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教材按照《分子與細胞》和《遺傳與變異》的不同板塊把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分開來講解, 但是這兩部分內容具有一定的相似度, 考試時候會混合考查, 故放在一起在復習, 便于學生“理 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在指導復習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直觀圖像的記憶復習以及相似知識的對比復習方法。從近年高考的考查情況看, 單獨考查減數分裂的試題比較少見, 多和有絲分裂孟德爾定律 遺傳變異、人類遺傳病及生物育種等知識相聯系, 以選擇題或非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查 點主要有減數分裂過程中相關物質的變化或基因分配規律、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別、減數分裂各時期的圖像、與變異相聯系等。回歸教材重難點一、基礎再現:(一)細胞周期:1.分裂間期: 。2.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特征:(1)前期:染色質絲螺旋纏繞,縮短變粗,稱為 。核仁 ,核膜 。從 發出的紡錘絲,形成一個梭形的紡錘體。 散亂地分布在紡錘體的中央。(2)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細胞中央的 上。此時染色體形態 ,數目 ,便于 。(3)后期: 分裂成兩個, 分開,成為兩條 , 由 牽引著分別向細胞的移動。(4)末期: 逐漸變為 , 逐漸消失, 出現了新的 和 。在 的位置出現了一個 ,它由細胞的中央向四周擴散,逐漸形成了新的 。3..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基本相同,不同的特點是:第一,動物細胞有對由中心粒構成的 ,中心粒在 倍增,成為兩組。進人分裂期后,兩組中心粒之間的 形成了紡錘體。第二,動物細胞分裂末期不形成 ,而是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 ,最后把細胞成兩部分。(二)減數分裂過程1.在減數分裂前的間期,精原細胞 , ,成為 。2.減數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配對----- , 發生交叉互換; 分離,分別移向 ,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為兩個 。3.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體不再 , 每條染色體的 分裂, 分開,分別移向,形成四個 ,它們還要經過復雜的 才能成為精子。二、教材重要語句1.細胞在分裂之前,必須進行 。細胞增殖包括 和 整個連續的過程。2. ,為一個細胞周期。3.減數分裂是 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 。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 。 4. , 叫 做 同 源 染 色 體。叫聯會。5.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 。三、要點判斷1.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絲分裂,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無絲分裂。 ( )2.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形成赤道板,進而擴展形成細胞壁。 ( )3.有絲分裂后期由于紡錘絲的牽引,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 )4.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 ( )5.同一生物體不同時刻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數一般相同,染色體組成一般不同。 ( )6.一個精原細胞(含 n 對同源染色體)經減數分裂形成的精子有 2n 種,而一個卵原細胞只能形成一種卵細胞。( )7.等位基因分離是由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 )8.有絲分裂有利于保持親代細胞和子代細胞間遺傳性狀的穩定。 ( )9.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始終等于 DNA 數目。 ( )10.細胞的有絲分裂對生物性狀的遺傳有貢獻。 ( )四、長句表述:1.和有絲分裂相比,無絲分裂有哪些異同 2.若基因型為 AAXBXB 的卵原細胞產生了基因組成為 AXb 或 AXBXB 的異常配子,請分別分析可能的原因。查補易混易錯易錯易混【01】對有絲分裂中各種細胞結構變化認識不到位 攻略1 .根據染色體數量和行為辨析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2 .辨析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細胞分裂圖像(1)三個前期圖的判斷(是否 有→減數分裂Ⅰ前期)體{無→ { {結論: A 為 ,B 為 ,C 為 。(2)三個中期圖的判斷(著絲粒是 否→減數分裂Ⅰ中期){是→ { {結論: A 為有 ,B 為 ,C 為 。(3)五個后期圖的判斷{具 {結論: A 為 ,B 為減 ( 細胞或 ), C 為( 細胞), D 為 ( 細胞), E 為 ( 細胞)。易錯易混【02】 對細胞的顯微照片圖不能識別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1)實驗原理①在高等植物體內,有絲分裂常見于根尖、芽尖等 細胞,在適宜條件下有絲分裂旺盛,易觀察到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選材時, 應選擇細胞周期 ,分裂期占細胞周期比例相對的材料,這樣比較容易觀察到處于不同分裂期的細胞圖像。②各個細胞的分裂是 進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組織中可以看到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③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內染色體的 ,就可以判斷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哪個時期。④細胞核內的染色體(質)容易被 染料(如 、 )染成深色。(2)實驗步驟①洋蔥根尖的培養②裝片制作(流程: → → → )解離的目的: 。漂洗的目的: 。染色的目的:用 溶液或 液使 著色,便于觀察。制片的目的: 。③觀察:先放在低倍鏡下觀察找到 區的細胞(特點:細胞呈 形,排列 );再轉換成高倍鏡觀察。(3)結果分析①顯微鏡視野中大部分細胞處于 期,因為 。②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都是 (活細胞/死細胞),因此不能連續觀察一個細胞從前期到末期的動態變化。易錯易混【03】 對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相關結構或物質數量的變化混淆 攻略1 .模型法分析細胞分裂過程相關物質或結構的變化(以二倍體生物為例)2 .每條染色體上 DNA 含量變化曲線分析AB 段處于分裂間期,進行 DNA 復制;BC 段可表示有絲分裂前期、 中期,減數分裂 I 的所有時期,減數分裂 II 的前期、 中期;CD 段的變化是由著絲粒斷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的。易錯易混【01】對有絲分裂中各種細胞結構變化認識不到位1.2022·浙江 ·模擬預測) 某二倍體高等動物精原細胞(2n=8)既能進行有絲分裂,又能進行減數分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若觀察到細胞內有 8 條染色體,則該細胞正在進行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B .