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史(下)-歷史中考一 一戰后初期的世界考點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的世界1、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爆發的根本原因 重要原因 直接原因(導火線)?目的?戰前形成的兩大集團名稱 爆發標志?交戰雙方?著名戰役?結束標志?性質?影響?啟示?起止時間:1914—1918年;根本原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重要原因: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目的:重新瓜分世界;兩大集團: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爆發標志: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交戰雙方:協約國和同盟國;著名戰役:凡爾登戰役;結束標志:1918年,德國投降,同盟國失敗。性質: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影響: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削弱了歐洲的力量;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啟示:遠離戰爭、珍愛和平。2、巴黎和會召開的時間?簽訂的條約?會議決定建立的國際組織?會議實質?最能體現巴黎和會性質的是《凡爾賽條約》的哪一規定? 《凡爾賽條約》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對中國的影響?時間:1919年;條約:《凡爾賽條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實質: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規定: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對世界影響:確立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凡爾賽體系;對中國影響:引發了五四運動;3、華盛頓會議召開的時間?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哪里的關系?《九國公約》的影響?時間:1921年;關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影響:對美國: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的目的;對日本:使日本獨霸中國企圖未能實現;對中國: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4、一戰后形成的世界格局?相關的會議?簽訂條約?評價?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會議: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條約:《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一戰后戰勝國通過召開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構建的國際新秩序。考點二: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的時間、地點、領導人?結果?意義(影響)?時間:1917年;地點:彼得格勒;領導人:列寧;結果:成立蘇維埃政府;意義: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考點三:新經濟政策1、新經濟政策的時間?目的?領導人?特點、作用及啟示?時間:1921年;目的:解決國內的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鞏固政權。領導人:列寧特點: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作用: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啟示: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考點四:斯大林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1、斯大林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斯大林時期蘇聯工業化建設的成就?蘇聯模式形成的標志、評價及啟示?探索:斯大林模式;成就: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強大的工業國。標志:1936年,蘇聯新憲法公布。評價:促進了蘇聯的快速發展,為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蘇聯模式的弊端成為發展的障礙。考點五:一戰后的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1、列舉一戰后亞非的拉民族民主運動。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領導者?運動: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領導者:甘地二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考點一:羅斯福新政1、羅斯福新政的背景?經濟大危機的時間?特點?背景:經濟大危機的爆發;時間:1929—1933年;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破壞性大2、羅斯福新政的時間?目的?主要內容?(改革首先開始的行業?核心措施?一舉多得的措施?與社會救濟相符的措施?)時間:1933年;目的:擺脫經濟大危機;主要內容:通過《緊急銀行法案》,整頓金融體系;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加強對工業的指導;通過《農業調整法》,調整農業政策,穩定農產品價格;推行“以工代賑”,大量興建公共設施;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等。3、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實質?影響?啟示?特點:國家干預經濟;實質:新政是在維護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影響:美國經濟開始復蘇,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考點二:第二次世界大戰1、二戰的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標志?二戰的時間?原因?(根本原因?加速二戰爆發的政策?)歐洲戰爭策源地: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建立了法西斯專政。亞洲戰爭策源地: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時間:1939年—1945年根本原因: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政策:綏靖政策2、二戰全面爆發的標志?二戰擴大?莫斯科保衛戰的意義?二戰達到最大規模?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標志? 《聯合國家宣言》簽署的意義?二戰轉折?開辟歐洲第二戰場?雅爾塔會議的時間、內容?歐洲戰事結束標志?二戰結束標志?)爆發標志: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擴大標志:1941年,德國突襲蘇聯;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最大規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英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形成標志: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意義:《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轉折: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第二戰場:1944年,諾曼底登陸;雅爾塔會議:1945年,內容:分區占領德國,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在歐洲戰事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歐洲戰事:1945年,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結束。二戰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結束。3、二戰性質?勝利原因?啟示?性質:反法西斯戰爭;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啟示: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團結就是力量。三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考點一:冷戰1、冷戰的原因、表現?冷戰開始的時間及標志?歐洲冷戰對峙局面形成的標志?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冷戰結束的時間及標志?原因:美蘇爭奪世界霸權;社會制度不同。表現: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經濟上,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北約與華約的對峙。開始時間、標志:1947年, 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歐洲標志:德國分裂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華約的建立;結束的時間、標志:1991年,蘇聯解體。考點二: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發展1、戰后歐洲經濟發展的原因?歐洲聯合的目的、過程、作用?原因:原有的工業基礎;馬歇爾計劃的援助;采用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目的:提高國際地位;過程:1967年,成立“歐共體”;1993年,成立歐洲聯盟。作用:促進了歐洲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2、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原因:美國的援助;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進先進技術。3、社會保障制度的目的?目的:緩和社會矛盾;考點三:蘇聯解體1、列舉蘇聯20世紀50-70年代的改革?如何評價這些改革?改革: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評價:都沒有從根本上突破蘇聯模式的弊端。2、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實質?蘇聯解體的時間及影響?根本原因:蘇聯模式的弊端直接原因:八一九事件實質: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時間:1991年;影響:兩極格局瓦解,冷戰結束;世界向多極化趨勢發展。考點四:二戰后的發展中國家1、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臺的標志、時間?非洲年?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殖民主義枷鎖的標志?列舉二戰后拉美人民維護主權的斗爭?標志:萬隆會議的召開;時間:1955年非洲年: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標志: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斗爭:古巴在卡斯特羅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巴拿馬從美國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全部主權。四 走向和平與發展的世界考點一:聯合國和世貿組織1、聯合國成立時間?宗旨?作用?時間:1945年;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作用:維護了國際和平與安全;2、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原因?趨勢:經濟全球化;原因:科技的發展;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3、世貿組織(WTO)的宗旨?作用?支撐、協調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宗旨: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作用:促進了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政治:聯合國經濟:世界貿易組織4、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當前威脅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主題:和平與發展;因素:霸權主義、地區沖突、恐怖活動5、當今世界政治發展趨勢是什么?趨勢:多極化趨勢6、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應對這些問題的中國方案?共同問題:環境惡化、人口增長過快;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考點二:第三次科技革命1、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時間?主要標志?把人類帶入什么時代?開始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主要標志: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時代:信息時代2、20世紀世界格局的三次演變?一戰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二戰后:兩極格局冷戰后:多極化趨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