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課標要求 1.知道判斷的基本特征。2.了解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3.學會正確運用判斷。4.結合具體的判斷活動,區分判斷的不同類型。課時1 判斷及正確運用簡單判斷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的判斷活動,知道判斷的基本特征,區分判斷的不同類型,提高思維能力。2.了解簡單判斷,把握判斷的“質”和“量”,說明關系的邏輯性質。3.全面把握事物的性質與關系,提高語言的精確性。一、判斷及其基本特征1.含義: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______的思維形式。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__________中,使用判斷。想一想:如何用哲學上所學“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知識理解“判斷與實踐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本特征(1)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斷定方式:______、______。(2)判斷有真假。①真判斷:斷定______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②假判斷:斷定________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想一想: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判斷,都是真判斷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判斷的表達與類型1.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1)判斷是語句的____________,語句是判斷的____________。(2)不作斷定、沒有______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想一想:通過語句表達判斷時應注意什么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斷的類型標準 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類型 簡單判斷 直接由 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復合判斷 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包括聯言判斷、 和假言判斷想一想:從判斷的形式結構看,“曹操與曹植不是兄弟”是性質判斷還是關系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正確運用簡單判斷1.性質判斷(1)含義: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____________。(2)特點:______、不附加任何條件。議一議:只要正確運用性質判斷,是否就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組成:量項、______、聯項、______。(4)分類依據 分類依據判斷的質 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依據判斷的量 全稱判斷、____________和單稱判斷從質與量的結合上劃分 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5)要求①不能缺少______和______,否則判斷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項與謂項____________,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③要準確地使用______和______,以保證判斷的“量”與“質”都準確無誤。想一想:主項和謂項配合不當是否就無法形成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確運用關系判斷(1)含義: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2)構成:關系者項、______項和______項三部分組成。(3)種類:根據“關系的性質”可分為對稱性關系和________關系。①對象之間關系對稱性的三種表現形式:對稱關系、____________、非對稱關系。②對象之間關系傳遞性的三種表現形式: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____________。1.判斷就是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語句是判斷的思想內容,判斷是語句的語言形式。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斷只能用陳述句。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斷來源于人們的思維,其正確與否要經受邏輯規則的檢驗。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所有的性質判斷都有量項。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關系者項的位置并不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糾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議題:如何正確運用簡單判斷?環節一:通曉判斷辨真假[情境1]看到這個新聞,網絡上有各種評論:小趙說:“那幾個施暴者你晚上睡的安心嗎?”小明說:“老板不負責任,也不勸架。”警方披露:主要犯罪嫌疑人之一的陳某志,牽涉7起司法案件,是失信被執行人,即所謂的“老賴”。《法治日報》分析,結合公安通報的案情以及視頻內容,男性一方在公共場所無事生非或借故生非,隨意毆打、騷擾他人,造成了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損害結果,涉嫌構成尋釁滋事罪——“不是搭訕,是性騷擾;不是雙方互毆,是尋釁滋事;不是發生沖突,是單方面犯罪!”任務1 獨立思考:結合材料思考哪些是判斷,哪些不是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2]以下三組語句都表達判斷:第一組 這個燒烤店所有的顧客都受傷了。這個燒烤店有的顧客受傷了。第二組 這個燒烤店的每一個顧客都受傷了。這個燒烤店沒有一個顧客受傷。第三組 這個燒烤店的部分顧客受傷了。這個燒烤店還有部分顧客沒有受傷。任務2 小組討論:指出上面各組判斷之間的真假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歸納1.哲學同邏輯在研究判斷真假上的不同(1)哲學認識論是從主客體關系角度研究判斷的真假。如“物質決定意識”為真判斷,反之“意識決定物質”則為假判斷。(2)形式邏輯研究判斷只是從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斷之間在形式上的真假關系。如,“這是新學生宿舍”,判斷表達意思不明確,到底是指“新建的學生宿舍”,還是“新學生住的宿舍”,意思不明,無法判斷,屬于形式邏輯錯誤。2.全面理解判斷與語句之間的關系任何判斷都必須用語句表達。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判斷與語句又不完全對應,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有些語句表達判斷,有些語句不表達判斷。①表達判斷的語句有陳述句、反問句、主謂結構的感嘆句和偏正結構的感嘆句。②詢問句、設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中的詢問句不表達判斷。(2)同一個判斷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3)同一個語句在不同語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環節二:簡單判斷會運用[情境1]王某是申奧大使。有些中國網友是理性的。有些中國網友不是理性的。所有冰雪運動員是勇敢的。所有冰雪運動員不是懦弱的。王某擔任申奧大使不是新鮮事。任務1 獨立思考:上述判斷是性質判斷嗎?如果是的話,屬于性質判斷的哪種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2]假設以下關系成立:①小林和小李是朋友。②小林比小李年齡大。③小林信任媽媽。任務2 獨立思考:將上述三個判斷中雙方的位置互換一下,原來的關系是否還能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歸納1.