若觀察到細胞內有 8 條染色體正在被拉向兩極,則該細胞處于后期 IIC .若觀察到細胞內含有 8 條染色單體,則該細胞內只有一個染色體組D .若觀察到細胞內有含有姐妹染色單體的 8 條染色體,則該細胞肯定具有同源染色體2.(2022·陜西省漢中中學模擬預測) 某動物(2n)的基因型為 AaBb,下圖是該動物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內染色體及基因的簡圖。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 ①可能是體細胞,細胞內發生了基因突變B . ②有 4 個染色體組, 一個染色體組中染色體的形態不同C . ③表示次級卵母細胞,會產生基因型為 aB 的卵細胞D . ④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是基因型為 ab 的次級卵母細胞易錯易混【02】 對細胞的顯微照片圖不能識別1.“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實驗中, 觀察到的一個視野如圖所示。下列屬于箭頭所指細胞分裂期的上一時期的特點是( )A. 出現染色體,核膜開始解體 B. 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C. 染色體凝聚,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D. 紡錘體消失,細胞板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2.植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幾個特定時期的顯微照片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圖甲中,細胞的同源染色體之間發生了基因重組 B. 圖乙中,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組成相同C. 圖丙中,染色體的復制正在進行,著絲點尚未分裂 D.圖丁中,細胞的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目減半易錯易混【03】 對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相關結構或物質數量的變化混淆1.(2022·甘肅 · 武威第六中學模擬預測)如圖所示為人體內的細胞在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 DNA 分子含量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圖若對應減數分裂前的間期和減數分裂過程, 則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都發生在 CD 段某個時期B .該圖若對應減數分裂前的間期和減數分裂過程,則 CD 段可能會發生細胞的不均等分裂C .該圖若對應有絲分裂前的間期和有絲分裂過程,則 AC 段會發生中心粒倍增并移向細胞兩極D .該圖若對應有絲分裂前的間期和有絲分裂過程,則 DE 段發生后細胞中染色體數變為體細胞的兩倍2.(2022·浙江 · 溫州中學模擬預測) 某生物興趣小組觀察了某種二倍體生物精巢內的幾種細胞,測定不同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核 DNA 分子數,并繪制出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細胞 a 可能是精細胞或卵細胞或極體C .細胞 c 和細胞 g 中都含有同源染色體B .細胞 f 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 .細胞 b 、d 、e 中都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1.(2022·全國乙卷 · 高考真題)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是哺乳動物細胞分裂的兩種形式。某動物的基因型是 Aa, 若該動物的某細胞在四分體時期一條染色單體上的 A 和另一條染色單體上的 a 發生了互換,則通常情況下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 A 和 a 進入不同細胞的時期是( )A .有絲分裂的后期 B .有絲分裂的末期C .減數第一次分裂 D .減數第二次分裂2 .(2021 年福建高考真題)有同學用下列示意圖表示某兩棲類動物(基因型為 AaBb)卵巢正常的細胞分裂可能產生的細胞,其中正確的是( )A .C .B .D .3 .(2022·湖南 · 高考真題) 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數為 8 對, 細胞周期約 12 小時。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拍攝照片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a 為分裂后期細胞,同源染色體發生分離B .b 為分裂中期細胞,含染色體 16 條,核 DNA 分子 32 個C .根據圖中中期細胞數的比例,可計算出洋蔥根尖細胞分裂中期時長D .根尖培養過程中用 DNA 合成抑制劑處理,分裂間期細胞所占比例降低4 .(2022 年 6 月 · 浙江 · 高考真題) 某哺乳動物卵原細胞形成卵細胞的過程中,某時期的細胞如圖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體, a~h 表示染色單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圖示細胞為次級卵母細胞,所處時期為前期ⅡB . ①與②的分離發生在后期Ⅰ,③與④的分離發生在后期ⅡC .該細胞的染色體數與核 DNA 分子數均為卵細胞的 2 倍D .a 和 e 同時進入一個卵細胞的概率為 1/165.(2022 年 1 月 · 浙江 · 高考真題)在“減數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動中,先制作 4 個藍色(2 個 5cm 、2 個 8cm)和 4 個紅色(2 個 5cm ,2 個 8cm)的橡皮泥條,再結合細鐵絲等材料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將 2 個 5cm 藍色橡皮泥條扎在一起,模擬 1 個已經復制的染色體B .將 4 個 8cm 橡皮泥條按同顏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擬 1 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C .模擬減數分裂后期 I 時,細胞同極的橡皮泥條顏色要不同D .模擬減數分裂后期 II 時,細胞一極的橡皮泥條數要與另一極的相同6.(2022·浙江 ·模擬預測) 對幾種生物體內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進行觀察,結果如圖所示,有關假設和推論正確的是( )A .若圖甲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下一時期細胞中央將出現赤道板B .若圖乙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可發生在這一階段C .若圖乙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染色體的著絲粒可能排列在赤道板上D .若圖丙表示雄果蠅體內(二倍體)的幾種細胞,則 c 組細胞處于有絲分裂間期7.(2022·浙江 ·模擬預測) 已知某二倍體動物的基因型為 Aabb,現分別用帶有紅色和綠色的熒光物質標記該 動物的生殖腺細胞中的基因 A 和 a(如圖)。在不考慮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有關細胞分裂過程中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的敘述,錯誤的是( )A .