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地理中圖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 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地理中圖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 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學案

資源簡介

第三節 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
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
運用圖表資料,說明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原理,并解釋相關現象。 1.人地協調觀:理解各種大氣的相關現象的原理及與人類的關系。2.區域認知:通過學習和觀測,認識到不同區域之間熱量差異的原因、不同區域之間風的形成以及風力大小的變化原因。3.綜合思維:本節課需要利用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4.地理實踐力:運用實驗、觀察等,學習大氣的相關知識。比如熱力環流,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做實驗,探討該原理的形成原因。
探究一 大氣的受熱過程
陽光房也稱為玻璃房,是采用玻璃與金屬框架搭建的全明非傳統建筑,以達到享受陽光、親近自然的目的,陽光房是國內外追求自然的時尚人士所推崇的建筑,陽光房為人們創造了一個舒適的氛圍,即使在嚴寒的天氣和雨季也能夠讓我們享受到春天的舒適,不會感受到一絲的寒冷。
[思考]
(1)寒冷的冬季白天,陽光房內溫度較高的原因是什么?
(2)探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植物園可采取什么措施使熱帶植物安全越冬?
提示:(1)玻璃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體,大部分太陽輻射能夠透過玻璃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溫;玻璃阻截地面長波輻射,阻止陽臺內(暖)外(冷)空氣以對流或湍流方式的熱交換,使得陽臺內溫度高于陽臺外。
(2)建造陽光房(玻璃溫室),在適宜的時間移入其中,或者是加蓋薄膜、草簾等建造溫室大棚等。
1.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太陽輻射。
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1)削弱作用的成因或特性
代號 削弱作用 成因或特性
① 反射作用 大氣中的云層和較大顆粒的塵埃能將太陽輻射中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間去
② 散射作用 太陽輻射通過大氣的過程中遇到空氣分子、塵粒、云滴等,就會改變輻射方向,向四面八方發生散射
③ 吸收作用 具有選擇性,平流層大氣中的臭氧,強烈吸收紫外線,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紅外線
(2)太陽輻射分布不均
表現:由低緯度地區向兩極地區遞減。
原因:低緯度地區的太陽高度角大,一方面太陽輻射強度大,另一方面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層的路程短,被大氣削弱得少,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就多。高緯度地區的情況則相反。
3.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1)大氣增溫的原因:吸收A地面輻射。
(2)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
(3)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B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一定程度上補償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
 大氣逆輻射始終是存在的,且白天因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更強。但夜晚的大氣逆輻射對保溫作用更重要。
4.大氣受熱過程的影響
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表示地面輻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天空有云,特別是有濃密的低云時(  )
A.大氣吸收減弱 B.大氣反射減弱
C.太陽輻射增強 D.大氣逆輻射增強
[審答流程]
獲取解讀信息 調動運用知識
信息①:圖中箭頭的指向和粗細變化特點 第(1)題,圖中顯示箭頭④是從地面出發的,應代表地面輻射。第(2)題,空中有云時,由于云層的阻擋,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會減少,同時也會導致大氣逆輻射增強
信息②:空中的云能反射太陽光線,同時也會增強大氣逆輻射
[嘗試解答] (1)D (2)D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形式 參與作用的大氣成分 削弱的波長范圍 作用特點 實例
吸收 臭氧(平流層) 紫外線 吸收強烈,有選擇性,對可見光吸收得很少 平流層氣溫隨海拔升高而上升 
水汽、CO2 (對流層) 紅外線
反射 較大顆粒塵埃、云層 各種波長同樣被反射 無選擇性,云層越厚,反射越強 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偏低)
 散射 空氣分子、微小塵埃 波長較短的可見光(藍光、紫光) 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選擇性 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顆粒較大的塵埃、霧粒、小水滴 各種波長同樣被散射  無選擇性 陰天的天空灰蒙蒙的
三種削弱作用,以反射作用最強,大氣對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的可見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見光能夠透過大氣透射到地球表面。
2.大氣的受熱過程和保溫作用
太陽輻射是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熱量在地面與大氣之間的傳遞: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地面保溫。如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知,大氣的受熱過程可歸納為下表:
過程 具體過程 熱量來源
Ⅰ 太陽暖大地 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溫 太陽輻射是地面的直接熱源
Ⅱ 大地暖大氣 地面增溫后形成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后增溫 地面長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
Ⅲ 大氣還大地 大氣增溫后形成大氣輻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它將大部分熱量還給地面 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
(1)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變暖的影響
???
