華。編曲巧妙:巧妙地使用了不同的樂器,如小提琴、圓號、木管樂器等,使編曲更加豐富多彩,增強了音樂的層次感。舞曲的特點:體現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典型特點,包括輕快的節奏、明快的拍子,適合舞蹈的旋律,使其成為社交舞會上的熱門曲目。六、<<藍色多瑙河>>賞析4.藝術價值與意義:音樂傳承與維也納文化:《藍色多瑙河》延續了維也納音樂傳統,體現了維也納社會的文化特點。它對維也納音樂的傳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這一音樂風格得以流傳至今。音樂表達情感:作品以流暢的旋律、多樣的音樂元素和情感豐富的過渡,能夠深刻地表達人類的情感和情感變化。引發聽眾的共鳴,讓人們感受到快樂、懷舊、希望等多種情感。六、<<藍色多瑙河>>賞析4.藝術價值與意義:社交與娛樂:《藍色多瑙河》是一首社交舞曲。它不僅在宮廷舞會和社交活動中流行,也在現代的音樂會和社交舞會中廣泛演奏,為人們帶來娛樂和愉悅。文化交流:作品不僅在奧地利廣受歡迎,也在國際舞臺上廣泛傳播。它促進了國際間的音樂文化交流。社會團結和象征:作為奧地利的象征之一,《藍色多瑙河》可以代表奧地利的團結和文化,成為國家認同的一部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空閑時間可以聽一聽約翰施特勞斯其他的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