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人文地理重點知識填空班級 姓名(一) 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1 海陸位置:中國位于 東部,東部瀕臨 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腹地,是一個 的國家。2.半球位置:從經度看,中國位于 半球;從緯度看,中國位于 半球。根據緯度位置可知,中國大部分地區位于 (填熱量帶)、 (填緯度帶)。3.領土四至:我國的領土最南端在 , 最北端在 ,最西端在 ,最東端在 。4.陸地面積:約 平方千米,幾乎與整個 洲面積相等,居世界第 位。5.鄰國:在我國的14個陸上鄰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家是 ,人口最多的國家是 ;在與我國隔海相望的6個國家中,隔黃海的是 ,隔東海的是 ,隔南海的是 、文萊、馬來西亞、 。中國的大陸海岸線北起 ,南到 ,全長1.8萬多千米。6.讀圖填空。(1)海洋:① ;② ;③ ;④ 。(2)島嶼: ⑤ ; ⑥ 。(3)鄰國:A ;B ;C ;D 。7.行政區劃:基本實行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 ;省、自治區分為 ;縣、自治縣分為 。在必要時,國家可以設立 。8.省級行政區域:全國共 個,包括 個省、 個自治區、 個直轄市、 個特別行政區。(二)中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1.中國地形的特點: ; ; 。2.中國氣候的特點: ; 。3.季風氣候的特點: ; 。4.影響中國的夏季風發源于 ,風向 ,性質 。影響中國的冬季風發源于 ,風向 ,性質 。5.寫出《中國地形圖》(圖1)中各字母代表的山脈名稱。A B C DE F G HI J K LP N 0 M其中屬于第二、三階梯分界線的是 。(填寫字母)6.中國地形之最(1)海拔最高的高原是① ,被稱為 “ ”。(2)最崎嶇的高原是② 。(3)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高原是③ 。(4)海拔最高的盆地是④ 。(5)緯度最高的盆地是⑤ 。(6)面積最大的盆地是⑥ 。(7)面積最大的平原是⑦ 。7.北京所處的地形區是⑧ ,氣候類型是 。8 浙江省位于第 階梯,地形以 為主,大部分所處的地形區為⑨ ,北部所處的地形區為⑩ ,氣候類型是 。9.將第6-8題中所填的地形區的序號標注在圖1《中國地形圖》的相應位置。10.根據圖2填寫氣候類型的名稱。① 。② 。③ 。④ 。⑤ 。11.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主峰 雪峰,是中國第 大河,注入 海。長江干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 以下可以四季通航,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長江三峽水利工程位于長江 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12.黃河:發源于 北麓,是中國第 長河,注入 海。黃河下游出現“ ”的景觀。黃河第一壩是 大壩,“塞上江南”是 。13.長江和黃河的共同點:共同流經的地形區是 ,共同流經的省級行政區有 、 , 都具有 、 等功能,都是 的發祥地之一。14.請用“。”在下圖中標注出兩大河流的上、中、下游的分界點位置,并注明其地名。15.中國人口以 線為界,該線以東人口 ;該線以西人口 。16.中國各民族呈現“ 、 、 ”的分布格局。17.中華民族共同體: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 ,文化上 ,經濟上 ,情感上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 。(三)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1.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區域名稱分別為:A 、B 、C 、D 。B和C的地理分界線是秦嶺 ,秦嶺在圖中標注的字母是 。這條分界線也是1月均溫 等溫線和年降水量 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2.交流與互補:區域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的目的是: 、 、 。3.北方地區(1)小興安嶺:位于 省中北部,擁有亞洲面積最大的 原始森林, 業發達。隨著森林資源急劇減少,該地模仿森林的 過程來采伐森林;堅持 ,開發森林食品、森林旅游和木材深加工等。(2)黃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造成該問題的自然因素是黃土土質 、地表 ,夏季降水 ,人為因素是 開發,使高原上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傳統民居是 ,藝術形式有 、 等。(3)北京:是全國的 和 中心、 中心和 中心。4.南方地區(1)太湖流域:位于 南緣,是 之鄉,民居往往 建屋;“太湖三白”、同里的 、周莊的 無不體現了水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2)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 和 產區。 成都平原有著“ ”的美譽,是我國西南地區最重要的 基地,有著名的水利工程 ,它位于 的中游。 和 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3)珠江三角洲:平原廣闊, 熱量十分 , 降水極為 , 農作物 都能生長。 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 基地、 基地和 基地。廣州擁有全國最大的 批發市場。憑借毗鄰 的地理位置優勢,成為我國 的前沿陣地,這里是亞洲乃至世界的 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區被譽為“世界 ”。(4)上海:地處 之濱,居于我國大陸海岸線 ,扼長江 ,具有發展 航運和 運輸的優越條件。是中國最大的 中心、重要的 基地和世界著名的 城市。 金融貿易區是國際金融中心;高科技中心在 高科技園區; 工業是上海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 的試飛成功,大型客機即將成為上海新的“名片”;上海港正向國際 中心的目標邁進。(5)臺灣:臺灣省包括 和 、 、赤尾嶼等眾多小島。地理位置獨特,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和交通作用。地形多樣,氣候 ,動植物 ,農作物 。5.西北地區(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我國 部,深處內陸,遠離海洋。地形可用“ ”來概括。這里氣候為 ,降水稀少,蒸發強烈,人們創造出一種灌溉設施 來發展綠洲農業。這里農產品好的原因:夏季氣溫 ,晴天多,光照 ,有利于棉花的生長和采摘;夏季晝夜溫差 ,有利于瓜果糖分的 , 因此這里瓜果特別甜。(2)烏魯木齊:是我國 的重要門戶和對外經貿往來以及文化交流的窗口。特別是 全線貫通后,其作用更加明顯。 是烏魯木齊團結、開放與繁榮的象征。(3)內蒙古自治區: 業和 業發達。牧民曾經過著 的生活,穿 ,住 ,每年七八月舉辦一年中最盛大的娛樂活動是 大會。