(2)應用于農業生產實踐,提高生產效益
利用溫室大棚生產反季節蔬菜;利用煙霧防霜凍;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不但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還能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積累等。
(3)利用大氣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區太陽能的豐歉如: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能豐富;內陸地區——晴天多,陰雨天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能豐富。
圖甲為江西南昌附近一個蔬菜大棚的照片;圖乙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圖中數字代表某種輻射。據此完成1~2題。
1.圖乙中(  )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氣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氣的根本熱源
C.③只是出現在夜晚,起保溫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長波輻射
2.每年的7月份,南昌的農民一般會給大棚覆蓋黑色尼龍網,而不是我們常見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  )
A.削弱①以減少農作物水分蒸騰
B.阻擋②以防止夜間溫度過低
C.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溫度
D.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大氣的溫度
解析:第1題,圖中①為太陽輻射,在穿過大氣層時其能量小部分被大氣吸收,大部分到達地面,A錯誤;②為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但不是根本熱源,根本熱源是太陽輻射,B錯誤;③為大氣逆輻射,對地面有保溫作用,晝夜都起作用,C錯誤;④是散失掉的少量大氣輻射,D正確。第2題,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在7、8月份會出現伏旱天氣,在此期間,降水較少,但蒸發旺盛,故這時給大棚覆蓋黑色尼龍網,主要是為了削弱太陽輻射以減少農作物水分的蒸騰,A正確。
答案:1.D 2.A
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關于青藏高原氣溫低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①大②小      B.①大③大
C.③小⑦小 D.③小⑥大
4.青藏高原氣溫日較差大,因此農產品產量高、質量好。與此有關的是(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大⑦大 D.④小⑥小
解析:第3題,讀圖分析,圖中①表示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②表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氣逆輻射,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間的大氣輻射,⑤表示地面輻射,⑥表示射向宇宙空間的地面輻射,⑦表示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青藏高原氣溫低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少,③大氣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弱,⑥射向宇宙空間的地面輻射多,地面熱量散失快。故選D。第4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①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夜晚③大氣逆輻射弱,地面熱量散失快,氣溫低;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產品有機質的積累,產量高,品質好。故選B。
答案:3.D 4.B
探究二 熱力環流
和諧社會深入人心,“創造和諧城市”是每個城市追求的目標。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就“城市熱島”現象展開了研究。
[思考]
(1)分析導致市區氣溫高于郊區,形成“城市熱島”的原因是什么?
(2)近地面市區和郊區間的氣流是如何運動的?
(3)分析若在圖中甲地建設衛星城鎮或建設排放大量大氣污染物的工廠,是否合理?為什么?
提示:(1)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礦物燃料,釋放大量的人為熱量;城市建筑高且密集,不易通風散熱。
(2)市區由于氣溫高,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郊區由于氣溫低,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因此近地面氣流(即風)由郊區流向市區。
(3)不合理。因為:衛星城鎮或工廠排出的大氣污染物會從近地面流向市區,加劇市區環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1.概念
熱力環流是由地面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2.形成過程
(1)垂直運動
(2)水平運動(填圖中字母)
3.常見形式: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
