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遺傳的分子基礎孟德爾揭示遺傳的基本規律并預感到基因的存在,摩爾根將基因定位于染色體上,并 且大膽假設基因是一個有機的化學實體。在此基礎上, 本部分內容著力從分子水平上認識基因 的本質以及基因是怎樣進行工作的。 “遺傳的分子基礎”這一部分內容涵概了人教版必修 2《遺 傳與進化》的第三章“基因的本質”和第四章“基因的表達”兩個章節六個小節的內容。第三章講 述了 DNA 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DNA 分子的結構、復制,以及基因的本質等內容:第四章 則講述基因通過轉錄翻譯來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和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等內容。同時, 本部分內容 也為后續章節“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變異在育種中的應用”打下必要的基礎。 通過一輪的 復習, 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已經有了零散、初步的理解和記憶, 但對于這些知識的內涵與外延, 掌握不是很到位,導致在具體題意或較復雜的情境中難以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和推理。所以, 對這一部分內容展開二輪復習, 幫助學生深化、整合已有的知識, 完善知識體系, 提升解題技巧能力就顯得十分必要!本部分內容市近幾年高考考查的重點,有關 DNA 的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基因工程、基因污染、基因產物等都是高考考察的著手點。從近幾年的高考來看,本部分內容的考查題型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的比較多,主要的 是考查考生的能力。同時也包括閱讀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 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相關的問題,在復習過程中,嚴禁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升華。查補易混易錯易錯易混【01】對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實驗環節和操作原理理解不到位。1 .肺炎鏈球菌的兩個轉化實驗(1)體內轉化實驗和體外轉化實驗比較項目 體內轉化實驗 體外轉化實驗科學家細菌培養場所 小鼠體內 體外培養基實驗構思 用 S 型活細菌、R 型活細菌、加熱 后的 S 型死細菌對照,說明 S 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用 DNA 酶、RNA 酶、蛋白酶、 酯酶等降解相應的物質, 用降解溶液與 R 型細菌混合 培養,觀察實驗過程 a. R 型活細菌 注射 b.S 型活細菌 注射 c. 加熱后的 S 型死細菌 注射 d. R 型活細菌+加熱后的 S 型死細 菌 注射 分離 (DNA) (不處理+蛋白酶+RNA酶+酯酶 +酶) (分別與R型活細菌混合培養) S 型細菌S 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觀察指標實驗結論 構成 S 型細菌的 DNA、RNA、蛋白質等物質中, 只有(2)三點提醒:①轉化的實質是 。②艾弗里的實驗思路實際是用 法分別 ,觀察。③加熱會使蛋白質 ,這種失活是 的,溫度降低后蛋白質活性也 ;而加熱會使 DNA 雙鏈解旋,隨溫度的降低 DNA 。2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1)實驗過程科學家 赫爾希和蔡斯實驗過程 ①標記細菌 含 的細菌 含 的細菌②標記噬菌體標記的噬菌體 標記的噬菌體③噬菌體侵染細菌 35S 標記的噬菌體 + 細菌 32P 標記的噬菌體 + 細菌④攪拌、離心、 檢測放射性 上清液中放射性很 ;沉淀 物中放射性很 ;新形成的 噬菌體中 檢測到放射性上清液中放射性很 ;沉淀 物中放射性很 ;新形成的 噬菌體中 檢測到放射性(2)過程分析關鍵環節 目的 誤差分析保溫 保溫時間 會使 32P 組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原 因分別是攪拌 攪拌 , , 造 成沉淀物中放射性偏高離心 離心速度過快、時間過長,噬菌體會隨大腸桿菌一起沉淀; 離心速度慢,時間過短,部分大腸桿菌可能未沉淀下來(3)易錯警示①噬菌體需用細菌的培養,因為病毒是 生活的,脫離了細菌,噬菌體不能正常生存。②用 32P 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新形成的子代噬菌體中 含有放射性。③實驗過程中,攪拌的目的是 。④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能證明 。易錯易混【02】不能準確理解 DNA 分子復制的特點和過程;不能正確進行 DNA 分子復制過程的相關計算。1.DNA 分子復制的過程2.歸納法求解 DNA 分子中的堿基數1)在 DNA 雙鏈中, 總數與嘧啶總數相同,即 。2)在 DNA 雙鏈中,互補堿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條鏈及整個 DNA 分子中想等,即若在一條鏈中(A+T)/(G+C)=m ,則在互補鏈及整個 DNA 分子中,(A+T)/(G+C)= 。3)在 DNA 雙鏈中,非互補堿基之和的比例在兩條互補鏈中互為倒數,在整個 DNA 分子中為 ,即 若在 DNA 一條鏈中(A+G)/(T +C)=a ,則在其互補鏈中(A+G)/(T +C)= ,而在整個 DNA分子中(A+G)/(T +C)=3.分析 DNA 復制的相關計算1)將 1 個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放在含有 14N 的培養基上培養,復制 n 次,則2)DNA 復制過程中消耗脫氧核苷酸數(若親代 DNA 分子中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 m 個)(1)若一親代 DNA 分子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 m 個,經過 n 次復制需要消耗該種脫氧核苷酸數為 。(2)第 n 次復制所需該種脫氧核苷酸數目為: 。易錯易混【03】對轉錄和翻譯過程涉及的物質、條件、變化等掌握不到位;對相關計算原理和方法理解不全面。1 .基因表達的內涵基因的表達是指 ,包括遺傳信息的 和 兩個階段。對“轉錄”和“翻譯” 的兩個階段比較如下:項目 基因表達名稱時間場所能量原料模板產物條件堿基 配對特點信息 傳遞示 意 圖 甲為 ,能催化 過程;乙是 是 DNA 的 基 本 組 成 單 位 之 一 ; 丙 是 形成的 ;丁是 , 是 的基本組成 單位之一。 1 為 ;2 為 ; 3 為 ;4 為 。2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基因表達過程的區別圖 1 所示為 過程。原核細胞內的基因,其編碼蛋白質的堿基序列是連續的,一經 轉錄就產生了成熟的 ,可以直接指導 翻譯形成 ,且沒有核膜的阻隔,所以在進行基因表達時可以 。圖 2 所示為 表達過程。圖中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本圖表示真核細胞細胞核內的基因, 形成 mRNA 穿過 進入細胞質再與 結合, 即和的發生具有時空的限制,先進行 后進行 。