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3.1機械運動 第2課時 (課件 33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3.1機械運動 第2課時 (課件 33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七下§3.1機械運動(2)學案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勻速直線運動;
2、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
3、知道速度的單位及不同單位之間的換算;
4、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1、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
1、日常生活中,我們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兩種:
(1)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時間相同時,路程越 表示運動越 ;
(2)比較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路程相同時,時間越 表示運動越 ;
2、科學上,我們用 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 ,物體運動得越 。
知識點2、速度
1、物體在 叫做速度,速度可以定量描述 。
2、根據速度的定義,可以得到速度的計算公式: ;若用 s 表示路程,t 表示時間,v 表示速度,則速度公式可表示為: ;
3、速度的單位有 (符號為 ),讀作 。常用的速度單位還有 (符號為
),讀作 。
3、單位換算:1 米/秒 = 千米/時;
4、速度是人們在生活中比較關注的一個指標,快速交通要求交通工具有 ,而交通安全則又要對交通工具的速度進行 。
二、例題講解
例題1、一輛摩托車做直線運動,1 s內走10 m,2 s內走20 m,3 s內走30 m……,則此車的運動是( )
A. 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B. 一定是變速直線運動 C. 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確
例題2、我國著名短跑運動員蘇炳添在某次百米賽跑中測得第 5 秒的速度為 9.5m/s,第 10 秒到達終點的速度為 10.2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前 5 秒內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為 4.75m/s
B.在后 5 秒內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為 5.1m/s
C.在本次百米賽跑中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為 10.0m/s
D.在本次百米賽跑中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為 9.85m/s
例題3、甲乙兩物體的運動圖像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物體始終同向運動 B.4s 內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4s 時甲、乙兩物體間的距離最大 D.甲、乙兩物體之間的最大距離為 4m
(例題3圖) (例題4圖)
例題4、甲、乙兩物體同時由同一位置開始在水平面上向東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5秒時,以物體甲為參照物,物體乙的運動方向是   (選填“向東”或“向西”);
(2)運動2秒,兩物體相距   米。
例題5、水平桌面上的某個物體受水平推力F的作用,推力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甲所示,物塊的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圖乙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的科學量是   。
(2)若在第9秒末以后,拉力變為4N,請定量描述物體接下來的運動情況   。
三、隨堂練習:
1、詩詞中常蘊含著科學知識,根據下列詩句能估算出物體運動速度的是(  )
A.天臺四萬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萬里 C.春風十里揚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
2、物體以2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它第10 s的速度為(  )
A.10 m/s B.20 m/s C.2 m/s D.0.2 m/s
3、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個物體,乙的速度是甲的4倍,甲行駛的路程是乙的3倍,則甲所用時間是乙的(   )
A. 4倍 B. 12倍 C. 3/4 D. 4/3
4、某天早晨9點整,甲、乙兩輛車從A地同時出發,沿同一條公路同向勻速行駛,甲車于當天中午12點整到達B地,而乙車直到當天下午2點才到達B地。則甲、乙兩輛車從A地到B地行駛過程中的速度之比是(  )
A.3∶5 B.1∶6 C.5∶3 D.1∶1
5、甲、乙兩人同時同向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做勻速直線運動,乙的速度比甲大,下圖中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s與時間t關系的是(  )
A. B. C. D.
6、在農村,夏天的池塘旁,蜻蜓點水是常見現象,蜻蜓點水后在水面上激起波紋。王帥同學研究了蜻蜓點水過程,他獲得一張俯視照片,該照片是蜻蜓連續三次點水過程中激起的波紋,形狀如圖。王帥同學利用秒表測得蜻蜓每隔1秒鐘點水一次。由圖可分析出當時蜻蜓飛行的方向、速度以及水波傳播速度分別是(  )
A.向左、3m/s、2m/s B.向右、3m/s、1m/s C.向左、2.5m/s、1m/s D.向右、2.5m/s、1.5m/s
(第6題圖) (第7題圖)
7、如圖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機“微信運動”功能記錄的數據。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時間是3 000 s,步長是0.5 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m/s;若以手機為參照物,小明是    的。
8、如圖所示是小球下落過程中每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運動的參照物是    ,比較小球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    ,可知小球的速度越來越   。
四、課后鞏固:
1、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運動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就越大
B.物體的運動速度v越大,所用的時間t就越小
C.物體的運動速度v可由速度公式v=s/t計算出來,但與s、t的大小無關
D.上述說法都有道理
2、“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下面是小嚴同學利用頻閃照相機拍攝的不同物體運動時的頻閃照片(黑點表示物體的像),其中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3、關于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路程長短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C. 物體運動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D. 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大
4、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通過的路程s和時間t的關系圖像是(  )
