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集體備課課時教學(預案)學 校 年 級 八年級 科 目 物理主備人 備課時間 使用時間 第 周第 課時課 題 6.3測量物體的密度 課 型 新授課主備人預備(一備) 集體討論調整(二備)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1、認識量筒,會用量筒測液體體積和測小塊不規則固體的體積; 2、進一步熟悉天平的調節和使用,能較熟練地用天平、量筒測算出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科學思維:在探究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的過程中,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定物理量的科學方法,體會占據空間等量替代的方法 科學探究:1、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2、通過了解密度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促進科學技術與社會緊密結合,使科學技術應用于社會、服務社會。 科學態度與責任:1、通過了解密度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促進科學技術與社會緊密結合,使科學技術應用于社會、服務社會。教 學 重難點 重點:學習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難點:從實驗原理、儀器使用、實驗步驟安排、記錄數據到根據數據得出結果對學生進行全面實驗能力的訓練教學 方法 1.講授法 2.討論法 3.演示法 4.實驗法學法 指導 教會學生使用儀器的同時,讓他們多觀察,多分析,對不懂的地方教師給予疏導教具 天平200g 20個、量筒100ml 20個、水、鹽水、石塊等教 學 過 程 新課導入:用阿基米德測量皇冠的故事引入新課? (ρ)復習提問: 1.密度的公式? 2.在實驗室測量物體質量的器材是什么? 托盤天平 3.在實驗室測量物體的體積的器材是什么? 如何測量固體的體積? 新課講授:【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固體(不溶于水)的體積】 正確步驟: (1)在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1; (2)用細線拴好固體,輕輕放入量筒中,讀出總體積V2; (3)計算出固體體積 V=V2-V1 水量多少合適? 水不能太少,要能把固體浸沒;也不能太多,水面超過量筒最大刻度沒法測體積。 一、測量固體的密度 1.實驗原理 2.測量器材:天平、量筒,細繩、水、細鐵絲、小鐵塊等 3.測量對象:石塊 、蠟燭 【實驗一】 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實驗步驟: 1.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石塊的質量 m ;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錄水的體積 V 1 ; 3.用細線拴好石塊,浸沒在量筒的水中,記錄水面到達的刻度 V 2 ; 4.計算石塊的密度。 為什么最先稱重?最后稱有什么影響? 【實驗二】測量小蠟燭的密度 實驗步驟: 1.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蠟燭的質量 m ;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錄水的體積 V 1 ; 3.用細鐵絲拴好蠟燭,壓入在量筒的水中,記錄水面到達的刻度 V 2 ; 4.計算蠟燭的密度。 體積可用“助沉法”測出 (1)將固體和能沉入水中的重物用細線拴在一起,先用手提固體端的細繩,只將能沉入水中的重物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讀出體積V 1 (2)然后使栓在一起的固體完全浸入水中,讀出體積V 2 (3)計算出固體體積 V=V 2 -V 1 測量溶于水的固體體積可用“排沙法”(用細沙代替水) 課堂小結:教師請同學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接下來展開課件里面的習題,讓同學對所學知識再次進行鞏固課堂檢測與評價內容、導學案 (可附檢測卷、導學案) 見PPt作業 布置 完成對應的課后同步練習板書 設計 第三節:測量物體的密度 1、測量質量的工具:天平 2、測量不規則物體的工具:量筒 3、測量密度的實驗原理: 4、需測量的量:m、v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