進行有絲分裂時,細胞分裂產生的子細胞中都同時含 2 種顏色的熒光點B .進行有絲分裂時,某細胞的兩極各含有 2 個熒光點,且 4 個熒光點的顏色相同C .進行減數分裂時,某細胞的一極含有 2 個紅色熒光點,另一極含有 2 個綠色熒光點D .進行減數分裂時,某細胞的一極含有 1 個紅色熒光點,另一極含有 1 個綠色熒光點8. 玉米根尖縱切片經堿性染料染色, 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分生區圖像如下。對此圖像的觀察與分析,錯誤的是A. 先用低倍鏡再換高倍鏡觀察符合操作規范 B. 可觀察到箭頭所指細胞的細胞核和細胞壁C. 在圖像中可觀察到處于分裂期前期的細胞 D. 細胞不同結構成分與該染料結合能力不同9.下圖為初級精母細胞減數分裂時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示意圖,圖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慮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1 與 2 、3 、4 互為等位基因,與 6 、7 、8 互為非等位基因B. 同一個體的精原細胞有絲分裂前期也應含有基因 1~8C. 1 與 3 都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分離, 1 與 2 都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分離D. 1 分別與 6 、7 、8 組合都能形成重組型的配子10. 下圖 1 表示某動物處于不同分裂狀態的細胞圖像;圖 2 為該動物部分組織切片的顯微圖像。圖 3 為該動物細胞分裂相關的坐標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 1 中數字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理過程,它們分別是:① ,② 。A 細胞有個染色體組, B 細胞按圖 1 后續過程,最終分裂結束可形成 種子細胞。(2)從圖 2 可以判斷該動物的性別是 ,判斷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 3 中 DE 形成的原因是 ,基因重組在圖 3 中曲線的 段。如果在圖 3 中的 A 點全部的核 DNA 被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而分裂過程中所用的原料不含放射性同位素,則 EF 段可檢測到放射性的脫氧核苷酸鏈占全部核脫氧核苷酸鏈的比例是 。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教材按照《分子與細胞》和《遺傳與變異》的不同板塊把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分開來講解, 但是這兩部分內容具有一定的相似度, 考試時候會混合考查, 故放在一起在復習, 便于學生“理 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在指導復習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直觀圖像的記憶復習以及相似知識的對比復習方法。從近年高考的考查情況看, 單獨考查減數分裂的試題比較少見, 多和有絲分裂孟德爾定律 遺傳變異、人類遺傳病及生物育種等知識相聯系, 以選擇題或非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查 點主要有減數分裂過程中相關物質的變化或基因分配規律、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別、減數分裂各時期的圖像、與變異相聯系等。回歸教材重難點一、基礎再現:(一)細胞周期:1.分裂間期:DNA 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2.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特征:(1)前期:染色質絲螺旋纏繞,縮短變粗,稱為染色體。核仁 逐漸解體,核膜 逐漸消失 。從 細胞兩極 發出的紡錘絲,形成一個梭形的紡錘體。 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紡錘體的中央。(2)中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細胞中央的 赤道板上。此時染色體形態 比較穩定,數目 比較清晰 ,便于 觀察。(3)后期: 著絲點分裂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 由紡錘絲牽引著分別向細胞的 兩級移動。(4)末期: 染色體逐漸變為 染色質絲, 紡錘絲逐漸消失, 出現了新的 核膜和 核仁。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現了一個細胞板,它由細胞的中央向四周擴散,逐漸形成了新的 細胞壁。3.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基本相同,不同的特點是:第一,動物細胞有一對由中心粒構成的中心體 , 中心粒在間期倍增,成為兩組。進人分裂期后,兩組中心粒之間的 星射線形成了紡錘體。第二,動物細胞分裂末期不形成細胞板,而是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 凹陷,縊裂,最后把細胞成兩部分。(二)減數分裂過程1.在減數前的間期,精原細胞 體積增大,染色體 復制 ,成為 初級精母細胞。2.減數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同源染色體 配對-----聯 會 , 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 分離,分別移向細胞兩極,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為兩個 次級精母細胞。3.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體不再復制, 每條染色體的 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移向細胞兩極,形成四個 精細胞 ,它們還要經過復雜的 變形 才能成為精子。二、教材重要語句1.細胞在分裂之前,必須進行一定的物質準備。細胞增殖包括物 質準備和細胞分裂整個連續的過程。2.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3.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 過程中, 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4.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般都相同,一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的現象叫聯會。5.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三、要點判斷1.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絲分裂,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無絲分裂。 ( x )2.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形成赤道板,進而擴展形成細胞壁。 ( x )3.有絲分裂后期由于紡錘絲的牽引,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 x )4.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 ( x )5.同一生物體不同時刻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數一-般相同,染色體組成一般不同。(√)6.一個精原細胞(含 n 對同源染色體)經減數分裂形成的精子有 2n 種,而一個卵原細胞只能形成一種卵細胞。