A. B. C. D.
5、如圖甲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邏車利用超聲波可以監測車速;巡邏車上測速儀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就能測出車速.在圖乙中,P1、P2是測速儀先后發出的超聲波信號,n1、n2分別是測速儀檢測到的P1、P2經反射后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1與P2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9 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 m/s,則被測車的車速為( )

A. 20 m/s B. 25 m/s C. 30 m/s D. 40 m/s
6、如圖所示是某汽車通過某一平直公路時記錄的 v-t 圖像,甲、乙、丙、丁四個過程中, 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6題圖) (第7題圖)
7、甲、乙兩物體運動時,路程與時間關系的s-t圖象如圖所示,其中甲為曲線,乙為直線,在t=5秒時兩線相交,則由圖象可知(  )
A.兩物體在t=5秒時一定相遇 B.兩物體在5秒內通過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體做曲線運動,乙物體做直線運動 D.甲物體做變速運動,乙物體做勻速運動
8、甲車從M點、乙車從N點同時相向運動,它們的s-t圖像分別如圖(a)、(b)所示。當甲、乙相遇時,乙距M點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別為v甲、v乙,M、N間的距離為s,則 (   )

(a)           (b)
A. v甲v乙,s=36米 D. v甲>v乙,s=18米
9、如圖所示是小丁在研究物體運動時作出的幾個圖像。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表示物體做   運動;
(2)圖乙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的科學量是   ;
(3)圖丙中A、B兩車從同一地點同向行駛,20秒末,vA  vB。(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一列動車的運行速度為260 km/h,列車以此速度行駛30 min的路程為     km。
11、生活中,人們通常用兩種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時間;方法②:     。物理學用速度描述運動快慢,公式為v=s/t,這種方法與日常方法    (填“①”或“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單位有m/s和km/h。其關系是1 m/s=    km/h。
12、如圖所示的圖像是某物體在40秒內沿直線運動的s-t圖像。分析圖像信息,前5秒內物體做   運動,通過的路程為   米;10-20秒內,物體處于   狀態;在這40秒內,該物體的平均速度為   米/秒。
(第12題圖) (第13題圖)
13、甲、乙兩物體同時由同一位置開始在水平面上向東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
(1)5秒時,以物體甲為參照物,物體乙的運動方向是   (選填“向東"或“向西”)。
(2)物體甲的速度為   米/秒。
(3)運動2秒,兩物體相距   米。
14、某小組同學分別測出了甲、乙電動車做直線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并依據數據作出了相應的路程一時間圖像,如圖所示。
(1)甲車做   直線運動,通過0.6米的路程所用時間為   秒。
(2)在AB對應的時間段內,乙車通過的路程為   米。
(3)由圖可知,甲車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車的速度。
(4)若甲、乙兩車在水平路面上同時向東行駛,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   (填“東”或“西”)運動。
15、一列長200m的列車,以43.2 km/h的速度在勻速通過一座長2200 m的橋梁,則列車全部通過橋梁所需的時間是多少秒?