《臺海使槎錄》記述了臺灣海峽兩岸的風向變化:“內地之風,早西晚東;惟臺地早東風、午西風四時皆然。”下圖示意鹿耳門港和廈門港位置。據此完成(1)~(2)題。
(1)下圖能反映廈門港“早西”(早晨吹西風)的熱力環流是(  )
(2)清代我國商船每日早晚借助風力(順風)進出鹿耳門港的規律是(  )
①早晨出港 ②早晨進港 ③傍晚出港 ④傍晚進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審答流程]
獲取解讀信息 調動運用知識
信息①:內地之風,早西晚東 廈門港位于海陸交界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受地面輻射散失熱量的影響,夜間陸地氣溫不斷降低,到早晨(日出前后)氣溫最低,空氣冷卻下沉,氣壓較高;與此同時,海洋熱量散失較慢,氣壓較低,近地面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即由西邊的陸地吹向東邊的海洋,為西風;讀圖可知,鹿耳門港位于臺灣島西南部,西部瀕臨臺灣海峽,根據材料可知,該港口早上吹東風,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利于商船出港;傍晚吹西風,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利于商船進港
信息②:臺地早東風、午西風四時皆然
[嘗試解答] (1)C (2)B
1.理解熱力環流的形成,關鍵抓住以下三點關系
(1)溫壓關系(如上圖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風壓關系:水平方向上,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如上圖中①②③④處風向所示)。
(3)等壓面凸凹關系:近地面與高空的等壓面凸起方向相反。
2.常見熱力環流形式的圖示分析及應用
(1)海陸風
①成因分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前提和關鍵
②影響與應用
海陸風使海濱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濕潤,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風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熱力變化是關鍵
②影響與應用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內形成逆溫層,大氣穩定,易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區不宜布局污染工業。
(3)城市熱島效應
①成因分析——“城市熱島”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響與應用
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置于氣流下沉距離之外。
 等壓面圖的判讀方法
等壓面是空間氣壓值相等的點組成的面,等壓線是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值相等的點組成的線。等壓面圖表示氣壓的垂直分布狀況,等壓線圖表示氣壓的水平分布狀況。
(1)在同一地點不同海拔上,海拔越高,氣壓越低。如圖PA>PE。
(2)在近地面,氣溫越高,氣壓越低;氣溫越低,氣壓越高。如圖PA(3)同一水平面上,高壓區等壓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壓區等壓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區類型相反,即近地面為高壓,其高空則為低壓。
在生活中,我們在切大蔥或洋蔥的時候,便會忍不住“淚流滿面”。為此,我們可以在切菜的時候在旁邊點燃一支蠟燭,便可極大的緩解眼部的不適感。下圖為切洋蔥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熱力環流示意圖能反應上圖蠟燭附近空氣環流的是(  )
2.從熱力環流的角度看,切洋蔥點蠟燭能緩解眼部不適感的原理(  )
A.空氣受熱下沉加快風速
B.空氣遇冷減小風速
C.空氣受熱上升加快風速
D.空氣遇冷收縮下沉
解析:第1題,蠟燭附近氣溫較周圍高,氣流垂直上升;熱力環流中表示氣流運動的箭頭應首尾相接。故選B。第2題,讀圖可知,從熱力環流的角度看,點燃蠟燭使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切洋蔥處氣溫較低,空氣下沉。空氣受熱上升后形成熱力環流,加快風速,因此能緩解洋蔥對眼部的刺激。故選C。
答案:1.B 2.C
山谷風是在山地及其周邊地區由于熱力環流引起的大氣運動現象。下圖為我國某山兩側近地面等壓面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圖示時刻山谷地區(  )
A.白天,吹山風   B.夜晚,吹山風
C.白天,吹谷風 D.夜晚,吹谷風
4.山谷風對果園的影響主要有(  )
A.光照增強 B.降水減少
C.晝夜溫差增大 D.土壤有機質減少
解析:第3題,據圖中近地面等壓線的彎曲可判斷:兩側谷底近地面等壓面上凸,說明為高壓區,盛行下沉氣流,氣溫低,山頂等壓面下凹,為低壓區,盛行上升氣流,氣溫高,可判斷為白天,近地面風從谷底吹向山坡,為谷風。故選C。第4題,據山谷風原理可知,白天,受谷風影響,谷底的暖空氣沿坡爬升,夜間,受山風影響,山頂的冷空氣沿坡流向谷底,增大山坡的晝夜溫差,利于果樹有機質積累。故選C。
答案:3.C 4.C
探究三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這首詩抓住葉、花、浪、竹四種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現象,間接地表現了風的種種形力、魅力與威力,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1)風是如何形成的?
(2)結合日常觀察,思考詩中所寫的風“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時,風速會有何變化?
