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集體備課課時教學(預案)學 校 年 級 八年級 科 目 物理主備人 備課時間 使用時間 第 周第 課時課 題 5.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課 型 新課主備人預備(一備) 集體討論調整(二備)核心素養 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探究活動,獲得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 3、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觀察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勇于實驗探究日常生活現象中的物理學規律。教 學 重難點 重點: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難點:引導學生動手進行實驗,并從實驗中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 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觀察學習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學法 指導 自主探究學習法;分析歸納總結法;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教具 凸透鏡、蠟燭、火柴、光具座教 學 過 程 引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照相機、投影儀的鏡頭都是凸透鏡,而放大鏡本身就是一個凸透鏡,它們都是利用凸透鏡來成像的。(展示投影片) 小實驗:下面請同學們利用凸透鏡觀察課本字的成像情況 通過實驗,大家已經明白了凸透鏡能成像,且像有正倒、大小、虛實之別,凸透鏡的成像大小、正倒、實虛跟什么有關系? 新課教學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提出問題 凸透鏡的成像大小、正倒、實虛跟什么有關系? 大家想一想,大膽的猜一猜。 猜想與假設 同學們說的很好,但是剛才的猜想說距離的遠近不好描述,我們可以給他找一個標準,即以透鏡的焦距為標準,如:當u>2f時,稱之為遠,當2f>u>f時,稱為近,當u用flash動畫展示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引導學生逐步發現大小的分界點,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 分析歸納: 1、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成實像?在什么條件下成虛像? 2、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成縮小的實像?在什么條件下成放大的實像? 3、凸透鏡所成的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有沒有倒立的虛像? 得出結論: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倒正大小虛實像距應用U>2f倒小實f2f投影儀U=f不成像獲得平行光U結論: 當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時,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當物距小于2倍焦距時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凸透鏡成像規律記憶口訣 分界點:一倍焦距 分虛實,二倍焦距 分大小; 實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間(焦距與二 倍焦距之間);物在間、像在外。 實像的變化:物近像遠像變大。 課堂練習 1.小明小組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步驟并進行了實驗: (1)組裝器材:小明小組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則他們接下來還需要進行的調整是 向下調整光屏,使燭焰、凸透鏡、光屏在同一高度。 (詳細寫出需要調整的器材和具體的調整方法)。 (2)調整完成后,老師安排各個小組都使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并把其中七個小組的實驗結果畫在了同一幅圖中,其中1′是蠟燭放在1位置所成的像,2′是蠟燭放在2位置所成的像…,分析 4、5 兩組數據可知,當物體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選填“縮小”、“放大”或“等大”)的實驗,根據此原理制成了 照相機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若要觀察蠟燭在6和7兩個位置時所成的像,小明等同學觀察的方法是 去掉光屏透過凸透鏡觀察 . (3)在做實驗1的過程中,調皮的小聰用不透明的紙板遮住了凸透鏡的下半部分,此時光屏上能呈現的像 D A.沒有影響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變暗. 課堂小結: 【師生交流】通過這節課,談一下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v>f,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 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一般用來求凸透鏡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應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和老花鏡。課堂檢測與評價內容、導學案 (可附檢測卷、導學案)作業 布置 1、完成課本上的“動手動腦學物理” 2、完成相關配套練習; 3、做好復習與預習工作;板書 設計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與焦距的關系像的性質像距與焦距的關系應用正倒大小虛實u>2f倒立縮小實fu>f倒立放大實V>2f投影儀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