參考答案:
一、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1、
1、(1) 多(少) 快(慢) (2)少(多) 快(慢)
2、 速度(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大(小) 快(慢)
知識點2、速度
1、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體運動的快慢
2、速度=路程/時間; v=s/t;
3、 米/秒 m/s 米每秒 千米/時 km/h 千米每時。
3、3.6 4、更大的速度 限制
二、例題講解:
例題1、 C
解析:從表面上看,摩托車每1 s內的路程都相等,但每0.1 s內通過的路程是否一定相等呢?在其他任何相等的時間內的情況又如何都不得而知,因此不能確定“摩托車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故無法確定其運動情況,故C符合題意。
例題2、C
解析:由于無法獲知前5s內和后5s內通過的路程,因此無法計算出這兩個時間段內的平均速度,故A、B錯誤;在本次百米賽跑中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為:,故C正確,D錯誤。
例題3、B
解析:A.位移時間圖線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甲圖線的斜率先為正值后為負值,可知甲先向正方向運動,然后向負方向運動。對于乙,圖線的斜率一直為正,則一直向正方向運動,故A錯誤;B.前4s內,甲乙位移相等,可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確;C.4s時,甲乙位置坐標相同,即甲乙相遇,此時距離最小為零,故C錯誤;D.在0-6s內,由圖線可知,在2s時,兩者相距最遠,甲乙兩物體的最大距離為:4m-m=3m,故D錯誤。故B符合題意。
例題4、(1)向西(2)4
解析:(1)甲的速度大,故以甲為參照物,物體乙在向西運動;(2)運動2s,甲運動4m,乙運動8m,故相距4m。
例題5、(1)路程(2)沿原方向以3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解析:(1)由圖乙可知,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速度,則陰影部分的面積為vt=s,所以陰影部分表示的科學量是路程;(2)由圖乙可知0~3s內,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受到的摩擦力=拉力=4N,因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只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摩擦力是4N,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物體沿原方向以3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
三、隨堂練習:
1、B 2、C 3、B 4、C 5、D 6、D 7、1 靜止 8、 地面 路程  大
四、課后鞏固:
1、C 2、B 3、B 4、B 5、A 6、B 7、D 8、D
9、(1)勻速直線(2)路程 (3)大于 10、130
11、相同時間比路程 ② 3.6 12、勻速直線;50;靜止;5
13、(1)向西 (2)2(3)4
14、(1)勻速;6 (2)1.2 (3)小于 (4)東
15、200s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3張PPT)
第三章 運動和力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1節 機械運動(2)
---速度
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勻速直線運動;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
知道速度的單位及不同單位之間的換算;能用速度公式進行
簡單的計算;
科學思維:會估測常見物體的速度,應用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解
決物體機械運動的有關問題;提升學生觀察、分析、描述和表
達的能力;
探究實踐:通過情境體驗找到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態度責任:通過利用速度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感受知識的
價值,增強對科學的熱愛。
復習導入
1、小紅在路上騎自行車,若說她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
物可能是( )
A. 迎面走來的行人
B. 路旁的樹木
C. 小紅騎的自行車
D. 從身邊駛過的汽車
C
復習導入
2、李白在《望天門山》一詩中寫道:“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作者在這兩句詩中先后選擇的參照物是( )
A.岸邊和行船 B.行船和岸邊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邊
B
復習導入
3、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輛汽車.a車上的人看到b車勻速向南運動,c車上的人看到a車勻速向北運動,b車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勻速向南運動,這三輛車相對地面可能靜止的是( )
A. 只有a車 B. 只有b車
C. 只有c車 D. a車和c車
C
復習導入
4、“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下面是小嚴同學利用頻閃照相機拍攝的不同物體運動時的頻閃照片(黑點表示物體的像),其中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B
新知講解
一、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
1、物體運動快慢不同:
自然界中物體的運動快慢不同,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千百年來,人類不斷地改進出行的交通工具,由過去的馬車到現在的汽車、火車、磁懸浮列車、飛機等先進的交通工具,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和物體運動得更快些。
2、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有不同的方法:
“龜兔賽跑”就體現出運動快慢比較的不同方法。
活動:
(1)每個小組有兩輛運動快慢不同的小車A和B。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程度。
方法一:
先規定好小車需要運動的路程S,比較小車A和B行駛完這段路程所需的時間t。
判斷方法:所用時間t少的運動得快。
方法二:
讓兩輛小車運動相同的時間t,比較小車A和B行駛的路程SA和SB。
判斷方法:行駛路程多的運動快。
實驗結論
結論:
1)比較兩車運動快慢可以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
一是相同時間比較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較時間。
2)相同時間內通過路程多的物體運動較快;相同路程所用時間較少的物體運動較快。
以上兩種方法在生活中較常用,是定性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如跑步比賽過程中觀眾一般采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而比賽結束時裁判則采用“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
討論交流:
(2)每個小組只給一輛小車,不同小組之間互不通氣。如何比較各組小車的運動快慢?