3 .明晰遺傳信息、密碼子和反密碼子、氨基酸之間的關系(1)界定遺傳信息、密碼子(遺傳密碼)、反密碼子(2)氨基酸、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對應關系①每種氨基酸對應 密碼子(密碼子的 ),可由 tRNA 轉運。②一種密碼子 氨基酸, 一種 tRNA 氨基酸。③氨基酸、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對應關系,如下圖:④密碼子有 64 種,其中 種對應氨基酸; 2 種起始密碼子(AUG 、GUG); 3 種終止密碼子(UAA、UAG 、UGA),其中前 2 種不決定氨基酸(UGA 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編碼硒代半胱氨酸)。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4 .基因表達相關的計算(1)基因表達過程中 DNA(基因)堿基數∶mRNA 堿基數∶多肽鏈氨基酸數= 。圖解如下:(2)基因中堿基與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計算若基因中有 n 個堿基,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 a ,合成含 m 條多肽鏈的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若改為 n 個堿基對,則公式為 。以上關系應理解為:每合成 1 個氨基酸至少需要 mRNA 中 個堿基,基因中 個堿基,其原因如下:①DNA 中有的片段無遺傳效應,不能轉錄出 。②在基因片段中,有的片段起調控作用,不轉錄。③轉錄出的 mRNA 中有終止密碼子,終止密碼子一般不對應氨基酸,所以基因或 DNA 上堿基數目比蛋白質氨基酸數目的 倍多。易錯易混【04】不能正確理解中心法則的內容;不能根據中心法則正確分析不同生物、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1 .中心法則(1)提出者: 。(2)補充后的圖解:① ;② ;③ ;④ ;⑤ 。(3)不同生物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生物種類 舉例 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DNA 病毒 T2 噬菌體RNA 病毒 煙草花葉病毒逆轉錄病毒 艾滋病病毒細胞生物 動物、植物、細菌、真菌等注意:同一生物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不完全相同,例如:①洋蔥表皮細胞內遺傳信息傳遞過程:②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內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3 .“三依據”辨識中心法則各過程易錯易混【01】對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實驗環節和操作原理理解不到位。1.(2022·山東 ·三模) 經過了幾十年的爭論和實驗,生物遺傳物質是什么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得到解決。下列關于人類在探索遺傳物質實驗中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格里菲思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檢測指標有兩個B .艾弗里的實驗中,向細胞提取物中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C .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需分別對蛋白質和 DNA 進行同位素標記D .探究煙草花葉病毒遺傳物質的實驗需要將病毒的蛋白質和 RNA 分離、純化,分別侵染煙草2 .(2022·浙江 · 二模)下列關于肺炎鏈球菌體內及體外轉化實驗以及 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三個實驗的設計思路都是將 DNA 和蛋白質分開來、單獨研究B .肺炎鏈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證明 DNA 是遺傳物質,蛋白質等不是遺傳物質C .體外轉化實驗中 S 型菌 DNA 與活的 R 型菌混合,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后可觀察到兩種菌落D .用 32P 標記的一個噬菌體在不含放射性的大腸桿菌內增殖 4 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體占總數的 1/83 .(2022·湖北 · 模擬預測)探究遺傳物質的經典實驗中,科學家們利用細菌、病毒等材料,進行了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以及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艾弗里利用小鼠和肺炎鏈球菌設計并進行體內轉化實驗,證明 DNA 是遺傳物質B .用 RNA 酶去除 S 型細菌提取物中的 RNA 并與 R 型菌混合培養,結果無 R 型菌出現C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將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與 DNA 分開D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保溫時間過長,對上清液蛋白質的放射性強度無影響易錯易混【02】不能準確理解 DNA 分子復制的特點和過程;不能正確進行 DNA 分子復制過程的相關計算。1.(2022·山西呂梁 · 二模) 如圖表示大腸桿菌質粒 DNA 的復制過程,其中復制叉是 DNA 復制時在 DNA 鏈 上形成的 Y 型結構。若該細菌的質粒 DNA 含有的堿基數目為 m ,胸腺嘧啶數目為 a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該 DNA 復制的特點為邊解旋邊復制、雙向復制B .該過程需要解旋酶和 DNA 酶的參與,且兩種酶發揮作用時均消耗 ATPC .該 DNA 復制 n 次,消耗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目為(2n-1)×(m/2-a)D .該 DNA 復制一次,共形成 m 個磷酸二酯鍵2(2021·浙江省 · 歷年真題)含有 100 個堿基對的—個 DNA 分子片段,其中一條鏈的 A+T 占 40%,它的互補鏈中 G 與 T 分別占 22%和 18%,如果連續復制 2 次,則需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數量為( )A .240 個 B .180 個 C .114 個 D .90 個易錯易混【03】對轉錄和翻譯過程涉及的物質、條件、變化等掌握不到位;對相關計算原理和方法理解不全面。1.(2021·陜西 · 武功縣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一模)如圖為基因表達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 ①是 DNA,以其中的一條鏈作為轉錄的模板,此過程需要解旋酶和 RNA 聚合酶B . ②上有 n 個堿基,則新形成的肽鏈含有 n/6-1 個肽鍵(不考慮終止密碼子)C . ③是核糖體,翻譯過程③將由 3′向 5′方向移動D . ④是 tRNA,不同生物的細胞中, tRNA 是相同的,能識別 mRNA 上的密碼子2.