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導游 教案設計背景 興安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城,在這里有聞名世界的古靈渠,以及許多有名的景點和許多值得欣賞的古跡,是一座新興的旅游城市。2005年興安被評為全國十大魅力名鎮,從而被更多的人所知曉。每年來這里游覽的旅客絡繹不絕,這值得每一個興安人驕傲和自豪。這些景點里蘊涵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成為孩子學習的內容,既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又能學到豐富的地方文化知識。 通過當小導游的形式,來進一步讓學生了解興安縣的旅游風景,從而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在教學的活動前,家長們已帶學生參觀過興安靈渠、樂滿地、世紀冰川、貓兒山等景點中的至少兩處景點,特別了解了靈渠的各個景點以及景點的有關典故。這些鋪墊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講述活動很有幫助。活動目標 1、了解靈渠的主要旅游景點,知道靈渠是一條人工渠,有悠久的歷史,美麗的風光,萌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2、學做小導游,能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大膽連貫地介紹靈渠的景點,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重點難點 重點:以小導游的身份向小朋友介紹靈渠的各個景點,萌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難點: 能大膽、連貫地介紹靈渠的景點。活動準備 1、學生已有參觀靈渠的旅游經驗,并初步了解各個重要景點的特點和其中的故事傳說。 多媒體教學設備、靈渠各個景點的典型性圖片。 2、學生帶來的景區留影照片。 3、教師為學生準備6張導游證、6面不同顏色的導游旗、6個自制小喇叭。 4、教室邊布置成嘩嘴、大小天平、 狀元橋、陡門、四賢祠、飛來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廣場、二戰美國飛虎隊遺跡紀念館等景點。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豐富經驗 教師播放《美麗的靈渠》課件,學生觀看。 (二)重點提問: 1、靈渠修建于什么時候 它連接了哪兩條江 2、你剛才看到了哪些地方 3、你最喜歡哪個地方 為什么 4、學生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靈渠景區留影,感受靈渠的美麗。 小結:靈渠修建于兩千多年前,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工渠。它是興安有名的景點,每年多有許多的中外游客來這里參觀游覽,靈渠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三)介紹靈渠內各景點 1.師:我們興安的靈渠這么美麗,所以這幾年許多其他地方的朋友們都想來看一看。可是他們到了我們靈渠后遇到了麻煩,他們不知道靈渠的景點有多少、在哪里,有些什么故事 我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呀 怎么幫 (告訴他們,介紹等) 2、討論:怎樣當小導游,了解做導游的主要經驗。 (1)學生自由討論:怎樣當一名小導游 (2)、通過評價活動使學生了解做導游的主要經驗。 (3)、今天我們是第一次學做小導游,老師在教室周圍貼了靈渠各個景點的圖片,你們可以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景點來介紹一下,一個小朋友當小導游介紹時其他小朋友都當游客。(學生四散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介紹) (四)學生扮演導游和游客進行模仿游戲 1.每個景點選出一名小導游頒發導游證和導游旗。 2.全班剩余學生扮演游客,參觀靈渠的各個景點,由選出的小導游分別對各自所負責的景點作簡單的介紹。 3.評選最佳小導游。 小結:今天的每個小朋友都很不錯,學習當了小導游,認識了這么多靈渠的景點。下次我們可以帶爸爸媽媽或者從外地來的親戚去靈渠玩,再好好地給他們當回小導游。 繪畫:美麗的靈渠。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景點并把它畫下來。 (五)活動延伸教學反思 此次教學活動,我覺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首先,學生的前期經驗積累太少。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播放完靈渠景點圖片課件,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圖片是哪些景點,說出景點的名稱時,學生都只有一個回答“是靈渠”。至于是靈渠的哪個具體景點,除了說出了一個“飛來石”之外,其他的沒一個人能說出來。第二個環節,我出示靈渠的幾個重點景點圖片,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典故或者來歷,也是沒有一個學生能說出來。看來,學生雖然都去過靈渠,對于靈渠 的了解僅限于風景層面,對于靈渠在歷史文化方面還知之甚少。其次, 沒有確立好活動的重點難點。這節課,我是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放在介紹大小天平的科學設計和構造原理上。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來看,盡管我制作了課件,化簡為易,讓學生能直觀的觀看設計構造過程,但從學生的理解和興趣來看,這個重點的設計過于深奧,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觀看課件的時候,許多學生在下面講話。觀看課件后的提問了解環節,除了個別學生能對課件內容作出一些回答,大多數學生是不太理解。 我設計這節課是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經驗基礎來設計的,這之前我班的學生對于靈渠景點已有較多的經驗積累,但這節課我用的學生是臨時改成的另一個班級的學生,由于學生積累的前期經驗不一樣,我對這個班的學生的前期經驗缺乏了解,所以,這節課上起來比較困難。按這個班學生的經驗,我應該把重點確立在讓學生了解靈渠各景點的特點和其故事傳說上。這樣才適合學生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