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章《極地地區》教學設計課題 第十章《極地地區》 單元 第5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內容簡明易懂,三個標題之間有個循序漸進的內在聯系,利于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了解極地的自然環境和開展科學考察、保護極地生態的意義。教材的第一個標題首先介紹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的獨特性,在教學過程中適合采用比較法,從海陸位置、氣溫、降水、風速、代表性動物等方面來了解南北極地區的自然特征和差異。教材的第二個標題“科學考察的寶地”,先介紹極地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自然環境,再介紹科考活動的意義,這種合理安排更能突出這些自然資源和環境的科研價值。第三個標題“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主要從兩個層面進行闡述,一是國際合作,二是個人行為,兩個層面都與極地的環境保護息息相關。最后的“活動題”設計,意在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可以從改變個人的生活方式做起。2022新課標要求 說出南、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認識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1.【區域認知】從地理位置、自然景觀、氣候特征等方面說出南北極地區自然 環境的特殊性。2.【區域認知】認識極地地區的代表動物。3.【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理解在極地地區開展科學考察的意義,知道我國六個極地科學考察站的位置。4.【區域認知】了解極地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5.【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認識保護極地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增強環保意識。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學習世界區域地理的最后一個內容,因此,學生在學習本節課時,已經初步具備利用地圖分析某地的地理位置的能力,學生也能從課本和老師提供的資料,基本概括出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的概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通過圖片和表格的展示,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技能來分析概括兩極地區的特點。但是,在學習極地環境的保護方面,這個知識點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因為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尚未形成,對《南極條約》的具體內容也不理解,還需要老師適時提示。重點 從地理位置、自然景觀、氣候特征等方面說出南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認識極地地區的代表動物。了解極地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難點 理解在極地地區開展科學考察的意義,知道我國六個極地科學考察站的位置。2.認識保護極地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增強環保意識。課時安排 2課時材料準備 教師查找最新的網絡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南極企鵝、磷蝦圖片北極熊、北極狐圖片南極科考站圖片 觀看圖片 選取南北極代表性動物和科考圖片導入,創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 【教師】剛才同學們看到了什么?它們分別生活在哪里?【學生】南極的企鵝、磷蝦和北極熊、北極狐,它們分別生活在南極和北極。還有中國南極昆侖站的開站儀式。【教師】回答很好,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極地地區》。先看南極地區圖,了解它的概況。【板書】 第十章 極地地區 1.南極地區概況中文名代表動物緯 度經 度地理位置范 圍面 積地 形 展示南極地圖,讀圖填表。【課堂活動】下面請大家對照地圖研讀92頁課文,然后分組討論,完成填表,時間5分鐘。【教師】時間到了,我們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知道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現在哪位同學來回答這三個問題?【學生】……(回答略)【教師】補充:從七大洲平均海拔高度的比較來看,南極洲是海拔最高的大陸,達到2350米。因此,緯度高、海拔高,都是導致它極端寒冷的原因。【教師】按照剛才學習南極概況的方法,請大家繼續對照北極地圖研讀課文92和93頁,完成北極地區的填表,時間也是5分鐘。【板書】 2.北極地區概況中文名范 圍緯 度經 度地理位置代表動物居住人類人口總數【教師】同學們,惡劣的自然環境往往會影響人類活動,但是為什么南極地區沒有常住人口,而北極地區卻有將近300萬的常住人口呢?【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歸納:南極以陸地為主,緯度高氣候寒冷,海拔高空氣稀薄,降水少(多冰雹),半年白晝半年黑夜。北極以海洋為主,北冰洋沿岸夏季有短暫的暖季。我們通過一組圖片來領略北極居民的生活。 展示北極居民生活圖片。【學生】他們住的是冰屋,出行靠雪橇。【教師】請看課本93頁,結合老師展示的圖片,南極地區有三個稱號,分別對應什么自然特征?【板書】 3.極地地區的氣候 【學生】冰雪高原——嚴寒,白色荒漠——干燥,風庫——烈風。【教師】我們通過下表數據來比較南極和北極地區的氣候差異。項 目南極地區北極地區年平均氣溫-50℃-18℃極端最低氣溫-88.3℃-66.7℃年平均降水量55毫米約200毫米年平均風速18米/秒10米/秒從表格的數據比較來看,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氣溫更低、降水偏少、風速更快。因此,歸納起來,南極的氣候特點是:酷寒、干燥、烈風。 展示南極地區惡劣環境的圖片。【承轉】在這樣冰天雪地的世界里,仍然有生命在活動,比如南極的企鵝和北極熊,這些極地動物構成了極地地區著名的自然景觀。大家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殊的生存本領呢?【學生】……(回答略)【過渡】科學家們要在寒冷的極地條件下開展科考活動,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從20世紀20年代至今,已有20多個國家在南極地區建立了15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每年暖季在南極基地上活動的人數達到2000多人。請同學們研讀課文思考,開展極地科考到底有什么意義呢?【板書】 4.