(2022·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三模)某細胞中有關物質合成如下圖,①-⑤表示生理過程, Ⅰ 、Ⅱ表示結構或物質。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 .物質Ⅱ上的基因遵循孟德爾定律 B . ②過程需要脫氧核苷酸做原料C .圖中③過程核糖體在 mRNA 上由右向左移動 D . ③⑤為同一生理過程,所用密碼子的種類和數量相同易錯易混【04】不能正確理解中心法則的內容;不能根據中心法則正確分析不同生物、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1.(2022·廣東 ·模擬預測)如圖是中心法則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煙草花葉病毒的 RNA 進入煙草葉片后,通過④②過程產生新的病毒 RNAB .HIV 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原因是①過程容易發生基因突變C .真核細胞參與③過程的三種 RNA 都是通過②過程產生的D .基因突變后其編碼的蛋白質不發生改變,只與②過程有關1. .(2022·山東 · 高考真題)液泡膜蛋白 TOM2A 的合成過程與分泌蛋白相同,該蛋白影響煙草花葉病毒(TMV)核酸復制酶的活性。與易感病煙草品種相比,煙草品種 TI203 中 TOM2A 的編碼序列缺失 2 個堿基對,被 TMV 侵染后,易感病煙草品種有感病癥狀, TI203 無感病癥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TOM2A 的合成需要游離核糖體B .TI203 中 TOM2A 基因表達的蛋白與易感病煙草品種中的不同C .TMV 核酸復制酶可催化 TMV 核糖核酸的合成D .TMV 侵染后, TI203 中的 TMV 數量比易感病煙草品種中的多2.(2022·湖南 · 高考真題) 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中,下列哪一項不會發生( )A .新的噬菌體 DNA 合成 B .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合成C .噬菌體在自身 RNA 聚合酶作用下轉錄出 RNA D .合成的噬菌體 RNA 與大腸桿菌的核糖體結合3.(2022·浙江 · 高考真題) S 型肺炎鏈球菌的某種“轉化因子”可使 R 型菌轉化為 S 型菌。研究“轉化因子”化學本質的部分實驗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步驟①中,酶處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底物完全水解B .步驟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響實驗結果C .步驟④中,固體培養基比液體培養基更有利于細菌轉化D .步驟⑤中,通過涂布分離后觀察菌落或鑒定細胞形態得到實驗結果4 .(2021·遼寧 · 高考真題)下列有關細胞內的 DNA 及其復制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子鏈延伸時游離的脫氧核苷酸添加到 3′端 B .子鏈的合成過程不需要引物參與C .DNA 每條鏈的 5′端是羥基末端 D .DNA 聚合酶的作用是打開 DNA 雙鏈5.(2022·廣東深圳 ·模擬預測) 202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發現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三位科學家。 HCV 為單股正鏈(+RNA)病毒,下圖表示該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增殖的過程(①②③表示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HCV 的+RNA 中含有堿基 T,不含堿基 U B . ①過程可以合成 HCV 結構蛋白和 RNA 復制酶C .HCV 的+RNA 復制時需要的原料是脫氧核苷酸 D .含 HCV 的宿主細胞可被漿細胞裂解死亡6.(2022·河北 ·模擬預測) 現有某生物(2n =32)的原始生殖細胞, 將該生物原始生殖細胞的核 DNA 用 15N 全部標記,體外培養誘導(培養液中不含 15N)使其正常進行有絲分裂或者減數分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該原始生殖細胞進行一次減數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一定有 16 條帶 15N 標記的核 DNA B .該原始生殖細胞進行一次減數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可能有 32 條帶 15N 標記的核 DNA C .該原始生殖細胞進行兩次有絲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可能有 32 條帶 15N 標記的核 DNAD .該原始生殖細胞進行兩次有絲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可能有 16 條帶 15N 標記的核 DNA7.(2022·河北 ·模擬預測)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如圖為狂犬病病毒的增殖方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狂犬病病毒的增殖依賴于具有遺傳效應的 RNA 片段B .狂犬病病毒的增殖過程中需要逆轉錄酶的參與C .圖中-RNA 和+RNA 的堿基之間能夠互補配對D .合成-RNA、+RNA 以及蛋白質的原料和場所均由宿主細胞提供8 .(2022·山西呂梁 · 一模)科學家克里克將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律命名為中心法則。據下圖遺傳信息傳遞的過程分析,敘述正確的是( )A .圖①過程需要 DNA 聚合酶,在人體所有細胞中都能發生B .圖②③過程中堿基互補配對方式完全相同C .圖③過程中核糖體移動的方向是從左向右D .圖④過程為染色體上的基因轉錄和翻譯同時進行遺傳的分子基礎孟德爾揭示遺傳的基本規律并預感到基因的存在,摩爾根將基因定位于染色體上,并 且大膽假設基因是一個有機的化學實體。在此基礎上, 本部分內容著力從分子水平上認識基因 的本質以及基因是怎樣進行工作的。 “遺傳的分子基礎”這一部分內容涵概了人教版必修 2《遺 傳與進化》的第三章“基因的本質”和第四章“基因的表達”兩個章節六個小節的內容。第三章講 述了 DNA 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DNA 分子的結構、復制,以及基因的本質等內容:第四章 則講述基因通過轉錄翻譯來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和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等內容。同時, 本部分內容 也為后續章節“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變異在育種中的應用”打下必要的基礎。 