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循環結構幫繪圖一、教學目標1.理解循環結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編程中的應用。2.掌握使用循環結構繪制基本圖形(如正方形、正六邊形)的方法。3.學會在仿真機器人平臺上設置參數和調試程序。4.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計算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5.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循環結構的基本原理。利用循環結構繪制圖形的方法和步驟。教學難點:循環次數的確定與圖形邊長之間的關系。在仿真平臺上正確設置轉向角度參數。三、教學準備計算機及投影設備。仿真機器人平臺軟件。相關的教學課件和素材。學生操作練習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情境引入:展示一些復雜的圖形,提問學生是否能用簡單的方法繪制出這些圖形,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過渡連接:引導學生思考重復繪制圖形的基本單元,并介紹循環結構可以幫助實現這一過程。(二)新課講解1.初步認識循環結構介紹循環結構的含義:在程序中,有些操作需要反復執行多次,這些反復執行的操作可以組織成一個循環體,由循環結構控制循環體的執行次數。講解循環結構的分類:根據循環次數的確定方式,循環結構可以分為計數控制循環和條件控制循環兩類。計數控制循環的循環次數是事先確定的,而條件控制循環的循環次數取決于循環條件的真假。2.利用循環結構繪制圖形以繪制正方形為例,講解利用循環結構繪制圖形的方法和步驟:確定圖形的基本單元、確定循環次數、編寫循環體內的語句、設置轉向角度參數。展示具體的程序示例,解釋每一行代碼的含義和作用。特別強調循環結構中的重復執行和轉向角度參數的設置對繪制圖形的影響。引導學生理解循環結構在繪制復雜圖形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調整循環次數和轉向角度參數,繪制出不同的圖形。3.循環結構的擴展應用介紹循環結構的嵌套使用:在一個循環體內包含另一個循環體的情況稱為循環的嵌套。嵌套循環可以用于繪制更加復雜的圖形。以繪制正六邊形為例,講解如何利用嵌套循環繪制圖形:外層循環控制邊長,內層循環控制轉向角度。展示具體的程序示例,并解釋其工作原理。4.在仿真機器人平臺上的應用演示如何在仿真機器人平臺上創建項目和編寫程序。特別強調如何設置機器人的起始位置、速度、畫筆狀態等參數。指導學生編寫簡單的程序,讓機器人在仿真平臺上繪制正方形和正六邊形。要求學生理解程序中的每一步操作及其對應的結果。(注:新課講解部分內容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進行調整和擴展,確保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具體實現代碼可根據使用的仿真平臺和編程語言有所不同。)(三)鞏固練習練習1:繪制正方形學生自行編寫程序,利用循環結構繪制正方形。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編寫程序和設置參數時遇到的問題。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編程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練習2:繪制正六邊形學生嘗試利用嵌套循環繪制正六邊形。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案。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編程方法和經驗,共同提高編程水平。練習3:創意圖形繪制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利用所學知識繪制自己設計的圖形。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創意圖形的示例或素材供學生參考。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意作品,并進行評價和反思。(注:鞏固練習的內容應設計得既有基礎性練習又有拓展性練習,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四)課堂小結總結循環結構的基本原理和繪制圖形的方法。強調循環結構在編程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的廣泛性。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問題。(五)作業布置獨立完成一個簡單的圖形繪制程序,并上傳至指定平臺。探索其他循環結構的應用場景,如計算數學問題中的累加、累乘等。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為新課學習做好準備。五、板書設計《循環結構幫繪圖》循環結構概念重復執行一系列操作分為計數控制循環和條件控制循環利用循環結構繪圖正方形:4次重復前進一段距離 轉向90° 正六邊形:6次重復前進一段距離 轉向60°仿真機器人平臺設置起始位置、速度、畫筆狀態編寫繪圖程序并運行調試實踐與創新創意圖形繪制挑戰 分享交流編程經驗六、課后反思本節課通過情境引入和新課講解,使學生對循環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通過繪制正方形和正六邊形的實踐操作,學生進一步掌握了利用循環結構繪制圖形的方法和步驟。在鞏固練習環節,學生通過自主練習和創意圖形的繪制,進一步提升了編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同時,我也注意到部分學生在編寫程序和設置參數時還存在一些困難,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指導和幫助。另外,我還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分享交流自己的編程經驗。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完善和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