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典常談》名著概況朱自清的《經典常談》于1942年出版,幾十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的經典佳作。全書共13篇,按我國古代經、史、子、集分類法的順序,分別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以此展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書對經典的梳理與講解,知識上簡潔精辟,文字上通俗流暢,見解上鞭辟入里,可以使讀者對古文更親近、更有熟悉感,從而產生興趣,是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經典指南,也是國學閱讀的入門佳作。作者概述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16年中學畢業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情節梳理朱自清先生在這本小書里不僅講了傳統意義上的經典--五經四書,而且講了歷史的經典《春秋左傳》、《戰國策》、《史記》,以及諸子的經典,辭賦的經典,詩的經典,文的經典,簡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經典學史。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輕一代了解整個傳統文化,造就通才。書中的語言極其地通俗,而條理又是那樣的分明,留心的讀者不僅會感到經典流變的基本脈絡,更會學到做學問的一般方法。本書是朱自清先生介紹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經典的啟蒙讀物,內容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篇。全書見解精辟,史筆卓越,通俗流暢,深入淺出,已成為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作為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的朱自清,不但以其清雋沉郁的文風、洗練秀麗的文筆著名,他對中國的古代典籍亦有極深的造詣與研究。針對我國經典讀起來特別難,使一般人敬而遠之的狀況,朱自清先生撰寫了這本對經典作全面而深入淺出介紹的通俗讀物。全書基本上按我國古代經史了集分類法的順序,概述了《說文解字》、《四書五經》、《戰國策》、《史記》、《漢書》等典籍,還涉及諸子、辭賦、詩文各個類別中的名著。寫作特色內容精辟通俗。全書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朱自清的傳統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學術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眾所能接受的廣度。李念他時時留意《經枝陪典常談》是一本寫給中學生看的書,格外重視這本書的普及性和通俗性。語言流利暢達,娓娓道來,常有引人人勝之處。書中的語言極其地通俗,而條理又是那樣的分明,留心的讀者不僅會感到經典流變的基本脈絡哪搭困,更會學到做學問的一般方法。跟蹤練習1.下列關于名著《經典常談》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書共13篇,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以此展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朱自清在《說文解字》一篇中從倉頡造字說起,把文字的產生和發展、文字的構成、各種文體的演變介紹得一清二楚。C.本書著重介紹的史書有《春秋》《史記》《漢書》《論語》《孟子》等,這些史書涉及紀傳體、編年體等多種體裁。D.《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的傳記文學有深遠影響,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2.下列關于《經典常談》的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A.《經典常談》全書共13篇,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以此展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朱自清在《經典常談》的序言里說,他寫這部書,是為了給希望讀些經典的中學生做個向導,指點閱讀門徑,讓他們面對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無措。C.朱自清是按照現代的、科學的學術觀念來撰寫《經典常談》的,例如討論儒家經書時,破除“經書都是圣人所作”的傳說。D.中國的漢字,秦以后只是書體演變的時代。演變的主因是應用,演變的方向是簡易。始皇用隸書統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小篆”,漢初還有草書,后又變為“正書”,晉朝也稱為“楷書”。3.選擇性閱讀是一種理性的、目的性很強的閱讀方式,它往往與閱讀者的興趣、目的密不可分。請根據你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目的,結合《經典常談》分別談談你選擇的閱讀內容。4.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唐詩經典 《經典常談》相關內容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七言四句的詩,唐以前沒有,似乎是唐人的創作。這大概是為了當時流行的西域樂調而作;先有調,后有詩。五七絕都能歌唱,七絕歌唱的更多——該是因為聲調曼長,好聽些。作七絕的比作五絕的多得多,本書選得也多。(1)“千山鳥飛絕”中的“山”字屬于造字法中的 。(2)《江雪》的體裁是( )A.五言絕句 B.五言律詩C.五言古體詩 D.五言樂府(3)某同學讀了《經典常談》后,圍繞整本書做了下面的選項,其中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這本書介紹了眾多經典著作,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展示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書中《詩第十二》論述了從漢武帝時期至宋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展現不同時期詩歌的特點和形式。C.本書著重介紹的史書有《春秋》《戰國策》《史記》《漢書》《論語》等,這些史書涉及紀傳體、編年體等多種體裁。D.這本書對知識的講解精辟,且通俗流暢,深入淺出,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度。5.