通過一輪的 復習, 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已經有了零散、初步的理解和記憶, 但對于這些知識的內涵與外延, 掌握不是很到位,導致在具體題意或較復雜的情境中難以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和推理。所以, 對這一部分內容展開二輪復習, 幫助學生深化、整合已有的知識, 完善知識體系, 提升解題技巧能力就顯得十分必要!本部分內容市近幾年高考考查的重點,有關 DNA 的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基因工程、基因污染、基因產物等都是高考考察的著手點。從近幾年的高考來看,本部分內容的考查題型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的比較多,主要的 是考查考生的能力。同時也包括閱讀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 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相關的問題,在復習過程中,嚴禁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升華。查補易混易錯易錯易混【01】對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實驗環節和操作原理理解不到位。1 .肺炎鏈球菌的兩個轉化實驗(1)體內轉化實驗和體外轉化實驗比較項目 體內轉化實驗 體外轉化實驗科學家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合作者細菌培養場所 小鼠體內 體外培養基實驗構思 用 S 型活細菌、R 型活細菌、加熱 后的 S 型死細菌對照,說明加熱殺 死的 S 型細菌與 R 型細菌混合組確 實發生了轉化 S 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用 DNA 酶、RNA 酶、蛋白酶、 酯酶等降解相應的物質, 用降解溶液與 R 型細菌混合 培養,觀察能否使 R 型細菌發生轉化實驗過程 a. R 型活細菌 注射 小鼠不死亡 b. S 型活細菌 注射 小鼠死亡 c. 加熱后的 S 型死細菌 注射 小 鼠不死亡 d. R 型活細菌+加熱后的 S 型死細 (DNA) (分別與R型活細菌混合培養) (不處理+蛋白酶+RNA酶+酯酶 +酶) S 型細菌S 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菌 注射 小鼠死亡 細菌 分離 S 型活 只 有 R 型 細菌菌落R 型細菌菌落 + S 型細菌菌落觀察指標 小鼠是否患敗血癥死亡 培養基中菌落類型實驗結論 加熱殺死的 S 型細菌體內有轉化 因子 構成 S 型細菌的 DNA、RNA、蛋白質等物質中, 只有 DNA 能使 R 型細菌轉化為 S 型細菌(2)三點提醒:①轉化的實質是 S 型細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 R 型細菌的 DNA 中。②艾弗里的實驗思路實際是用酶解法分別去除細胞提取物中某種成分后,觀察 能否將 R 型細菌轉化。③加熱會使蛋白質變性失活,這種失活是 不可逆的,溫度降低后蛋白質活性也不可恢復;而加熱會使 DNA雙鏈解旋,隨溫度的降低 DNA 仍可恢復活性。2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1)實驗過程科學家 赫爾希和蔡斯實驗過程 ①標記細菌 細菌 + 含 35S 的培養基含 35S 的細菌 細菌 + 含 32P 的培養基含 32P 的細菌②標記噬菌體含 35S 的細菌 + 噬菌體 35S 標記的噬菌體 含 32P 的細菌 + 噬菌體 32P 標記的噬菌體③噬菌體侵染細菌 35S 標記的噬菌體 + 細菌 32P 標記的噬菌體 + 細菌 上清液中放射性很 低;沉淀物中放射性 很高;新形成的噬菌 體中 能檢測到放射 性④攪拌、離心、檢測放射性 上清液中放射性很 高; 沉淀物中放射性很 低; 新形成的噬菌體中 沒有 檢測到放射性(2)過程分析關鍵環節 目的 誤差分析保溫 讓噬菌體侵染細菌,完成生命 活動 保溫時間過短或過長會使 32P 組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 原 因分別是部分噬菌體未侵染細菌或子代噬菌體被釋放出來攪拌 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 細菌分離 攪拌不充分,35S 組部分噬菌體與細菌沒有分離,噬菌體與 細菌共存于沉淀物中,造成沉淀物中放射性偏高離心 讓上清液中析出較輕的 T2 噬 菌體顆粒,若噬菌體吸附在大 腸桿菌上,則隨大腸桿菌沉淀 離心速度過快、時間過長,噬菌體會隨大腸桿菌一起沉淀; 離心速度慢,時間過短,部分大腸桿菌可能未沉淀下來(3)易錯警示①噬菌體需用細菌的培養,因為病毒是營寄生生活的,脫離了細菌,噬菌體不能正常生存。②用 32P 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新形成的子代噬菌體中僅部分含有放射性。③實驗過程中,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④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能證明 DNA 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 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易錯易混【02】不能準確理解 DNA 分子復制的特點和過程;不能正確進行 DNA 分子復制過程的相關計算。1.DNA 分子復制的過程2.歸納法求解 DNA 分子中的堿基數1)在 DNA 雙鏈中, 嘌呤總數與嘧啶總數相同,即 A+G=T+C。2)在 DNA 雙鏈中,互補堿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條鏈及整個 DNA 分子中想等,即若在一條鏈中(A+T)/(G+C)=m ,則在互補鏈及整個 DNA 分子中,(A+T)/(G+C)=m。3)在 DNA 雙鏈中,非互補堿基之和的比例在兩條互補鏈中互為倒數, 在整個 DNA 分子中為 1,即若在 DNA 一條鏈中(A+G)/(T +C)=a ,則在其互補鏈中(A+G)/(T +C)=1/a ,而在整個 DNA 分子中(A+G)/(T +C)=13.分析 DNA 復制的相關計算1)將 1 個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放在含有 14N 的培養基上培養,復制 n 次,則2)DNA 復制過程中消耗脫氧核苷酸數(若親代 DNA 分子中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 m 個)(1)若一親代 DNA 分子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 m 個,經過 n 次復制需要消耗該種脫氧核苷酸數為: m·(2n-1)。(2)第 n 次復制所需該種脫氧核苷酸數目為: m·2n-1。易錯易混【03】對轉錄和翻譯過程涉及的物質、條件、變化等掌握不到位;對相關計算原理和方法理解不全面。1 .基因表達的內涵基因的表達是指基因通過 mRNA 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包括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兩個階段。