開展南極科學考察的意義【學生1】南極地區是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學生2】南極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提供了領域廣闊的天然實驗室。【學生3】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還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等。【教師】是的,不僅是南極,隨著大量礦產資源的發現和開采,目前人們對北極地區的科考規模已經遠遠超過南極,我國也分別在兩極地區建立了科考站。【課堂活動】研讀課本材料和相關圖片,完成課本98頁“活動題”——討論我國對極地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意義。問題1:找出我國在南極的五個科考站的位置,想一想為什么建站時間都選擇在2月?問題2:閱讀課文資料,說出極地科考的價值。問題3:找出我國在北極的科考站黃河站的位置,說出北極科考的重要意義。【學生】……(回答略)【承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人類對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和考察也越來越頻繁,開發北極地區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煤、鐵等)用以緩解資源緊張局面。此外,極地考察的能力也是一個國家科研能力和綜合國力的體現。【教師】近年來,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兩極地區的動物,比如南極的鯨、北極的海豹和海象,都被人類過度捕殺,破壞了那里的生物多樣性,也破壞了生態環境。請同學們從課本材料中舉出一兩個事例說一說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學生】日本人捕殺鯨魚、海洋石油泄漏等。 展示破壞生態環境的圖片。【教師】這些圖片都是血淋淋的血腥場景,觸目驚心,我們如何才能保護兩極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地球上最后一塊凈土呢?【板書】 5.如何保護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教師】請大家研讀課本99頁,想一想,要保護極地地區的生態環境,世界各國應采取什么措施?作為中學生,我們的哪些生活方式有利于保護極地生態環境。【學生1】加強國際合作,擴大極地保護區的范圍。【學生2】各國嚴格遵守《南極保護條約》。【學生3】各國大力宣傳保護極地地區的重要意義。【學生4】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植樹造林。【教師】請同學們看閱讀材料《愛護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想一想,為什么要回收南極地區的垃圾回國處理?【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由于南極地區氣候寒冷,生物種類少,微生物更少,使得生活垃圾很難降解,因此,為了減少對南極環境的影響,保護地球上最后的一塊凈土,所有生活垃圾必須轉運回國處理。【課堂演講活動】課本99頁活動題——保護極地,人人有責。【演講提示】演講提綱可以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如何采取低碳環保的具體措施入手,例如:減少購買不必要的衣物、盡量選擇本地食物、夏季空調溫度調至26℃、選擇騎車或坐公交車出行、使用節能環保產品等等。 觀察地圖,分析思考用比較法開展小組探究學習比較七大洲海拔高度用比較法開展小組探究學習比較兩極地區氣候差異研讀課文,思考問題讀圖了解我國在南極和北極的科學考察站小組合作探究,識記科考站的位置小組探究學習討論交流自己的見解 培養讀圖觀察能力溫故知新,學以致用。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按照表格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溫故而知新學以致用。引導學生應用比較法,按照表格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運用表格進行比較,可以直觀地了解兩極地區的異同之處。任務驅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分析和歸納。引導學生讀圖觀察,識記科考站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判斷長城站與秦嶺站的相對位置。培養學生讀圖和綜合思維能力,學會用已有知識組織語言,表達見解。引導學生思考分析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認識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引導學生了解國際合作在保護極地環境方面的重要性,也了解個人生活方式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念。課堂練習 完成課本95頁“活動題”——分析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的獨特性。完成課本98頁“活動題”——討論我國對極地地區科學考察的積極意義。完成課本99頁“活動題”——演講:保護極地,人人有責。課堂小結 【南極和北極地區的差異】1. 兩極地區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北極地區有常住居民,而南極沒有;2. 北極地區有大面積的永久性凍土帶,這與南極冰蓋一樣,都儲存有大量的地球古環境信息,對科學研究很有幫助;3. 北極地區不同于南極的第三個特點是陸地生物多樣性,一是由于北極年平均氣溫較高,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發展,二是北極陸地生物更豐富多彩,因此北極地區更適合開展極地地區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板書 第十章 極地地區1.南極地區概況2.北極地區概況 3.極地地區的氣候4.開展南極科學考察的意義5.如何保護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比較法:運用比較法開展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極地地區的地理位置、氣溫、降水、風速等自然地理特征。討論法:通過小組探究活動,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的技能、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極地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概況,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解決地理問題,既培養了學生區域認知能力和讀圖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崇尚科學、愛護環境的人地協調觀念,最后通過課堂練習來鞏固重點知識,達成教學目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