提示:(1)由于水平方向上存在氣壓差異,產生了氣壓梯度力,促使空氣由氣壓較高處向較低處運動,由此形成了風。
(2)當風過江時,風速較大,但當風吹過竹林時,風速會降低。
1.風的形成過程

2.風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冷熱不均。
3.高空中的風和近地面的風比較(以北半球為例)
類型 受力 風向 圖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 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 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1)影響風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
(2)風力大小還要考慮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礙越多,阻擋作用越強,摩擦力越大,風力越小。
(3)地轉偏向力不影響風力大小,只影響風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轉。
下圖為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甲處的箭頭表示空氣運動及受力狀況,則各箭頭表示正確的是(  )
A.a為水平氣壓梯度力
B.b為摩擦力
C.c為風向
D.d為地轉偏向力
(2)其中乙點的風向是(  )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審答流程]
獲取解讀信息 調動運用知識
信息①:甲處的箭頭表示空氣運動及受力狀況,注意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和風向的特點 第(1)題,圖中a垂直于等壓線,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d方向相反,為風向和摩擦力,因b為高壓指向低壓,故b為風向,d為摩擦力,則c為地轉偏向力,垂直于風向。第(2)題,此地處于南半球,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則乙點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風向左偏,形成西北風
信息②:根據對甲風向的判斷,可推出乙地的風向
[嘗試解答] (1)A (2)D
1.形成風的三種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對風的影響
風速 風向
水平氣壓梯度力 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 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  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使風沿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運動
地轉偏向力 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大小隨緯度增加而增加,赤道為零 不影響風速 使風向逐漸偏離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摩擦力 與風向相反 大小與下墊面性質有關,下墊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風速減小 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之間的夾角越大;反之,夾角越小
2.風向和風力的判斷
(1)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如西北風是從西北吹向東南的風,南風是從南向北吹的風。
(2)風向表示方法:可用四種方法表示風向,如下圖所示。
(3)在氣壓場中畫風向的方法。
①畫水平氣壓梯度力: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并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②畫出實際風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偏轉30°~45°,高空偏轉90°。
③下圖所示為北半球近地面風向的畫法。
(4)風力大小判定:在同一幅圖中,等壓線密集,單位距離間的氣壓梯度大,風力大,等壓線稀疏風力小。在不同等壓線圖中,相同圖幅、相同等壓距的地圖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單位距離間的氣壓梯度越大,風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單位距離間的氣壓梯度越小,風力越小。
(5)風向的應用:根據風向與等壓線的關系可以定南北半球、定氣壓高低、定三力、定近地面或高空。
讀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完成1~2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個箭頭中,表示風向正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中①②③④四處風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題,根據題干可知,圖示區域位于北半球,風向應該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基礎上向右偏形成的,而水平氣壓梯度力應由高壓指向低壓,所以圖中③正確。故選C。第2題,在同一幅等壓線分布圖上,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表明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就越大。從圖中看,③處等壓線最密集。
答案:1.C 2.C