對“轉錄”和“翻譯” 的兩個階段比較如下:項目 基因表達名稱 轉錄 翻譯時間 生長發育的連續過程場所 主要是細胞核 細胞質的核糖體上能量 ATP 提供原料 4 種游離的核糖核苷酸 21 種氨基酸模板 DNA 的一條鏈 mRNA產物 mRNA 、rRNA 、tRNA 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條件 RNA 聚合酶和 ATP 等 一系列酶、ATP 等堿基 配對 A-U 、T-A 、G-C 、C-G A-U 、U-A 、G-C 、C-G特點 邊解旋邊轉錄,轉錄后 DNA 雙鏈恢復原狀 一條 mRNA 上可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 合成多條相同肽鏈信息 傳遞 DNA→RNA mRNA→蛋白質示 意 圖 甲為 RNA 聚合酶,能催化 轉錄過程;乙是 胞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是 DNA 的基本組成 單位之一;丙是 轉錄形成的 RNA 鏈;丁是 胞 嘧啶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組成單位之 一 。 1 為 tRNA ;2 為氨基酸; 3 為 mRNA ;4 為核糖體。2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基因表達過程的區別圖 1 所示為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過程。原核細胞內的基因,其編碼蛋白質的堿基序列是連續的,一經 轉錄就產生了成熟的 mRNA ,可以直接指導 核糖體翻譯形成蛋白質,且沒有核膜的阻隔,所以在進行基因表達時可以邊轉錄邊翻譯。圖 2 所示為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過程。圖中①是 tRNA ,②是核糖體,③是 mRNA ,④是 DNA。本圖 表示真核細胞細胞核內的基因, 形成 mRNA 穿過核孔進入細胞質再與核糖體結合, 即轉錄和翻譯的發生具有時空的限制,先進行轉錄后進行翻譯。3 .明晰遺傳信息、密碼子和反密碼子、氨基酸之間的關系(1)界定遺傳信息、密碼子(遺傳密碼)、反密碼子(2)氨基酸、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對應關系①每種氨基酸對應一種或幾種密碼子(密碼子的簡并性),可由一種或幾種 tRNA 轉運。②一種密碼子只能決定一種氨基酸, 一種 tRNA 只能轉運一種氨基酸。③氨基酸、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對應關系,如下圖:④密碼子有 64 種,其中 62 種對應氨基酸; 2 種起始密碼子(AUG、GUG);3 種終止密碼子(UAA、UAG、 UGA),其中前 2 種不決定氨基酸(UGA 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編碼硒代半胱氨酸)。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4 .基因表達相關的計算(1)基因表達過程中 DNA(基因)堿基數∶mRNA 堿基數∶多肽鏈氨基酸數=6∶3∶1。圖解如下:(2)基因中堿基與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計算若基因中有 n 個堿基,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 a ,合成含 m 條多肽鏈的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a-18×( -m);若改為 n 個堿基對,則公式為 ·a-18×( -m)。以上關系應理解為:每合成 1 個氨基酸至少需要 mRNA 中 3 個堿基,基因中 6 個堿基,其原因如下:①DNA 中有的片段無遺傳效應,不能轉錄出 mRNA。②在基因片段中,有的片段起調控作用,不轉錄。③轉錄出的 mRNA 中有終止密碼子,終止密碼子一般不對應氨基酸,所以基因或 DNA 上堿基數目比蛋白質氨基酸數目的 6 倍多。易錯易混【04】不能正確理解中心法則的內容;不能根據中心法則正確分析不同生物、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1 .中心法則(1)提出者: 克里克。(2)補充后的圖解:①DNA 的復制;② 轉錄;③翻譯;④RNA 的復制;⑤RNA 的逆轉錄。(3)不同生物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生物種類 舉例 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DNA 病毒 T2 噬菌體RNA 病毒 煙草花葉病毒逆轉錄病毒 艾滋病病毒細胞生物 動物、植物、細菌、真菌等注意:同一生物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不完全相同,例如:①洋蔥表皮細胞內遺傳信息傳遞過程:②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內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3 .“三依據”辨識中心法則各過程易錯易混【01】對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實驗環節和操作原理理解不到位。1.(2022·山東 ·三模) 經過了幾十年的爭論和實驗,生物遺傳物質是什么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得到解決。下列關于人類在探索遺傳物質實驗中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格里菲思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檢測指標有兩個B .艾弗里的實驗中,向細胞提取物中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C .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需分別對蛋白質和 DNA 進行同位素標記D .探究煙草花葉病毒遺傳物質的實驗需要將病毒的蛋白質和 RNA 分離、純化,分別侵染煙草【答案】B【解析】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證明 S 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 ,能將 R 型細菌轉化為 S 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 DNA 是遺傳物質。 T2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 35S 或 32P 標記噬菌體→ 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 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格里菲 思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檢測指標:一個是看小鼠是否死亡,另一個就是看能否從死亡的小鼠體內分離得 到 S 型活細菌,檢測指標是兩個,A 正確;艾弗里實驗中,向細胞提取物中添加酶去除其中的某種物質, 利用了減法原理, B 錯誤;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需分別對蛋白質和 DNA 進行同位素標記, C 正確; 探究煙草花葉病毒遺傳物質的實驗需要將病毒的蛋白質和 RNA 分離、純化, 分別侵染煙草, D 正確。故選B。2 .