( x)7.等位基因分離是由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 x )8.有絲分裂有利于保持親代細胞和子代細胞間遺傳性狀的穩定。 ( √)9.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始終等于 DNA 數目。 ( x )10.細胞的有絲分裂對生物性狀的遺傳有貢獻。(√ )四、長句表述:1.和有絲分裂相比,無絲分裂有哪些異同 無絲分裂最大的特點是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其他和有絲分裂非常相似,都進行了DNA 復制都可以最終保證子細胞中染色體和清本相等。2.若基因型為 AAXBXB 的卵原細胞產生了基因組成為 AXb 或 AXBXB 的異常配子,請分別分析可能的原因。基因型為 AAXBXB 的卵原細胞產生了基因組成為 AXb 的配子是基因突變導致細菌的產生;基因型為 AAXBXB 的卵原細胞產生基因組成為 AXBXB 的異常配子,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或者簡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沒有正常分離導致的。查補易混易錯易錯易混【01】對有絲分裂中各種細胞結構變化認識不到位 攻略1 .根據染色體數量和行為辨析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2 .辨析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細胞分裂圖像(1)三個前期圖的判斷(是否 有→減數分裂Ⅰ前期)體{無→ { {結論: A 為有絲分裂前期,B 為減數分裂Ⅰ前期,C 為減數分裂Ⅱ前期。(2)三個中期圖的判斷(著絲粒是 否→減數分裂Ⅰ中期){是→ { {結論: A 為有絲分裂中期,B 為減數分裂Ⅱ中期,C 為減數分裂Ⅰ中期。(3)五個后期圖的判斷{具 {結論:A 為有絲分裂后期,B 為減數分裂Ⅱ后期(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C 為減數分裂Ⅰ后期(初級精母細胞), D 為減數分裂Ⅰ后期(初級卵母細胞), E 為減數分裂Ⅱ后期( 次級卵母細胞)。易錯易混【02】 對細胞的顯微照片圖不能識別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1)實驗原理①在高等植物體內,有絲分裂常見于根尖、芽尖等 分生區 細胞,在適宜條件下有絲分裂旺盛,易觀察到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選材時, 應選擇細胞周期 短 ,分裂期占細胞周期比例相對較大 的材料,這樣比較容易觀察到處于不同分裂期的細胞圖像。②各個細胞的分裂是 獨立 進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組織中可以看到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③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內染色體的 存在狀態 ,就可以判斷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哪個時期。④細胞核內的染色體(質)容易被 堿性 染料(如龍膽紫溶液、醋酸洋紅液)染成深色。(2)實驗步驟①洋蔥根尖的培養②裝片制作(流程: 解離 → 漂洗 → 染色 → 制片 )解離的目的: 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 。漂洗的目的: 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便于染色 。染色的目的:用 龍膽紫 溶液或 醋酸洋紅 液使 染色體 著色,便于觀察。制片的目的: 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于觀察 。③觀察:先放在低倍鏡下觀察找到 分生 區的細胞(特點:細胞呈 正方 形,排列 緊密 );再轉換成高倍鏡觀察。(3)結果分析①顯微鏡視野中大部分細胞處于 分裂間 期,因為 間期用時長 。②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都是 死細胞 (活細胞/死細胞),因此不能連續觀察一個細胞從前期到末期的動態變化。易錯易混【03】 對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相關結構或物質數量的變化混淆 攻略1 .模型法分析細胞分裂過程相關物質或結構的變化(以二倍體生物為例)2 .每條染色體上 DNA 含量變化曲線分析AB 段處于分裂間期,進行 DNA 復制;BC 段可表示有絲分裂前期、 中期,減數分裂 I 的所有時期,減數分裂 II 的前期、 中期;CD 段的變化是由著絲粒斷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的。易錯易混【01】對有絲分裂中各種細胞結構變化認識不到位1.2022·浙江 ·模擬預測) 某二倍體高等動物精原細胞(2n=8)既能進行有絲分裂,又能進行減數分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若觀察到細胞內有 8 條染色體,則該細胞正在進行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B .若觀察到細胞內有 8 條染色體正在被拉向兩極,則該細胞處于后期 IIC .若觀察到細胞內含有 8 條染色單體,則該細胞內只有一個染色體組D .若觀察到細胞內有含有姐妹染色單體的 8 條染色體,則該細胞肯定具有同源染色體【答案】B【解析】若觀察到細胞內有 8 條染色體,則該細胞可能處于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能處于減數第一分 裂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A 正確;若觀察到細胞內有 8 條染色體正在被拉向兩極,則該細胞處于減數 第一次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B 錯誤;若觀察到細胞內含有 8 條染色單體,說明有 4 條染色體, 應該是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中期,該細胞內只有一個染色體組, C 正確;若觀察到細胞內有含有姐妹染色單體的 8 條染色體,則該細胞肯定具有同源染色體, D 正確。故選 B。2.(2022·陜西省漢中中學模擬預測) 某動物(2n)的基因型為 AaBb,下圖是該動物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內染色體及基因的簡圖。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 ①可能是體細胞,細胞內發生了基因突變B . ②有 4 個染色體組, 一個染色體組中染色體的形態不同C . ③表示次級卵母細胞,會產生基因型為 aB 的卵細胞D . ④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是基因型為 ab 的次級卵母細胞【答案】D【解析】①表示得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 可能是體細胞, 細胞內發生了基因突變使 A 基因突變為 a 基因, A 正確; B、②表示的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有 4 個 染色體組, 1 個染色體組有 2 條染色體,染色體的形 態不同, B 正確;③表示得細胞著絲粒分裂, 細胞不均等分裂, 因此表示次級卵母細胞, 會產生基因型為 aB的卵細胞, C 正確;④表示得細胞不存在同源染色體,是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 D 錯誤。故選 D。易錯易混【02】 對細胞的顯微照片圖不能識別1.“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實驗中, 觀察到的一個視野如圖所示。下列屬于箭頭所指細胞分裂期的上一時期的特點是( )A. 出現染色體,核膜開始解體 B. 