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05物態變化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可發生,只發生在液體表面,是一種緩慢的汽化現象。 2.沸騰在一定的溫度(沸點)下才發生,同時發生在液體的表面和內部,是一種劇烈的汽化現象。 名稱相同點不同點發生時溫度發生位置劇烈程度制冷蒸發汽化吸熱任何溫度下表面平和緩慢有沸騰汽化吸熱達到沸點并吸熱才能進行表面和內部劇烈無考點1 溫度【例1】(2023秋 灞橋區校級月考)實驗室有一只刻度均勻的不準確溫度計,在測一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時,其讀數為,在測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時,其讀數為。當實際溫度為時,此溫度計的對應讀數是 A. B. C. D.【答案】【分析】我們知道在一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沸水的溫度是.所以這支溫度計上的示數所對應的實際溫度是,示數對應的實際溫度是。由于到之間有60個格,那么用實際的除以60個格就是這支溫度計一個小格表示的溫度值了,則可求出當實際溫度為時,此溫度計的對應的讀數。【解答】解:當實際溫度為時,對應的溫度為。故選:。1.(2023秋 灞橋區校級月考)下列對生活中溫度的估測,最接近客觀事實的是 A.讓人感覺溫暖而舒適的室內溫度為B.近日,西安晝夜溫差可達C.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D.常見冰箱冷藏室的溫度為【答案】【分析】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找出不符合實際的選項即可。【解答】解:.讓人感覺溫暖而舒適的室內溫度約為,故錯誤;.西安晝夜溫差一般不超過,故錯誤;.人體正常體溫約為,洗澡水的溫度約左右較合適,故正確;.常見冰箱冷藏室的溫度為,故錯誤。故選:。2.(2023秋 鼓樓區校級月考)一位年輕的護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體溫計連續測了甲、乙、丙三人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回玻璃泡內,結果三人的體溫都是,有關三真實體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個人體溫都是B.甲的體溫一定是C.乙、丙兩人的體溫都低于D.三個人中有至少兩人體溫是【答案】【分析】在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體溫計下方有縮口,水銀柱不能自動流回玻璃泡。【解答】解:甲的體溫等于,因為甲測體溫前用的是甩好的體溫計,所以結果準確;給乙和丙測量時沒甩體溫計,結果不一定準確,可能等于、也可能低于甲的體溫,故正確。故選:。3.(2023秋 雁塔區校級月考)關于如圖所示的體溫計和實驗室常用溫度計的區別,下列論述正確的是 A.實驗室常用溫度計和體溫計都能測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B.體溫計示數的準確程度比實驗室常用溫度計高C.體溫計和實驗室常用溫度計都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D.體溫計和實驗室常用溫度計使用前必須拿著上部分用力下甩【答案】【分析】結合體溫計和常用溫度計在結構和使用上的區別分析。【解答】解:.體溫計的量程為,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實驗室常用溫度計可以測量零下的溫度,故實驗室常用溫度計能測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體溫計不能,故錯誤;.實驗室常用溫度計的分度值為,體溫計的分度值為,所以體溫計示數的準確程度比實驗室常用溫度計高,故正確;.體溫計有獨特的縮口設計,離開被測物體后液柱不會下降,所以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而實驗室常用溫度計不可以,故錯誤;.體溫計因為液柱不會自動縮回去,所以使用前必須拿著上部分用力下甩,將內部的水銀甩回液泡中,而實驗室常用溫度計不必,故錯誤。故選:。考點2 熔化和凝固【例2】(2023 阜新模擬)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凝固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白霜的形成 C.鐵水變鐵塊 D.濕衣服變干【答案】【分析】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解答】解:、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不符合題意;、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鐵水變鐵塊,是凝固現象,故符合題意;、湖濕衣服變干,是汽化現象,故不符合題意。故選:。1.(2023秋 二道區校級月考)嚴寒冬季,當路上結冰時,交通管理人員往路面上撒鹽,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 A.鹽與冰雪混合可提高水的凝固點B.鹽與冰雪混合可提高冰的熔點C.鹽與冰雪混合可降低冰的熔點D.鹽與冰可以提高周圍空氣的溫度【答案】【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熔點的概念,知道物體的熔點越低,越容易熔化。【解答】解:在嚴寒冬季當橋面結冰時,我們會看到交通管理人員往路面撒鹽,這樣做的主要作用是鹽和冰雪混合可以降低冰的熔點。故選:。2.(2023秋 南明區月考)如圖所示,是某種物質發生物態變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圖像反映的是晶體熔化的圖像B.到時刻物體溫度不變,內能不變C.這是該物質的凝固過程,持續吸熱,溫度不變D.時刻的內能比時刻的內能小【答案】【分析】晶體凝固時放熱,溫度不變,內能減小。【解答】解:由圖象可知:、溫度隨著時間逐漸降低,這反映的是晶體凝固的現象,故錯誤;、晶體在凝固的過程中需要放熱,到時刻物體溫度不變,內能減小,故錯誤;、這是該物質的凝固過程,持續放熱,溫度不變,故錯誤;、這是該物質的凝固過程,持續放熱,內能減小,所以時刻的內能比時刻內能小,故正確。故選:。3.