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集體備課課時教學(預案)學 校 年 級 八年級 科 目 物理主備人 備課時間 2024.03 使用時間 第 周第 課時課 題 第七章第2節:彈力 課 型 新授課主備人預備(一備) 集體討論調整(二備)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 知道彈力的概念和產生條件; 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科學思維: 通過實驗,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科學探究: 通過實驗進一步掌握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科學態度與責任: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物理興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教 學 重難點 重點:彈簧測力計的使用難點:彈力的概念及產生條件教學 方法 演示與講解相結合學法 指導 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嘗試用實驗驗證結論。教具 多媒體、塑料刻度尺、彈簧秤、鉤碼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蹦床、蹦極、撐竿跳高、跳水等場景。 同學們想一想撐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賽中,運動員怎樣才能 取得好成績?蹦極中的選手為什么下落到最低點后又會上升?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其中的奧秘。 二、講授新課。 1.彈性與塑性 用手對彈簧、橡皮筋、橡皮泥等施加力的作用,觀察物體有什么變化,體會一下手有什么感覺。 同學們交流討論上述實驗現象,思考什么是彈性,什么是塑性,并思考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 (1)彈性: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恢復到原來形狀的性質。如:橡皮筋、氣球、彈簧等。 (2)塑性: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不能自動地恢復到原來形狀的性質。如:橡皮泥等。 2.彈力 前面同學們知道了彈性和塑性,那么什么是彈力呢? 同學們做一個小實驗:將直尺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壓彎(幾次用力使直尺彎曲的程度不一樣),體會手的感覺。 同學們交流討論各自的感受。 (1)彈力是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2)彈力產生的條件:①物體互相接觸;②物體發生彈性形變。 彈簧測力計 1.探究并驗證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 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彈簧伸長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按如圖所示過程進行實驗,并將每次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實驗 次數施加拉 力/N彈簧原 長/cm彈簧的 長度/cm彈簧的伸 長量/cm12345同學們根據表格中的數據,交流討論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多媒體展示不同彈簧測力計及其構造圖: (1)構造:由刻度盤、彈簧、指針、掛鉤、外殼、掛環構成。 (2)單位:標識在彈簧測力計刻度盤的上方,是“N”。 (3)量程:零至彈簧測力計刻度盤上的最大示數。 (4)最小刻度(分度值):從0~1 N之間有n小格,每一小格(分度值)為 N。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彈簧測力計,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及體驗力的大小。 同學們觀察量程和分度值,看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否則要調零;用手拉測力計的掛鉤,使指針分別指到1 N、3 N、5 N的位置,觀察彈簧測力計長度的變化,感受1 N、3 N、5 N的力。教師引導同學們自己歸納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①首先看清它的量程,即測量范圍,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允許超過它的量程; ②認清它的分度值,以便能快速準確地讀數; ③觀察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若沒有,則需要校零; ④使用前,輕輕拉動它的掛鉤幾次,避免彈簧被外殼卡住; ⑤使用時,拉力方向應與彈簧軸線方向一致,以確保測量準確; ⑥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盤板面垂直。課堂檢測與評價內容、導學案 (可附檢測卷、導學案) 下列有關彈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互相接觸的兩物體,一定產生彈力作用 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由于桌面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 從力的性質來看,重力、壓力、支持力、拉力都屬于彈力 在彈性限度內,使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外力越大,物體的形變就越大 2.下列現象中屬于彈性形變的是( )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B.餅干一捏變成碎片 C.用力拉弓把箭射出 D.用力把彈簧拉直 3. 如圖所示的四個力中,不屬于彈力的是( ) 媽媽對嬰兒車的推力 花瓶對桌面的壓力 磁鐵對小球的吸引力 繩子對小車的拉力作業 布置 優佳學案P3、P4板書 設計 一、彈力 概念: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 產生條件:①相互接觸;②發生彈性形變 方向:與物體形變方向相反 二、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用途:測量力的大小 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量就越長; 結構:吊環、彈簧、指針、刻度盤、掛鉤 使用:看、調、測、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