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第四部分道德與法治專題五 理解權利與義務基礎練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2分) 1.(2023杭州余杭一模)2023年3月15日,央視“3·15” 晚會曝光了調出來的“香米”亂象:不法商家在普通大米中添加香精,以次充好。這給我們消費者的啟示有( )①完善相關法律,杜絕侵權行為發生②增強維權意識③學會按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④加強市場監管,加大執法力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溫州樂清一模)對漫畫《厚此薄彼》的理解最為全面的是( )A.公民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B.公民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C.公民有多少權利就要盡多少義務D.公民既要行使權利也要履行義務3.(2022紹興模擬)戰“疫”期間,J市各學校改線下課程為“線上課程”,改在校學習為“宅家學習”,學習課程包括文化課程、體育與健康課程、勞動課程、師生沙龍活動等。這保障了學生享有( )①發展權利 ②當家作主權利③受教育權 ④文化權利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2022舟山模擬)在某網購平臺購物時,小青發現自己的一張照片被某商家用于廣告宣傳。他的維權方式與過程可以是( )①協商:聯系商家的客服,要求停止侵權②調解:聯系網購平臺客服或12315平臺調解③訴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④求助:雇大量水軍在平臺黑商家刷差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2022寧波模擬)2019年至2020年期間某直播帶貨主播偷逃稅款6.43億元。杭州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法對其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3.41億元。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①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②法律對全體公民具有普遍的約束力③國家行政部門嚴格執法、依法行政④任何違法行為必將受到刑罰處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6.(2022杭州一模)近年來,直播帶貨成為潮流,行業亂象層出不窮,多名網絡主播獲得大量金錢收益后選擇逃稅漏稅,稅務部門對涉案人員處以巨額罰款。這警示我們( )A.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B.正確行使納稅人權利C.運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D.認清犯罪行為的危害二、非選擇題(共8分)7.(2023寧波北侖模擬)(節選)同學甲:放煙花是“年味兒”的象征,為了弘揚傳統習俗,我想放就放。同學乙:放煙花有安全隱患,易造成噪聲、空氣等污染,要按規燃放。注:2023年寧波市中心城區禁放煙花爆竹。(3)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角度,評析兩位同學的觀點。(8分)提升練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2分) 1.(2023杭州臨安模擬)某公司在網絡上發布惡意篡改的葉挺烈士生前創作的《囚歌》,造成了惡劣影響。烈士后代起訴該公司侵權,人民法院判決該公司公開道歉并賠償精神撫慰金10萬元。這說明( )①公民的隱私權不可侵犯②該公司侵犯了英烈的名譽權③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④該公司侵犯了英烈的肖像權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2023寧波慈溪模擬)圖示歸納法是我們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選項符合下圖所示關系的是( )A.①根本法;②其他法律B.①基本義務;②受教育C.①政治權利;②人身自由D.①國家審判機關;②國務院3.(2023杭州蕭山模擬)漫畫中的兩位老人 ( )A.能夠主動承擔維護國家榮譽的責任B.能夠積極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C.能夠自覺承擔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D.正在實施侵犯他人隱私的犯罪行為4.(2023湖州模擬)下面漫畫啟示公民應該( )①自覺履行公民義務②依法承擔刑事責任③積極尊重社會公德④依法制定法律法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2022溫州一模)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相統一。下列直接體現了這一關系的有( )①小田參加母親河環保公益活動受到同學點贊②小梁在部隊服役時被授予“戍邊英雄”稱號③小華在公共交通價格調整聽證會上提出建議④小林因欠債不還失信被限制乘坐高鐵和飛機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6.(2022杭州一模)漫畫啟示我們要( )①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有效保護個人信息②加強自身道德建設,克服貪圖便宜的思想③減少手機上網時間,拒絕參與抽獎活動④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增強公民法治意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共8分)7.(2023杭州余杭模擬)(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劉某與李某曾在工作和交往中產生過矛盾,劉某記恨在心,于是在網上找了“私人偵探”非法搜集李某的電話號碼、家庭住址、活動軌跡,不僅對李某的手機進行定位竊聽,還跟蹤拍攝李某生活照片。劉某將李某照片惡意P圖后發布到網上,并散布詆毀誹謗信息,誹謗信息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10萬+,一度上了熱點新聞頭條。李某的工作、生活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李某一度精神抑郁。經李某報案,警方立案偵查,很快破獲劉某的作案真相。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案件,以誹謗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2)根據案情及違反法律的類型,說明劉某的做法構成了什么類型的違法行為。“言論自由有界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從正確行使與維護公民權利兩個角度看,本案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8分)5·3基礎練1.C 本題考查依法維權。