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教學設計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溫度》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1.教學內容分析《溫度》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第一節內容,它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本章的教學首先圍繞“溫度”和“溫度計”進行,更重要的是物態變化是圍繞溫度是否變化進行的。因此,本節內容在該章的地位可見一斑。2.學習者分析八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重,求知欲強,但動手能力較弱,加上剛接觸物理不久,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境缺少認識,也缺乏必要的邏輯知識。因此以學生常見的現象進行引入,以便使學生能逐步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天氣預報的機會還是很多的,讀攝氏溫度是容易出錯的地方,要加以引導。寫攝氏溫度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但只要把讀的問題解決了,寫也就水到渠成。對于溫度計指示的溫度,學生可能不能一下子用正確的方法,要在學生錯誤的讀法上引導學生正確讀數。3.學習目標確定課標要求1.1.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核心素養內涵: (一)物理觀念 從“物質”的角度認識“溫度”,初步形成物質觀念,并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 (二)科學思維 1. 從“物質”的角度對“溫度”問題模型建構。 2.通過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的“溫度”問題,能對相關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最后對結論進行論證。 (三)科學探究 學生分組實驗,老師引導,在體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形成自己的猜想和假設,并基于證據得出結論。 科學態度及責任 通過自然界的一些溫度的了解,培養學生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的品質。培養學生聯系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意識。4.學習重點難點學習重點; 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學習難點: 正確使用溫度計測液體的溫度。5.學習評價設計能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②通過實驗體會能正確使用溫度計測液體的溫度。6.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引入教師活動1 請一名同學描述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冷熱程度。學生活動1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顒右鈭D說明:面向全體學生,以具體事實、鮮活案例、生活經驗和基本概念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初步形成物質觀念。環節二:(講新課)1、溫度教師活動2 老師導出溫度的物理意義,交代表示溫度的符號。學生活動2 學生感受和體會溫度?;顒右鈭D說明: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及科學思維。教師活動3學生活動3提問學生:你們感覺今天的氣溫冷還是熱呢?總結:感覺不可靠用工具去測量,導入溫度計。學生說出各自的感覺。 活動意圖說明:以主題為線索,構建課程結構為宗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及激發科學探究欲望。2、溫度計教師活動4 把自制溫度計放入冷熱程度不同的水中,讓學生看到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學生活動4 學生觀察細管中液面的變化并說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活動意圖說明:注重“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了解“轉換法”。教師活動5 用圖片或實物展示常用的溫度計。介紹溫度計的基本構造。學生活動5 學生觀察常用溫度計的構造活動意圖與說明:培養了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和觀察能力。培養勤學,認真觀察勇于探究的科學態度。 3、攝氏溫度教師活動6 老師介紹我國采用的是攝氏溫度標準。學生活動6 閱讀教材48頁的攝氏溫度的規定。活動意圖說明:培養遵循科學倫理的自覺行為的科學態度與責任。4、溫度計的使用教師活動7 用圖展示: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老師引導指正。 學生活動7 學生觀察并思考,動手測量水的溫度。活動意圖說明:勤于探究的科學態度。5、體溫計教師活動8 老師解釋體溫計使用前必須甩一甩的原因和使用。 學生活動8 學生觀察實驗室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構造。活動意圖說明:學會用比較的方法進行學習,了解科學探究方法,勇于探究的科學態度。7.板書設計3.1溫度 原理 寒暑表 物理意義 常用溫度計實驗室用的溫度計 溫度 測量 溫度計 構造 體溫計 構造 符號 攝氏溫度 使用 正確使用方法8.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布置作業 一、基礎性作業 二、拓展性作業(選做) 1.自制一個溫度計 并用它測量冷熱不同的水的溫度 (所用材料:廢舊的口服液小瓶,細管,橡膠塞。) 2.查閱資料:了解華氏溫度和熱力學溫度的規定方法, 以及它們與攝氏溫度的關系。9.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多媒體技術(認識溫度的物理意義、溫度計的構造、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游戲化學習(游戲中認識溫度計的使用方法)10.教學反思與改進教學思路要清楚,要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引導作用。 要學著放得開學生,注重合作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