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地理下冊大單元教學設計(湘教版)第七章 了解地區單元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章涉及《課程標準》“認識地區”中的8條標準,力求讓學生通過案例的方式認識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初步掌握認識地區的一般方法。本章是世界地理“認識區域”中的“了解地區”部分,在全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以上一章“認識大洲”的知識為依托,對相關信息和知識進行了充實和提高,又對下一章“走近國家”的內容起到鋪墊和奠基作用。依據“標準”,重點選取了“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五個地區。這五個地區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各具特色,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每節內容在兼顧“了解地區”總體要求的同時,側重體現不同“標準”條目的要求。例如,在“東南亞”一節中,凸顯了“在地圖上找出某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運用地形圖說明某地區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等“標準”要求;在“南亞”一節中,強調了“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歸納某地區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人類活動的關系”、“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的“標準”要求;在“西亞”一節中,突出了“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指出某地區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的“標準”要求;在“歐洲西部”一節中,落實了“舉例說出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的“標準”要求;“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一節內容,對應了“說出南、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認識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的“標準”要求。“閱讀”內容具有趣味性、啟發性、思考性,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激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興趣;“活動”設計緊密結合教材重難點知識、核心地理技能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設計問題,有利于學生動腦、動手,鞏固相關知識,掌握相關技能,發展相關能力。(二)內容分析本章教材在內容編排上處處注意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野外活動能力、社會發展能力為宗旨。其特點之一是讓學生形成自我學習、分析、總結的習慣,這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在講到某一個知識點時,教材總是先提供某些素材和信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知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結論,而不是簡單地或機械地將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教材內容編排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將知識難點進行分散處理,這種處理方式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便于學生接受,也利于學生自學。同時,本章教材精選了隱含大量地理信息的精美圖像,并針對所呈現的圖像,要么說明了需要在圖像中讀取的內容,要么設置了相關活動題,這有利于引導學生了解讀圖的方法,進而掌握相關技巧。學生通過讀圖、析圖、憶圖、用圖,既掌握了相關知識,又找到了學好地理的鑰匙。在“活動”內容的處理上,也突出了“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地理學習方法的形成”的要求,如“東南亞”一節中的“構建地理‘知識樹’”、“南亞”一節中的“地形剖面圖判讀”、“兩極地區”一節中的“設計海上航線”等。(三)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認識大洲的基礎上學習了解地區的區域地理,對于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基本一致,主要從認識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學習本章知識學生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難點就是南北美洲的地形布局特點需要指導理解其特點,并能運用資料說出其他地形的分布格局,能夠舉一反三。單元知識結構二、單元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地區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2.以某地區的一種自然資源為例,說出該資源在當地的分布狀況、對外輸出地區以及對當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3.結合實例,說明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4.根據南極、北極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說明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三、單元結構活動設計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地區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2.結合實例,說明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難點:1.以某地區的一種自然資源為例,說出該資源在當地的分布狀況、對外輸出地區以及對當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2.根據南極、北極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說明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五、單元教學評價單元目標 單元評價內容區域認知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地區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綜合思維能力 1.結合實例,說明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2.以某地區的一種自然資源為例,說出該資源在當地的分布狀況、對外輸出地區以及對當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人地協調觀 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2.根據南極、北極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說明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地理實踐力 認識一些重要的區域性組織。