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C. 染色體凝聚,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D. 紡錘體消失,細胞板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答案】C【解析】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1)洋蔥根尖的培養。(2)裝片的制作:①解離:剪取根尖 2-3mm(最好每天的 10-14 點取根,因此時間是洋蔥根尖有絲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質量分數為 10%鹽酸的培養皿中,在室溫下解離 10~15min;②漂洗:待根尖變軟后,用鑷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約 10min;③染色和制片:用鑷子把洋蔥根尖取出,放于載玻片上,并用鑷子輕輕壓扁后,滴一滴 0.01g/mL 的龍膽紫 溶液, 染色 1~2min 后, 蓋上蓋玻片。隨后用手指輕壓蓋玻片, 再覆蓋上濾紙, 然后用橡皮或筆端輕輕敲擊蓋玻片幾下,使細胞分散開。(3)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在低倍物鏡下找到觀察對象后,轉動高倍物鏡觀察,識別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A、圖中姐妹染色單體已經分開, 形成的子染色體移向細胞的兩極, 所示的時期為有絲分裂后期, 其上一時期是有絲分裂中期,而出現染色體,核膜開始解體為有絲分裂前期, A 不符合題意;B、著絲粒分裂, 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為有絲分裂后期, 圖中箭頭所指細胞分裂期的上一時期是有絲分裂中期,B 不符合題意;C、染色體凝聚, 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為有絲分裂中期, 圖中所示時期為有絲分裂后期, 上一個時期即為有絲分裂中期, C 符合題意;D、紡錘體消失, 細胞板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為有絲分裂末期, 圖中所示時期為有絲分裂后期, D 不符合題意。2.植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幾個特定時期的顯微照片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圖甲中,細胞的同源染色體之間發生了基因重組 B. 圖乙中,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組成相同C. 圖丙中,染色體的復制正在進行,著絲點尚未分裂 D.圖丁中,細胞的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目減半【答案】A【解析】圖示為植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根據圖甲的聯會現象,可知該圖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細 胞的同源染色體之間可因交叉互換而發生基因重組, A 項正確;圖乙同源染色體分離,為減數第一次分裂 的后期,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為同源染色體, B 項錯誤;丙為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后進入減數第二次分 裂的間期,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間期短暫,并無染色體的復制, C 項錯誤;丁圖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此時著絲點分裂, 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導致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 而此時細胞中已沒有同源染色體,D 項錯誤。易錯易混【03】 對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相關結構或物質數量的變化混淆1.(2022·甘肅 · 武威第六中學模擬預測)如圖所示為人體內的細胞在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 DNA 分子含量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圖若對應減數分裂前的間期和減數分裂過程, 則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都發生在 CD 段某個時期B .該圖若對應減數分裂前的間期和減數分裂過程,則 CD 段可能會發生細胞的不均等分裂C .該圖若對應有絲分裂前的間期和有絲分裂過程,則 AC 段會發生中心粒倍增并移向細胞兩極D .該圖若對應有絲分裂前的間期和有絲分裂過程,則 DE 段發生后細胞中染色體數變為體細胞的兩倍【答案】C【解析】同源染色體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時每條染色體上含有 2 個 DNA 分子,可發生在 CD 段某個時期, A 正確;CD 段每條染色體上含有 2 個 DNA 分子,可表示初級卵母 細胞的減數第一次分裂,此時會發生細胞的不均等分裂, B 正確;AC 段表示有絲分裂間期,動物細胞有絲 分裂過程中,中心粒的倍增發生在有絲分裂間期,在前期兩組中心粒的分開移向細胞兩極, C 錯誤;該圖 若對應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 DE 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粒的分裂,此時細胞中染色體數變為體細胞的兩倍,D 正確。故選 C。2.(2022·浙江 · 溫州中學模擬預測) 某生物興趣小組觀察了某種二倍體生物精巢內的幾種細胞,測定不同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核 DNA 分子數,并繪制出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細胞 a 可能是精細胞或卵細胞或極體 B .細胞 f 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C .細胞 c 和細胞 g 中都含有同源染色體 D .細胞 b 、d 、e 中都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答案】B【解析】分析題圖: a 的核 DNA 數目為 n ,是減數分裂形成的子細胞; b 的核 DNA 含量為 2n,染色體是 n ,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中期; c 的核 DNA 含量為 2n,染色體是 2n,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末期或 為未分裂的體細胞;d 、e 的核 DNA 含量位于 2n~4n 之間,處于有絲分裂間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 f 的核 DNA 含量為 4n,染色體是 2n,處于有絲分裂前中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g 的核 DNA 含量為 4n,染 色體是 4n,處于有絲分裂后、末期。觀察的是精巢內的細胞, 因此細胞 a 不可能是卵細胞或極體, A 錯誤; 細胞 f 可能處于有絲分裂前、中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B 正確;細胞 c 的染色體和核 DNA 數目均為 2n,可能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 C 錯誤;細胞 b 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沒有同源染色體;細胞 d 、e 的核 DNA 數目為 2n~4n,處于有絲分裂間期或減數分裂前的間期,不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聯會(兩兩配對), D 錯誤。