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版本:人教 課題:《豐富多彩的亞非拉美術作品》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年級:九年級下冊 課時: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識讀豐富多彩的亞非拉美術作品,學生能夠對世界多元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能夠在美術作品的比較中了解不同文化所產生的不同美術特色;體會美術作品所蘊涵的特定文化含義和文化價值。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圖片欣賞和感知亞非拉地區所創造的建筑作品;通過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與比較,加深對不同國家美術文化的理解;認識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通過亞非拉地區美術作品欣賞,能夠開闊文化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產生熱愛世界文化的興趣,及對不同文化形態的理解和認同。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國家、地區的美術作品欣賞和評述,了解不同文化的美術特征,加深對美術作品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的理解。教學難點 如何從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發展以及所處的地理環境來分析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美術,并進行歸納總結、討論交流。教學媒體 PPT教學準備 教師:PPT 學生:課前搜集自己喜歡的亞非拉美術作品的相關歷史資料及圖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堂導入 歷史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創造過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美術作品因其獨特的地域文化而各具特色。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而美麗的亞非拉地區,共同來欣賞和學習《豐富多彩的亞非拉美術作品》。 引出課題:《豐富多彩的亞非拉美術作品》 學生認真聆聽 用簡單的方式導入課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此課重點所講的一系列美術作品所產生的地區一目了然。探究新知 展示世界地圖中的亞非拉地區 我們在歷史和地理課中都學習和了解了亞非拉地區的風俗和地域文化,正是不同的地域特點造就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展示多幅亞非拉美術作品的圖片。 課件展示:埃及雕塑《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亞述浮雕《垂死的牝獅》 印度壁畫《持蓮花菩薩圖》(局部 ) 教師:這三幅作品分別是哪個國家的美術作品? 教師:這三幅作品分別是那種形式的美術作品? 教師:同學們,你們對這三幅作品都有哪些了解呢? 教師:通過PPT,我們一起來認識三幅作品產生的時間及社會背景、文化背景、時代意義和價值。 通過作品的欣賞,你能談談你對古埃及藝術的認識嗎?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教師:埃及藝術是人類最早的文化遺產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古埃及的宗教對藝術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古埃及人相信靈魂不滅他們認為人的肉體死去后靈魂可以得到永生,甚至在特定的條件下還可以復活。所以他們的藝術大多數是為死者服務的,因此美術史家又把埃及的藝術成為來世的藝術。 教師:通過欣賞浮雕作品,你能表述你看到了什么?藝術家是如何表現受傷后的獅子形象? 教師:亞述的其他雕刻作品大都比較僵硬,而這幅作品是如此的生動,它已超出了裝飾本身的含義,成為古代亞述美術作品中最珍貴的藝術杰作之一。表現了亞述的藝術家們對生活的細致的體驗和觀察,還表明他們已經開始注意畫面的節奏感和韻律,并注意用復雜的動勢表現內在的情感。 教師:《持蓮花菩薩圖》是最有鑒賞價值的印度佛教壁畫,位于德干高原海德拉巴邦的阿旃陀石窟壁畫。 教師:古代印度民間畫家善于觀察生活,他是根據世間虔敬教徒的形象來塑造的。它融合了人性的諸種品質,并作了人世的集中再現。這個持蓮花的菩薩盡管是神,但仍給人一種內心躍動的表征,因而能使觀者為之動容。 教師:欣賞了三組不同地域的藝術作品,哪位同學嘗試總結古埃及雕塑、兩河流域浮雕、古印度壁畫各自的藝術特點及文化內涵。 學生觀看并回憶 學生: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印度的菩薩圖 學生:雕塑、建筑、壁畫 學生:不太了解 1.