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xxxxx學校指導師工作手冊科 目 信息科技班 級 五年級指導師 xxx2024 年 春 季2023 學年第 一 學期教學計劃2023年 9 月 1 日訂科目 信息科技 班級 五年級 指導師 xxx班 級 情 況 分 析 五年級一共九位學生,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但仍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在認知發展方面,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逐漸增強,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但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等認知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社會性發展方面,五年級學生逐漸開始關注自己在同齡人中的地位和形象,開始有獨立思考和行動的傾向。他們的情感也變得更為豐富,開始對他人和自己的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學習特點方面,五年級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逐漸提高,愿意主動探索和學習新知識。他們的學習興趣廣泛,但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 材 分 析 與 素 養 目 標 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本單元響應課程標準“過程與控制”模塊的第二條要求“通過觀察身邊的真實案例,了解一個大的系統可以分解為幾個小系統,一個系統也可以劃分出功能相對獨立的多個模塊”,是該模塊的起始學習內容。本單元以身邊的真實系統作為討論和研究的對象,經歷感知、了解和觀察分析系統的過程,形成“系統無處不在”的初步體驗和感受,了解系統的組成、特征以及觀察系統的基本方法,感受重要的系統在安全和自主可控等領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為學生學習“控制系統”做好基礎概念的鋪墊。 第二單元:計算系統是一種以計算機為核心,通過計算和處理數據來完成特定工作的系統。生活中廣泛存在著“輸入一計算一輸出”的計算模式,與計算系統一脈相承,體現了“算法思維”的重要思想。這也是課程標準“過程與控制”模塊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實踐應用。為了降低學習難度,本單元依據計算系統的結構邏輯,圍繞“輸入”和“輸出”兩大環節進行探究,將相對抽象的“計算”環節安排到第三單元“控制系統中的計算”進行學習。同時,考慮到控制系統結構分析的需要,在本單元敘述中將“計算”“反饋”等采用“黑箱”處理。在第一單元認識系統的基礎上,本單元探索的是控制系統的三個典型環節,進一步學習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般流程,鞏固計算系統中“輸入一計算一輸出”的基本模型,為后續深入學習“過程與控制”做好鋪墊。教材將生活與計算系統進行關聯,從“系統與環境交換信息”的視角來分析控制系統的個典型環節,再以“自主可控”的思維來研究控制系統的功能與影響。本單元以“水壺燒水控制系統”為載體,分析其輸入、計算、輸出三個典型環節,構建對控制系統的初步認知;再借助生活中常見的控制系統案例,通過抽象與分析,探索系統的輸入、輸出部分,感受各種各樣的輸入、輸出類型,意識到控制系統中控制的合理使用對學習生活的重要意義。 第三單元:計算是依據特定的規則與算法將數據從一種形態轉換為另種形態的處理過程。在控制系統中,計算是實現過程與控制的關鍵環節。本單元響應課程標準“過程與控制”模塊的第條要求,即“通過體驗和認識身邊的過程與控制,了解過程與控制可以抽象為包含輸入、計算和輸出三個典型環節的系統。”在前一單元認識控制系統以及輸入與輸出環節的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認識計算環節,由控制系統中的計算、計算機在控制系統中的作用、認識查表計算和條件計算、認識循環結構以及恒溫箱實驗等內容組成。控制系統中的計算類型較多,本單元選取了較為基礎的查表計算和條件計算兩種類型。控制系統中的計算通常總是周而復始地反復執行,因此本單元將循環結構安排在計算環節中學習,介紹了循環結構以及計次與條件兩種具體的循環結構形式。單元末尾以恒溫箱實驗作為綜合性學習任務,讓學生綜合運用單元所學內容,經歷系統模型搭建、控制算法設計與程序驗證執行等活動過程。控制系統中的計算在“身邊的算法”和“過程與控制”兩個模塊的學習中都起到橋梁作用。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對控制系統中的計算以及算法的控制結構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素養目標: 第一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認識系統的普遍性與多樣性、整體性與目的性以及層次性等特征,能初步以系統的觀點觀察身邊的世界,發現大系統由小系統構成,發現身邊常見系統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運用系統與模塊的思想將問題分解成更小的子問題;了解自主可控的系統在解決安全問題時的重要性。 第二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認識控制系統的重要作用,能發現有些系統存在著輸入、計算、輸出三個環節,通過獲得輸入數據,經過計算,產生輸出,從而實現系統的優化與控制,能對生活實例進行分析,并抽象出輸入、計算、輸出三個典型環節,在常見的控制系統(如電風扇控制系統、水壺燒水控制系統、空調控制系統等)中,能快速找出“輸入”與“輸出”,并能區分不同類型的數據,意識到控制系統對生產、生活的重要影響,并能在實驗中關注自主可控技術的應用。 