方法:各小組各自規定一個路程,測出小車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然后計算出單位時間(如1秒、1分或1小時等)該車通過的路程;然后各小組進行比較。
結果單位時間內通過路程多的小車運動較快。
這種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的方法,是科學上較常用的,是一種定量法。
新知講解
二、速度
1、速度: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越大,表示物體運動得越快。
2、速度是一種定量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計算:
(1)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速度的計算公式:
(s-路程,t-時間,v-速度)
視頻輔助:速度
新知講解
(3)對速度公式的理解:
①使用速度公式時,單位要統一;
②路程s一定時,時間與速度成反比;
③時間t一定時,路程與速度成正比;
④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不變,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新知講解
4、速度的單位:
①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
米∕秒 (m/s 或 m·s-1) 讀作:米每秒
②生活中的常用單位:
千米∕時(km/h 或km·h-1 ) 讀作:千米每時
③單位換算:
1 米/秒 =3.6 千米/時
(1m/s=3.6km/h)
視頻輔助:單位換算方法
注意復合單位的書寫與讀法
活動:
當場現試:換算下面的單位
20m/s=______km/h
54km/h=_______m/s
72
15
人走路:1.3米/秒= _______千米/小時
自行車:4.2米/秒 = _______千米/小時
4.68
15.12
懸浮列車:432千米/小時=_______米/秒
120
144km/h=_______m/s
40
新知講解
3、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近似值)
人走路 噴氣式客機飛行
自行車行駛 衛星讓地球運動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 光在空氣中傳播
1.3米/秒
4.2米/秒
28-33米/秒
260米/秒
7.9×103米/秒
3×108米/秒
討論交流
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100米賽跑中的成績是9.63秒;城市馬路上汽車的速度約為30千米/時;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可達 20米/秒。你能比較出這三者運動的快慢嗎?
博爾特的速度:
≈10.38米/秒;
=
100米
9.63秒
∵v2<v1<20米/秒
∴三者的運動由慢到快依次為:汽車、博爾特、非洲羚羊
汽車的速度:
V2=30千米/時≈8.33米/秒
新知講解
4、速度計:
汽車上的速度計,可以直接讀出汽車的行駛速度,單位:km/h
捷豹汽車儀表盤中的速度計
奔駛汽車儀表盤中的速度計
新知講解
5、限速標志:
公路上,某些路段有限制速度的要求,單位:km/h
最高行駛速度不得超過5km/h
對不同車輛進行限速
電子測速儀
討論交流
你知道目前我國高鐵和動車的實際運行的速度嗎?
高鐵速度正常情況下, 行駛速度是250千米每時到350千米每時之間。
動車的最高速度一般為200到220千米每時,而高鐵和動車混合開行的線路上,動車的速度要保持250千米每小時以上。
新知講解
三、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
1、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時,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3、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
路程-時間圖像
速度-時間圖像
勻速直線運動的路程圖像
討論交流
1)你能根據圖像說出物體做什么運動嗎?
s
o
t
o
t
v
物體靜止不動
物體加速直線運動
討論交流
2)你能根據圖像說出物體甲和乙分別做什么運動嗎?
其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物理含義?
甲:勻速直線運動
乙:物體加速直線運動
陰影部分面積表示乙在0-t0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課堂練習
1、下列物體的運動可近似看成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正在進站的火車
B.離開腳后在草地上滾動的足球
C.站在商場自動扶梯上顧客的運動
D.繞地球勻速運動的“北斗”衛星
C
課堂練習
2、甲、乙兩同學在平直的馬路上騎自行車勻速前進,甲同學的速度比乙同學的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運動的路程比乙的長
B.甲運動的時間比乙的短
C.運動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時間比乙的長
D.在相同的時間內,甲運動的路程比乙的長
D
課堂練習
3、雷達是利用電磁波來測定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的設備,它可以向一定的方向發射電磁波(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當遇到障礙物時要發生反射.雷達在發射和接收反射回來的電磁波時,在熒光屏上分別呈現出一個尖形波;雷達監視屏上顯示的發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圖所示,已知雷達監視屏上相鄰刻度線間表示的時間間隔為 ,則被監視的目標與雷達的距離最接近( )
A.4.5×104m B.6×104m
C. 9×104m D. 1.2×105m
B
課堂練習
4、如圖,圖甲是小車甲運動的s-t圖像,圖乙是小車乙運動的v-t圖像,由圖像可知 (  )
甲、乙都由靜止開始運動
B. 甲、乙都以2 m/s勻速運動
C. 甲、乙兩車經過5 s一定相遇
D. 甲車速度越來越大,乙車速度不變
B
課堂練習
5、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公式 V=S/t 說明當某物體做勻速直線重動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B.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的大小不隨路程的長短或時間的少而變化;
D.以上三種說法中,沒有一個是正確的。
C
課堂練習
6、甲、乙、丙三輛小車在同一方向上做直線運動,它們的運動圖像如圖,由圖可知:
(1)小車乙做   運動;
(2)經過4s,甲、乙兩車相距   米;
(3)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 。
勻速直線
0
丙小車在4秒內通過的路程為16m
課堂總結
1、機械運動分為:曲線運動和直線運動
2、根據物體的運動快慢,可以將直線運動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3.日常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相同時間比較路程; 相同路程比較時間
4.速度的定義和公式:
5、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m/s 常用:km/h