6.青藏地區(1)青藏高原:被稱為“ ”。 業是支柱產業。牧草的營養成分含量高的原因:海拔高,太陽光強烈,有利于牧草中 的合成;晝夜溫差 有利于其他營養物質的積累;高寒氣候,植株莖稈少而 大。牧民穿 ,住 。主要畜種有 (被稱為“高原之舟”)、 、 藏山羊。(2)拉薩:年日照時間長,有“ ”之稱。標志性建筑是 。(四)社會調查1.我們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主要渠道是 ,其一般步驟是: -擬訂提綱-實施調查- 。2.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有 、 、 、 。一般在調查對象較多時使用 。3.中學生參與社會調查活動的意義(1)有利于培養 、提高 。(2)有利于把 結合起來,幫助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今后走向社會積累經驗等。(五)不斷變化的人口問題1.世界人口的數量變化(1)世界人口增長的概況:總趨勢在 。不同歷史時期,人口數量增長的特點是有 的。(2)世界人口增長的影響:①人口增長過快:引發人口與 、 、 之間的矛盾,諸如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等。②人口增長過緩甚至負增長:出現 社會,給社會發展帶來很大壓力。2.我國人口現狀及應對措施人口現狀 應對措施①從數量上看: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明顯減弱_ 堅持_____________的基本國策;不斷完善生育政策_____②從質量上看: 大幅提高,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上升空間 優先發展___________,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③從年齡結構上看:勞動適齡人口總數開始減少,_________程度不斷加深 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如增強綜合國力,完善________制度,完善_________政策等(六)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1.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2.資源短缺問題的解決辦法: “ ”與“ ”是解決自然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在此過程中, 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擴大資源開發的范圍和種類,增加自然資源的探明儲量,還能提高資源的 。3.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特點及開發利用情況(1)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特點: 。(2)我國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情況:①為了改變一些地區的資源短缺狀況,我國實施了自然資源的 工程,如“西氣東輸”工程。②立足自身的 ,尋求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方式。③“ ”:依靠科技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 能源。“ ”:建立以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為中心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服務體系。(七)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1.世界各國應如何解決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具有 和 的特點。很多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而是與國家的 、 和 緊密聯系在一起。應對全球性的環境問題,需要世界各國 。2.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1)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 和 。(2)我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工業生產中的 、 及 。3.我國環境問題的危害:不僅危害 ,制約了我國的 ,影響 ,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4.我國環境問題的解決途徑(1)完善立法,嚴格執法,把對環境的保護納入法治軌道,目前已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法》,并把 列為基本國策。(2)依靠科技,加大 ,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地進行 建設。(3)加強宣傳教育,樹立 、 、 的生態文明理念,把 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4)加強 ,積極參與全球生態環境建設,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筑 的生態體系,共建 的世界。(八)發展的選擇1.PRED問題的關系:人口、資源、環境與 問題,簡稱為“PRED問題”,它們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 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著 的關系。2.可持續發展的三個維度: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和 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3.五大新發展理念: 發展是動力, 發展是方法; 發展是方向, 發展是戰略, 發展是歸宿。4.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國政府堅持 、 、 、 、 的新發展理念,樹立“ ”的意識,堅持 發展,堅定走 、 、 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 型、 型社會,形成 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動 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5.(1)四大地區:全國劃分為 、 、 、 四大地區。劃分依據: 根據全國各地的 、 、 和對外開放程度。(2)四大地理區域: 、 、 、 。劃分依據:我國國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顯著,綜合 、 、 的特點,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6.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 、 。7.