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儒林外史》名著概況《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于嘉慶八年(1803年)。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這部小說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脫稿后即有手抄本傳世,后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并獲漢學界盛贊,有認為《儒林外史》足堪躋身于世界文學杰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作者概述吳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軒,號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溫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清代文學家。吳敬梓出身縉紳世家,幼年聰穎,善于記誦。早年生活豪縱,初入學為生員,后屢困科場,家業衰落,經歷世態炎涼之苦。乾隆元年(1736年)薦舉博學鴻詞,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經學,窮困以終。吳敬梓精熟《昭明文選》,工詩詞散文,詩賦援筆立成。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今存四十三則)。人物簡析1、嚴致中:嚴致中是一個貢生,經好亂考選等方式進入設于京師的國子學以后就稱為貢生。2、沈瓊枝:沈瓊枝是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后來離開了家算是過上了幸福的生活。3、陳四老爺陳木南:太平府人。住在南京,寓在東水關董家河房。和表弟徐九公子借銀子去結交妓女,后欠了債務還不了就跑到福建去找表弟。4、范進:南海人,進士,官至山東學道。范進時年五十余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后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5、匡超人: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表現質樸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他純樸孝順的一面。6、蘧公孫:蘧公孫本名蘧來旬,字酰夫,浙江嘉興人。因為祖父蘧祐做過南昌知府,所以被稱為“蘧公孫”。小說中,他首次出場是在第八回《王觀察窮途逢世好婁公子故里遇貧交》。蘧公孫的人物原型是吳敬梓的好友李本宣。7、楊執中:楊允,字執中。是《儒林外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從第九回在二婁公子和鄒吉甫的談話中被提起,一直到第十三回退場,在近五回的篇幅中都有楊執中的出現。從人物塑造的角度來看,身為名士的楊執中是書中性格鮮明的一個人物,并在全書中擔當了某些“極重要的諷刺主題”。8、王冕:王冕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9、鮑文卿:鮑文卿做過安慶崔按察的門人,家中幾代戲行。后來自己成立了戲班子,經常在杜家兄弟家活動。10、周進:從這周進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科舉制度對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蝕著文士的心靈,使一些文人因迷戀舉業而完全被動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憤和辛酸的筆觸,寫出了他們在人格意識方面的扭曲與墮落。情節梳理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一批認為“學而優則仕”的學子。他們把讀書當成敲門磚,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發垂髫考到白發蒼蒼,就是為了要考取功名;還有一些貪官污吏,為了搜刮民脂,不惜犧牲百姓,還高談“三年清知府,十萬百花銀”等等。小說從元末明初寫起,一直寫到明萬歷四十四年,前后歷時約二百四十八年。《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于嘉慶八年(1803年)。