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語文學科教學案課題:《課外古詩詞誦讀》第一課時序號: 編號: 學習時間: 月 日 使用人: 審閱人:【學習目標】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重點)3.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難點)【課前導學】(一)《式微》1.熟讀詩歌《式微》,注音:邶( )2.寫一寫:式微式微式微, ?,胡為乎 ?,胡不歸?,胡為乎 ?3.譯《式微》(1)解釋下列詞語:式微:( ), 邶風:( ) 微君之故:(微: 君: )中露:( ) 微君之躬:( ) 躬:( )借助注釋試著翻譯這首詩。4.感知《式微》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要表達什么情感?(二)《子衿》1.讀準字音和節奏:衿( ) 寧( ) 嗣( ) 挑( ) 達( )闕( )2.寫一寫:子 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 ?,悠悠我思。縱我不往, ?,在城闕兮。一日不見, !3.譯《子衿》(1)解釋下列詞語:子: ( ) 衿:( ) 悠悠:( )寧 :(佩:( ) 挑達( ) 城闕( )(2)借助注釋試著翻譯這首詩。4.感知《子衿》《子衿》描寫了怎樣一個事件?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女子?【課堂探究】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注釋①式:語氣助詞,沒有實義。微:幽暗不明。②胡: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1.式微式微,胡不歸?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結合詩意簡要分析。2.這首詩重章換字,押韻和諧,請讀一讀全詩,圈畫出韻腳,體會一下音韻的和諧之美。你能不能簡單分析一下重章換字的結構形式?3.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子衿《詩經·鄭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挑兮達兮②,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注:①嗣音:傳音訊。②挑兮達兮:獨自回走動的樣子。1.這首詩采用了怎樣的敘述手法?從結構上看,具有怎樣的特點?2.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有什么含義?【布置作業】【學后記】八年級下冊語文學科教學案課題:《課外古詩詞誦讀》第二課時序號: 編號: 學習時間: 月 日 使用人: 審閱人:【學習目標】1.了解相關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2.把握情感和手法。(重難點)【課前導學】作者簡介王勃(650——676),字 ,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 朝初年的著名詩人。與 、 、 齊名,并稱“初唐四杰”, 一起倡導文學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他擅長駢文,現流傳下來文20多篇,詩90多首。明人集為《 》。駢文代表作《 》孟浩然(689---740)( )人,( )代( )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并稱“( )”。青年時隱居鹿門山,閉門讀書30年,先后兩次入京求仕,一次應試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薦舉不果,后入張九齡荊州幕。與李白、王維、王昌齡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隱逸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終老的詩人,但他不甘隱沒,常為得不到進仕的機會而苦惱。他的詩歌多以山水田園為主題,恬淡孤清。我們學過他的代表作( )( )。留給后人的有《孟浩然集》。2.律詩的常識(1)律詩和絕句都是 詩的一種,律詩規定全詩有 句,每兩句為一聯,依次叫 、 、 、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規定。 每首律詩中間兩聯必須 。偶句要求 。律詩按照每句的字數分為兩類: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熟讀詩歌,注音:城闕( ) 宦游( ) 歧路( )2.默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解釋下列詞語:城闕: 三秦: 五津: 宦游:歧路: 兒女: 沾巾:借助注釋試著翻譯這首詩。4.感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要表達什么情感?(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1.讀準字音和節奏:涵( )虛 混( )太清 舟楫( )羨( )魚情2.默寫:望洞庭湖贈張丞相3.譯《望洞庭湖贈張丞相》(1)解釋下列詞語:①選自( )張丞相:即( ),唐玄宗時為相。②涵虛混太清:涵虛:( )。涵:( )。虛:( )③混太清:( )。太清,( )。 ④濟:( )。⑤端居:( )。 ⑥坐觀:( )。⑦徒有羨魚情:徒:( )。羨魚情:想得到魚的愿望。出自( ):(2)借助注釋試著翻譯這首詩。4.感知《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要表達什么情感?【課堂探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1.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首聯中的“輔”或“望”字。2.請說說這首詩中的頸聯好在哪里。3.怎樣理解尾聯中詩人寬慰友人不要哭泣?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4.這首詩的頷聯為世人傳誦,成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的妙處。5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請簡要分析。【布置作業】【學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