(2023 廣東模擬)中國特有的二十四節氣驚艷亮相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古老智慧盡顯大國浪漫。下列古詩中涉及的物態變化現象屬于熔化的是 A.冬去枝疏花未綻,冰河初解氣氤氳B.久立庭前聽菊笑,長衫沾露盼盈香C.一夜輕霜披菊蕊,凌寒獨立傲殘秋D.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答案】【分析】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解答】解:、冬去枝疏花未綻,冰河初解氣氤氳,固態的冰變成液態的水,是熔化現象,故正確;、久立庭前聽菊笑,長衫沾露盼盈香,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故錯誤;、一夜輕霜披菊蕊,凌寒獨立傲殘秋,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故錯誤;、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故錯誤;故選:。考點3 汽化和液化【例3】(2023 德州)四季更替,歲月變遷,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下列現象屬于液化的是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瑩C.霜掛枝頭 D.千里冰封【答案】【分析】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解答】解:、冰雪消融,冰由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現象,故錯誤;、露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正確;、霜是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故錯誤;、千里冰封,水由液態變成固態,屬于凝固現象,故錯誤。故選:。1.(2023秋 灞橋區校級月考)如圖所示是常見的鴛鴦火鍋,兩鍋內湯汁量和初溫都相同,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紅油鍋先沸騰,是因為油比水的沸點低B.湯汁沸騰后,仍然持續加熱,湯汁溫度持續升高C.火鍋內湯汁越來越少是因為鍋內水發生了液化現象D.火鍋上方白氣繚繞,其中白氣的形成是液化現象【答案】【分析】(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的流動速度;(2)水沸騰后,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據此分析;(3)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4)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解答】解:.紅油浮在水面上,是因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蓋在水面上減少了熱量的散失,紅油鍋先沸騰,并不是油比水的沸點低,故錯誤;.液體沸騰的條件:到達沸點,繼續吸熱。湯汁沸騰后,要使湯汁持續沸騰,需要吸收熱量,所以需要持續加熱,但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故錯誤;.是由于水發生汽化,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所以火鍋內湯汁越來越少,故錯誤;.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遇冷液化為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白氣”,故正確。故選:。2.(2023 涼山州)如圖所示,燒杯里裝著水,試管中裝著酒精,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沸點為,給燒杯加熱使水沸騰,繼續加熱,則試管中的酒精 A.能沸騰B.溫度達不到沸點,不能沸騰C.溫度能達到沸點,但不能沸騰D.以上三種情況都可能發生【答案】【分析】液體沸騰的條件是達到沸點,繼續吸熱;熱傳遞的條件是兩物體存在溫度差。【解答】解:由物理常識和題意可知,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所以給燒杯加熱過程中,試管中的酒精先達到沸點并能從熱水中吸熱而沸騰,且酒精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不變;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繼續加熱,試管中酒精的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酒精能繼續吸熱,所以酒精能繼續沸騰,故正確。故選:。3.(2023 成都)學校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項目豐富,體驗感強,深受同學們喜愛。下列實踐活動中,主要是為了加快水分蒸發的是 A.給果樹剪掉多余的枝葉 B.為移栽的瓜苗蓋上地膜C.給山坡上的小樹苗澆水 D.將潮濕的稻谷攤開晾曬【答案】【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三個: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情況;要想加快蒸發,可以提高液體的溫度、增大液體的表面積同時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情況。【解答】解:.給果樹剪掉多余的枝葉,減小了蒸發的面積,可減慢蒸發,故不符合題意;.為移栽的瓜苗蓋上地膜,是減小了表面積、減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氣流動,可減慢蒸發,故不符合題意;.給山坡上的小樹苗澆水,是給樹苗補充水分,與蒸發無關,故不符合題意;.將潮濕的稻谷攤開晾曬,加大了液體的表面積、提高了液體的溫度,可加快蒸發,故符合題意。故選:。考點4 升華和凝華【例4】(2023 灌云縣校級模擬)我國古詩詞文化豐富多彩,許多古詩詞描述的情景與物理知識相關。“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霜”的形成涉及的物態變化與下列舉例相同的是 A.