故選 B。1.(2022·全國乙卷 · 高考真題)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是哺乳動物細胞分裂的兩種形式。某動物的基因型是 Aa, 若該動物的某細胞在四分體時期一條染色單體上的 A 和另一條染色單體上的 a 發生了互換,則通常情況下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 A 和 a 進入不同細胞的時期是( )A .有絲分裂的后期 B .有絲分裂的末期C .減數第一次分裂 D .減數第二次分裂【答案】D【解析】減數分裂過程包括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主要特點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 體聯會,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開,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實現基因的重組,減數第二次分裂則為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AB、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發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的過程,也不會發生交叉互換,不會發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 A 和 a 進入不同細胞的現象, A 、B 錯誤;CD、根據題意, 某動物基因型是 Aa,經過間期復制, 初級性母細胞中有 AAaa 四個基因, 該動物的某細胞 在四分體時期發生交叉互換,涉及 A 和 a 的交換,交換后兩條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上均分別具有 A 和 a 基因, 減數第一次分裂時, 同源染色體分開, 兩組 Aa 彼此分開進入次級性母細胞, 至此減數第一次分裂完成,所以不會發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 A 和 a 的現象;而在減數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其上的等位基因 A 和 a 分開進入兩個子細胞, C 錯誤, D 正確。故選 D。2 .2 .(2021 年福建高考真題) 有同學用下列示意圖表示某兩棲類動物(基因型為 AaBb)卵巢正常的細胞分裂可能產生的細胞,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減數分裂過程:1、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1)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2)中期: 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 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4)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1)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 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2)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 數目清晰;(3)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A、圖示細胞著絲點分裂, 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 且細胞質不均等分裂, 可次級卵母細胞的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A 正確;B、圖示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 細胞質不均等分裂, 應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此時應發生同源染色體分離,與圖示 a 和 B 、A 和 b 分離不符, B 錯誤;C、圖示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卵細胞形成過程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應不均等分裂, 與題圖不符,C 錯誤;D、圖示細胞著絲點分裂, 且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 細胞質不均等分裂, 在卵巢正常的細胞分裂不可能產生, D 錯誤。故選 A。3 .(2022·湖南 · 高考真題) 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數為 8 對, 細胞周期約 12 小時。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拍攝照片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a 為分裂后期細胞,同源染色體發生分離B .b 為分裂中期細胞,含染色體 16 條,核 DNA 分子 32 個C .根據圖中中期細胞數的比例,可計算出洋蔥根尖細胞分裂中期時長D .根尖培養過程中用 DNA 合成抑制劑處理,分裂間期細胞所占比例降低【答案】B【解析】據圖分析, 圖示為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圖示, 其中 a 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b 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據此分析作答。A、圖示細胞為洋蔥根尖細胞的分裂圖,有絲分裂過程中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現象, A 錯誤;B 、b 細胞著絲點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且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數為 8 對(16條),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 但核 DNA 分子加倍, 故 b 細胞含染色體 16 條, 核 DNA 分子 32 個, B 正確;C、各期細胞數目所占比例與其分裂周期所占時間成正相關, 故已知細胞周期時間, 根據各時期細胞數目所占比例可計算各時期的時間,但應統計多個視野中的比例,圖中只有一個視野,無法準確推算, C 錯誤;D、間期時的 S 期進行 DNA 分子復制,若根尖培養過程中用 DNA 合成抑制劑處理,細胞停滯在間期,故分裂間期細胞所占比例升高, D 錯誤。故選 B。4 .(2022 年 6 月 · 浙江 · 高考真題) 某哺乳動物卵原細胞形成卵細胞的過程中,某時期的細胞如圖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體, a~h 表示染色單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圖示細胞為次級卵母細胞,所處時期為前期ⅡB . ①與②的分離發生在后期Ⅰ,③與④的分離發生在后期ⅡC .該細胞的染色體數與核 DNA 分子數均為卵細胞的 2 倍D .a 和 e 同時進入一個卵細胞的概率為 1/16【答案】D【解析】題圖分析,圖中正在發生同源染色兩兩配對聯會的現象,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該細胞的名稱為初級卵母細胞,據此答題。