第三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意識到過程控制的核心是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計算,能說出常見的計算類型,能綜合運用順序、分支和循環三種控制結構設計算法,能運用算法設計的基本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并意識到自主可控系統在解決安全問題時的重要性。措 施 與 方 法 第一單元:本單元旨在讓學生初步建構對系統的概括性理解,并在討論分析系統過程中充分積累分解、抽象、歸納、整理等思維活動經驗,發展計算思維,滲透自主可控和國家安全等相關話題的討論,激發信息社會責任感。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準確把握目標定位,做到概念建構、思維發展、價值感悟等協同發展。在概念建構方面,要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注重挖掘真實案例,以豐富和典型的材料支撐學生自主建構;在思維發展方面,要設計豐富多元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自主梳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過程,在交流碰撞中發展思維;在價值感悟方面,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系統案例的分析,感悟國家發展和進步,體會系統自主可控對國家安全的重要影響。 第二單元:根據學生的生活體驗,結合單元主題情境開展項目化學習,將單元中的兩個驅動性問題細化成可操作的項目化學習關鍵性問題。理解控制系統的三個典型環節是本單元學習的重要內容,抓住關鍵信息分析問題是本單元學習的主要手段,因此,學習過程中需要將真實案例進行優化與結構化處理。另外,與本單元教學相關的生活實例有很多。建議使用實驗教學法,采用模擬、仿真等手段,設計科學、合理的實驗支架組織開展教學實踐。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實驗器材、搭建實驗系統,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實驗探索與驗證。 第三單元:本單元涉及的新知識、新概念比較多,需要通過闡述、討論、體驗、動手操作等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內容。可以在整體把握單元結構的基礎上,將單元劃分為三個板塊“認識控制系統中的計算”“認識計算過程中的循環結構”“恒溫箱實驗”展開學習。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教師要進行深人淺出地解釋,幫助學生理解。可以設計成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項目活動,與科學、勞動、綜合實踐等課程融合,以“設計一個能夠實現日常生活中恒溫功能的恒溫箱”為驅動性問題,以“認識控制系統的計算”“搭建控制系統的結構”“設計控制系統的算法”“調試優化控制系統”等為核心挑戰任務,將本單元各課知識內容融入項目任務,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技能,理解核心概念,發展核心素養。備 注2023 學年第 二 學期 五(1)班教學進度安排表指導師:xxx 2024年 2月26日訂本學期上課 20 周共 15 課時,其中新授課 15 節,復習考試 0 節本 學 期 教 學 目 標 第一單元:1.通過對身邊系統的認識、分析和討論,知道什么是系統,了解系統的基本特征。2.通過對身邊常見系統的觀察、分析和討論,知道一個大的系統可以分解成多個子系統或模塊,系統與子系統具有層次性關系。3.通過對具體和典型自主可控系統案例的認識和了解,體會自主可控系統對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 第二單元:1.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分析,理解控制系統的概念。2.通過對常見控制系統的分解,能夠分析控制系統基本環節。3.通過對常見控制系統的研究,知道生活中處處存在控制系統。 第三單元:1.知道計算機在控制系統中的作用和地位。2.知道計算是過程控制的核心環節,了解查表計算、條件計算。3.了解循環結構及其不同的形式。4.能設計簡單算法解決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計算問題。周次 起訖日期 教學內容(章節或單元) 要 求 課時1 2.19—2.25 機動2 2.26—3.3 第1課 身邊的系統 13 3.4—3.10 第2課 系統的構成 14 3.11—3.17 第3課 觀察系統 15 3.18—3.24 第4課 生活中的控制系統 16 3.25—3.31 第5課 控制系統的三個環節 17 4.1—4.7 第6課 控制系統的輸入 18 4.8—4.14 第7課 控制系統的輸出 19 4.15—4.21 第8課 體驗控制系統 110 4.22—4.28 第9課 控制系統中的計算 111 4.29—5.5 機動12 5.6—5.12 第10課 計算機在控制系統中的作用 113 5.13—5.19 第11課 查表計算 114 5.20—5.26 第12課 條件計算 115 5.27—6.2 第13課 循環結構(一) 116 6.3—6.9 第14課 循環結構(二) 117 6.10—6.16 第15課 恒溫箱實驗 118 6.17—6.23 復習周19 6.24—6.30 期末考試20 7.1—7.7 暑假1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