(2022·浙江 · 二模)下列關于肺炎鏈球菌體內及體外轉化實驗以及 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三個實驗的設計思路都是將 DNA 和蛋白質分開來、單獨研究B .肺炎鏈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證明 DNA 是遺傳物質,蛋白質等不是遺傳物質C .體外轉化實驗中 S 型菌 DNA 與活的 R 型菌混合,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后可觀察到兩種菌落D .用 32P 標記的一個噬菌體在不含放射性的大腸桿菌內增殖 4 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體占總數的 1/8【答案】D【解析】在格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和 T2 噬菌體侵染細菌這三個實驗中,只有肺炎鏈 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設計思路是將 DNA 和蛋白質分開來、單獨研究, A 錯誤;格 里菲思體內轉化實驗證明 S 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 ,能將 R 型細菌轉化為 S 型細菌;不能證明證明 DNA 是遺傳物質,蛋白質等不是遺傳物質,B 錯誤;S 型菌 DNA 與活的 R 型菌混合,在固體培養基中培 養后可觀察到兩種菌落, C 錯誤;32P 標記的是噬菌體的 DNA,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 DNA 分子進入細 菌并作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體合成, 而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均來自細菌。用 32P 標記的噬菌體在不含放射 性的大腸桿菌內增殖 4 代,根據 DNA 半保留復制特點,具有放射性的噬菌體占總數為 2/24=1/8 ,D 正確。故選 D。3 .(2022·湖北 · 模擬預測)探究遺傳物質的經典實驗中,科學家們利用細菌、病毒等材料,進行了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以及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艾弗里利用小鼠和肺炎鏈球菌設計并進行體內轉化實驗,證明 DNA 是遺傳物質B .用 RNA 酶去除 S 型細菌提取物中的 RNA 并與 R 型菌混合培養,結果無 R 型菌出現C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將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與 DNA 分開D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保溫時間過長,對上清液蛋白質的放射性強度無影響【答案】D【解析】格里菲思利用小鼠和肺炎鏈球菌設計并進行體內轉化實驗, 證明存在“轉化因子”,但未能證明該轉 化因子的本質,此后艾弗里用體外轉外實驗證明轉化因子是 DNA ,A 錯誤;由于肺炎鏈球菌的遺傳物質是 DNA,用 RNA 酶去除 S 型細菌提取物中的 RNA 并與 R 型菌混合培養,不影響 DNA 的作用,故結果中仍 有 R 菌和 S 菌出現,B 錯誤;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使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與大腸桿 菌分離開來, C 錯誤;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 保溫時間過長, 子代噬菌體會裂解釋放, 影響上清液中 DNA的含量,但對上清液蛋白質的放射性強度無影響, D 正確。故選 D。易錯易混【02】不能準確理解 DNA 分子復制的特點和過程;不能正確進行 DNA 分子復制過程的相關計算。1.(2022·山西呂梁 · 二模) 如圖表示大腸桿菌質粒 DNA 的復制過程,其中復制叉是 DNA 復制時在 DNA 鏈 上形成的 Y 型結構。若該細菌的質粒 DNA 含有的堿基數目為 m ,胸腺嘧啶數目為 a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該 DNA 復制的特點為邊解旋邊復制、雙向復制B .該過程需要解旋酶和 DNA 酶的參與,且兩種酶發揮作用時均消耗 ATPC .該 DNA 復制 n 次,消耗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目為(2n-1)×(m/2-a)D .該 DNA 復制一次,共形成 m 個磷酸二酯鍵【答案】B【解析】據圖分析, 圖中有兩個復制叉, 部分解旋后開始進行復制, 體現該 DNA 復制過程的特點是邊解旋 邊復制、雙向復制, A 正確;該過程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的參與,且兩種酶發揮作用時均消耗 ATP , B 錯誤;DNA 分子中含有的堿基數目為 m,含有 T 的數目為 a,則一個 DNA 分子中含有的 C 的數目是(m-2a) /2,因此復制 n 次共需要 G 的數目為(2n-1)×(m-2a)/2 ,C 正確;據題意可知,圖中 DNA 含有的堿基數 為 m ,即含有的脫氧核苷酸數為 m ,因為該 DNA 為環狀雙鏈分子, 磷酸二酯鍵數等于脫氧核苷酸數, 因此復制過程形成 2 條環狀的 DNA 鏈,故形成的磷酸二酯鍵為 m ,D 正確。故選 B。2(2021·浙江省 · 歷年真題)含有 100 個堿基對的—個 DNA 分子片段,其中一條鏈的 A+T 占 40%,它的互補鏈中 G 與 T 分別占 22%和 18%,如果連續復制 2 次,則需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數量為( )A .240 個 B .180 個 C .114 個 D .90 個【答案】B【解析】在雙鏈 DNA 分子共含有 100 個堿基對,A 與 T 之和占其中一條鏈堿基的 40% ,則這條鏈 A+T=100×40%=40 個,G+C=60 個;根據堿基配對原則 A=T,G=C 可知, 另一條鏈同樣 A+T=40 個,G+C=60個;由 G=C 可知,該 DNA 雙鏈中 G=C=60 個。如果連續復制 2 次,根據半保留復制的特點,則需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數量,即 C=(22-1)×60=180。故選 B。易錯易混【03】對轉錄和翻譯過程涉及的物質、條件、變化等掌握不到位;對相關計算原理和方法理解不全面。1.(2021·陜西 · 武功縣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一模)如圖為基因表達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 ①是 DNA,以其中的一條鏈作為轉錄的模板,此過程需要解旋酶和 RNA 聚合酶B . ②上有 n 個堿基,則新形成的肽鏈含有 n/6-1 個肽鍵(不考慮終止密碼子)C . ③是核糖體,翻譯過程③將由 3′向 5′方向移動D . ④是 tRNA,不同生物的細胞中, tRNA 是相同的,能識別 mRNA 上的密碼子【答案】D【解析】分析題圖:圖示為基因表達過程的示意圖,其中①是 DNA 分子,作為轉錄的模板;②是 mRNA 分子,作為翻譯的模板;③是核糖體, 是翻譯的場所;④為 tRNA 分子,能識別密碼子并轉運相應的氨基酸。