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第四部分道德與法治專題一 認識自我 珍愛生命基礎練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 1.(2023紹興越城模擬)“喜極而泣”“怒發沖冠”“心驚膽戰”,這些成語反映了( )A.情緒的多樣性 B.情緒的長期性C.情緒的感染性 D.情緒的負面性2.(2023杭州拱墅模擬)“9·5”四川瀘定地震發生后,灣東水電站職工甘宇冒著生命危險開閘泄洪,保全了下游村莊,之后在野外靠著吃野果、喝泉水維持生命,失聯17天后終于獲救。從甘宇身上我們能感受到的正能量有( )①愛崗敬業,忠于職守②敬畏生命,絕不漠視他人生命③珍愛生命,永不放棄生的希望④善待他人生命,忽視自己生命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3杭州上城模擬)漫畫《機會永遠存在,看你如何對待》(作者 劉志永)給我們的啟示是( )A.金無足赤,人無完人B.拒絕冷漠,關切他人C.要在挫折中尋找機會D.學會傳遞情感正能量4.(2023杭州西湖模擬)2023年3月,第十八屆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暨第十屆“最美杭州人”舉行頒獎儀式。獲得第十屆“最美杭州人”的有外賣騎手,有平凡的村民,有退休干部……他們都是蕓蕓眾生中的普通人,卻在平凡中迸發出不平凡。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感受到( )①生命的意義需要自己發現和創造②只要關注自身發展就能充盈生命③即使平凡的生命也能創造出偉大④奉獻社會能贏得他人尊重和認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2湖州一模)廣東省勵志少年張家城,5歲時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右臂。但在這種先天不利的條件下,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努力訓練出精湛的籃球技巧,在籃球場上展示風采。這啟示我們( )A.學會調節情緒,做情緒的主人B.需要呵護友誼,締結真摯的友情C.需要接納自我,做更好的自己D.唯有挫折,才能成就生命的精彩6.(2022紹興模擬)孟子曰:“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這告訴我們呵護友誼需要( )①互相了解和尊重 ②用心去關懷對方③對朋友毫無保留 ④消除不同的觀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7.(2022杭州二模)2022年3月21日,東航一架波音737客機在廣西梧州墜毀,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事件令人痛心遺憾的同時也讓我們開始了對生命的思考。下列對生命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生命是短暫的,我們要珍惜生命②我們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實現自我價值③生命是脆弱的,我們要熱愛生命④生命是不可預知的,我們要抵抗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8.(2021溫州模擬)為了排解過于恐慌、焦慮的負面情緒,小芳同學通過經典閱讀、體育運動、聽音樂、學烹飪等方式讓課余時間過得有滋有味。這種調節情緒的方法是( )A.換位思考 B.合理宣泄C.轉移注意 D.改變認識評價提升練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2023臺州路橋模擬)下面的漫畫啟示我們,正確認識自我要( )A.善于表現自己 B.排斥他人評價C.全面看待自己 D.掩飾自己不足2.(2023杭州桐廬模擬)2023年1月,兩名游客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展廳內爭睹文物時發生口角,后因情緒激動出現了肢體沖突,導致文物滑落,所幸未造成文物損壞。兩名游客隨即被公安機關帶走,公安機關對二人進行了批評教育。下列對情緒認識錯誤的是( )A.情緒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B.要學會對自己的情緒負責C.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D.情緒失控不會造成不良影響3.(2023紹興越城模擬)“紹興飛魚”蔣裕燕幼年時因為意外失去了右臂右腿,但她把游泳作為人生方向,刻苦訓練,在東京殘奧會上勇奪2金1銀1銅。她的經歷告訴我們( )①要做更好的自己,主動改正自身缺點②人生難免有挫折③要關心身體的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④生命都有獨特性,生命的意義要自己創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寧波江北模擬)2023年3月5日是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全社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這些活動讓我們感受到( )A.每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是相同的B.只有犧牲個人利益才能實現個人價值C.默默無聞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D.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生更精彩5.(2021杭州模擬)如果對下圖中的家長說一句話,最恰當的是( )A.寶劍鋒從磨礪出B.愛人者,人恒愛之C.不以規矩,不成方圓D.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二、非選擇題(共10分)6.(2022嘉興模擬)【黑暗中追光】 朱麗華18歲時因意外失明,“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著就是家人的負擔”。后來,在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榜樣“海迪姐姐”的激勵下,她刻苦鉆研中醫推拿術,自學成為嘉興市首位盲人中醫師。【為盲人造光】 學成后,朱麗華開創了自己的診所,并招收盲人為徒。她不但對學徒包吃包住,還免除他們的學費。學徒們在她手把手的傳授下,走上了就業崗位。【用余生發光】 2021年6月,來自紅船起航地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朱麗華就是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對象之一。