性質判斷依據判斷的“質和量”結合起來劃分按照“量”劃分 按照“質”劃分 按照“質+量”劃分全稱判斷 肯定判斷 全稱肯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判斷 單稱肯定判斷否定判斷 全稱否定判斷單稱判斷 特稱否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2.性質判斷的常見錯誤我們強調運用性質判斷“質”“量”要準確,凡“質”“量”不準確的性質判斷都是錯誤的。常見的錯誤有以下三種。(1)主謂失合。主項與謂項不是同一個范疇,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聯系,這樣的錯誤叫作主謂失合。(2)斷定過量。例如,“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這個判斷使用了全稱量詞,是全稱判斷。事實上,并不是每一種金屬都是固體,如水銀就不是固體。這個判斷的錯誤是量項對主項的限定過大,這種錯誤叫作斷定過量。(3)誤用多重否定。有時,為了表達強烈的語氣,往往用雙重否定,或者為了特殊的表達意圖,使用三重否定,這時候就應當格外小心。例如,“沒有誰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不安定”,這句話等于“誰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不安定”,顯然,這與說話者的本意正好相反。提醒 并非所有判斷都需要量項①全稱判斷、特稱判斷需要量項。②單稱判斷不需要量項,而是由主項、聯項和謂項三部分構成。考向一 判斷的內涵[學科素養:科學精神]例1 (2022·遼寧大連期中)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詩《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中的四句話,屬于判斷的有( )①紅豆生南國 ②春來發幾枝③愿君多采擷 ④此物最相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二 判斷的基本特征[學科素養:科學精神]例2 (2022·天津市東麗區期末)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關于判斷的真假,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判斷的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它就是真的②形式邏輯只從形式上研究判斷及判斷之間關系的真假③形式邏輯從主客體關系角度研究判斷的真假④判斷正確與否最終要經受形式邏輯規則的檢驗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考向三 判斷的表達[學科素養:科學精神]例3 (2022·江蘇蘇州高二期末)歧義是指語言文字的含義不明確,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可能的理解。下列語句中,不存在歧義的是( )A.他連我們局長都不認識B.你等我一下,咱們一起走C.民政部已向華北、東北調撥物資D.縣里通知,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匯報考向四 正確運用簡單判斷[學科素養:科學精神]例4 (2023·河南延津縣高二課時練)從質與量的結合上看,下列性質判斷的判斷形式相同的是( )①并非所有的物品都是有價值的②有些大學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③事物的運動變化都是有規律的④小潘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中學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例5 下列表示關系的概念中,屬于傳遞關系的有( )①上下關系 ②認識關系③大于關系 ④喜歡關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③④課時1 判斷及正確運用簡單判斷新知導學 素養奠基一、1.斷定 認識活動想一想: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某一個判斷是不是真判斷要經受實踐的檢驗。2.(1)肯定 否定 (2)①符合 ②不符合想一想:符合實際的判斷是真判斷,判斷雖來源于社會實踐,但卻不是都符合客觀實際。二、1.(1)思想內容 語言形式 (2)真假想一想:①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②對于含義不明確的語句,我們需要依據語言的具體情況排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2.判斷 概念 關系判斷 選言判斷想一想:“曹操與曹植不是兄弟”是關系判斷。三、1.(1)簡單判斷 (2)直接議一議:人們認識事物,首先要判斷它們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這就需要運用性質判斷。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質外,還與其他事物有多種關系。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既要認識事物的性質,也要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運用關系判斷。認識事物,只有既弄清對象的性質,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3)主項 謂項 (4)特稱判斷 (5)①主項 謂項 ②配合不當 ③量項 聯項想一想:主項和謂項配合不當照樣可以形成判斷。但準確地運用性質判斷,要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2.(2)關系 量 (3)傳遞性 ①反對稱關系 ②非傳遞關系易錯矯正1.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2.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3.判斷一個語句是否為判斷,要看其是否符合判斷的基本特征。不是只有陳述句才能表達判斷,反問句也可以表達判斷。4.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5.在性質判斷中,全稱判斷用全稱量項,如“所有金屬是導體”,全稱量項在語言表達中可以省略,如“金屬是導體”。特稱判斷用特稱量項,如“有些作家是青年”;單稱判斷沒有量項,如“李白是大詩人”。6.在關系判斷中,關系者項的位置是否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具有對稱關系的兩個事物來說,其位置的調換一般不會影響這個關系判斷的性質。但是對具有反對稱關系、非對稱關系、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非傳遞關系的事物來說,關系者項的位置是不能調換的。議題探究 素養形成環節一 任務1 小趙既沒有肯定什么也沒有否定什么,不是判斷。小明的話表達了一種否定;警方的披露表達了一種肯定;《法治日報》的分析中既有肯定,又有否定,均為判斷。任務2 第一組兩個判斷不一致,對該燒烤店的顧客受傷是假判斷。第二組兩個判斷自相矛盾,為假判斷。第三組兩個判斷表達的意思一致,為真判斷。環節二 任務1 (1)這些判斷均是性質判斷,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2)分別屬于單稱肯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任務2 ①一定成立。②一定不成立。③不一定成立。考向研析 素養提升例1 B [“紅豆生南國”和“此物最相思”是對事物的性質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屬于判斷,B正確;“春來發幾枝”是疑問句,不屬于判斷,排除②;“愿君多采擷”是祈使句,不屬于判斷,排除③。]例2 A [判斷的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它就是真的,①正確;形式邏輯只從形式上研究判斷及判斷之間關系的真假,不從主客體關系角度研究判斷的真假,②正確,③錯誤;判斷正確與否最終要受社會實踐的檢驗,④錯誤。]例3 B [A可以理解為他不認識我們局長,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局長不認識他,存在歧義,排除;C可以理解為民政部給華北、東北調撥物資,也可以理解為民政部從華北、東北調撥物資,存在歧義,排除;D可以理解為15日之前去匯報,也可以理解為15日這天去匯報,存在歧義,排除。]例4 A [①②都是特稱肯定判斷,形式相同,符合題意。③屬于全稱肯定判斷,不選。④屬于單稱肯定判斷,不選。]例5 A [傳遞關系是指如果一對象與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也具有那種關系,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還具有那種關系。上下關系和大于關系都屬于傳遞關系,①③符合題意。認識關系和喜歡關系屬于非傳遞關系,②④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