單元達成評價量表 等級 一般 良 優分值(滿分100) 60——79 80——89 90以上大單元課題活動——認識重要的區域性組織(一)課題背景:在學完“認識大洲”后,我們開始學習“認識地區”。一個地區包含若干個國家,有些國家聯系較多,成立了各種區域性組織。區域性組織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多個領域,負責處理地區事務,促進區域內的合作與發展。(二)課題目標:認識一些重要的區域性組織,了解它們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三)課題要求:1.搜集相關資料,列出世界上重要的區域性組織的名稱。2.從東南亞國家聯盟、歐洲聯盟或非洲聯盟中選擇一個,列出其成員國,說出該組織有什么作用,總部設在哪里,與中國有什么關系。(四)課題準備:同學們確定需要探究的區域性組織。搜集資料,列出其成員國,說出該組織有什么作用,總部設在哪里,與中國有什么關系。(五)搜集資料的渠道:互聯網或書刊查詢。(六)呈現結果方式: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寫出總結報告。向班級提交你的總結報告,并與同學們進行必要的交流。總結:學完本章后,讓同學們按照課題要求回答某區域性組織。說出該組織的成員國,說出該組織有什么作用,總部設在哪里,與中國有什么關系。(七)課題收獲(抽查同學):知道某一區域性國際組織中的成員國、總部所在地和所起到的作用。主題活動過程性評價細目設計區域性組織名稱(5) 總部所在地(5) 組織作用(5) 與中國關系(5)評定等級 一般 良好 優秀等級分數(滿分20) 12——14 15——16 17——20六、單元課時規劃和活動實施表單元教學主題 了解地區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年級單元 第七單元 授課人 ×××單元實施課型(新授課) 課時設置 課時目標 關鍵任務 驅動性問題 及時性評價東南亞 第1課時 1.認識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2.認識東南亞的地形分布大勢,能歸納出其地形特征。3.了解東南亞氣候的分布及特點,能分析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 任務一:描述東南亞的地理位置。任務二:描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任務三:描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氣候特征任務四:描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河流特征任務五:分析地形、氣候對東南半島的農業生產。 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中南半島的地形有何特征?馬來群島的地形有何特征中南半島的氣候有何特征?馬來群島的氣候有何特征中南半島的河流有何特征?馬來群島的河流有何特征描述自然環境與農業的關系 (根據驅動型問題的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能夠利用地圖描述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能夠利用資料說出東南亞的地形特征利用資料能夠說出東南亞氣候特征看圖說出東南亞的河流特征?通過資料分析說出東南亞自然特征對農業的影響東南亞 第2課時 1.了解馬六甲的地理位置和重要作用2.知道東南亞占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及其分布狀況。3.了解東南亞國家和首都分布,能舉例說明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4.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東南亞的開發和繁榮所做出的巨大貢獻。5.了解東盟博覽會6.初步掌握認識地區的一般方法。 任務一:了解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和作用任務二:了解東南亞的糧食作物和熱帶經濟作物和礦產有哪些?任務三:了解東南亞國家的首都和河流流經首都的河流名稱任務四:了解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博覽會。任務五:歸納認識區域的一般方法 說出馬六甲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重要性利用東南亞物產分布圖說出熱帶經濟作物和東南亞的重要礦產有哪些?在圖上說出東南亞國家的首都和流經首都的河流舉例說明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了解區域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 (根據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1.能夠利用地圖說出馬六甲的地理位置并分析重要性。2.能夠通過地圖說出東南亞的農作物和重要的礦產有哪些?3.能夠背出東南亞國家的首都名稱4.利用資料能夠說出河流對城市發展的影響5.能夠說出東盟博覽會的總部和永久舉辦城市南亞 第1課時 1.知道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能在地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主要城市。2.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能分析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3.了解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能分析西南季風對農業的影響。 任務一:能夠在地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主要城市。任務二:說出南亞三大地形的分布特點任務三:了解南亞氣候特點任務四:分析南亞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描述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說出南亞的國家名稱說出南亞地形分布特點說出南亞氣候類型和特點分析南亞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根據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能夠描述南亞的地理位置能夠在地圖上填出南亞的主要國家利用地形圖能夠說出南亞地形分布特點利用資料說出南亞氣候類型和特點小組討論南亞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南亞 第2課時 知道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以及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2.了解南亞的人口分布、工農業生產特點。 任務一:了解南亞主要宗教。任務二:了解南亞人口的特點。任務三:了解南亞農業主要經濟作物其分布特點任務四:了解工業情況和分布情況 了解唐代高僧玄奘到南亞取佛經,了解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了解南亞人民主要信仰什么宗教。了解南亞的主要經濟作物有哪些?分析南亞農業分布與自然環境的特點了解印度工業發展情況及工業基地的分布情況 (根據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能夠說出南亞人民主要信仰的宗教利用地圖能夠說出南亞主要的經濟作物有哪些?利用地圖分析南亞經濟作物的分布情況說出印度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及工業基地的分布地區?西亞 第1課時 1.