《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于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有著曠古悠久而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博大精深、絢爛多彩,在世界文化體系內占有重要地位,地理位置、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話,它被描述為長有翅膀的怪物,通常為雄性,是“仁慈”和“高貴”的象征。 著名的斯芬克斯(sphinx)獅身人面像位于今埃及開羅市西側的吉薩區,在哈扶拉金字塔的東面,距胡夫金字塔約350米,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身長約73米,高21米,臉寬5米。據說這尊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頭像是按照法老哈夫拉的樣子雕成,作為看護他的俑住地─哈扶拉金字塔的守護神。經過多年的風化,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是后人從沙土中再次挖掘出來的。它凝視前方,表情肅穆,雄偉壯觀。據稱,馬穆魯克中世紀埃及的一個軍事統治階層的成員攻打埃及時,士兵以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鼻子和胡須做為練習大炮射擊的靶子,被打掉的鼻子和胡須現存于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學生:埃及藝術特點,建筑體量巨大,宏偉壯觀,具有強烈的崇高感;雕刻樸素寫實,整體性強,有觀念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傾向。埃及藝術是人類最早的文化遺產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2. 《垂死的牝獅》 亞述時期的浮雕多表現戰爭功績、狩獵活動、宮廷宴會和祭祀活動,寫實主義的傾向增強。這幅出自亞述的尼尼微宮“垂死的牝獅”就是這一時期浮雕藝術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學生:浮雕描繪的是一只勇猛而充滿活力的獅子,因身中數箭而發出哀鳴的畫面,有一種“困獸猶斗”的悲劇氣氛。它滿身鮮血淋漓,后半身已癱軟,但強壯的前腿仍駐扎著想讓全身都站起來;它在昂頭怒吼,顯示出生命垂危之際的狂怒與嘶鳴,形象極其悲壯,使人們想象到,它一定是誤入了陷阱,然后中箭,于是產生殊死的掙扎的力量,發出垂死的吼聲,但這一切都無濟于事…… 3.《持蓮花菩薩圖》 畫面中央為一持蓮花菩薩像,這尊菩薩頭戴寶冠,妙相莊嚴,肌膚色澤勻稱,線條柔美。與遠古時代王子的打扮一樣,下身裹著布,上身赤裸著。頭上戴著綴有寶石與鉆石的金冠,頸與手上有串珍珠項鏈與手鐲。菩薩的頭向左側垂顧,而右肩聳出,臀部又扭向左側,形成比較和緩的運動曲線。其扭動的身姿,富有女性美的特色,但菩薩是男性。 這種姿勢是印度壁畫菩薩像的普遍樣式。這一形象畫得最美,它顯示了藝術家在勾線、敷色和刻畫臉部神態方面的精細技藝。菩薩兩眼垂視。右手持蓮花,左手提衣,既顯得婀娜多姿,又予人以澄思靜慮之感。這種描繪手法,確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學生:古埃及建筑和雕塑:神圣不可侵犯、神秘、氣勢恢宏。 亞述浮雕:充滿裝飾美。 古印度石窟壁畫:富有宗教氣息。 用對比的形式分析作品,能夠讓學生更主動的了解所學知識。 通過對比講解,能夠使學生明確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所產生的美術作品的獨特風格、時代特征及文化內涵合作探究 教師:剛才我們從從作品形式、地域文化特點、作品內容、作品文化內涵與價值方面對亞非拉美術作品進行了重點進行賞析。 接下來,請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下幾件作品中選擇其一,進行賞析。 1.浮雕《武士像》波斯 2.建筑《新巴比倫伊什塔爾城門》 巴比倫 3.建筑《太陽金字塔》墨西哥 4.雕塑《吳哥窟石雕像》柬埔寨 5.浮世繪《神奈川沖浪圖》日本 小組討論: 1.這些美術作品產生的時間與相關歷史背景? 2.這些美術作品有哪些獨特的藝術價值? 3. 這些美術作品各自體現了什么樣的文化內涵? 學生分組賞析,并根據賞析要點進行討論。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對不同國家美術文化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加深對美術作品文化內涵及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理解,開闊藝術視野。欣賞評述 結合自己所搜集到的有關歷史資料進行欣賞,小組進行作品評述,并談談它們各自體現了什么樣的文化內涵的? 學生分組進行匯報 學生自主比較、識別不同國家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與文化內涵的差異。課堂總結 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們創造了大量精美絕倫的美術作品,它們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去感受美術作品所帶給我們的獨特藝術享受! 學生認真聆聽 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和領悟人類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增強對世界文化的尊重、理解與熱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