下圖示意某一等高面。M、N為等壓線,其氣壓值分別為PM、PN,M、N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氣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讀圖,回答3~4題。
3.若此圖表示北半球,PM>PN,則O點風向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4.若此圖表示高空等高面,PM< PN,則O點風向為(  )
A.③或④ B.②或③
C.③或⑦ D.⑥或⑦
解析:第3題,若此圖表示北半球,PM > PN,則O點風向應考慮兩種情況,近地面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轉至與等壓線平行,即⑦。故選A。第4題,高空空氣不考慮摩擦力,所以風向應與等壓線平行。由于不確定此圖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應為③,在南半球高空應為⑦。故選C。
答案:3.A 4.C
課時規范訓練(六)
[基礎達標]
讀下面大氣受熱過程圖,完成1~2題。
1.使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順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近地面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遞減,其影響因素是箭頭(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題,近地面大氣增溫的過程是大部分①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到達地面,地面增溫后又以②地面輻射的形式將熱量傳遞給大氣,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后增溫。故選B。第2題,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是②地面輻射。故選B。
答案:1.B 2.B
威海市某高中學校開展了“海陸風的現象及其影響”的地理研究性學習。下圖示意該研究性學習小組繪制的某時段海陸等壓面。據此完成3~4題。
3.關于圖示信息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氣壓:②>①>③>④
B.氣溫:①>②>④>③
C.降水概率:②>①
D.晝夜溫差:①>②
4.該研究性學習小組觀測時段最可能為(  )
A.10:00—12:00 B.12:00—14:00
C.14:00—16:00 D.18:00—20:00
解析:第3題,根據材料可知,圖中曲線為等壓面,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根據①②③④在等壓面中的位置,可知氣壓:②>①>③>④,A正確;①②均位于近地面,根據前面分析可知,②氣壓大于①氣壓,因為近地面地區氣溫高的地方氣壓低,氣溫低的地方氣壓高,所以②氣溫低于①氣溫;據圖可知,①③的高差和②④的高差基本一樣,所以①③的溫差和②④的溫差也基本一樣,所以④氣溫低于③氣溫,因此四地的氣溫關系為:①>②>③>④,B錯誤;根據前面分析已知,②氣溫低于①氣溫,①空氣受熱容易膨脹上升,②空氣冷卻收縮下沉,所以①地容易出現降水,②地為晴天,C錯誤;晴天晝夜溫差大,陰天晝夜溫差小,所以晝夜溫差:②>①,D錯誤。第4題,根據前面分析已知,②氣溫低于①氣溫,根據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可知,陸地夜晚氣溫低于海洋,此時最可能為晚上,四個選項中只有18:00—20:00為晚上。故選D。
答案:3.A 4.D
5.下圖為北半球熱力環流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用箭頭在上圖的線段上標出環流方向。
(2)近地面(甲、乙之間)吹________風(填風向)
(3)甲、乙兩地中氣溫較高的是________。
(4)甲、乙、丙、丁四點的氣壓大小,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________。
(5)一般情況下,甲、乙兩地對應的天氣狀況分別是甲地__________,乙地__________,兩地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________。
(6)若圖示環流為城市熱島環流,則表示郊區的是______地。若該圖為白天海陸之間的熱力環流,則甲為______,乙為________。
解析:第(1)題,高空等壓面與近地面等壓面對稱,且等壓面凸起處為高壓,等壓面凹陷處為低壓。所以甲處為低氣壓,空氣上升,乙處為高氣壓,氣流下沉,環流方向為順時針。第(2)題,近地面風從高壓乙吹向低壓甲,據圖該地在北半球且乙在北,所以風向為東北風。第(3)題,甲處氣壓低,上升氣流,甲處溫度較乙處高。第(4)題,據前幾問,以及隨海拔高度氣壓降低可知,氣壓由大到小為乙甲丁丙。第(5)題,甲地為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乙地為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晴天氣溫日較差大于陰天。故乙處氣溫日較差大。第(6)題,郊區氣溫低于城市,根據題意,乙處氣溫低。乙為郊區。白天陸地升溫快,溫度高,海洋升溫慢,溫度低,故甲為陸地,乙為海洋。
答案:(1)
(2)東北風 (3)甲
(4)乙>甲>丁>丙
(5)多陰雨天氣 多晴朗天氣 乙
(6)乙 陸地 海洋
[能力提升]
火燒云屬于低云類。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或者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天邊的云彩常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所以叫火燒云。據此完成6~7題。
6.火燒云的成因是(  )
A.紅外光穿透云層
B.紅光被云層反射
C.大氣逆輻射紅光作用弱
D.大氣對可見光散射存在差異
7.大氣中所含水汽越多,云霞顏色就越紅。諺語“朝霞不出門”預報天氣將要轉雨,這是因為當地(  )
A.西方水汽充足,早晨就降水