A、根據形成四分體可知,該時期處于前期Ⅰ,為初級卵母細胞, A 錯誤;B、①與②為同源染色體,③與④為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均發生在后期Ⅰ , B 錯誤;C、該細胞的染色體數為 4,核 DNA 分子數為 8,減數分裂產生的卵細胞的染色體數為 2,核 DNA 分子數為 2 ,C 錯誤;D 、a 和 e 進入同一個次級卵母細胞的概率為 1/2×1/2=1/4,由次級卵母細胞進入同一個卵細胞的概率為1/2×1/2=1/4,因此 a 和 e 進入同一個卵細胞的概率為 1/4×1/4=1/16 ,D 正確。故選 D。5.(2022 年 1 月 · 浙江 · 高考真題)在“減數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動中,先制作 4 個藍色(2 個 5cm 、2 個 8cm)和 4 個紅色(2 個 5cm ,2 個 8cm)的橡皮泥條,再結合細鐵絲等材料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將 2 個 5cm 藍色橡皮泥條扎在一起,模擬 1 個已經復制的染色體B .將 4 個 8cm 橡皮泥條按同顏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擬 1 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C .模擬減數分裂后期 I 時,細胞同極的橡皮泥條顏色要不同D .模擬減數分裂后期 II 時,細胞一極的橡皮泥條數要與另一極的相同【答案】C【解析】減數分裂過程:(1)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 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A 、一條染色體上的兩條染色單體是經過復制而來,大小一樣,故將 2 個 5cm 藍色橡皮泥條扎在一起,模擬 1 個已經復制的染色體, A 正確;B、同源染色體一般大小相同, 一條來自母方, 一條來自父方(用不同顏色表示),故將 4 個 8cm 橡皮泥條按同顏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擬 1 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 B 正確;C、減數分裂后期 I 時, 同源染色體分離, 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細胞同極的橡皮泥條顏色可能相同, 可能不同, C 錯誤;D、減數分裂后期 II 時, 染色體著絲粒分裂, 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均分到細胞兩級, 故模擬減數分裂后期 II時,細胞一極的橡皮泥條數要與另一極的相同, D 正確。故選 C。6.(2022·浙江 ·模擬預測) 對幾種生物體內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進行觀察,結果如圖所示,有關假設和推論正確的是( )A .若圖甲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下一時期細胞中央將出現赤道板B .若圖乙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可發生在這一階段C .若圖乙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染色體的著絲粒可能排列在赤道板上D .若圖丙表示雄果蠅體內(二倍體)的幾種細胞,則 c 組細胞處于有絲分裂間期【答案】C【解析】赤道板不是真實存在的結構,因此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赤道板,A 錯誤;若圖乙表示有絲 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應該是有絲分裂前期或中期,而著絲粒的分裂發生在有絲分裂后期,B 錯誤;若 圖乙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應該是有絲分裂前期或中期,在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排 列在赤道板上, C 正確;若圖丙表示雄果蠅精巢內的幾種細胞,則應該是有絲分裂前期或中期,則 c 組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因為該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 D 錯誤。故選 C。7.(2022·浙江 ·模擬預測) 已知某二倍體動物的基因型為 Aabb,現分別用帶有紅色和綠色的熒光物質標記該 動物的生殖腺細胞中的基因 A 和 a(如圖)。在不考慮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有關細胞分裂過程中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的敘述,錯誤的是( )A .進行有絲分裂時,細胞分裂產生的子細胞中都同時含 2 種顏色的熒光點B .進行有絲分裂時,某細胞的兩極各含有 2 個熒光點,且 4 個熒光點的顏色相同C .進行減數分裂時,某細胞的一極含有 2 個紅色熒光點,另一極含有 2 個綠色熒光點D .進行減數分裂時,某細胞的一極含有 1 個紅色熒光點,另一極含有 1 個綠色熒光點【答案】B【解析】進行有絲分裂時,細胞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都為 Aabb,同時含 2 種顏色的熒光點, A 正確; 因為不考慮突變的情況,有絲分裂間期進行復制后,其基因型為 AAaabbbb,后期兩極的基因都為 Aabb , 因此進行有絲分裂時,某細胞的兩極各含有 2 個熒光點(1 個紅色、1 個綠色),4 個熒光點的顏色不完全 相同, B 錯誤;進行減數分裂時,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進行復制后,其基因型為 AAaabbbb,減數第一次分 裂后期兩極的基因分別為 AAbb 和 aabb,因此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細胞一極含有 2 個紅色熒光點,另一 極含有 2 個綠色熒光點;進行減數分裂時,若發生交叉互換,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兩極的基因分別為 Aabb 和 Aabb,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兩極的基因分別為 Ab 和 ab,則細胞一極含有 1 個紅色熒光點,另一極含有 1 個綠色熒光點, D 正確。故選 B。8. 玉米根尖縱切片經堿性染料染色, 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分生區圖像如下。對此圖像的觀察與分析,錯誤的是A. 先用低倍鏡再換高倍鏡觀察符合操作規范 B. 可觀察到箭頭所指細胞的細胞核和細胞壁C. 在圖像中可觀察到處于分裂期前期的細胞 D. 細胞不同結構成分與該染料結合能力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觀察根尖分生區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原理,以及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再根據題意作答。1、在高等植物體內, 有絲分裂常見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區細胞。由于各個細胞的分裂是獨立進行的, 因此在同一分生組織中可以看到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通過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或 染色質)的存在狀態,就可以判斷這些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哪個時期,進而認識有絲分裂的完整過程。