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美版美術六年級上冊《家鄉的小吃》作業設計一、教材分析《家鄉的小吃》是“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本課的意圖是幫助學生了解家鄉的特色小吃,認識家鄉的傳統習俗和社會風貌,挖掘小吃背后隱藏的歷史文化,促使學生發現和捕捉家鄉特色小吃的特征,品味和制作小吃的色、香、味、形,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創造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2022版藝術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強調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樂趣。不過,創新不是一味要完全摒棄傳統,而是應該在認識中國傳統、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加進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可以通過觀看圖片,引起他們美好的回味,強調形、色在表現小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對形、色的敏銳感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繼而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以小主人的身份,將小吃文化傳承下去。二、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開始進入客觀寫實期,學生具備了較細致深入地觀察物象的能力,并開始能夠感知物象的立體和空間特征。通過欣賞、分析、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嘗試融繪畫、泥塑、短視頻等多種表現方法來宣傳家鄉小吃,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其次,我校學生大部分為省內進城務工子女,他們來自陜西的各個地區,本節課通過了解有關家鄉小吃的歷史發展,加深對家鄉傳統飲食文化的了解,抒發自己熱愛家鄉的情懷。在日常生活中,風味小吃充斥在孩子們周圍,但基于有限的生活和觀察環境,學生只會在意它是否好吃,而忽視了小吃對我們地域文化的影響、發展及其意義。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要抓住兒童的好奇、好吃、好玩的心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領他們貼近生活、感受家鄉的傳統文化,從而能帶著激情帶著自豪與感動來進行創作,設計完成有創意的作品。三、課時學習目標(一)了解有關本地區的飲食文化和小吃特色,能用繪畫、泥塑、短視頻等多種表現方法來宣傳家鄉小吃。(二)通過欣賞、分析、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感受并體驗對家鄉小吃的宣傳所帶來的樂趣。(三)通過各種方式對家鄉小吃的宣傳,抒發自己熱愛家鄉的情懷。四、課時作業目標(一)通過了解有關家鄉小吃的歷史文化,加深對本地傳統飲食文化的了解;嘗試用多種形式介紹家鄉的小吃。(二)學會把傳統的小吃造型和宣傳介紹設計得更有美感和新意。五、課時作業設計思路本課以聊小吃-觀小吃-畫小吃-做小吃-拍小吃為主線,讓學生認識家鄉的小吃,引起他們美好的回憶,通過欣賞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感受小吃的美味,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隨后能讓學生利用繪畫、超輕黏土創作出精美的特色小吃并在全班展示,最后以拍攝宣傳視頻作為家鄉小吃的推廣。使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表現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學生能在無拘無束的創作中受到美的感染、體會到實踐活動的愉悅。六、課時作業內容(一)課前作業:“嘗美食 搜美食”爭做美食代言人學生課前作業展示【作業特點】本作業為實踐+書面作業,根據學生的喜好不同,了解家鄉不同的小吃及其特色、歷史故事并設計一句廣告語,進行語文、勞動等跨學科融合。【設計意圖】讓同學們回憶生活中的小吃,體驗多樣化的小吃文化,從生活引入作業,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通過嘗美食并借助網絡、書籍或以訪問等方式進行調查,完成與美食相關內容興趣濃厚,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評價】“美食代言”交流分享會,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家鄉小吃,為家鄉美食做代言。【考察能力】文化理解【考察方法】理解能力【時間要求】課前一周(二)課中作業:基礎性作業、探究性作業、綜合性作業基礎性作業——畫(1)欣賞陜西特色美食,引導學生從外形、顏色、味道等方面分析各種美食的特征,以及象征意義。(2)教師直觀演示作畫步驟,以及畫出地方小吃最具特色的部分(面的寬窄、長短,粗細)(3)欣賞優秀作品,拓展學生的創作思維。(4)藝術實踐:請學生結合陜西美食的外形和顏色特征,畫一畫自己家鄉的美食。注意:1.構圖飽滿。突出地方美食特點,大膽表現陜西地方特色美食。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學生基礎性作業展示【作業特點】本作業為書面作業,根據不同的小吃,考察學生對小吃的色、香、味、形等方面的理解。【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圖片中的小吃,刺激學生食欲,提高食品賣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抓住美食色、香、味、形等特征,進而從陜西特色小吃中理解和感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善于以物傳情,小吃也常常代表一種特殊的象征意義。【時間要求】20分鐘【評價】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方式。【考察能力】審美感知,藝術表現。【考察方法】分析圖片,利用表現手段與方法繪制美食。探究性作業——做(1)用超輕黏土、彩紙等材料,運用繪畫+揉捏等方式動手制作一份美食,注重美食的外形長短、寬窄、粗細的變化,色彩豐富,可結合以往學習過的泥塑制作方法表現陜西美食,小組合作完成,可手持展示,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2)小組合作制作一組美食,巧用超輕黏土等材料,運用揉、搓、捏、拉、盤等藝術手法表現美食的特征。學生探究性作業展示【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實踐,以美術的方式來制作家鄉的小吃,激發學生對勞動實踐的渴望,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與自信心。讓學生更加了解中華飲食文化。【時間要求】18分鐘【考察能力】創意實踐【考察方法】合作與動手能力綜合性作業——拍攝以“家鄉美食”為主題的宣傳短視頻我們祖國地大物博,各地區都有特色小吃,請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拍攝一份“家鄉美食”宣傳短視頻,向全國宣傳我們的陜西美食:宣傳短視頻要求:可以選用一個美食或多個美食利用移動設備記錄陜西美食的歷史故事、制作過程以及制作采訪,嘗試利用軟件對聲音和畫面進行后期簡單編輯,添加一定的文本與裝飾。(主題突出)為拍攝的美食說一句宣傳語(突出小吃文化故事)【作業特點】本作業為實踐作業,根據宣傳短視頻要求,進行實踐創作。【設計意圖】感受陜西小吃的多樣化,讓學生不僅了解了我國地大物博的小吃傳統文化,從而培養孩子們熱愛家鄉的自豪感,體現了美術教育的人文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實效性,培養孩子們創新思維設計的能力,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時間要求】課后一周內【評價】1.自評2.教師評價:【考察能力】創新實踐【考察方法】實踐創作七、評價設計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尊重人格、情感和個體差異。每一件作品都是好的,每一個孩子只要他參與了努力了,他都是最棒的,教師需要肯定他們的作品,他們的創意。根據學生情況設計作業,因材施教,發揮美術教育價值,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尤其是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更應該以學生為主,圍繞學生實施具體的美術作業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從而使其繪畫水平不斷提升。八、作業分析本課的重點是了解有關家鄉小吃的歷史文化,加深對本地傳統飲食文化的理解。作業設計更注重美術的本真,更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視覺因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教學更加追求課堂的時效性。作業設計從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文化與生活、注重創新精神的四個方面設置作業目標。在藝術實踐作業中采用基礎性、探究性、綜合性的作業模式,通過分層次的作業要求和評價標準,使每一名同學在作業單上總能找到自信和興趣,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合作互助促使作業異彩紛呈。為了充分展示學生的作業,在展評和宣傳的基礎上,依托課后拓展作業精心布展,供班級的同學參觀、學習、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