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2.6飛天仙子1.聆聽《飛天仙子》和《婚禮場面舞》,感受、體驗我國芭蕾舞劇、中國民族舞劇的音樂風格。2.通過對比聆聽,分析、探究樂曲的旋律特點和音樂情緒、風格,認識舞劇音樂在舞劇中的地位及作用。3.能夠辨別民族舞劇與芭蕾舞劇的區別。了解作曲家吳祖強、杜鳴心。學習目標作者簡介《絲路花雨》由韓中才、呼延、焦凱作曲。甘肅省歌舞團編劇。劉少雄、張強、朱江、許琪、晏建中編導。舞劇《絲路花雨》簡介六場民族舞劇《絲路花雨》1979年首演于甘肅蘭州。劇情梗概:在盛唐時期,絲綢之路上,各國商旅絡繹不絕。突然狂風四起,老畫工神筆張帶著女兒英娘救起了昏倒在沙漠的波斯商人伊努思。但在途中,英娘被強盜劫去。數年后,在敦煌市場中,伊努思仗義疏財,為淪為歌舞伎的英娘贖身,父女得以團聚。在莫高窟中,神筆張按照女兒的舞姿畫出敦煌壁畫的代表作——反彈琵琶伎樂天。英娘與波斯人們朝夕相處,互授技藝。為免遭市曹毒手,英娘隨伊努思出走波斯。后來,伊努思奉命使唐,英娘隨之踏上歸國的旅途,市曹為泄私憤,唆使強人竇虎于陽關外烽火臺下攔劫,神筆張點火報警,救伊努思于危難之中。在敦煌二十七國交誼會上,英娘化妝獻藝,借機陳訴市曹和竇虎的罪狀,剪除了絲綢之路隱患。《絲路花雨》音樂采用以我國民族樂隊為主的混合樂隊演奏,音樂以我國古典音樂為基礎,吸收了《春江花月夜》、《月兒高》等民族古曲的韻味和調式特點,以及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形式,同時還吸收了與絲綢之路有關的回族、維吾爾族的音樂素材,具有濃郁的古典音樂風格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另外,音樂還將一些波斯音樂素材加以發揮,體現了劇中波斯人的風俗特征。樂曲分析《飛天仙子》是《絲路花雨》的序幕“飛天仙子舞”的音樂。配合在天際遨游的仙女向人間播撒花雨的舞臺場景,以起伏流動的優雅旋律和徐緩輕盈的節奏,塑造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的形象。舞劇在西方統稱芭蕾。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形成與16世紀的法國。是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美術、文學等藝術形式,表現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戲劇情節的舞臺表演藝術。舞劇在我國尚屬一門年輕的藝術。20世紀40年代前后開始有舞劇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舞劇事業有了較大發展,大型舞劇有:《魚美人》、《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近年來,舞劇創作不僅在戲劇結構、舞蹈語匯、美術設計等方面,而且在音樂創作表現手法上,都有不少突破和創新,尤其是甘肅創作的《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有影響的作品。舞劇音樂舞劇音樂是舞劇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在表現思想內容、發展戲劇情節、塑造人物形象及其性格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如有人所說:“音樂是聽得見的舞蹈,舞蹈是看得到的音樂。”可見,音樂成了舞劇內容、舞臺動作密不可分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音樂的交響性加強了音樂的主導作用,提高了舞劇音樂的表現力。神筆張和小英娘序幕救助沙漠中遇難的波斯商人伊努斯英娘被抓走,神筆張悲痛萬分!數年后,集市上英娘被迫賣藝!數年后,集市上英娘被迫賣藝!惡霸竇虎父女相認洞窟內,英娘獨舞——反彈琵琶神筆張觀反彈琵琶舞后,思索中!神筆張作畫神筆張作畫畫出經典名作——反彈琵琶,邀伊努斯共同欣賞!英娘在波斯生活準備隨伊努斯使唐回國神筆張夢境中作畫神筆張夢境中作畫神筆張夢境中作畫夢境雙人舞——飛天夢境雙人舞——飛天被竇虎殘忍殺害神筆張離開人世,手仍持握筆狀。《反彈琵琶》是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它勁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諧,反彈琵琶實際上是又奏樂又跳舞,把高超的彈奏技藝絕妙的舞蹈本領優雅迷人地集中在這個舞位的肩上。畫面中反彈琵琶的伎樂天是佛及菩薩的侍從,其主要職能是“娛佛”。在敦煌壁畫中也有大量的伎樂天形象,多為半裸束裙,披巾戴冠,色彩明麗,形如菩薩,其神態悠然,體形豐滿,具有唐代仕女畫的特點,人物造型優美,是一幅精美的佛教藝術品。輝煌燦爛的敦煌藝術寶庫從來就是歷史學家和藝術家們流連忘返的藝術寶殿。 在敦煌的日日夜夜里,仿佛置身在“天衣飛揚,滿壁風動,金壁輝煌,光彩奪目”的神奇世界里,深深為我們祖先杰出的藝術才能和光輝的藝術成就所感動。過去聽人說,漢族服飾不如少數民族服飾美,沒有特色。敦煌的珍貴文物證明,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專家們說,我國古代的服飾藝術是突出于世界服飾藝術之林的寶貴遺產。把壁畫中的服飾照原樣復制出來,能和任何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在專家們的指導下,從壁畫中精心臨摹了一千多張服飾資料圖,博采眾長,從而為塑造出《絲路花雨》劇的服飾奠定了較雄厚充實的基礎。藝術成就《絲路花雨》是甘肅敦煌藝術劇院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博采各地民間歌舞之長,創作的大型民族舞劇。《絲》劇是首創于1979年,被新聞媒介贊譽為“活的敦煌壁畫,美的藝術享受”,“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看幾回”,《絲》“為中國舞蹈劇開辟了新路”。 此后多年,此劇在全國各地久演不衰,所到之處盛況空前,期間還歷經三十年的時光打磨,如今,《絲路花雨》早已經成為中國舞劇的文化名片之一,琵琶伎樂、捧花飛天的西域之美歷久彌新,綻放出更加非凡的藝術光彩。先后到朝鮮、日本、意大利、泰國、法國、拉脫維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至今已演出了940多場,成為東方藝術的奇葩,并被作為20世紀中國舞蹈經典劇之作,載入中華民族藝術史冊。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