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教學基本信息學科 信息技術 授課老師課題 循環結構 授課年級 高一教材 普通高中教科書 信息技術 必修1 數據與計算 (粵教版)二、教學分析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廣東教育出版社《信息技術必修一 數據與計算》的第四章第四節“運用循環結構描述問題求解過程”,主要知識點包括While循環. 本節課的課標要求是學生掌握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并實現簡單的算法。 在知識結構上,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算法、順序結構、分支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入學習。循環結構是編程中的重要概念,它允許程序重復執行某段代碼,直到滿足特定條件為止。掌握循環結構對于學生理解算法、提高編程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循環結構之前,已經掌握了Python的基礎語法和數據類型,能夠進行簡單的編程操作。然而,循環結構相對復雜,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循環的概念和應用。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掌握While循環基本語法和用法 理解循環的嵌套原理 能夠運用循環結構解決簡單問題。教學重點 While循環的基本語法及其應用特點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問題,設計完善算法四、教學策略設計思路 教學方法:講述法、探究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法。 本教學設計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實例引入、講解演示、學生實踐、拓展提升等環節,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循環結構的概念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式教學和師生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與內容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 導入情景 實例引入: 怎么輸出一句“hello world” 怎么輸出多句呢? 引出新知識:循環結構的基本流程和作用 常見的循環結構一般有兩種:while循環和for循環。 學生聆聽 并思考教師的問題 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習循環結構的興趣。問題探究1:while循環 基本格式: while 表達式: 語句塊 (可以解釋while的中文意思,方便學生理解) 編程實現: (1)分析問題: ①幾個變量? ②變量類型是什么? ③循環的條件是什么 (2)設計算法: ①初始化次數變量=0 ②當次數小于等于10時,輸出“hello word”; ③當次數大于10時,結束循環。 具體程序 (錯誤示范) 強調:while循環如何結束循環? 和學生共同修正代碼再次運行。 教師小結,while循環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來分析問題; 實操實現程序 修正程序 找到使用while循環的關鍵點在于循環結束的條件,即條件表達式,理解表達式如何書寫。 該環節以教師講解為主,結合實例,加深學生對于while循環的結構和使用。 培養學生實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探究2:猜價游戲 “猜價格” 結合當下的熱點,提出案例。 (1)分析問題 ①需要實現什么效果? ②需要幾個變量?分別是什么? ③循環結束的條件是什么? (2)設計算法: ①預先定義價格price; ②用戶輸入一個猜測的數; ③當輸入的數字與price一致,結束程序,輸出“猜對了”,程序結束; ④當輸入的數字與price不一致,輸出“猜錯了,加油”,跳轉回步驟②; (3)編程實現 讓學生簡單編程實現 展示代碼,并引導學生思考 “如果猜不對就一直無法結束循環,那么改如何象現實中那樣規定猜測次數呢?” 控制次數的猜價游戲 逐步引導學生修改完善代碼。 學生小組合作,實踐操作,將程序補充完整,并嘗試運行。 老師再次小結: 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來分析問題; 了解任務要求,補充代碼使其輸出正確的結果 結合生活實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while循環總結拓展 總結及應用: 總結: (由學生總結歸納本節所學知識,教師進行點撥。)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循環結構在編程中的重要性。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給予評價和鼓勵,指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向。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復習所學知識并嘗試解決更復雜的編程問題。 注意聆聽,同時思考需要注意的地方。 共同總結,今日所學知識,及注意事項。學生實踐 三題任選一題完成即可,想挑戰自己的同學可以三題都完成。 (學生編程過程中,教師時刻關注學生動態,當遇到同時犯同樣的錯誤,再次在班級上強調。) Q1:輸入一個正整數m,計算正整數m前的所有奇數的和,并輸出和。 Q2:如果筆記本價格為2、4、6、8、10……50,當購買總錢數不能超過100元最多能購買多少本呢?每樣限一本。 Q3:我國現有x億人口,按照每年0.1%的增長速度,n年后將有多少人? 輸入:兩個整數x和n,分別是人口基數和年數。 輸出:最后的人口數,以億為單位,保留到小數點后四位。 挑選合適難度的題目完成作業。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和實踐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并解答疑問。鼓勵學生相互合作、交流經驗,共同完成任務。六、板書設計七、教學總結及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