學會運用地圖說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了解西亞干旱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任務一:說出西亞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任務二:了解西亞的自然環境特征任務三:了解自然環境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描述西亞的地理位置及分析重要性說出西亞的氣候特征說出西亞氣候對農牧業的影響了解西亞部分國家對農業的發展情況 (根據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利用地圖能夠描述西亞的地理位置利用地圖能夠分析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利用地圖能夠分析出西亞的氣候類型和說出西亞的氣候特征利用資料說出西亞氣候對農業的影響西亞 第2課時 1.知道西亞石油資源的地位、分布、生產和出口情況,能分析石油開發對西亞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2.了解西亞民族和宗教特色。 任務一:了解西亞是世界上石油最為豐富的地區任務二:說出西亞石油的分布地區和主要國家任務三:利用資料,結合新聞分析西亞動蕩的原因有哪些?任務四:說出西亞的主要人種、語言和宗教任務五:了解西亞宗教的特點 知道西亞是世界上石油最為豐產來那個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說出西亞石油的分布地區知道西亞石油的主要輸出地說出西亞石油主要輸出地的路線說出西亞社會環境動蕩的大概原因說出西亞的主要人種、語言、宗教 (根據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通過資料分析,概括西亞石油的特點利用地圖能夠說出西亞石油的分布地區利用地圖能夠說出西亞石油輸出主要地區經過的海、海峽、運河等。通過資料分析西亞社會動蕩的主要原因結合之前所學,能夠說出西亞的主要人種、于亞楠和信仰的宗教歐洲西部 1課時 1.運用地圖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說出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的特點。2.了解歐洲西部的經濟特征,工業發展情況和農業特色。3.了解歐洲西部主要旅游資源及其分布,能分析旅游業繁榮的主要原因。 任務一: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圍任務二:了解歐洲西部的經濟特征,工業發展情況和農業特色。任務三:了解歐洲旅游資源任務四:分析歐洲西部旅游業發達的主要原因 利用地圖說出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范圍知道歐洲西部的工業發展了解歐洲西部農業發展及乳畜業的發達的原因分析歐洲西部旅游業發達的主要原因 (根據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利用地圖能夠說出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利用資料能夠說出歐洲西部工業發展情況運用資料說出歐洲西部農業發展情況及自然條件并分析畜牧業發達的原因能夠利用資料分析歐洲旅游業發達的原因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1課時 1.運用地圖,認識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范圍和地理位置特點。2.學會在極地投影圖中判別方向。3.知道兩極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4.了解兩極地區淡水資源、礦產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現狀,認識到保護兩極地區生態和資源的重要性。5.根據南極、北極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說明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 任務一:運用地圖,認識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范圍和地理位置特點。任務二:學會在極地投影圖中判別方向任務三:了解兩極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任務四:了解兩極地區資源狀況任務五:了解我國在兩極建站情況任務六:了解對于兩極地區的環境保護需要做哪些工作 利用地圖說出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范圍在兩極地區的投影圖中判別方向說出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特征,氣候特征說出兩極地區獨特的動物種類并分析與自然環境相適宜了解兩極地區我國建站情況知道兩極地區的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措施 了解兩極地區科學考察的重要性 (根據課堂提問內容設計分值)利用地圖能夠說出南北極地區的范圍和重要緯線在兩極地區的投影圖中能夠判斷方向利用資料能夠分析出兩極地區的氣候特征和環境特征能夠說出兩極地區的代表性動物能夠說出我國在北極和南極修建科考站情況能夠說出南北兩極地區環境保護和科學考察的重要性能夠說出部分兩極地區的保護措施一年分三季馬六甲海峽臨海、島國地理位置低緯度“十字路口”東南亞我國的近鄰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氣溫高、降水多人口稠密水稻連兩洲、通兩洋地形山河相間、多火山、沿河沿海平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馬來群島沿海平原下游平原、河流三角洲地形崎嶇多火山富饒的物產熱帶經濟作物影響農業收成熱帶季風氣候了解地區世界第一大國爭奪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綜合思維緯度位置與海陸位置農業生產影響農業類型、分布決定氣候特點影響水文特征提供灌溉水源緯度最高的地區特殊自然環境人地協調觀干旱環境中的農牧業三大地形區兩大河流影響氣溫、降水控制河流分布、流向影響河流水量位置與國家一年分三季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兩地地區位置五海三洲之地北回歸線穿越海上交通要道古絲綢之路世界石油寶庫儲量出口量產量輸往西歐以及美國、日本等國阿拉伯國家民族與宗教問題位置與范圍家歐洲西半部發達國家集聚地雄厚的經濟實力資本主義發源地工業規模大、實力強農業水平高、結構好繁榮的旅游業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旅游活動形式多樣旅游業最發達特殊的地理位置冰雪世界獨特的野生動物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北冰洋南極大陸代表性動物及保護科學考察探險活動低溫少雨強風了解地區主題一:東南亞(第1課時)任務一:東南亞的地理位置任務二: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的河流與地形特征任務三: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的氣候特點主題一:東南亞(第2課時)任務一:“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和重要作用任務二:富饒的物產任務三:中國的近鄰主題二:南亞(第1課時)任務一:南亞的地理位置和國家任務二:三大地形區任務三:一年分三季主題二:南亞(第2課時)任務一:宗教與社會任務二:人口與經濟主題三:西亞(第1課時)任務一:五海三州之地任務二:西亞的自然環境位置任務三:干旱環境中的農牧業位置主題三:西亞(第2課時)任務一:世界石油寶庫任務二:阿拉伯國家主題四:歐洲西部任務一:位置與范圍任務二:雄厚的經濟實力任務三:繁榮的旅游業主題五: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任務一:冰雪世界任務二:獨特的野生動物任務三: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探究:認識重要的區域性組織探究:認識重要的區域性組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