《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范例。寫作特色1.結構。《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藝術與長篇藝術相結合的作品。雖然它一般被歸類為長篇小說,但它的結構卻與人們平常所說長篇小說的結構有著很大的不同。小說全書中沒有貫穿始終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的連環套;前面一個故事說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這些新的人物便成為后一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2.白描。《儒林外史》通過精確的白描,寫出“常見”、“公然”、“不以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諧,顯示其蘊含的意義。通過言行的不一,揭示嚴貢生欺詐無賴的行徑。又如湯知縣請正在居喪的范進吃飯,范進先是“退前縮后”地堅決不肯用銀鑲杯箸。湯知縣趕忙叫人換了一個瓷杯,一雙象箸,他還是不肯,直到換了一雙白顏色竹箸來,“方才罷了”3.諷刺藝術。《儒林外史》通過不和諧的人和事進行婉曲而又鋒利的諷刺。五河縣鹽商送老太太入節孝祠,張燈結彩,鼓樂喧天,滿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滿堂有知縣、學師等官員設祭,莊嚴肅穆。4.美學風格。《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學風格。吳敬梓能夠真實地展示出諷刺對象中戚諧組合、悲喜交織的二重結構,顯示出滑稽的現實背后隱藏著的悲劇性內蘊,從而給讀者以雙重的審美感受。跟蹤練習1.下列關于文學名著《儒林外史》的內容及常識的表述,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將諷刺的鋒芒隱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尋味的敘述中,通過冷靜傳神的刻畫,寥寥數語,便將人物形象和世俗風貌描摹得形神兼備,入木三分,被稱為“中國古代最優秀的諷刺小說”。B.小說并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而是由眾多故事連綴而成,表現的是名士大儒們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狀態與精神世界。C.小說中出場就已經六十多歲,但仍然是童生的人是范進。D.書中有許多可笑之人,但杜慎卿卻是例外,他慷慨大方,尊重婦女,反對禮法,讓人敬佩。2.下列關于名著《儒林外史》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林外史》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而是由眾多故事連綴而成,表現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狀態與精神世界。B.該書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書中通過描寫范進中舉前后地位及眾人對他的態度的變化,淋漓盡致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C.嚴貢生是以一個厚顏無恥、巧取豪奪的奸詐、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現的,其最傳神的就是“云糕片”事件。D.書中不僅有對儒林丑態的揭露和諷刺,而且有對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頌,王冕、匡超人、杜少卿是不慕榮利的典型代表。閱讀《儒林外史》選段,完成題目。材料一:當晚,養娘走進房來看小姐,只見愁眉淚眼,長吁短嘆。養娘道:“小姐,你才恭喜,招贅了這樣好姑爺,有何心事,做出這等模樣 ”小姐把日里的事告訴了一遍,說道:“我只道他舉業已成,不日就是舉人、進士;誰想如此光景,豈不誤我終身!”養娘勸了一回。公孫進來,待他詞色就有些不善。公孫自知慚愧,彼此也不便明言。從此啾啾唧唧,小姐心里納悶。但說到舉業上,公孫總不招攬。勸的緊了,反說小姐俗氣。小姐越發悶上加悶,整日眉頭不展。夫人知道,走來勸女兒道:“我兒,你不要恁般呆氣。我看新姑爺人物已是十分了:況你爹原愛他是個少年名士。”小姐道:“母親,自古及今,幾曾看見不會中進士的人可以叫做個名士的?”說著,越要惱怒起來。材料二:沈瓊枝在宋家過了幾天,不見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親,再來和我歪纏。