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網絡系統的組成》教學設計課 題 第四單元 互聯網中數據傳輸——組建校園“網絡工程師聯盟” 網絡系統的組成授課年級 初一 課 時 2一、教材分析作為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的 ,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網絡系統的組成,包括網絡的連接方式(包括無線連接與有線連接)、家庭組網與學校組網?!熬W絡系統的組成”理論性較強,內容也相對抽象,因此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其中了解常見網絡設備及其功能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需要教師適時講解。二、學情分析本節課面對的是初一學生,他們進入初中校園已經有三個月。對于初一學生而言,他們都會使用WiFi或者數據流量上網,且家里面都有路由器,但對于網絡系統的組成及常用網絡設備的功能卻了解不多,學生平常很少有機會接觸組建計算機網絡所需要的設備和傳輸介質。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開展探究實驗,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三、教學目標1.理解互聯網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感受互聯網給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帶來的改變。(信息意識) 2.理解網絡的連接方式——有線連接與無線連接、了解家庭組網與學校組網,知道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組成及常用網絡設備的功能。(計算思維) 3.在探索中熟悉網絡的應用,能夠根據實際的需求,完成家庭網絡設備的連接。(數字化學習與創新) 4.感受互聯網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便利,提高信息素養。(信息社會責任)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初步了解網絡系統的組成與連接方式; 2.了解常見的網絡設備及其功能。 3.了解家庭組網與學校組網。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的場景選擇合適的網絡設備和方法接入網絡。五、教學策略本節課主要教學方法有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和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通過情境導入,以任務為主線、以探究為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中完成本節的學習任務。 1.創設情境法:本課是以數據小D的在網絡中的旅行作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任務驅動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務驅動為主線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教學內容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利用學生在任務中生成的問題突破本節重點。 3.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啟發和引導貫穿始終,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課堂在生動、有趣和高效中進行。 4.同伴合作法:學生以同桌為單位,進行討論,激發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六、教學過程課堂結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一、情景導入,出示任務 1. 創設情景,引出項目 數據小D的網絡旅行:數據小D是位于電腦中的一張卡通機器人圖片,整天在桌面上呆著不動,無所事事,它想出去走一走。本單元我們便來幫助數據小D完成它的網絡旅行。 項目任務說明 今天我們來完成單元任務的第一步,學習《網絡系統的組成》。 創設本單元的情景,數據小D完成它的網絡旅行,吸引學生興趣,引出主題。二、講授新課 (一)網絡的連接方式(小D的旅行出發地是臺式機/筆記本) 完成以下連線題: 說明:新款的超薄筆記本一般已不提供網卡接口。 2. 有線連接 有線接入方式是指使用網線和光纖等數據傳輸媒介實現網絡連接的組網方式。 傳輸介質: 無線連接 無線接入方式是指以電磁波作為數據傳輸媒介實現絡連接的組網方式。 無線上網分成以下兩類: (二)家庭組網(小D的旅行出發地是家里的某臺電腦) 網絡連接設備:家用路由器 根據上圖學生說一說路由器各端口的作用。 學生活動一:完成家庭網絡設備連接模擬 說明:隨著技術的發展,光貓和路由器已經合成為一個設備,多媒體信號箱中連出線路由網線變成光纖。 家庭組網拓撲結構圖 移動終端的聯網方法 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可用以下方法無線接入因特網 (三)學校組網(小D的旅行出發地是學校的某臺電腦) 1. 提問:路由器接口明顯已經不夠用了,哪又該如何組網呢? 2. 學生活動2 觀看視頻:常用網絡設備的作用 回答問題: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各自的功能? 交換機和路由器如何連接? 觀看視頻:學校的網絡系統 回答問題:利用交換機和路由器學校如何組網? 概念梳理 ·交換機 交換機提供大量端口,是把多臺計算機連接起來組成網絡的設備。 ·路由器 路由器是把不同網絡連接起來的設備。 ·無線AP 無線AP即無線接入點,是一種無線網絡設備,主要實現無線信號的擴散、覆蓋和傳播。 學校組網拓撲圖 講授網絡的連接方式,通過提問的方式增強師生互動性。 學生討論路由器各端口的作用,增強課堂學習氛圍。 家庭網絡設備連接模擬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三、課堂小結 學生談收獲 知識梳理 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內容,增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力和概括力。教學反思:沒有上這個課,暫無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