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xxxxx學校指導師工作手冊科 目 信息科技班 級 四年級指導師 xxx2024 年 春 季2023 學年第 二 學期教學計劃2024年 2月26日訂科目 信息科技 班級 四年級 指導師 xxx班 級 情 況 分 析 四年級學生一共有x人,他們處于9-10歲的年齡階段,身體發育逐漸加快,抽象思維能力增強但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關注自己在同齡人中的地位和形象,情感變得更為豐富。在學習上,四年級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提高,但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同時,他們開始接觸更為復雜的學科內容。因此,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情分析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以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教 材 分 析 與 素 養 目 標 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響應課程標準模塊四“數據與編碼”內容要求的第四條“通過分析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了解數字化表示信息的優勢,體驗信息存儲和傳輸過程中所必需的編碼和解碼步驟,初步理解數據校驗的目的和意義”。第一單元在設計時承接四上第三單元“身邊的編碼”,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編碼的認識和理解,以及應用編碼解決問題的能力,編排了“從數據到編碼”“有序的世界”“編碼長度與信息量”“數據有關聯”“編碼的規則制訂”“編碼的驗證優化”等相關內容。學生將從本單元開始接觸數字化,對編碼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進行更深人的思考。 第二單元響應課程標準模塊四“數據與編碼”內容要求的第四條“通過分析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了解數字化表示信息的優勢,體驗信息存儲和傳輸過程中所必需的編碼和解碼步驟,初步理解數據校驗的目的和意義”和第五條“通過真實案例了解威脅數據安全的因素,認識自主可控技術對數據安全的影響,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地保護數據,并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第二單元是對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身邊的編碼”和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數字世界”相關內容的加強,讓學生深入探究數據編碼,理解編碼和解碼是信息存儲和傳輸的必需步驟,關注編碼中的數據安全,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第三單元響應課程標準“數據與編碼”模塊內容要求的第六條“在對簡單問題的分析過程中,使用數字化工具組織并呈現收集的數據,借助可視化方式表示數據之間的關系以支撐自己的觀點”和第七條“在學習與生活中,能用數據記錄并描述規律性發生的事件,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預測結果”的內容要求,是在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數據證明觀點”的學習基礎上的鞏固和提升。 素養目標: 第一單元落實核心素養中的“知道數據編碼的作用與意義,理解數據編碼是保持信息社會組織與秩序的科學基礎”“能基于對事物的理解,按照一定的規則表達與交流信息”。 第二單元落實核心素養中的“知道數據編碼的作用與意義,理解數據編碼是保持信息社會組織與秩序的科學基礎。”“能基于對事物的理解,按照一定的規則表達與交流信息。體驗信息存儲和傳輸過程中所必需的編碼及解碼步驟。”“認識到數字身份的唯一性與信息價值,增強保護個人隱私的意識,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在線社會生存的安全觀。”“了解威脅數據安全的因素,能在學習、生活中采用常用的防護措施保護數據。” 第三單元落實核心素養中的“借助信息科技進行簡單的多媒體作品創作、展示、交流,嘗試開展數字化創新活動,感受應用信息科技表達觀點、創作作品、合作創新、分享傳播”“依據問題解決的需要,組織與分析數據,用可視化呈現數據之間的關系,支撐所形成的觀點”。措 施 與 方 法 第一單元的各個課時需要落實相關知識的理解,建議采用任務驅動法。通過思考驅動性問題,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圖像、音頻、視頻等不同編碼方式產生的數字化文件是有差異的,從而在“做中學、用中學”的理念中提升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水平。第一單元中每課所使用的教學策略大同小異:提供對應編碼工具軟件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感受不同編碼方式數字化的過程。此外,本單元還提供編碼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素材,讓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感受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優勢,進而引發學生對掌握和延展數字化技術的思考。 第二單元的各個課時需要關注相關知識的掌握建議采用任務驅動法。通過驅動型問題,讓學生在“數字與編碼”“數據與數據安全”的學習中,了解如何對數據進行解碼和校驗;了解在信息分享與交流時關于安全防范、隱私保護和道德規范的注意事項,從而形成在線社會生存安全觀,踐行信息社會責任。本單元中每課所使用的學習策略視教學內容而定。“數據解碼”中出示帶有唯一性的各類圖標及其蘊含的信息,并提供編碼后的各種圖案,幫助學生初步理解數據解碼的基本原理。“數據校驗”提供微工具等條形碼生成器、UU在線工具等身份證合法性校驗工具、各類平臺涉及校驗操作的身份登錄界面等學習支架,通過典型的應用實例幫助學生了解數據校驗的目的和意義,嘗試數據校驗的簡單應用。“數據需要保護”中提供數據安全案例圖片、視頻及與數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學生數據安全保護防范能力。在“人機編碼有差異”這一課中,出示帶有編碼的圖片、條形碼、二維碼,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編碼方式的特點及差異所在,并提供一些與自主可控相關的視頻,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編碼技術安全觀。 第三單元的學習圍繞“預測運動會的天氣情況”項目展開,結合單元主題情境構建合適的項目化學習方式。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要注意各課之間的連續性,保持主題情境的統一,便于落實各課的教學知識。教學策略建議采用任務驅動法與教師講授法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驅動性問題的思考,學生能夠了解記錄數據的必要性,體會數據預測的價值,提升基于數據的預測的意識。學生能夠完整地體驗預測的過程,并做出簡單的預測,形成數據分析報告,講好數據故事。本單元的教學需要在計算機中安裝電子表格軟件和演示文稿軟件,如WPS軟件,或根據學校和教師實際情況選擇安裝。備 注2023 學年第 二 學期 四(1)班教學進度安排表指導師:xxx 2024年 2月26日本學期上課 20 周共 15 課時,其中新授課 15 節,復習考試 0 節本 學 期 教 學 目 標 第一單元:1.了解數字化的過程與應用,感受數字技術對生活的影響。2.知道數字化的原理,體會數字化表示信息的優勢。 第二單元:1.樹立編碼與解碼密不可分的思想,理解數據校驗的目的和意義。2.認識到自主可控技術對數據安全的重要意義,形成信息安全觀。 第三單元:1.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可靠的數據。2.用表格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可視化呈現。3.具有主動使用數據表達想法和探索世界的意識。4.意識到數據有價值。5.能夠創作出表達個人觀點的簡單多媒體作品。6.會在分享作品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周次 起訖日期 教學內容(章節或單元) 要 求 課時1 2.19—2.25 機動2 2.26—3.3 第1課 初探數字化 13 3.4—3.10 第2課 圖像編碼 14 3.11—3.17 第3課 字符編碼 15 3.18—3.24 第4課 聲音編碼 16 3.25—3.31 第5課 視頻編碼 17 4.1—4.7 第6課 數據解碼 18 4.8—4.14 第7課 數據校驗 19 4.15—4.21 第8課 數據需要保護 110 4.22—4.28 第9課 人機編碼有差異 111 4.29—5.5 機動12 5.6—5.12 第10課 記錄身邊的數據 113 5.13—5.19 第11課 設計統計表 114 5.20—5.26 第12課 數據可視化 115 5.27—6.2 第13課 規律與預測 116 6.3—6.9 第14課 數據分析報告 117 6.10—6.16 第15課 分享數據故事 118 6.17—6.23 復習周19 6.24—6.30 期末考試20 7.1—7.7 暑假1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