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地理上冊《農業》教學設計課程標準運用資料說出我國農業分布特點,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和科學技術在發展農業中的重要性。教材分析本節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二節。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中國的自然環境、土地資源、交通,這為過渡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課也為學好后面中國的分區打了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知識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讀圖、識圖能力,但分析綜合能力較差,通過地理表象探究規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增強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讀圖識圖能力以及主動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運用資料說出我國農業分布特點。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讀圖和資料說出我國農業在地區分布上的差異,并簡單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自然原因。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實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舉例說明科學技術在發展農業中的重要性。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通過資料認識到科學技術在發展農業中的重要作用,樹立科技才能興農的意識。教學重難點學生讀圖和資料說出我國農業在地區分布上的差異,并簡單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自然原因。教學過程及方法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課 播放《舌尖上的中國》精彩片段,都說“一日三餐,民以食為天”,那么你們都有哪些喜愛的美食呢?導課:你們知道它們來源于哪個經濟部門嗎?請同學們結合p90圖4.6主要農業部門,說出你的判斷理由。3.教師小結:根據教材活動說明農業的重要性。 1.觀看視頻回答問題2.讀教材相關該概念,說出判斷農業部門的理由。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提取地理信息能力與表達能力。合作探究“農業的因地制宜”:探究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差異 探究活動一:農業部門選址學習線索:農業各部門發展都需要有自己的適宜條件。①種植業比較適合濕潤半濕潤、地勢較為平坦的地區;②林業分布在濕潤的山區;③遼闊的水域適宜漁業;④畜牧業需要草場。探究方法: 全班分為種植業組、林業組、牧業組和漁業組,各組根據教師說的學習線索,依據“圖1中國地形圖” “圖2中國干濕地區分布圖” “圖3中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等資料,組內探討交流,為本組農業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選合適的地方發展,在圖4中表示出來,并說明選址理由,上臺展示。(教師評價、補充分析、小結) 學生分組根據導學案的學習線索探究合作、上臺展示,闡述理由 根據情境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合作、交流的精神;認識自然環境要素之間的整體性及其與農業分布的關聯性。探究活動二:農作物安家園請各組同學根據老師給的各種農作物的名片,結合圖5“我國溫度帶圖”,圖6“我國干濕地區圖”組內討論交流,為東部地區的小麥、水稻、甜菜、甘蔗、油菜、花生、棉花等農作物找到自己的大家園,在圖7中填出,并分析說明原因。(教師評價、補充分析、小結) 學生分組根據各農作物的名片學生讀圖討論,探究合作、上臺貼圖展示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歸納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認識自然環境要素之間的整體性及其與農業分布的關聯性。認識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提問:既然我們北方地區由于熱量條件不足,熟制一年一次,那么我們冬季吃到的水果蔬菜又是哪里來的呢?提示:放出城市周邊的大棚農業的照片 結合實際引發思考講解:從雜交水稻、溫室大棚、農業灌溉、農業機械等角度舉例說明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強調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步伐。 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學會從自然人文的角度綜合分析農業的發展趨勢板書設計 以知識樹的形式呈現 形成知識體系教后反思 評價課堂學生活動與課后練習情況;反思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并改善教學設計。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