截至2021年,她資助寒門學子702人次,捐款金額高達521余萬元,這是嘉興市麗華中醫診所所長朱麗華30多年來不斷刷新的“愛心榜單”。此外,她還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她說:“活著從醫幾十年,死后器官捐醫學,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間一寸土,將把此生獻祖國。”(1)從增強生命韌性的角度看,朱麗華的璀璨人生給我們怎樣的啟迪 (4分)(2)結合朱麗華的事跡,說明她是如何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的。(6分)5·3基礎練1.A 本題考查情緒的特征。材料中的成語體現了高興、悲傷、憤怒、害怕,說明情緒具有多樣性,A正確。情緒是短暫的、不穩定的,B錯誤。題干沒有體現情緒的感染性和負面性,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A 本題考查敬畏生命和守護生命。我們要善待他人生命,但不能忽視自己的生命,④錯誤;作為水電站職工,甘宇冒著生命危險開閘泄洪,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體現了他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敬畏生命,不漠視他人生命,①②正確;他在野外靠吃野果、喝泉水生存17天,體現了他珍愛生命,永不放棄生的希望,③正確。故選A。3.C 本題考查增強生命的韌性。漫畫《機會永遠存在,看你如何對待》描繪了面對同樣的挫折,不同人的行為反應不同,這啟示我們要學會抓住機會,發掘生命的力量,增強生命的韌性。故選C。4.C 本題考查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精彩。材料中的獲獎者有外賣騎手、村民和退休干部等,他們都是普通人,卻在平凡中迸發出不平凡,可見生命的意義需要自己發現和創造,即使平凡的生命也能創造出偉大,奉獻社會能贏得他人尊重和認可,①③④正確。“只要關注自身發展就能充盈生命”說法過于絕對,②錯誤。故選C。5.C 本題考查做更好的自己。材料與情緒、友誼無關,排除A、B。勵志少年張家城在先天不利的條件下憑借頑強毅力訓練出精湛的籃球技藝,說明他能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克服不利條件,刻苦訓練并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C正確。D說法絕對,排除。故選C。6.A 本題考查呵護友誼。材料中的古語告訴我們呵護友誼需要了解和尊重對方,用心關懷對方,①②正確;朋友之間真誠相待,但要把握好彼此的界限與分寸,③排除。當矛盾發生時要學會正確處理,求同存異,④錯誤。故選A。7.A 本題考查珍愛生命的知識。我們應該認識到生命是短暫的、脆弱的,我們要珍惜生命、我們要熱愛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實現自我價值,故①②③正確;④錯誤,我們要順應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8.C 本題考查調節情緒的方法。小芳通過閱讀、運動、聽音樂等方式轉移了注意力,有利于負面情緒的紓解,C正確。5·3提升練1.C 漫畫文字“你不會爬樹”“你不會游泳”,啟示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不足,正確認識自我要全面看待自己,C正確。材料未體現善于表現自己,A不符合題意。“排斥他人評價”“掩飾自己不足”說法錯誤,B、D均排除。2.D 本題考查情緒,為逆向選擇題。情緒的失控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D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故選D。3.C 本題考查增強生命的韌性、生命的意義。蔣裕燕幼年因為意外失去右臂右腿,把游泳作為人生方向,通過刻苦訓練,奪得東京殘奧會獎牌2金1銀1銅,說明人生難免有挫折,我們要善于發掘自己生命的力量,發現自己生命的獨特性,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②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改正自身缺點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①③不符合題意。故選C。4.D 本題考查活出生命的精彩。“每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是相同的”說法絕對,A錯誤。“只有犧牲個人利益才能實現個人價值”說法絕對,B錯誤。“默默無聞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說法錯誤,C排除。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生更精彩,D正確。故選D。5.A 本題考查正確面對挫折,增強生命韌性。漫畫中家長為孩子擋住了挫折、困難、阻礙、失敗,說明家長沒有意識到挫折是生命成長中的一部分,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對待挫折。A強調人要磨練自己,符合題意。B強調關愛他人,C強調規矩的重要性,D強調孝順父母,均不符合題意,排除。6.答案 (1)①面對挫折,我們需要及時調整自己,正確對待挫折。②我們要發掘自己生命的力量,培養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2)①通過自學成為盲人中醫師,自食其力,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實現了自我價值。②當他人需要幫助時,她自愿承擔責任,幫助盲人學徒們走上工作崗位、捐助貧困學子,讓他們活得有尊嚴,付出自己的愛心。③她愿意死后捐獻器官,將一生獻給祖國,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和人類命運結合起來。解析 (1)本問考查增強生命的韌性。朱麗華因意外導致失明,在身邊人的陪伴與鼓勵下,在“黑暗中追光”“為盲人造光”“用余生發光”。雖然朱麗華遭受了挫折,但她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選擇用自己的勇氣和堅強意志直面挫折,及時調整自己,發掘自己生命中的力量。(2)本問考查生命的意義。聯系教材知識,結合朱麗華的事跡,說明怎樣的一生是值得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