① 是 DNA,轉錄時以 DNA 的一條鏈為模板, 該過程 RNA 聚合酶可起到解旋和催化子鏈合成的作用, 故無需 解旋酶, A 錯誤;翻譯時,若②mRNA 上有 n 個堿基,由于 mRNA 上三個相鄰的堿基決定一種氨基酸構成 一個密碼子, 故指導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個數為 n/3 個,則合成的肽鏈中最多有肽鍵 n/3-1 個,B 錯誤;③ 是核糖體,圖中④從核糖體上脫離下來,則翻譯的方向為 5′向 3′ ,C 錯誤;物質④是 tRNA ,tRNA 上有反密碼子,可以識別 mRNA 上的密碼子,不同生物的細胞中, tRNA 是相同的, D 正確。故選 D。2.(2022·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三模)某細胞中有關物質合成如下圖,①-⑤表示生理過程, Ⅰ 、Ⅱ表示結構或物質。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 .物質Ⅱ上的基因遵循孟德爾定律 B . ②過程需要脫氧核苷酸做原料C .圖中③過程核糖體在 mRNA 上由右向左移動 D . ③⑤為同一生理過程,所用密碼子的種類和數量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題圖:圖中①為 DNA 分子復制過程,②④為轉錄過程,③⑤為翻譯過程, Ⅰ為核膜, Ⅱ為線粒 體 DNA。孟德爾遺傳定律適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細胞核遺傳, 物質Ⅱ為線粒體 DNA,其上也具有基因, 但此處基因的傳遞不遵循孟德爾定律, A 錯誤;②為轉錄過程,需要核糖核苷酸做原料, B 錯誤;根據多肽 鏈的長度可知,圖中③過程核糖體在 mRNA 上由右向左移動,C 正確;③⑤都是翻譯過程,但兩者所用密碼子的種類和數量不一定相同, D 錯誤。故選 C。易錯易混【04】不能正確理解中心法則的內容;不能根據中心法則正確分析不同生物、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1.(2022·廣東 ·模擬預測)如圖是中心法則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煙草花葉病毒的 RNA 進入煙草葉片后,通過④②過程產生新的病毒 RNAB .HIV 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原因是①過程容易發生基因突變C .真核細胞參與③過程的三種 RNA 都是通過②過程產生的D .基因突變后其編碼的蛋白質不發生改變,只與②過程有關【答案】C【解析】分析題圖:圖示為中心法則圖解,其中①表示 DNA 分子的復制;②表示轉錄過程;③表示翻譯過 程;④表示逆轉錄;⑤表示 RNA 分子的復制。其中④和⑤過程只發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細胞中。煙草花 葉病毒不能逆轉錄,是通過⑤過程產生新的病毒 RNA 的, A 錯誤;HIV 病毒容易發生變異,是因為 HIV 病 毒的遺傳物質是單鏈 RNA,容易發生突變, B 錯誤;真核細胞參與過程的三種 RNA 都是通過②轉錄過程產 生的,C 正確;基因突變后其編碼的蛋白質不發生改變,與②轉錄過程和③翻譯過程有關,D 錯誤。故選C。1. .(2022·山東 · 高考真題)液泡膜蛋白 TOM2A 的合成過程與分泌蛋白相同,該蛋白影響煙草花葉病毒 (TMV)核酸復制酶的活性。與易感病煙草品種相比,煙草品種 TI203 中 TOM2A 的編碼序列缺失 2 個堿基對,被 TMV 侵染后,易感病煙草品種有感病癥狀, TI203 無感病癥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TOM2A 的合成需要游離核糖體B .TI203 中 TOM2A 基因表達的蛋白與易感病煙草品種中的不同C .TMV 核酸復制酶可催化 TMV 核糖核酸的合成D .TMV 侵染后, TI203 中的 TMV 數量比易感病煙草品種中的多【答案】D【解析】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過程:在游離的核糖體上合成多肽鏈→粗面內質網繼續合成→ 內質網腔加工→ 內質網“ 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 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通過胞吐的方式將蛋白質分泌到細胞外。A、從“液泡膜蛋白 TOM2A 的合成過程與分泌蛋白相同” ,可知 TOM2A 最初是在游離的核糖體中以氨基酸為原料開始多肽鏈的合成, A 正確;B、由題干信息可知, 與易感病煙草相比, 品種 T1203 中 TOM2A 的編碼序列缺失 2 個堿基對, 并且被 TMV 侵染后的表現不同,說明品種 T1203 發生了基因突變,所以兩個品種 TOM2A 基因表達的蛋白不同, B 正確;C、煙草花葉病毒(TMV)的遺傳物質是 RNA,所以其核酸復制酶可催化 TMV 的 RNA(核糖核酸)的合成, C 正確;D、TMV 侵染后, T1203 品種無感病癥狀, 也就是葉片上沒有出現花斑, 推測是 T1203 感染的 TMV 數量比易感病煙草品種中的少, D 錯誤。故選 D。2.(2022·湖南 · 高考真題) 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中,下列哪一項不會發生( )A .新的噬菌體 DNA 合成 B .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合成C .噬菌體在自身 RNA 聚合酶作用下轉錄出 RNA D .合成的噬菌體 RNA 與大腸桿菌的核糖體結合【答案】C【解析】T2 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它的頭部和尾部的外殼都是蛋白質構成的,頭部含有 DNA 。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 在自身遺傳物質的作用下, 利用大腸桿菌體內的物質來合成自身的組成成分,進行大量增殖。A 、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其 DNA 會在大腸桿菌體內復制,合成新的噬菌體 DNA ,A 正確;B 、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中,只有 DNA 進入大腸桿菌, T2 噬菌體會用自身的 DNA 和大腸桿菌的氨基酸等來合成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 B 正確;C、噬菌體在大腸桿菌 RNA 聚合酶作用下轉錄出 RNA ,C 錯誤;D 、T2 噬菌體的 DNA 進入細菌,以噬菌體的 DNA 為模板,利用大腸桿菌提供的原料合成噬菌體的 DNA,然后通過轉錄,合成 mRNA 與核糖體結合,通過翻譯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因此侵染過程中會發生合成的噬菌體 RNA 與大腸桿菌的核糖體結合, D 正確。故選 C。3.(2022·浙江 · 高考真題) S 型肺炎鏈球菌的某種“轉化因子”可使 R 型菌轉化為 S 型菌。研究“轉化因子”化學本質的部分實驗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步驟①中,酶處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底物完全水解B .步驟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響實驗結果C .步驟④中,固體培養基比液體培養基更有利于細菌轉化D .