商家售賣調出來的“香米”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啟示我們消費者要增強法治觀念,學會按照法定程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②③正確。完善法律是國家的職責,且“杜絕”的說法絕對,①排除。加強市場監管,加大執法力度是政府有關部門的職責,④不符合題意。 故選C。2.D 本題考查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漫畫中人物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這種“厚此薄彼”的做法說明她沒有正確認識權利和義務的關系,這啟示我們要堅持權利義務相統一,D正確;A、B解讀片面;C說法錯誤。故選D。3.D 本題考查公民權利。疫情期間學校線上開設多種課程和活動,充分保障了學生的文化權、受教育權和發展權,①③④正確;材料未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②不符合題意。故選D。4.A 本題考查依法維權的方法。某商家未經小青同意把照片用于廣告宣傳,侵犯了小青的肖像權,小青可以采用協商的方式要求商家停止侵權,①正確;小青也可以請求網購平臺客服或12315平臺調解,②正確;侵犯肖像權屬于民事違法行為,協商或調解不成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③錯誤;雇水軍黑商家刷差評是侵權行為,④錯誤。故選A。5.A 本題考查法定義務等知識。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具有強制性,主播偷逃稅是違法行為,被稅務局稽查局處罰說明法律對全體公民具有普遍約束力,也說明國家行政部門嚴格執法、依法行政,①②③正確;違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受刑罰處罰,④錯誤。故選A。6.A 本題考查支持權利義務相統一。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B、C不符合題意;罰款是行政處罰,警示我們要認清違法行為的危害,D不符合題意;直播帶貨是公民的合法權利,依法納稅是公民應盡的義務,要堅持權利義務相統一,A正確。故選A。7.答案 (3)同學甲的觀點錯誤,同學乙的觀點正確。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在禁燃區燃放煙花是違法行為,我們應該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解析 (3)本題考查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依法履行義務,為觀點評析題。首先,判斷同學甲的觀點錯誤,同學乙的觀點正確。其次,依據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等知識說明判斷的理由。最后,指明正確的做法。5·3提升練1.B 本題考查公民的基本權利。材料未體現公民的隱私權,①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中沒有涉及肖像權,④不符合題意。故選B。2.B 本題考查概念之間的關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憲法并不包含其他法律,A不符合題意;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B正確;政治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人身自由也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二者是并列的關系,C不符合題意;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國務院是我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二者不是包含與被包含關系,D不符合題意。故選B。3.B 本題考查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義務。漫畫中的兩位老人向國安局舉報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說明他們在積極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B正確,A、C、D排除。故選B。4.B 本題考查依法履行公民義務。漫畫中的主人公遛狗不拴繩,其行為是違法行為,這啟示我們要積極尊重社會公德,依法履行公民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①③正確;漫畫未體現依法承擔刑事責任,②排除;④不是公民的做法,不符合題意。故選B。5.C 本題考查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小田參加公益活動是在履行道德義務,①不符合題意;小梁在部隊服兵役時因表現突出,被授予“戍邊英雄”稱號,他履行了依法服兵役的義務,享有榮譽權,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相統一,②符合題意;小華在價格調整聽證會上提建議,體現了公民參與民主決策,公民參與是公民的一項權利,未體現義務,③不符合題意;小林欠債不還,沒有履行法定義務,被限制乘坐高鐵和飛機,體現權利和義務相統一,④符合題意。故選C。易錯警示兩個區別(1)公民的法定義務與道德義務:公民的義務包括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法定義務是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道德義務則依靠公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等約束,靠公民自覺履行。(2)公民的基本義務與法定義務: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指憲法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公民的法定義務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公民的法定義務包括公民的基本義務,二者都具有強制性。6.B 減少手機上網時間不能防止被騙,且“拒絕參與抽獎活動”說法絕對,③排除。故選B。7.答案 (2)①嚴重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②啟示: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公民權利受到損害,要懂得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解析 (2)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類型、正確行使與維護公民權利。第1小問,“以誹謗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體現劉某受到刑罰處罰,其行為是嚴重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第2小問,可結合教材知識,從行使權利有界限、維護權利守程序的角度作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