不如走離了他家,再作道理。”將他那房里所有動用的金銀器皿、真珠首飾,打了一個包袱,穿了七條裙子,扮做小老媽的模樣,買通了那丫鬟,五更時分,從后門走了,清晨出了鈔關門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沈瓊枝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鄉人家恥笑。”細想:“南京是個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會做兩句詩,何不到南京去賣詩過日子?或者遇著些緣法出來也不可知。”立定主意,到儀征換了江船,一直往南京來。3.材料一中的魯小姐為什么“愁眉淚眼,長吁短嘆”?材料二中的沈瓊枝為何要逃走?4.賞析材料二中畫線的句子。5.結合《儒林外史》整本書,簡要分析魯小姐和沈瓊枝這兩位女性形象,并說說她們分別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儒林外史》諷刺藝術賞析經典場景 諷刺手法及相關內容 諷刺效果匡超人前后期變化 對比手法,細節描寫。前期親自侍奉病重父親,主動承擔養家責任,還每日堅持讀書;后期拋棄妻子,欺騙老師,忘恩負義翻臉不認潘三。(手法)。參觀貢院時悲憤過度,頭撞號板,不省人事。7.班級圍繞《儒林外史》中“可笑與可敬的人物”開展閱讀交流會,請完成問題。同學甲:我笑范進,同學乙:我笑 ,平生奸猾,竟為多一根燈芯不能咽氣,貪婪吝嗇,令人鄙夷。同學丙:我敬王冕,出身貧寒, 。同學丁:我敬 ,慷慨大方,尊重婦女,反對禮法……名著閱讀,完成下面小題。【甲】匡超人想,別的都不打緊,忙進房去搶了一床被在手內,從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兩只手摟得緊緊的,且不顧母親,把太公背在門外空處坐著。又飛跑進來,一把拉了嫂子,指與他門外走。又把母親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門,那時火已到門口,幾乎沒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來了!”【乙】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鄉,他終日來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鬧了幾次。他不管娘子肯與不肯,竟托書店里人把房子轉了,拿了銀子回來,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請了丈人、丈母來勸。【丙】匡超人道:“潘三哥是個豪杰,他不曾遇事時,會著我們,到酒店里坐坐,鴨子是一定兩只,還有許多羊肉、豬肉、雞、魚,像這店里錢數一賣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該竟到監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諸生的時候,既替朝廷辦事,就要照依著朝廷的賞罰,若到這樣地方去看人,便是賞罰不明了。”8.結合選文說說匡超人的變化。9.《儒林外史》中還有許多像匡超人一樣前后性格有變化的人。請舉一例加以說明。10.《儒林外史》第三回著力塑造了兩個腐儒形象——周進、范進,一個六十多歲仍未中舉,一個五十四歲終于成功。請結合下面兩個情節談一談該書的諷刺藝術。周進也不聽見,只管伏著號板哭個不住。一號哭過,又哭到二號、三號,滿地打滾,哭了又哭,哭的眾人心里都凄慘起來。金有余見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來,哭了一陣,又是一陣,直哭到口里吐出鮮血來。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11.根據《儒林外史》的相關內容,按要求答題。吳敬梓善用諷刺藝術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運用夸張、對比、細節描寫等藝術手法,刻畫了“喜極而瘋”的① ,在貢院撞號板痛哭的② ,“伸著兩根指頭難以咽氣”的③ ,以及標榜自己“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卻攔劫別人家豬的④ 。12.同學們為《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整理了一個“紅黑榜”,其中的黑榜如下,請你幫忙把榜單補充完整。最無恥之人 最迂腐之人第一名:① 理由:惹上一身官司都丟給弟弟處理,還爭奪弟弟的遺產。 第一名:② 理由:屢試不第撞號板;重文章,輕詩賦。第二名:牛浦郎 理由:竊取老和尚的詩集,冒充作者牛布衣招搖撞騙。 第二名:范進 理由:③13.根據名著《儒林外史》,完成下面問題。