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四 中國的地形、地勢與河流湖泊考點1 地形和地勢 1.(2023麗水,11,2分)斑頭雁每年都要在印度最南端的庫坦古勒姆鳥類保護區與蒙古的車爾蓋查干湖之間遷徙。如圖為斑頭雁遷徙的高度曲線。由此可知斑頭雁( )A.飛越了非洲大陸 B.跨越了南北半球C.翻越了“世界屋脊” D.都飛行在高緯度地區2.(2023金華,3,2分)隨著第一批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下圖),翻開了我國有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新篇章,這些國家公園( )A.其中地勢最高的是三江源國家公園B.各自所跨的省級行政區的數量相同C.自然景觀差異明顯都因為緯度不同D.設立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開發資源3.(2021寧波,3,1.5分)讀下圖,下列描述符合甲區域特色的是( )A.興安林海,紅松茂密B.雪域高原,牦牛成群C.物產豐饒,“天府之國”D.水網密布,“魚米之鄉” 下圖為我國某地區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4.(2020嘉興,4,2分)M地是我國重要的高余糧區。這里發展糧食生產的優勢條件有( )A.人口非常稠密B.全年降水豐沛C.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D.四季溫和,機械化水平高 讀“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回答下面兩題。5.(2020杭州,3,2分)圖中代表大興安嶺和陰山山脈的數字分別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0杭州,4,2分)關于甲、乙兩地區域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甲地處于季風區,乙地處于非季風區②甲地的年降水量通常小于乙地的年降水量③甲地適合發展種植業,乙地適合發展畜牧業④甲地傳統民居是蒙古包,乙地傳統民居是窯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0衢州,5,1.5分)某校學生在一次研學旅行中記錄下“天府之國”“千年鹽都”“都江堰”等內容。據此推斷此次研學旅行的地點是( )A.黃土高原 B.東北平原C.寶島臺灣 D.四川盆地 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4月20日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據圖回答下題。中國沿106°E地形剖面圖(部分)8.(2020寧波,6,2分)對圖中甲、乙兩地的自然與人文特點判斷正確的是( )①甲地傳統民居屋頂坡度較大②乙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③甲地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 ℃④乙地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考點2 河流和湖泊 調水沖沙是治理黃河泥沙的一種方法。它利用水庫,通過水流的沖擊,將淤積的泥沙送入大海,從而遏制下游河床抬高。讀下圖,完成下面兩題。黃河流域示意圖9.(2023嘉興,13,2分)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在調水沖沙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它位于上圖中的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10.(2023嘉興,14,2分)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所在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流速度慢 B.河床高C.河道九曲十八彎 D.含沙量大 2021年6月,烏東德水電站投產發電。讀“長江流域示意圖”,完成下題。11.(2022杭州,10,2分)在獨特的自然環境影響下,人們創造了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圖中四地與其特色區域文化對應正確的是( )A.①——稻作文化 B.②——巴蜀文化C.③——雪域文化 D.④——草原文化12.(2020舟山,14,2分)下圖中的河流( )A.流經晉冀魯豫B.最終注入黃海C.流經寧夏平原D.下游支流眾多考點1 地形和地勢1.C 本題綜合考查大洲、半球、緯度帶、國家與地區及中國地形區知識。讀圖,橫坐標表示緯度從10°N到50°N,說明是北半球、低中緯度帶,B、D錯誤;印度、不丹、中國、蒙古都是亞洲國家,A錯誤;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斑頭雁在庫坦古勒姆鳥類保護區與車爾蓋查干湖之間遷徙,要翻越青藏高原,C正確。2.A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地形地勢特征,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包括三江源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武夷山國家公園。其中地勢最高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國家公園,A正確;讀圖可知大熊貓國家公園跨省級行政區數量最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只跨一個省級行政區,B錯誤;這五個國家公園不僅緯度不一樣,地形地勢也有差異,共同作用使得其各自自然景觀有差異,C錯誤;國家設立國家公園是為了保護資源,D錯誤。3.B 本題考查不同地形區區域特色。讀圖可知,甲區域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有“雪域高原”之稱,青藏高原特有畜種為牦牛,B正確;“紅松之鄉”位于地勢第三級階梯的小興安嶺地區,“天府之國”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的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成都平原,“魚米之鄉”位于地勢第三級階梯的長江中下游平原,A、C、D錯誤。4.C 由圖中關鍵信息“陰山山脈”可知,N河是黃河,故黃河與陰山山脈之間的M地是河套平原。河套平原位于我國西北地區,雖然農業發達,但是人口并沒有非常稠密,A錯誤;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B錯誤;位于黃河沿岸,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C正確;冬冷夏熱,機械化水平低,D錯誤。5.C 讀圖可知,①代表小興安嶺,②代表大興安嶺,③代表陰山山脈,④代表太行山脈。故選C。6.B 讀圖可知,甲地為東北平原,乙地為內蒙古高原。甲地處于季風區,乙地處于非季風區,①正確;以大興安嶺為界,甲地年降水量大于400 mm,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00 mm,②錯誤;東北平原適合發展種植業,內蒙古高原適合發展畜牧業,③正確;蒙古包是內蒙古高原的傳統民居,窯洞是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④錯誤。故選B。7.D “天府之國”指成都平原,“千年鹽都”位于四川自貢,“都江堰”在四川岷江上,據此推測此次研學旅行的地點是四川盆地。故選D。8.C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地是黃土高原, 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 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 mm,傳統民居是窯洞,屋頂坡度不大,①④錯誤,③正確;乙地是四川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②正確。故選C。考點2 河流和湖泊9.D 閱讀材料,抓住題干“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在調水沖沙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和題目引文關鍵信息“調水沖沙……利用水庫……水流的沖擊,將淤積的泥沙送入大海,從而遏制下游河床抬高”可以判斷小浪底水利樞紐的位置必須是在含沙量大,且有一定落差能沖擊淤積泥沙的地方。讀圖,甲、乙、丙位于黃河上游,從青藏高原流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丙在河套平原流淌,相對來說含沙量都不大;從丙到丁段,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大,丁處從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到第三級階梯,流速較快,泥沙淤積嚴重,在這里修調水沖沙的水利工程,可以減淤、防洪,減輕下游河床淤沙程度。故選D。10.D 黃河水流速最慢的是下游河段,河床不斷被淤積的泥沙抬高,形成地上河,A、B錯誤;黃河干流多彎曲,“九曲十八彎”是描述黃河全程蜿蜒曲折的狀態,C不符題意;小浪底水利樞紐所在河段最明顯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D正確。11.B 地處不同自然環境的人們創造了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①地青藏地區發展高寒畜牧業,形成了雪域文化,A錯誤;②地四川盆地形成了獨特的巴蜀文化,B正確;③地鄱陽湖平原是我國商品糧基地,形成稻作文化,C錯誤;④地太湖平原有“魚米之鄉”之稱,草原文化在內蒙古高原,D錯誤。故選B。12.C 由圖中關鍵信息“陰山山脈”可知,圖中的河流為黃河。黃河上游流經寧夏平原,C正確;中下游流經晉(山西)、豫(河南)、魯(山東),不流經冀(河北),A錯誤;黃河最終注入渤海,而非黃海,B錯誤;黃河下游是地上懸河,河床高出地面,支流少,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