向貧困宣戰:貧困是很多地區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而這又會嚴重阻礙這些地區的發展。因此, 既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目標。貧困不是單個國家或區域的問題,而是全球所面臨的挑戰。只有在 新理念下,推動世界各國從 、 、 等方面作出努力,全球貧困問題才有可能得到切實有效的解決。如今,我國的 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九)區域的變化1.區域變化的表現: 、 、資源的調配,經濟的發展等。2.區分事實與觀點:事情的真實情況屬于 ;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屬于 。答案(一)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1.亞歐大陸;太平;海陸兼備。 2.東;北;北溫帶;中緯度。 3.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上;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 4.960多萬;歐;三。 5.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度;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鴨綠江口;北侖河口。 6.(1)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2)海南島;臺灣島。 (3)俄羅斯;蒙古;朝鮮;緬甸。 7.三級;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鄉、民族鄉、鎮;特別行政區。 8.34;23;5;4;2。(二)中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1.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2.氣候類型多樣,各地氣候差異顯著;季風氣候對我國影響最大。 3.雨熱同期;不穩定性。 4.太平洋和印度洋;偏南;溫暖濕潤;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偏北;寒冷干燥。 5.A阿爾泰山脈;B天山山脈;C昆侖山脈;D喜馬拉雅山脈;E祁連山脈;F橫斷山脈;G大興安嶺;H長白山脈;I陰山山脈;J太行山脈;K秦嶺;L巫山;M雪峰山;N南嶺;O武夷山脈;P臺灣山脈;GJLM。 6.(1)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2)云貴高原。 (3)黃土高原。 (4)柴達木盆地。 (5)準噶爾盆地。 (6)塔里木盆地。 (7)東北平原。 7.華北平原;溫帶季風氣候。 8.三;丘陵、山地;東南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亞熱帶季風氣候。 9.略。 10.①溫帶季風氣候;②亞熱帶季風氣候;③熱帶季風氣候;④溫帶大陸性氣候;⑤高原山地氣候。 11.各拉丹冬;一;東;宜賓;上。 12.巴顏喀拉山;二;渤;地上河;龍羊峽;寧夏平原。 13.青藏高原;青海省;四川省;發電;灌溉;中華文明。 14.略。 15.黑河—騰沖;稠密;稀疏。 16.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 17.相互交錯;兼收并蓄;相互依存;相互親近;中華民族共同體。(三)中國四大地理區域1.A西北地區;B北方地區;C南方地區;D青藏地區;淮河;F;0℃;800毫米。 2.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協同發展。 3.(1)黑龍江;紅松;林;自然發育;創新發展。 (2)水土流失;疏松;裸露;集中;過度;窯洞;信天游;腰鼓。 (3)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 4.(1)長江三角洲;魚米;臨河;過三橋;搖快船。 (2)水稻;油菜籽;天府之國;商品糧;都江堰;岷江;川劇;川菜。 (3)充足;豐沛;全年;蔗糖;淡水魚;亞熱帶水果;鮮花;港澳;改革開放;信息產品;工廠。 (4)東海;中樞;入海口;內河;海上;經濟;工業;港口;陸家嘴;張江;汽車;大飛機;航運。 (5)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溫暖濕潤;資源豐富;品種繁多。 5.(1)西北;三山夾兩盆;溫帶大陸性氣候;坎兒井;高;充足;大;積累。 (2)向西開放;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大巴扎。 (3)畜牧;毛紡織;逐水草而居;蒙古袍;蒙古包;那達慕。 6.(1)世界屋脊;畜牧;蛋白質;大;葉量;藏袍;帳篷;牦牛;藏綿羊。(2)日光城;布達拉宮。(四)社會調查1.社會調查;確定主題;撰寫調查報告。 2.實地調查法;文獻調查法;訪問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 3.(1)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2)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五)不斷變化的人口問題1.(1)不斷增長;差異。 (2)①資源;環境;發展。②老齡化。 2.①人口總量大;增長勢頭;計劃生育。 ②人口素質;教育事業。③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生育。(六)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1.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 2.開源;節流;科學技術;利用效率。 3.(1)自然資源空間分布不均。 (2)①跨區域調配。②自然特點和優勢。③開源;清潔;節流。(七)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1.區域性;全球性;政治;經濟;安全;通力合作。 2.(1)荒漠化;水土流失。 (2)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 3.人們的健康;經濟發展;社會安定。 4.(1)環境保護;保護環境。 (2)環保投入;生態環境。 (3)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文明建設。 (4)國際合作;尊崇自然、綠色發展;清潔美麗。(八)發展的選擇1.發展;生態環境;錯綜復雜。 2.生態;經濟;社會。 3.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4.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持續;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美麗中國。 5.(1)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 (2)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6.因地制宜;優勢互補。 7.消除貧困;人類命運共同體;安全格局;經濟發展;生態建設;脫貧攻堅戰。(九)區域的變化1.人口的遷移;環境的變遷。 2.事實;觀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