小益所在的班級開展《儒林外史》閱讀交流會,設計了以下活動內容。(1)【活動一】請在①處填出可笑之人,在②處填出可敬之處。同學甲:我笑范進,執意科舉,生活落魄v遭人討厭,老未中舉,喜極疾癲。同學乙:我笑① ,天生奸猾,竟為多一根燈芯不能咽氣,貪婪吝嗇,令人鄙夷。同學丙:我敬王冕,出身貧寒,② 。(2)【活動二】《儒林外史》中的兄弟形象研究。小益在閱讀中對嚴氏兄弟特別感興趣,他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嚴貢生和嚴監生是同胞兄弟,書中卻寫了他們的家庭矛盾,有何作用?請結合原著內容進行探究。14.讀整本書時,關注前后關聯之處,往往會有奇妙的發現。仿照示例,寫一寫你的閱讀感受。(本試卷中出現的情節不可作為答題內容)(《儒林外史》)提示:前后情節關聯的常見方式有發展式、相似式、對比式、因果式等。示例:①興建泰伯祠并舉行祭祀大典是小說的高潮,有輝煌的建筑、隆重的儀式和成群的真儒。整體體現出抵制當下一味追求功名富貴頹風的愿景。②到了本書之末,當年費了很大心力、財力、物力修建起來的祠堂已經完全荒廢,結局凄涼。作者用無情的筆墨流露出自己的痛惜和無奈之情。③前后關聯,其間巨大的張力表明作者內心深切的矛盾,既力圖改造當下的社會風氣,又深感此路不通,夢想幻滅。通過前后關聯,還可以進一步發現,王冕隱居,泰伯祠落寞,市井四大奇人獨善其身,隱士、賢人、奇人都無法改變濁世,作者悲涼的文字分明能讓我們聽到那窮途末路的哭聲。15.閱讀《儒林外史》選段,回答問題。【一】王舉人笑道:“說起來,竟是一場笑話:弟今年正月初一日夢見看會試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說了,那第三名也是汶上人,叫作荀玫。弟正疑惑我縣里沒有這一個姓荀的孝廉,誰知竟同著這個小學生的名字。難道和他同榜不成!”說罷,就哈哈大笑起來,道:“可見夢作不得準!況且功名大事,總以文章為主,那里有甚么鬼神!”周進道:“老先生,夢也竟有準的。前日晚生初來,會著集上梅朋友,他說也是正月初一日,夢見一個大紅日頭落在他頭上,他這年就飛黃騰達的。”王舉人道:“這話更不作得準了。比如他進個學,就有日頭落在他頭上,像我這發過的,不該連天都掉下來,是俺頂著的了?”彼此說著閑話,掌上燈燭,管家捧上酒飯,雞、魚、鴨、肉,堆滿春臺。王舉人也不讓周進,自己坐著吃了,收下碗去。落后和尚送出周進的飯來,一碟老菜葉,一壺熱水。周進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宿。【二】荀家把這幾十吊錢贖了幾票當,買了幾石米,剩下的,留與荀玫做鄉試盤費。次年錄科,又取了第一。果然英雄出于少年,到省試,高高中了。忙到布政司衙門里領了杯、盤、衣帽、旗匾、盤程,匆匆進京會試,又中了第三名進士。明朝的體統:舉人報中了進士,即刻在下處擺起公座來升座,長班參堂磕頭。這日正磕著頭,外邊傳呼接帖,說:“同年同鄉王老爺來拜。”荀進士叫長班抬開公座,自己迎了出去。只見王惠須發皓白,走進門,一把拉著手,說道:年長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尋常同年弟兄。”兩人平磕了頭,坐著,就說起昔年這一夢,“可見你我都是天榜有名。將來同寅協恭,多少事業都要同做。”荀玫自小也依稀記得聽見過這句話,只是記不清了,今日聽他說來,方才明白,因說道:“小弟年幼,叨幸年老先生榜末,又是同鄉,諸事全望指教。”王進士道:“這下處是年長兄自己賃的?”荀進士道:“正是。”王進士道:“這甚窄,況且離朝綱又遠,這里住著不便。不瞞年長兄說,弟還有一碗飯吃,京里房子也是我自己買的。年長兄竟搬到我那里去住,將來殿試,一切事都便宜些。”說罷,又坐了一會,去了。次日,竟叫人來把荀進士的行李搬在江米巷自己下處同住。【三】次年,寧王統兵破了南贛官軍,百姓開了城門,抱頭鼠竄,四散亂走;王道臺也抵擋不住,叫了一只小船,黑夜逃走。走到大江中,遇著寧王百十只艨艟戰船,明盔亮甲,船上有千萬火把,照見小船,叫一聲:“拿!”幾十個兵卒跳上船來,走進中艙,把王道臺反綁了手,捉上大船。那些從人、船家,殺的殺了,還有怕殺的,跳在水里死了。王道臺嚇得撒抖抖的顫,燈燭影里,望見寧王坐在上面,不敢抬頭。寧王見了,慌走下來,親手替他解了縛,叫取衣裳穿了,說道:“孤家是奉太后密旨,起兵誅君側之奸,你既是江西的能員,降順了孤家,少不得升授你的官爵。”王道臺顫抖抖的叩頭道:“情愿降順。”寧王道:“既然愿降,待孤家親賜一杯酒。”此時王道臺被縛得心口十分疼痛,跪著接酒在手,一飲而盡,心便不疼了。又磕頭謝了。王爺即賞與江西按察使之職,自此隨在寧王軍中。寧王鬧了兩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陣殺敗,束手就擒。那些偽官,殺的殺了,逃的逃了;王道臺在衙門并不曾收拾得一件東西,只取了一個枕箱,里面幾本殘書和幾兩銀子,換了青衣小帽,黑夜逃走。