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常見的傳感器》教學設計【課標內容要求】了解身邊的物聯網設備,尤其是傳感器系統。【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選自 2023 年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科技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探秘物聯網》第 6 課《常見的傳感器》。本節課屬于《物聯網實踐與探索》模塊,了解傳感器系統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媒介和紐帶。本節課位于第二單元的第二課,在第一課學習物聯網的感知和識別方式的基礎上,主要認識常見的傳感器,了解其類型、功能及其工作原理。學習內容由抽象的概念轉移為實踐應用,為簡易物聯網系統的搭建和應用提供支持。【教學目標】通過觀察和認識常見的傳感器設備,了解傳感器的類型和工作原理。掌握主要的傳感器的功能,熟悉生活中的各種傳感器設備。3. 基于物聯網的感知方式,激發探索傳感器系統的奧妙的熱情。重點:了解常見的傳感器的類型和應用以及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只有了解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各類傳感器的功能,才能對更好地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傳感設備的相關功能,同時也為今后搭建簡易物聯應用和系統提供技術支撐。)難點:了解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傳感器只是設備的一部分,并且傳感器的種類繁多,使同學們在認識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時有了較大的阻礙。)【核心素養指向】信息意識: 具有自主動手解決問題、 掌握核心技術的意識。計算思維: 能嘗試模擬、仿真、驗證解決問題的過程, 反思、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將其遷移運用于解決其他問題。信息社會責任: 在使用各類傳感設備時, 負責任地共享信息和資源,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并有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情分析】經過第一單元的學習, 學生對于物聯網絡的特征、架構和典型應用以及物聯網對未來發展的影響等內容有了初步的認識。 學生應已具備一定設別物聯網設施、設備的能力。 同時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前, 已有物聯網的感知技術和識別方式的相關知識儲備,便于知識的延展。 由于課程內容為常見的傳感器, 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興趣, 但是可能存在對傳感器的原理和功能不清楚、不理解等問題, 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應用案例進行類比分析, 并通過實踐加深理解。【設計構想】整體設想利用視頻創設情境:一款無人駕駛的汽車具有自動代客泊車功能。請同學探究一下這款汽車依賴哪些物聯設備實現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在地下車庫里自動代客泊車等功能。進而引出傳感器的類型,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物,了解常見傳感器的種類和應用,掌握傳感器的功能。教師通過圖片展示等方式讓同學探究、理解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教法學法探探看:探究法。利用網絡熱點-無人駕駛代客泊車視頻,探究其實現泊車的原理。對傳感器和傳感器的重要性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說說看:觀察法,探究法,問答法。通過身邊的實例,說說生活中可能使用傳感器的應用設備。連一連:問答法,探究法,引導法,游戲法。以圖片等形式讓同學識別傳感器的的類型、相應的功能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應用。試試看:引導法,討論法,問答法,探究法。利用手機這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探究傳感器的類型和功能。論一論:問題法,探究法,討論法,歸納法。利用問題,探究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評一評:測評法。通過本課內容的知識要點的檢測,鞏固和強化學生對內容的掌握和理解。3.情境與任務在討論中,同學們逐漸了解這款汽車依賴哪些物聯設備實現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在地下車庫里躲避行人,尋找空位及泊車等多項功能。然后利用身邊最常用設備-手機鞏固對常見傳感器類型和功能的認識。4.學生活動在“探-說-連-試-論-評”的活動中,學生經歷了了解傳感器-認識傳感器-熟悉傳感器三個層進的過程,同時得到實踐到理論的升華。5.核心素養的落實同學們利用視頻展示的場景通過討論和探究對傳感器的類型有了初步的認知,具有一定的動手解決問題的意識。通過知識的遷移擴展出生活中更多的傳感器的種類,體現出計算思維的素養。同時在討論和探究的時候,信息和知識的負責任地共享反映了同學們的信息社會責任。6.評價設計過程性評價:在教學的六個環節中,通過問答、討論、實踐等多方面的表現給與反饋式的評價。終結性評價:通過當堂練習,檢測同學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計算機網絡機房,PPT,部分傳感器實物等【教學活動設計】學習任務 (各環節) 學習過程 設計意圖(寫出一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包括:本環節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測,核心素養的滲透,重難點的落實) 用時(單位: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環節一:探探看 呈現視頻 -網絡熱點(智界S7無人駕駛代客泊車) 1.觀看視頻, 2.思考視頻中的亮點 1.利用網絡熱點的實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學生根據視頻中提供的信息,發現其亮點和關鍵信息,提升其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素養和能力。 2環節二:說說看 1.提出問題: 1)同學們在視頻中發現了哪些特色功能,這些功能如何實現的? 2)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傳感器的設備 2.歸納總結,反饋評價 1.小組討論:是什么設備幫助汽車實現這些特色功能? 2.各小組呈現討論結果 1.利用問題導向,引出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 2.通過小組呈現,學生能意識到自身的差異,在反思、優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小組呈現,體現學生一種負責任地共享信息和知識的精神,反映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 8環節三:連一連 1.展示相關圖片 2.闡述傳感器的主要種類及功能 3.游戲:闖關 按照傳感器的種類設置4個關卡,通過給傳感器和功能連線的方式通關 1.根據圖片學習和了解傳感器的主要種類及功能 2.闖關:強化知識的學習。 1.在學習中,把零散的知識轉化成系統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素養。 2.通過闖關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速知識到能力的轉換過程。 3. 通過闖關游戲,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8環節四:試試看 1.展示實物設備-手機 2.提出任務:手機中應用到哪些傳感器?有什么功能? 3.歸納總結,反饋評價 1.小組討論: 1)傳感器及其種類 2)傳感器的功能 2.個小組呈現討論結果 1.使用生活中的實例,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傳感器的種類和功能,強化知識的遷移能力。 2.通過小組呈現,學生能意識到自身的差異,在反思、優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小組呈現,體現學生一種負責任地共享信息和知識的精神,反映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 8環節五:論一論 1.提出問題:熟悉了傳感器的種類和功能,你知道他們的工作原理嗎 2.歸納總結,反饋評價 1.小組探究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2.小組呈現結論 1.利用問題導向,由傳感器的種類和功能到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完成了具體的現象到抽象的理論的升華。 2.通過小組呈現,學生在不斷反思、優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小組呈現,體現學生一種負責任地共享信息和知識的精神,反映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 8環節六:評一評 1.布置課堂作業 2.總結評價 完成課堂檢測 1.通過課堂作業,檢測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及運用程度。 2.學生通過課堂作業,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6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