1m/s=3.6km/h
板書設計
3.1機械運動(2)
一、機械運動的分類
二、速度
1、日常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①相同時間比較路程;②相同路程比較時間
2、速度: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 km/h 1m/s=3.6km/h。
三、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
機械運動
直線運動
曲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
變速曲線運動
作業布置
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
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
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
4、預習“速度公式的應用”。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七下科學3.1機械運動(2)教學設計
課題 3.1機械運動(2)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課時內容為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1節機械運動的第2課時,主要內容為速度的含義,速度的單位、利用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解決簡單的運動問題;此前學生已知道參照物、機械運動及勻速直線運動的含義,現在進一步學習運動的有關知識。速度是初中運動學的最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速度的概念,利用所學速度知識去處理解決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速度所以本課時內容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材首先是引導學生體驗分析定性判斷運動快慢的方法,再進入定量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不是唯一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從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然后知道其單位及不同單位的換算方法;接著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區別,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表達方法。
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勻速直線運動;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知道速度的單位及不同單位之間的換算;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科學思維: 會估測常見物體的速度,應用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解決物體機械運動的有關問題;提升學生觀察、分析、描述和表達的能力;探究實踐:通過情境體驗找到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態度責任: 通過利用速度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感受知識的價值,增強對科學的熱愛。
重點 判斷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速度及簡單的計算
難點 勻速直線運動相關圖像判斷;速度公式的計算及規范性解題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復習鞏固:1、小紅在路上騎自行車,若說她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 物可能是( C ) A. 迎面走來的行人 B. 路旁的樹木 C. 小紅騎的自行車 D. 從身邊駛過的汽車2、李白在《望天門山》一詩中寫道:“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作者在這兩句詩中先后選擇的參照物是( B ) A.岸邊和行船 B.行船和岸邊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邊 3、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輛汽車.a車上的人看到b車勻速向南運動,c車上的人看到a車勻速向北運動,b車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勻速向南運動,這三輛車相對地面可能靜止的是( C ) A. 只有a車 B. 只有b車 C. 只有c車 D. a車和c車 4、“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下面是小嚴同學利用頻閃照相機拍攝的不同物體運動時的頻閃照片(黑點表示物體的像),其中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B ) 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一、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 1、物體運動快慢不同: 自然界中物體的運動快慢不同,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千百年來,人類不斷地改進出行的交通工具,由過去的馬車到現在的汽車、火車、磁懸浮列車、飛機等先進的交通工具,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和物體運動得更快些。 2、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有不同的方法: “龜兔賽跑”就體現出運動快慢比較的不同方法。 活動:(1)每個小組有兩輛運動快慢不同的小車A和B。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比較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程度。參考:方法一: 先規定好小車需要運動的路程S,比較小車A和B行駛完這段路程所需的時間t。 判斷方法:所用時間t少的運動得快。方法二: 讓兩輛小車運動相同的時間t,比較小車A和B行駛的路程SA和SB。 判斷方法:行駛路程多的運動快。 結論: 1)比較兩車運動快慢可以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 一是相同時間比較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較時間。 2)相同時間內通過路程多的物體運動較快;相同路程所用時間較少的物體運動較快。 以上兩種方法在生活中較常用,是定性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如跑步比賽過程中觀眾一般采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而比賽結束時裁判則采用“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 討論交流:(2)每個小組只給一輛小車,不同小組之間互不通氣。