(節選自《儒林外史》,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1)結合語段一、二中王惠對“夢”的不同態度,說說他的性格特點。(2)結合語境,品析語段三畫線句中加點詞的妙用。此時王道臺被縛得心口十分疼痛,跪著接酒在手,一飲而盡,心便不疼了。(3)班級打算根據以上片段改編課本劇。①請你給下面這句臺詞設計兩個動作,并說明理由。這話更不作得準了。比如他進個學,就有日頭落在他頭上,像我這發過的,不該連天都掉下來,是俺頂著的了?②得知寧王失敗的消息時,王惠會作何感想?請給他設計一段內心獨白。閱讀體驗本書閱讀后,你肯定有很多感受,請將你的閱讀感受或對學習、生活的啟發寫下來。參考答案:1.A2.D3.魯小姐是八股才女,熱衷“功名富貴”,輕視詩詞,而他的丈夫遽公孫卻熱受詩歌,想做才子名士,把科舉看作俗事,所以她很傷心。鹽商欺騙沈瓊枝,讓沈瓊枝做小妾,沈瓊枝不答應,于是逃婚。 4.通過一連串的動作(細節)描寫,寫出沈瓊枝逃離宋家的過程,表現出她冷靜干練,有勇有謀的性格特點。 5.魯小姐熱衷功名,作者通過塑造她批判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社會各階層人物的毒害,連閨房女子都深受其害。沈瓊枝自尊自愛、干練機警、具有反叛精神,作者通過塑造她寄托了自己對理想人格的追求。6.諷刺了追求功名富貴的社會風氣使人性扭曲(或諷刺了功名富貴使人性扭曲)。 周進撞號板 夸張或細節描寫 諷刺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7.執意科舉,生活落魄,遭人討厭,老來中舉,喜極瘋癲。 嚴監生 不慕名利、磊落灑脫 杜少卿8.匡超人由一個對父母孝順善良的人,變成對妻子冷漠蠻橫,對朋友虛偽圓滑的市儈小人。 9.示例:蘧公孫、牛浦郎、鮑廷璽(意對即可)蘧公孫:由豪爽大方、視錢財如糞土之人變成虛偽平庸、沽名釣譽之人。蘧公孫收租回家途中,遇到落難的王惠,毅然把收到的二百兩銀子直接贈與他,可見此時的蘧公孫豪爽大方,視錢財如糞土;后蘧公孫將他人的《高青丘集詩話》添上自己姓名刊印,更在入贅魯家后,因無真才實學,轉而開始求“舉業”,自此他成為了虛偽平庸、沽名釣譽之人。10.兩個情節都用了極度夸張的諷刺手法,把成功與失敗的兩個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腐儒形象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揭露了一些文人因迷戀科舉而完全失去自我的扭曲與墮落,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深刻批判。11.范進 周進 嚴監生(嚴致和) 嚴貢生(嚴致中)12.嚴貢生 周進 示例:醉心科考,中舉后喜極而瘋。13.(1) 嚴監生 淡泊名利,磊落灑脫(2)示例:嚴貢生和嚴監生是同胞兄弟,兩個人都是出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作者用諷刺的手法,描寫了封建社會讀書人對功名的追求,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況。在《儒林外史》的許多人物中,嚴貢生是作者著重刻畫的一個反面典型。作者將書中最惡劣的人同“優貢”這個名目聯系起來,既是冷嘲,也是從根本處來鞭撻科舉制度。嚴監生損人不利己,具有斂財性。肩負種種傳統思想的包袱,對大環境中的道德人倫無比在意,患得患失而虛偽。嚴貢生損人利己,帶有敲詐性,肆無忌憚,視傳統道德如棄屣,徹底扯破了溫情脈脈的面紗。14.①在楔子中隱括了全文,將作為真儒生、真名士的王冕與文中汲汲于富貴、貪圖功名利祿的眾儒相比照。②結尾說到季遐年、王太、蓋寬、荊元四位高人,他們傲視權貴,不汲汲于功名利祿,以一技之長謀求衣食,始終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③前后關聯,王冕歸隱的情節和四奇人的情節一頭一尾將“功名富貴”這個全文的骨架串聯起來,使得小說始終圍繞著這個主題,或正或反,猶如穿針引線般將情節和結構緊緊地縫合在一起。15.(1)語段一王惠認為夢不算數,不相信夢兆和鬼神;語段二荀玫中了進士,王惠去拜訪,專門說起曾經的夢,說他們是“天作之合”,又開始相信夢兆和鬼神,通過對比,突出了王惠追逐名利、虛偽、趨炎附勢的性格特點。(2)被捆縛后“十分疼痛”與降順寧王后“不疼”形成對比,突出王惠貪生怕死、追逐名利、無立場的特點。(3)①“這話更不作得準了。”后面加動作“一邊擺手,一邊頻頻搖著頭”,“……,是俺頂著的了?”后面加“舉起右手,掌心向下撫摸頭頂”,通過動作描寫,體現王惠對鬼神和夢兆的不認同。②心中暗想:如今寧王失敗,繼續待下去恐會連累自己,必有殺生之禍,“三十六計走為上”,不如盡快逃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