春季,冰雪熔化為水 B.夏季,草葉上的露珠C.秋季,迷漫的大霧 D.冬季,滿樹的霧凇【答案】【分析】分析物態變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狀態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狀態的物體形成的,根據物態變化的定義來做出判斷(物體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現象是凝華;物體由氣態變為液態的現象為液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叫熔化),據此做出解答。【解答】解:“霜”的形成的水蒸氣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屬于凝華現象。、春季,冰雪熔化為水時,屬于熔化現象,故不符合題意;、“露”是由水蒸氣變成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不符合題意;、秋季,迷漫的大霧是由水蒸氣變成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不符合題意;、冬季,滿樹的霧凇是水蒸氣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屬于凝華現象,故符合題意。故選:。1.(2023 丹東一模)水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水的三態變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下列關于該過程中的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A.陽光曬暖了海洋,海水吸熱升華成為水蒸氣上升到空中B.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會液化成小水滴C.如果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氣遇到更加寒冷的氣流,水蒸氣就會凝固成小冰珠D.小冰珠下落過程中汽化成小水滴落下,形成雨【答案】【分析】升華指物質由固態直接轉變成氣態,升華要吸熱;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凝固指物質由液態轉變成固態,凝固要放熱。【解答】解:、陽光曬暖了海洋,海水吸熱汽化成為水蒸氣上升到空中,故錯誤;、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會液化成小水滴,故正確;、如果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氣遇到更加寒冷的氣流,水蒸氣就會凝華成小冰珠,故錯誤;、小冰珠下落過程中熔化成小水滴落下,形成雨,故錯誤。故選:。2.(2023 常州二模)小明和小華做了圖甲、圖乙所示的實驗來探究碘的升華現象,小明將碘錘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小華將碘錘放入熱水中加熱。已知常壓下,碘的熔點為,碘的沸點為,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小明和小華的碘錘中都會出現紫色碘蒸氣B.小明的實驗不能證明碘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C.小華的實驗中水浴法加熱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錘受熱均勻D.小華的實驗中,不會出現碘的熔化現象【答案】【分析】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是升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是凝華。【解答】解:小華將裝固態碘的碘錘放在熱水中加熱,熱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所以碘的溫度最多只能達到水的沸點,碘不會熔化,但碘能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所以看到的碘蒸氣只能是升華的結果;小明同學將碘錘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由于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于碘的熔點、沸點,所以出現的碘蒸氣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由此可知,只有小華的實驗證明碘能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故正確;小華的實驗中水浴法加熱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錘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故錯誤。故選:。3.(2023春 江陰市期中)水是人類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過吸熱、放熱在固態、液態、氣態之間轉化,形成了霧、雨、雪、露、霜、霧凇等等自然現象,如圖所示是水的三態變化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過程 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過程C.霧的形成是丙到甲的過程 D.霜的形成是乙到丙的過程【答案】【分析】(1)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解答】解:由題圖可知,物質由丙甲乙,都是放熱,則丙是氣態、甲是液體、乙是固態。.冰雪消融是固態熔化為液態的過程,是乙到甲的過程,故錯誤;.露珠消失是液態露珠汽化為水蒸氣,是甲到丙的過程,故錯誤;.霧是由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丙到甲的過程,故正確;.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固態小冰晶,是丙到乙的過程,故錯誤。故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