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集體備課課時教學(預案)2023學 校 年 級 八年級 科 目 物理主備人 備課時間 2023年 8 月 4日 使用時間 第 周第 課時課 題 聲音的特性 課 型 新授課主備人預備(一備) 集體討論調整(二備)核心素養 1.物理觀念: (1)了解聲音的特性。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3)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2.科學思維: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和思維能力。 3.科學探究: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4.科學態度與責任: (1)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2)感受自然界聲音的美妙與有趣,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教 學 重難點 重點:掌握聲音的三種特性及其影響因素難點:音調與響度的區分教學 方法 演示法、講授法、實驗法學法 指導 采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性教學方法。學生可通過討論、閱讀、實驗等手段來主動學習,體驗過程,解決基本問題,并能簡單應用。教具 自制“水瓶琴”、木尺、鐵架臺、細線懸吊的乒乓球、固有頻率不同的音叉兩個、音叉錘、口琴、示波器、話筒等。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播放視頻,請同學們欣賞優美動聽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 再播放精美的曾侯乙編鐘圖片,并欣賞《曾侯乙編鐘樂》。 然后播放動畫。欣賞美妙的酒杯樂曲。 我們剛才聽到幾種音樂的聲音有什么特點? 引入新課:第二章 聲現象 第2節 聲音的特性 二、講授新課。 1、音調 (1)音調 播放高低不同的鋼琴聲指出音調:聲音的高低 (2)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 實驗探究一:用相同的力撥動不同長度的直尺觀察振動情況,聆聽聲音的變化。 實驗探究二:以不同的速度撥動同樣的梳子,觀察振動情況,聆聽聲音的變化 實驗探究三:改變發音齒輪的轉速,聆聽聲音的變化,分辨音調的高低變化情況。 分析以上三個實驗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時所產生聲音特征歸納出實驗結論: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的振動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大,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振動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介紹頻率的概念: 頻率的定義:物理學上將發聲體每秒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字母:f 頻率的物理意義: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 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 物體在1秒種內若振動100次,頻率為100Hz 用示波器播放不同頻率的純音的波形,用波形比較頻率,并用波形圖來分析牛的叫聲和蚊子的叫聲,從而對頻率的概念加深理解 (3)一些物體發聲和聽覺的頻率范圍 (4)超聲波和次聲波 正常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20 Hz~20000 Hz。 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超聲波。它們已經超過人類聽覺的上限。 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次聲波。已經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 (5)影響音調高低的其他因素 影響單調高低的因素還有結構、形狀、材料和尺寸 對于片狀物體,面積越大,厚度越厚,發聲的音調越低。 對于細長物體,長度越長,直徑越大,發聲的音調越低。 (6)弦樂器音調 ① 長短、松緊相同時,弦線越細,音調越高; ② 粗細、松緊相同時,弦線越短,音調越高; ③ 粗細、長短相同時,弦線越緊,音調越高。 2、響度 (1)響度的概念 響度就是指聲音的強弱,它是人耳接收聲音大小的主觀感覺。 (2)探究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體驗一:用不同的力敲鼓,聆聽聲音的變化,體會聲音響度的不同 體驗二:用不同的力敲音叉,聆聽聲音的變化,體會聲音響度的不同。 演示:用不同的力敲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起的幅度,聽聲音的大小。 物理學中用振幅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響度還與到聲源的距離有關,距離越大,響度越小。 響度還與聲音分散的范圍有關,聲音越分散,響度越小。 播放動畫,用波形分析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音叉的波形,聲音越來越小的時候,波形有什么變化? 3、音色 音色又叫音品,它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征。 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是一般是不同的。聽聲辯人、辯動物、辯樂器等就是主要是根據音色不同來判斷的 播放《二泉映月》的音樂,先放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再入小提琴演奏的《二泉映月》。由學生聆聽并加以區別。 音色是我們分辨出各種聲音的重要特征。 這是因為不同的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的樂器,既使他們的音調、響度都相同,我們仍然能夠把它們分辨出來,就是因為每一個人和各種樂器都有它獨特的音色。 播放動畫,用波形分析不同聲音的音色, 鞏固練習。 1.平時所說的 “女高音”、“男低音”,這里說的“高”和“低”指的是( c ) a.音色 b.響度 c.音調 d.速度 2.重放引入部分的交響樂,讓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我們通過 音色 來辨別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音樂中的男低音的音調 低 ,響度 大 。 3.你知道大象救人的故事嗎?我們來聽一聽! 四、歸納小結。課堂檢測與評價內容、導學案 (可附檢測卷、導學案) “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2.拿一張硬紙片,在木梳齒上劃過,先快些,后慢些,劃得快時,發出聲音的音調______,這說明音調跟發聲體的_____________有關。 3.“叮鈴鈴”電話響了,小明一接電話馬上就聽出是外婆的聲音,小明是根據聲音的____來判斷的。作業 布置 布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的3題板書 設計 一、樂音:讓我們感到悅耳、動聽的聲音叫做樂音。 二、音調: 1.音調:物理中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2.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 ①我們把物體一秒鐘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單位:赫茲 Hz。 ②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3.三個頻率范圍 人的聽力:20Hz—20000 Hz. 次聲波:發聲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 超聲波:發聲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 三、響度 1.響度:物理中把聲音的強弱叫做聲音的響度。 2.影響聲音的響度的因素:振幅和距聲源的距離。 四、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品質、特色叫音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