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來唱;一唱三嘆得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話,手就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碰到節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或一唱眾和,或彼此競勝。傳說葛天氏的樂八章,三個人唱,拿著牛尾,踏著腳,似乎就是描寫這種光景的。以上文段選自《 》,這是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作者是 (人名)。全書共13篇,介紹了《 》《周易》《史記》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 、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以此展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6.下面是四位同學讀完《經典常談》中前四章后的發言,其中有兩位同學的說法有誤,請你找出并修改。小華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全書共13篇,展示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小明 《說文解字》是西漢許慎所作,書中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還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釋了書中每個字。小文 八卦相傳是女媧氏畫的。傳說那時候有匹龍馬從黃河里出來,背著一幅圖,上面便是八卦,女媧氏照著描下來了。小紅 《詩經》中的“雅”又分《大雅》《小雅》,“頌”有《周頌》《魯頌》《商頌》。(1)說法錯誤的同學一是 ,我的修改意見是: 。(2)說法錯誤的同學二是 ,我的修改意見是: 。7.葉圣陶先生曾評價《經典常談》時說:“因這本書的導引,去接觸古書,就像預先看熟了地圖跟地理志,雖然到的是個新地方,卻能頭頭是道。”請你從下面兩個問題中任選一個,結合名著內容,談談你的理解。①朱自清先生是怎樣以現代的、科學的學術觀念研究傳統典籍的?②作為一本學術散文集,《經典常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8.在人家門頭上,在小孩的帽飾上,我們常見到八卦那種東西。八卦是圣物;放在門頭上,放在帽飾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還只是它的小神道;它的大神通在能夠因往知來,預言吉兇。算命的,看相的,卜課的,都用得著它。他們普通只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就夠了,但要詳細推算,就得用朗陽和八卦的道理。八卦及陰陽五行和我們非常熟悉;這些道理直到現在還是我們大部分人的信仰;我們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覺之中教這些道理支配著。行人不至,謀事未成,財運欠通,婚姻待決,子息不旺,乃至種種疾病疑難,許多人都會去求簽問卜,算命看相,可見影響之大。講五行的經典,現在有《尚書·洪范》;講八卦的便是《周易》。——選自《<周易>第二》)(1)以上文段出自 (作者)寫的《經典常談》,這部書是他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 的著作,全書共 篇。(2)在閱讀時,如果你對文學感興趣,可以先讀《詩第十二》《文第十三》兩篇,我們稱這種讀書方法為 。以上的文段內容可以簡要概括為 。(3)有學者指出,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介紹一部經典時,敘述它的源頭、發展與特點,使讀者油然產生了去了解經典的欲望。請從下面備選中任選一本,結合名著內容,說說作者是如何介紹的。備選:《詩經》 《尚書》9.根據《經典常談》的內容完成以下表格。詩詞卡片 名目 詩詞溯源內容 發展情 況 《詩經》和具有楚文化獨特光彩的① (作品名稱)共同構成了中國詩歌發展史的源頭。漢代②“ ”以敘事為主;晉代詩漸漸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詩興盛,齊武帝永明年間,“聲律說”大盛。到了梁簡文帝,又加新變,專詠艷情,稱為“宮體”;唐代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稱為近體;不是諧調的詩,稱為古體。認識名 家 詩詞歌賦,流派各異,名家輩出。阮籍作《詠懷詩》八十首,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詩; ③ 第一個將田園生活描寫在詩里;④ 的影響直貫到兩宋時代,沒有一個詩人不直接學他的。閱讀下面名著選段,完成下面小題。歌謠可分為徒歌和樂歌。徒歌是隨口唱,樂歌是隨著樂器唱。徒歌也有節奏,手舞腳蹈便是幫助節奏的;可是樂歌的節奏更規律化些。……歌謠的節奏最主要的靠重疊或叫復咨;本來歌謠以表情為主,只要翻來覆去將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著費話。重疊可以說原是歌謠的生命,節奏也便建立在這上頭。字數的均齊,韻腳的調協,似乎是后來發展出來的。有了這些,重疊才在詩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10.這段文字選自《經典常談》,作者 ,這一篇主要講的經典是《詩經》;文段中所說的“重疊”就是我們學過的 的形式,這種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為后來發展出來了“ ”。11.請你仿照示例,結合《經典常談》中《〈詩經〉第四》一章的內容以及語文素養積累,體會“詩言志”的育人作用。原句 原義 教育意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銼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將玉比人。 做學問要精益求精。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凡事都有個開始,但經常不了了之,沒個結果。 ①② 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用來琢磨玉器。 ③12.閱讀下面選文,根據要求回答問題。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話,便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碰到節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或一唱眾和,或彼此競勝。傳說葛天氏的樂八章,三個人唱,拿著牛尾,踏著腳,似乎就是描寫這種光景的。歌謠越唱越多,雖沒有書,卻存在人的記憶里。有了現成的歌兒,就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隨時揀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悶。若沒有完全合式的,盡可刪一些、改一些,到稱意為止。