步驟⑤中,通過涂布分離后觀察菌落或鑒定細胞形態得到實驗結果【答案】D【解析】艾弗里實驗將提純的 DNA、蛋白質和 RNA 等物質分別加入到培養了 R 型細菌的培養基中,結果 發現:只有加入 DNA,R 型細菌才能夠轉化為 S 型細菌, 并且 DNA 的純度越高, 轉化就越有效;如果用 DNA 酶分解從 S 型活細菌中提取的 DNA,就不能使 R 型細菌發生轉化。說明轉化因子是 DNA。題干中利用酶 的專一性,研究“轉化因子” 的化學本質。步驟①中、酶處理時間要足夠長,以使底物完全水解, A 錯誤;步 驟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屬于無關變量,應相同,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B 錯誤;步驟④中,液體培養基 比固體培養基更有利于細菌轉化, C 錯誤;S 型細菌有莢膜, 菌落光滑, R 型細菌無莢膜, 菌落粗糙。步驟⑤中,通過涂布分離后觀察菌落或鑒定細胞形態,判斷是否出現 S 型細菌, D 正確。故選 D。4 .(2021·遼寧 · 高考真題)下列有關細胞內的 DNA 及其復制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子鏈延伸時游離的脫氧核苷酸添加到 3′端 B .子鏈的合成過程不需要引物參與C .DNA 每條鏈的 5′端是羥基末端 D .DNA 聚合酶的作用是打開 DNA 雙鏈【答案】A【解析】子鏈延伸時 5′→3′合成,故游離的脫氧核苷酸添加到 3′端, A 正確;子鏈的合成過程需要引物參與,B 錯誤; DNA 每條鏈的 5′端是磷酸基團末端, 3′端是羥基末端, C 錯誤;解旋酶的作用是打開 DNA 雙鏈, D錯誤。故選 A。5.(2022·廣東深圳 ·模擬預測) 202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發現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三位科學家。 HCV 為單股正鏈(+RNA)病毒,下圖表示該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增殖的過程(①②③表示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HCV 的+RNA 中含有堿基 T,不含堿基 U B . ①過程可以合成 HCV 結構蛋白和 RNA 復制酶C .HCV 的+RNA 復制時需要的原料是脫氧核苷酸 D .含 HCV 的宿主細胞可被漿細胞裂解死亡【答案】B【解析】據圖分析: HCV 是一種+RNA 病毒。①表示轉錄;②表示以+RNA 為模板合成-RNA 的過程,③ 表示-RNA 為模板合成+RNA 的過程。HCV 的+RNA 不含有堿基 T,而含堿基 U ,A 錯誤; 由圖可知,① 表示轉錄過程,可以合成 HCV 結構蛋白(即衣殼蛋白)和 RNA 復制酶, B 正確; HCV 的+RNA 復制時, 以+RNA 為模板合成-RNA 的過程,再以-RNA 為模板合成該+RNA,,需要的原料都是核糖核苷酸,C錯誤;含 HCV 的宿主細胞可被效應 T 細胞裂解死亡, D 錯誤。故選 B。6.(2022·河北 ·模擬預測) 現有某生物(2n =32)的原始生殖細胞, 將該生物原始生殖細胞的核 DNA 用 15N 全部標記,體外培養誘導(培養液中不含 15N)使其正常進行有絲分裂或者減數分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該原始生殖細胞進行一次減數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一定有 16 條帶 15N 標記的核 DNA B .該原始生殖細胞進行一次減數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可能有 32 條帶 15N 標記的核 DNA C .該原始生殖細胞進行兩次有絲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可能有 32 條帶 15N 標記的核 DNAD .該原始生殖細胞進行兩次有絲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可能有 16 條帶 15N 標記的核 DNA【答案】B【解析】該原始生殖細胞進行一次減數分裂,即 DNA 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間期 DNA 復制后,每條 姐妹染色單體上的 DNA 雙鏈中一條為有 15N 標記的單鏈,一條為不帶 15N 標記的單鏈,得到的子細胞中的 16 條染色體都各有一條帶 15N 標記的單鏈和一條不帶 15N 標記的單鏈,A 正確、B 錯誤;該細胞經過一次有 絲分裂得到的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的 DNA 雙鏈中各有一條帶 15N 標記的單鏈和一條不帶 15N 標記的單 鏈,再進行第二次有絲分裂, 完成后得到的子細胞中含有 15N 標記的核 DNA 可能有 0~32 條,C、D 正確。故選 B。7.(2022·河北 ·模擬預測)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如圖為狂犬病病毒的增殖方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狂犬病病毒的增殖依賴于具有遺傳效應的 RNA 片段B .狂犬病病毒的增殖過程中需要逆轉錄酶的參與C .圖中-RNA 和+RNA 的堿基之間能夠互補配對D .合成-RNA、+RNA 以及蛋白質的原料和場所均由宿主細胞提供【答案】B【解析】據圖分析,狂犬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在宿主細胞中,-RNA 一方面形成 mRNA,進而翻譯 出病毒蛋白質,同時-RNA 還能合成+RNA,再以+RNA 為模板合成子代-RNA,最后組裝成新的子代病 毒。狂犬病病毒為 RNA 病毒,其增殖依賴于具有遺傳效應的 RNA 片段,A 正確;狂犬病病毒的增殖過程 中發生 RNA 的復制,不需要逆轉錄酶的參與,B 錯誤;+RNA 是以-RNA 為模板合成的,二者的堿基之 間能夠互補配對,C 正確;病毒在宿主細胞中增殖,合成狂犬病病毒的-RNA、+RNA 以及蛋白質的原料和場所均由宿主細胞提供, D 正確。故選 B。8 .(2022·山西呂梁 · 一模)科學家克里克將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律命名為中心法則。據下圖遺傳信息傳遞的過程分析,敘述正確的是( )A .圖①過程需要 DNA 聚合酶,在人體所有細胞中都能發生B .圖②③過程中堿基互補配對方式完全相同C .圖③過程中核糖體移動的方向是從左向右D .圖④過程為染色體上的基因轉錄和翻譯同時進行【答案】C【解析】分析圖像可知①為 DNA 復制,②為轉錄,③為翻譯,④是邊轉錄邊翻譯。圖①是 DNA 的復制需 要 DNA 聚合酶,某些高度分化的細胞如神經細胞不能進行,A 錯誤;②是 DNA 的轉錄,堿基互補配對方 式 A-U ,T-A ,C-G ,G-C,③是翻譯,堿基互補配對方式 A-U ,U-A ,C-G ,G-C,不完全相同,B 錯誤; 判斷核糖體的移動方向是看核糖體上的多肽鏈,從短到長,因此圖③上核糖體的移動方向是從左往右,C正確;圖④是轉錄和翻譯同時進行, 一般發生在原核細胞中,原核細胞無染色體, D 錯誤;故選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遺傳的分子基礎-2024年高考高三生物學三輪沖刺復習.docx 遺傳的分子基礎-2024年高考高三生物學三輪沖刺復習(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