如何比較各組小車的運動快慢?[方法:各小組各自規定一個路程,測出小車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然后計算出單位時間(如1秒、1分或1小時等)該車通過的路程;然后各小組進行比較。 結果單位時間內通過路程多的小車運動較快。 ]介紹說明:這種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的方法,是科學上較常用的,是一種定量法。二、速度 1、速度: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越大,表示物體運動得越快。 2、速度是一種定量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計算: (1)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速度的計算公式: (3)對速度公式的理解: ①使用速度公式時,單位要統一; ②路程s一定時,時間與速度成反比; ③時間t一定時,路程與速度成正比; ④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不變,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4、速度的單位: ①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 米∕秒 (m/s 或 m·s-1) 讀作:米每秒 ②生活中的常用單位: 千米∕時(km/h 或km·h-1 ) 讀作:千米每時 ③單位換算: (附視頻) 1 米/秒 =3.6 千米/時 (1m/s=3.6km/h) 當場現試練習:換算下面的單位3、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近似值)討論交流: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100米賽跑中的成績是9.63秒;城市馬路上汽車的速度約為30千米/時;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可達 20米/秒。你能比較出這三者運動的快慢嗎? 4、速度計: 汽車上的速度計,可以直接讀出汽車的行駛速度,單位:km/h 5、限速標志: 公路上,某些路段有限制速度的要求,單位:km/h 討論交流:你知道目前我國高鐵和動車的實際運行的速度嗎? 三、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 1、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時,路程與時間成正比; 3、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 討論交流:1)你能根據圖像說出物體做什么運動嗎? 2)你能根據圖像說出物體甲和乙分別做什么運動嗎? 其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物理含義? 運動快慢的比較,從生活中提煉出來兩種方法,這是學生已有的比較方法在此基礎上推出“不同時間和不同路程”的物體如何比較運動快慢引發學生討論交流與深入思考然后導出速度的比較方法由定義到意義再到計算及公式,學法指導,促進學生理解第一次出現復合單位,注意書寫規范與讀法規范介紹單位換算方法后及時進行訓練,增強記憶與熟練程度一些物體的速度可通過閱讀由學生填入,以增加體會和認識比較速度的同時接觸了公式的運用聯系生活實際,促進知識理解與記憶通過圖像的觀察與分析,引導學生注意量的關系,提升讀圖和審題能力
課堂練習 1、下列物體的運動可近似看成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C )A.正在進站的火車B.離開腳后在草地上滾動的足球C.站在商場自動扶梯上顧客的運動D.繞地球勻速運動的“北斗”衛星2、甲、乙兩同學在平直的馬路上騎自行車勻速前進,甲同學的速度比乙同學的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甲運動的路程比乙的長B.甲運動的時間比乙的短C.運動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時間比乙的長D.在相同的時間內,甲運動的路程比乙的長3、雷達是利用電磁波來測定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的設備,它可以向一定的方向發射電磁波(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當遇到障礙物時要發生反射.雷達在發射和接收反射回來的電磁波時,在熒光屏上分別呈現出一個尖形波.雷達監視屏上顯示的發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圖所示,已知雷達監視屏上相鄰刻度線間表示的時間間隔為,則被監視的目標與雷達的距離最接近( B ) A.4.5×104m B.6×104m C. 9×104m D. 1.2×105m (第3題圖) (第4題圖)4、如圖,圖甲是小車甲運動的s-t圖像,圖乙是小車乙運動的v-t圖像,由圖像可知 (  ) A. 甲、乙都由靜止開始運動 B. 甲、乙都以2 m/s勻速運動 C. 甲、乙兩車經過5 s一定相遇 D. 甲車速度越來越大,乙車速度不變 5、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公式 V=S/t 說明當某物體做勻速直線重動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C ) A.物體運動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B.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的大小不隨路程的長短或時間的少而變化; D.以上三種說法中,沒有一個是正確的。6、甲、乙、丙三輛小車在同一方向上做直線運動,它們的運動圖像如圖,由圖可知:(1)小車乙做   運動;(2)經過4s,甲、乙兩車相距   米。(3)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   。[參考:勻速直線;0;丙小車在4秒內通過的路程為16m]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
課堂小結 1、機械運動分為:曲線運動和直線運動2、根據物體的運動快慢,可以將直線運動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3.日常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相同時間比較路程; 相同路程比較時間4.速度的定義和公式: 5、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m/s 常用:km/h 1m/s=3.6km/h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
板書 形成知識體系框架,便于學生記憶。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甸县| 阳谷县| 兴宁市| 隆化县| 阿鲁科尔沁旗| 沙湾县| 冷水江市| 达日县| 昆明市| 遵义县| 江源县| 正蓝旗| 芦山县| 孝义市| 古蔺县| 翁牛特旗| 米易县| 永和县| 安溪县| 邹城市| 新巴尔虎左旗| 兴隆县| 龙江县| 大冶市| 民权县| 井冈山市| 资中县| 兖州市| 庄河市| 辛集市| 张家港市| 阜宁县| 称多县| 平阴县| 时尚| 民权县| 万州区| 民勤县| 宁都县| 分宜县| 宁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