B.空氣中塵埃等雜質多,污染物濃度大
C.空氣中水汽較多,午后會降水
D.大氣保溫作用強,天氣濕熱
解析:第6題,穿透云層的主要是可見光,紅外光肉眼不可見,A錯誤。云層反射沒有選擇性,各種波長的光都反射,B錯誤。大氣逆輻射是肉眼不可見的長波輻射,C錯誤。太陽光穿過云層時,被散射,呈現不同色彩。紅光波長較長,最不易被散射,D正確。第7題,日出前后出現鮮紅的朝霞,說明大氣中水汽多和較大顆粒物較多,大氣狀態十分不穩定,預示云雨天氣即將到來。隨太陽高度升高,氣溫上升,大氣對流旺盛,午后易形成陰雨天氣。故選C。
答案:6.D 7.C
下圖為不同地區大氣熱力環流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
8.圖示兩地的熱力環流中(  )
A.甲圖所示的時間為白天
B.乙圖中市區氣壓高于郊區
C.甲圖山谷氣溫高于山頂
D.乙圖中郊區氣溫高于市區
9.若在乙圖中設置綠化帶,最好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8題,根據所學知識,熱力環流是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大氣運動,由于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受熱的空氣膨脹上升,受冷的收縮下沉)→近地面形成熱低壓,冷高壓,可知甲圖中山坡氣溫低,空氣下沉,應為夜晚,A錯誤;山谷氣溫高于山頂,C正確;乙圖中市區空氣受熱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市區氣壓低于郊區,B錯誤;市區氣溫高于郊區,D錯誤。第9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地面空氣由郊區流向城市,設置綠化帶是為了防止郊區污染物被帶到市區,因此把設置綠化帶布置在由郊區流向城市的環流系統之內的②位置,B正確;A、C、D錯誤。
答案:8.C 9.B
樹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黃)將樹干部分涂成白色(下圖),是綠化植物養護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讀圖,完成10~11題。
10.樹木涂白的主要目的是(  )
A.防蟲、防凍
B.整齊、美觀
C.減少樹皮水分蒸發
D.延長樹木的壽命
11.關于樹木涂白主要作用的原理,正確的是(  )
A.降低樹干白天和夜間的溫差
B.減少地面長波輻射
C.延遲樹木萌芽和開花
D.增加樹木對陽光的吸收
解析:第10題,樹木涂白使用的涂白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黃,生石灰和硫黃具有殺菌的功能,可以殺死樹皮內的越冬蟲卵和昆蟲;樹木涂白可以反射白天的太陽輻射,減小樹干的晝夜溫差,起到防凍的效果。故選A。第11題,冬季通常白天氣溫高,夜晚氣溫低,晝夜溫差較大,容易引起樹木凍害。通過涂白,能夠充分利用白色物質反光特性,減少白天吸收的太陽輻射,縮小樹干的晝夜溫差,從而達到防治凍害的目的。故選A。
答案:10.A 11.A
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某同學在研究“小區宜居環境”問題時了解到:門、窗都敞開一般會有“穿堂風”流經房屋內。“穿堂風”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的現象,是流動于建筑物內部空間的風。我國許多地區民居設計都充分考慮了“穿堂風”。圖1為我國四川省某山區的傳統民居景觀圖,圖2為該民居穿堂風示意圖。
(1)簡析圖2中“穿堂風”的氣流運動方向以及屋前石質地面在增強“穿堂風”中的主要作用。
(2)請分析圖2中所示地區冬季人們緊閉屋后窗戶的主要目的。
(3)與空調冷風相比,大多數人更喜歡“穿堂風”,試分析其原因。
(4)該同學研究發現,白天晴天時“穿堂風”的風力比陰天大得多,簡析其原因。
解析:第(1)題,由圖2可知,穿堂風由屋后的山林吹向屋前的石質路面,我國的房屋大都朝南,可知穿堂風的風向為由北向南。穿堂風的形成利用了熱力環流的原理,屋前石質路面增強了與屋后山林的溫差,從而增強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增強了穿堂風的風力。第(2)題,該地冬季盛行偏北風,低溫干燥,后窗朝北,冬季緊閉屋后窗戶,有助于阻擋冬季冷空氣,切斷穿堂風,從而起到防寒的作用。第(3)題,空調風不是自然風,夏季長時間吹空調不利于人體健康;穿堂風是自然風,對人體危害小,體感舒適。第(4)題,穿堂風的形成利用了熱力環流的原理,屋前石質路面白天晴天時比陰天時增溫更快,和屋后的山林溫差更大,因此水平氣壓梯度力更大,穿堂風風力更大;陰天時石質路面增溫慢,和屋后山林溫差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穿堂風風力小。
答案:(1)由北向南。作用:增加房屋前后溫差,從而增強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增強了“穿堂風”。
(2)冬季緊閉屋后窗戶,可以阻擋北方冷空氣,同時切斷“穿堂風”。
(3)空調風不是自然風,長期吹空調風很容易導致人體出現不適,而穿堂風是自然風,因此人們更喜歡穿堂風。
(4)屋前石質地面晴天比陰天增溫更快,氣溫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溫差更大,水平氣壓梯度力也更大,故風力更大(或者屋前石質地面陰天比晴天增溫慢,氣溫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的溫差較小,水平氣壓梯度力也較小,故風力較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姜堰市| 武乡县| 玛多县| 工布江达县| 新巴尔虎右旗| 高阳县| 清水河县| 界首市| 汽车| 龙门县| 柳河县| 岑溪市| 保定市| 无为县| 韶山市| 旺苍县| 陇川县| 澄城县| 寻甸| 永年县| 德令哈市| 东丽区| 罗平县| 凤凰县| 丹巴县| 横峰县| 江华| 汉寿县| 城市| 景洪市| 射阳县| 普定县| 孙吴县| 巴塘县| 拉孜县| 岗巴县| 名山县| 江口县| 荣成市| 铁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