流行的歌謠中往往不同的詞句并行不悖,就是為此。可也有經過眾人修飾,成為定本的。歌謠真可說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了。(1)選文選自 (名著),作者是 。(2)材料中,原始歌謠有哪些主要用途?(3)如何理解歌謠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13.閱讀《經典常談》選段,回答問題。歌謠可分為______和______。徒歌是隨口唱。徒歌新有節奏,手舞腳蹈便是幫助節奏的:可是樂歌的節奏更規律化些。到了《詩經》時代,有了琴瑟鐘鼓,已是洋洋大觀了。歌謠的節奏最主要的靠重疊或叫復沓;本來歌謠以表情為主,只要翻來覆去將情感表達到家就成,用不著說多余的話。重疊可以說是原始歌謠的生命,節奏也便建立在這上頭。字數的均齊、韻腳的協調,是后來有了文字才發展出來的。有了這些,重疊才在詩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將那些歌謠記錄下來,便是最初的寫的詩了。(1)根據上下文,在開頭第一句話中填上恰當的詞語。(2)請結合文段簡要概括“歌謠”與“最初的寫的詩”的不同之處。14.《經典常談》名著閱讀:(1)下列有關名著《經典常談》的內容,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經典常談》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現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著有詩文集《背影》,散文集《蹤跡》《歐游雜記》等。B.儒家稱道的“禮”,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儀式、社會風俗習慣等等。C.根據《<說文解字>第一》,我們可以得知漢字字體在每個階段的變化只是為了人們使用便利。D.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分別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借代。(2)作者在序言中說“如果讀者能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經典的海里去,編撰者將自己慶幸,在經典訓練上,盡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兒。可是如果讀者念了這部書,便以為已經受到了經典訓練,不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筌為魚,未免辜負編撰者的本心了。”作者的兩個比喻“一只船”“以筌為魚”對我們閱讀這部書有什么指導意義?15.閱讀《經典常談》相關語段,完成填空。蘇秦使錐子扎腿的時候,自己發狠道:“哪有游說人主不能得到金玉錦繡,不能取得卿相之尊的道理!”張儀說舌頭在就行,說是說非,只要會說,這正是職業的態度。七雄分立,沒有共主,沒有盟主,各干各的,誰勝誰得勢。國際間沒有是非,蘇秦說連橫不成,就改說合縱,在策士看來,這正是當然。(1)上面文字指的是______時期的說客。(2)根據上面的材料以及我們學過的《富貴不能淫》,談談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并舉例說明。閱讀體驗本書閱讀后,你肯定有很多感受,請將你的閱讀感受或對學習、生活的啟發寫下來。參考答案:1.C2.D3.示例: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作為切入點。例如讀《經典常談》,如果對古代文學感興趣,可以先讀《詩第十二》《文第十三》兩篇;如果對歷史感興趣,則可以從《<戰國策>第八》《<史記> <漢書>第九》讀起;如果對戰國時期的說客產生了興趣,那就不妨認真去讀對這個群體有著更詳細介紹的《<戰國策〉第八》。②帶著某個具體目的去閱讀,直接根據目的去選擇書中你最需要的內容來閱讀。比如學過《<詩經>二首》之后,希望拓展了解關于《詩經》的更多知識,就可以去讀《經典常談》中的《<詩經>第四》;又如正在與同學開展以漢字文化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就可以去讀《經典常談》中的《<說文解字>第一》。4.(1)象形(2)A(3)C5.經典常談 朱自清 說文解字 諸子百家6.小明 《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所作 小文 八卦相傳是伏羲氏畫的7.①示例:書中討論儒家經書時,破除了“經書都是圣人所作”的傳說,從古代社會生活和思想狀況去認識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許多精彩的見解。②示例:①內容精辟通俗。全書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②語言流利暢達,娓娓道來,常有引人入勝之處。8.(1) 朱自清 傳統文化 13(2) 選擇性閱讀 選文講了八卦的作用、來源及商民族卜吉兇的方式(3)示例:《尚書》:作者首先從“《尚書》是中國最古的記言的歷史”,說到《尚書》主要內容及其形式,以及《尚書》的成書過程及書名的含義;著重介紹了《尚書》流傳過程中的種種遭遇,特別是“今文”和“古文”之爭;最后又介紹了作者所見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今文尚書》也有真偽之分。流暢中帶著起伏,既傳遞給讀者知識,還帶給讀者驚奇。9.《楚辭》 樂府詩 陶淵明 杜甫10.朱自清 重章疊句 字數的均齊,韻腳的調協(教會學生有引號就抄原句,沒有引號就要學會概括) 11.①為人做事要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③別人或者別人的意見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12.(1) 《經典常談》 朱自清(2)抒發情感(消愁解悶),酬神作樂(慶祝節日),唱和競勝。(3)歌謠最初是個人心情的訴說;集眾人聚唱,歌謠增多;經眾人修飾,歌謠成為定本。13.(1)徒歌;樂歌(2)①歌謠的節奏最主要的靠重疊或叫復沓,最初的寫的詩主要依靠字數的均齊、韻腳的協調;②歌謠依靠口口傳唱,最初的寫的詩是借助文字記錄下來。14.(1)B(2)“一只船”指的是通過閱讀《經典常談》帶領我們走進經典的海洋,看到更為廣闊的風景,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經典。“以為魚”是對我們的告誠,指的是不能把捕魚工具看作是魚。作者的這部書只是一個了解經典作品的工具,目的就是引導我們去閱讀經典作品。如果閱讀了這本書就不去閱讀原著,就有違作者本意了。15.(1)戰國(2)大丈夫是有志氣、有節操、有作為的人。關羽面對曹操的極盡籠絡,不為所動,千里走單騎尋劉備;文天祥拒絕高官厚祿,決不投降元朝,用自己的頭顱,為南宋王朝劃上完美的句號;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獲得了心靈的自由、人格的尊嚴;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寧愿餓死也不愿吃美國人的“救濟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