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如龍膽紫溶液)著色。2、把制成的裝片先放在低倍鏡下觀察,掃視整個裝片,找到分生區細胞: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再換 成高倍鏡仔細觀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細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細胞。注意觀察各時期細胞內染色體形態和分布的特點。最后觀察分裂間期的細胞。【詳解】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根尖分生區的裝片,要先用低倍鏡觀察,再用高倍鏡觀察, A 正確;圖中 箭頭所指的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染色體數目加倍,此時觀察不到細胞核,因為, 細胞核在有絲分裂前期逐漸消失, B 錯誤;有絲分裂前期染色質縮短變粗,成為染色體,核仁逐漸解體, 核膜逐漸消失,從細胞的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一個梭形的紡錘體,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紡錘體中央,據 以上特點,可以在圖像中觀察到處于分裂期前期的細胞, C 正確;堿性染料易于與染色體結合,而不易與其他結構成分結合, D 正確;因此,本題答案選 B。9.下圖為初級精母細胞減數分裂時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示意圖,圖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慮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1 與 2 、3 、4 互為等位基因,與 6 、7 、8 互為非等位基因B. 同一個體的精原細胞有絲分裂前期也應含有基因 1~8C. 1 與 3 都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分離, 1 與 2 都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分離D. 1 分別與 6 、7 、8 組合都能形成重組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由圖可知,圖中為一對同源染色體, 1 與 2 、5 與 6 、3 與 4 、7 與 8 為相同基因, 1(或 2)與 3 或4 可能是等位基因, 5(或 6)與 7 或 8 可能是等位基因。1 與 2 是相同基因, 1 與 3 、4 可能互為等位基因, 1 與 6 、7 、8 互為非等位基因, A 錯誤;精原細胞有絲分 裂前期與其進行減數分裂時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含有的染色體的數目和基因種類、數目均相同,故均含有 基因 1~8 ,B 正確;若不考慮交叉互換,1 與 3 會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1與 2 會在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隨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若考慮交叉互換,則 1 與 2 可能會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 1 與 3 可能在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隨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 分離, C 錯誤;1 與 5 在同一條姐妹染色單體上, 5 與 6 是相同的基因,因此 1 與 6 的組合不能形成重組配子, D 錯誤。故選 B。10. 下圖 1 表示某動物處于不同分裂狀態的細胞圖像;圖 2 為該動物部分組織切片的顯微圖像。圖 3 為該動物細胞分裂相關的坐標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 1 中數字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理過程,它們分別是:① ,② 。A 細胞有個染色體組, B 細胞按圖 1 后續過程,最終分裂結束可形成 種子細胞。(2)從圖 2 可以判斷該動物的性別是 ,判斷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 3 中 DE 形成的原因是 ,基因重組在圖 3 中曲線的 段。如果在圖 3 中的 A 點全部的核 DNA 被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而分裂過程中所用的原料不含放射性同位素,則 EF 段可檢測到放射性的脫氧核苷酸鏈占全部核脫氧核苷酸鏈的比例是 。【答案】 ①. 有絲分裂 ②. 減數第一次分裂 ③. 4 ④. 2 ⑤. 雌性 ⑥. 乙細胞在后期發生了細胞質的不均等分配 ⑦. 著絲點分裂 ⑧. CD ⑨. 1/2【解析】根據題意,圖 1 和圖 2 為同一動物,圖 2 中乙細胞為不均等分裂,說明該動物為雌性。圖 1 中:A 表示有絲分裂后期, B 表示卵原細胞;C 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細胞,即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圖 2 中:動物組織切片顯微圖象表明細胞正在進行減數分裂;甲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乙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丙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圖 3 中:BC 段為 DNA 的復制, AC 段表示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列前的間期;CD 段表示有絲分裂 前期、中期,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DE 段為著絲點分裂,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EF 段表示有絲分裂末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1)A 細胞中著絲點分裂且有同源染色體,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故①為有絲分裂, B 細胞到 C 細胞發生了染色體數目減半,故為減數第一次分裂。 A 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數目加倍,染色體組也加倍,為 4 個染色體組。 一個 B 細胞完成減數分裂,會形成 4 個子細胞,兩兩相同,故 2 種。(2)從乙圖像可以判斷出是次級卵母細胞,故性別是雌性,判斷理由為細胞質不均等分配。(3)DE 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和減數第一 次分裂后期,均存在染色單體,染色體和 DNA 比值為 1/2,為 CD 段。從 A 點開始到 EF 段,無論是有絲 分裂還是減數分裂, DNA 只復制一次,每個子代 DNA 一條鏈有放射性, 一條沒有,所以放射性的鏈占全部鏈比值為 1/2。本題主要考查了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核 DNA 的變化,掌握知識點即可分析得出答案,第(3)題考查了 DNA 的復制,理解半保留復制的特點方能得出本題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2024年高考高三生物學三輪沖刺復習.docx 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2024年高考高三生物學三輪沖刺復習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