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世界地理概況——2023屆中考地理考前知識速記清單一、陸地和海洋1.世界海陸分布(1)陸地與海洋①大陸指面積廣大的陸地,如亞歐大陸(世界最大的大陸);②大陸及其島嶼合稱大洲,如亞洲(世界最大的大洲);③面積較小的陸地是島嶼,如格陵蘭島(世界最大的島嶼);④陸地伸入海洋的凸出部分是半島,如印度半島;⑤海洋的中心是洋,如太平洋(世界最大、最深的大洋);⑥大洋的邊緣是海,如黃海、日本海;⑦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是海峽,如馬六甲海峽。(2)海陸分布①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占71%,陸地面積約占29%,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②陸地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北半球的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七大洲及分界線圍①七大洲及地理范圍比較 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面積 4400萬千米2 3000萬千米2 2400萬千米2 1800萬千米2 1400萬千米2 1000萬千米2 900萬千米2范圍 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靠地中海和黑海 主體位于東半球西南部,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部以紅海和蘇伊士運河為界緊鄰亞洲 位于西半球北部、北半球。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鄰 位于西半球的南部,跨南北半球。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加勒比海,以巴拿馬運河與北美洲為界,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 位于地球最南端,大陸主體位于南極圈內。四周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緯度最高的大洲 位于歐洲東半球的西北部、北半球。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連亞洲大陸 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南部。位于赤道南北的廣闊海域中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面積(萬千米2) 18000 9300 7500 13002.海陸變遷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板塊在不斷運動著。板塊內部相對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如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板塊運動 板塊張裂 陸—洋板塊碰撞 陸—陸板塊碰撞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 海岸山脈、海溝、島弧鏈 高大山脈舉例 東非大裂谷、紅海 安第斯山脈、馬里亞納海溝、太平洋西部島弧 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二、天氣與氣候1.天氣(1)含義天氣:是一個地區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區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區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2)常用的天氣符號①天氣符號②風級和風向風向是指風的來向,有“東、南、西、北”以及“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一共八個基本方向。風向為“北”,說明風來自北方。風力是風強弱的級別,共分18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注:8級以上的風力還有其他一系列符號表示)空氣質量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空氣質量指數來表示。清新的空氣,空氣質量指數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濁的空氣,空氣質量指數大,對人體健康有害。2.氣溫與降水的分布(1)氣溫氣溫指大氣的溫度。①氣溫的變化a.氣溫的日變化:以一天為周期的變化;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氣溫日較差。b.氣溫的年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通常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氣溫年較差。②氣溫的分布a.水平分布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同緯度夏季氣溫陸地高于海洋,冬季氣溫海洋高于陸地。b.垂直分布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約降低6℃。(2)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①降水的變化不同地區年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不相同:有的地區,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有的地區,降水量季節差異很大。②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世界的“雨極”: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世界的“干極”: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瑪沙漠。3.主要氣候類型氣候類型 分布范圍 典型地區 氣候特點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亞馬遜河流域、剛果河流域 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至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非洲中部、南美洲巴西、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南部 終年高溫,干、濕明顯交替熱帶季風氣候 北緯10°至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 全年高溫,雨季集中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撒哈拉地區、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西部 全年干旱少雨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南北緯25°—35°的大陸東岸 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密西西比平原、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 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地中海沿岸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溫帶 溫帶季風氣候 北緯35°—55°的大陸東岸 我國華北、東北和日本、朝鮮半島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溫帶大陸性氣候 北緯35°—60°的大陸內部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 冬寒夏熱,干旱少雨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 歐洲西部 全年溫和多雨亞寒帶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50°—70°的大陸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冬長嚴寒,夏短溫暖寒帶 苔原氣候 北半球極地附近的沿海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 全年嚴寒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 南極大陸、格陵蘭島 全年酷寒高原山地氣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脈 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三、居民與聚落1.人口與人種(1)世界人口增長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長率來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越高,人口的增長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決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內出生人口/總人口*100%-年內死亡人口/總人口*100%(2)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①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東部;這些地區平原廣闊,氣候暖濕,農業歷史悠久,工業發展早,經濟發達。②人口稀疏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這些自然條件惡劣,開發程度低。(3)人口問題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資源不足,環境壓力大,就業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交通壓力增大。采取的措施:實施生育控制政策。人口增長過慢、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帶來的問題: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社會撫養老年人的負擔加重。采取措施:鼓勵生育。(4)人種人種 特征 分布黃種人 膚色淡黃或棕黑;頭發黑而直,體毛中等;面部扁平 亞洲東部、東南部,美洲和北冰洋沿岸白種人 膚色淺;發色較淺,呈波狀。體毛較多,鼻梁高,嘴唇薄 歐洲、北美、大洋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亞洲南部黑種人 皮膚黝黑;頭發黑而卷曲,體毛少;嘴唇較厚 非洲中部和南部、美洲2.語言與宗教(1)世界的語言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備注漢語 中國、東南亞等地區 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 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大洋洲、非洲南部、東部等地區 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俄語 俄羅斯、歐洲東部、亞洲的中部等地區法語 法國、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區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和東部世界三大宗教①基督教:發源于亞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②伊斯蘭教:發源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以及非洲的北部和東部。③佛教:發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3.聚落(1)聚落與環境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①鄉村與城市聚落差異聚落 自然景觀 建筑物(高度、密度) 公共設施(類型、數量、便利程度等) 人口 生產活動鄉村 鄉村以農田為主,房屋稀疏 低,稀疏 鄉村類型少、數量少、不過便利 鄉村人口數量多、人口密度小 從事耕作、放牧、捕魚等生產活動城市 城市以高樓林立,交通網絡縱橫交錯 高,密集 城市類型多、數量多、非常便利 城市人口數量少、人口密度大 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②聚落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在平原地區的聚落聚集呈團狀塊,聚落的規模較大,人口眾多,房屋密集。在山區,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條帶狀;在一些平原地區,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發展成帶狀聚落。③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條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四、發展與合作1.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人類大家庭190多個國家中,少數是發達國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歐洲的西部是發達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是發達國家。非洲、南美洲、亞洲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從世界范圍看,大多數發達國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在國際上,一般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為“南北對話”,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2.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全球資源和能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國的資金、技術、市場條件也不一樣,每個國家在發展經濟中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條件,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其他國家息息相關。因此,一個國家發展和進步,就要同其他國家開展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