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集體備課課時教學(預案)學 校 年 級 八年級 科 目 物理主備人 備課時間 2023.08 使用時間 第 2 周第2課時課 題 第一章《機械運動》 課 型 復習課主備人預備(一備) 集體討論調整(二備)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 (1)知道機械運動的概念,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2)知道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會選擇適當的參照物描述物體的運動。 2.科學思維: 在觀察現象、研究物體運動的相對性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 3.科學探究: (1)通過實例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能用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 4.科學態度與責任: (1)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通過學習自然界運動形式的多樣性,意識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處于永恒的運動之中,樹立“物質是運動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 學 重難點 重點: 1.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機械運動的概念。 3.研究物體運動的相對性。 4.速度的概念及單位。 5.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難點: 1.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2.參照物的概念。 3.認識物體運動的相對性。 4.用實例解釋機械運動。 5.勻速直線運動的判斷及速度單位的換算。 6.體會并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教學 方法 觀察法、比較法、實驗法學法 指導 新課標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首先,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盡快適應新的形勢,大膽改革,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課堂氣氛融洽,師生感情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其次,注重科學探究,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現象、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再次,在完成”必學”知識教學后,還可根據需要完成”選學”知識教學,讓學生閱讀”閱讀材料”,動手做”小實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教具 刻度尺、鋼卷尺、秒表、斜面、小車、金屬片等多媒體課件教 學 過 程 【專題三】運動的快慢 知識點聚焦: 1. 與 之比叫做速度,是描述物體 的物理量.速度的計算公式 ,單位: 、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1 m/s= km/h. 2. 不變,物體沿著 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一個定值,與路程、時間無關。 3.變速運動的快慢用 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體整體的平均快慢程度。 設疑:在生活中我們比較快慢的方法和比賽中裁判員判斷勝負的方法相同嗎? 思考并研討日常生活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1)圖a表明相同的時間比 ; (2)圖b表明相同的路程比 。 2、實驗探究:利用秒表探究人步行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約是1.2 m/s,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學家距學校600 m,他以此速度從家步行至學校需要的時間是________s;以該同學身上背著的書包為參照物,他是________(填“運動”或“靜止”)的. 3、小球從左向右運動,每隔相等埋單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圖,其中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4、如圖是蘋果下落過程中拍攝的頻閃照片,相機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斷蘋果的運動是運動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照片上A與B的間距,所對應的蘋果的實際運動路程為57cm,則蘋果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5、長20m的一列火車,以36km/h的速度勻速通過一鐵橋,鐵橋長980m。問這列火車過橋要用多少秒? 【專題四】測量平均速度 實驗設計:利用長木板,秒表,金屬片,小車探究平均速度的測量。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m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 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 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___________進行測量的。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請根據圖中所給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cm tBC=______s vAC=_______m/s (4) 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填"大"或"小") 探究結論:小車做的是變速運動,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反饋練習: 1、汽車從甲站出發頭20s前進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勻速行駛2min,以后又用4s前進了50m,到了乙站停車.求:(1)汽車在前20s內的平均速度.(2)汽車在整個路程中行駛的平均速度. 2、物體運動的規律不但可以用公式表示,還可以用圖像來表示,表示路程和時間關系的圖像,叫路程——時間的圖像,可以簡稱路程圖像。一輛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運動路程和時間的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 路程/m2030507090110130時間/s235791113(1)請你在如右圖所示的坐標中,畫出路程圖像。 (2)根據圖像上確定出物體運動8s時,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三、練習反饋: 1.下左圖中被測鉛筆的長度為 cm。 2.小明一家雙休日駕車外出郊游,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小明同學觀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盤如下右圖甲所示.此時汽車的行駛速度為___________,汽車行駛了半個小時后.表盤的示數如下右圖乙所示,那么這段時間內汽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_. 3.從2012 年9 月起,我國海監對釣魚島區域實行常態化的維權執法巡邏.“海監50 ”繞釣魚島巡邏,以宣示主權,以釣魚島為參照物,該船是________的。(選填“運動”或“靜止”) 4、張先生駕車從廣州到肇慶旅游,汽車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駛0.5h到達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駛1h到達肇慶。請求: (1)廣州到三水,汽車行駛的路程是多少km? (2)廣州到肇慶,汽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課堂檢測與評價內容、導學案 (可附檢測卷、導學案) 7.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他們的位置如圖所示,圖中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與時間關系的是 A. B.C. D. 8.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運動,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t1時間內選甲為參照物,乙是向東運動 B.t1﹣t3時間內甲為勻速直線運動,t2時刻甲、乙兩物體相遇 C.t2﹣t4時間內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4時間內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9.某同學從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車,則該同學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A.7m/s B.5m/s C.8m/s D.9m/s 10.對于一個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關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物體的速度就越大 B.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越長,物體的速度就越小 C.該物體的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 D.該物體的速度不隨路程和時間的改變而改變作業 布置 復習內能章節知識點 完成本章配套習題板書 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