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 語文園地一 課時 2課時 授課時間課標要求 通過比較幾組含有加點詞語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的不同體會多義詞的意思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確定的方法。背景分析 學生學習了第一單元描寫事物的課文,知道抓住事物的特點來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具體事物來抒發感情的。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學習用對比的方法描寫事物。 2.通過句子的對比,找出句子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處,掌握對比的修辭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詞多義”,學習如何正確把握詞語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詞義的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蟬》。學習 重難點 1.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學習用對比的方法描寫事物。 2.積累古詩詞。 3.根據語境理解相同詞語的不同意思,并會寫句子。評價任務 1.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學習用對比的方法描寫事物。 2.通過句子的對比,找出句子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處,掌握對比的修辭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詞多義”,學習如何正確把握詞語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詞義的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蟬》。所需條件 1.多媒體課件; 2.收集有關“一詞多義”的詞語; 3.學生查找相關詩人虞世南的資料。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一 借物抒情 一詞多義學 習 過 程 學 習 過 程 第一課時 學習任務一:交流平臺 學生交流:學習了這一單元,你們有什么收獲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班內質疑: 1.《白鷺》一課通過描寫白鷺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對白鷺平凡之美的贊美和對白鷺的喜愛之情;《珍珠鳥》通過描寫珍珠鳥由怕人到親人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及抒發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落花生》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桂花雨》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字里行間,桂花香氣彌漫,故鄉如影隨形,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文章四溢濃濃思鄉之情。 2.課堂訓練: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________的,文章或蘊含著濃濃的感情,或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僅帶給她許多童年的快樂的回憶,還寄托了她濃濃的___________之情,讓人深受感動;《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來說明做人的道理;《白鷺》一文讓人在體會白鷺美的同時,明白了美就蘊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們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珍珠鳥》則體現出___________的快樂與美好。 (事物 琦君 思鄉 樸實無華 用處很多 平常 信任) 3.思考: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總會用到類似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手法,比如:媽媽包的餃子,餃子里蘊含著母親對孩子的愛。還有沒有同學能夠舉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喜歡在冬天開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學習任務二:詞句段運用 學生自由讀句子,談發現 a.大聲朗讀書中的句子。 b.思考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發現它們寫法上的相似之處的。 班內質疑: 1.這兩個句子都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對比,體現出花生的樸實無華;把白鷺和“白鶴、蒼鷺”對比,體現出白鷺的“一切都很適宜”的特點。 2.對比描寫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寫法,這種寫法能突出事物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要學習這種寫法,并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中去。 學習任務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我們回顧了本單元的課文內容,我們學習了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還掌握了一種修辭手法叫做(對比),在以后的寫作中,同學們可以大膽運用這些方法技巧,來給我們的文章增加亮點。 課堂作業:運用這種寫法再寫一段話。 第二課時 學習任務一:回顧導入,繼續學習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和一種修辭手法叫做(對比),那么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另一個新的知識點。請同學們到課文【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 比較每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根據要求用“溫和”寫句子。 a.讀句子,理解加點詞語的不同意思。 b.理解“溫和”的不同含義,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語境中有時意思不同的詞語寫出一個。 師: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不同的含義。 開辟:在第一句中是“開墾荒地”的意思,指“我們”一家人把荒著的土地開墾出來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為“創立、創設”,指人工智能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姿態: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體呈現的樣子”,指梅樹枝條特殊的樣子;在第二句中是“風格,氣度”,指人們所呈現出來的精神。 溫和 在第一句中(形容氣候)這里常年氣候溫和,很少有惡劣天氣;在第二句中(形容性格)他性格溫和,對人很好。 例:精神一詞,有時指“活躍,有生氣”。例句: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詞還有“宗旨、主要的意義”的意思。例句:我們要領會文件的精神。 那么在我們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有沒有遇到過類似“一詞多義”的詞語呢?思考一下,請同學們回答交流。 眉目:這個女孩眉目清秀。這件事情總算有了眉目。 意識:我意識到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他的意識漸漸模糊,最后暈了過去。 學習任務二:學習古詩,日積月累 通過上節課和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語言中蘊含的內涵真是博大精深,而在文學中,有一種文學體裁,正是語言高度凝練的體現,這種文學體裁,就叫做——詩。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日積月累的這首古詩吧。(板書詩題)請同學們一起齊讀這首古詩。 介紹作者 學生自由讀《蟬》。 同桌之間相互交流,理解詩意。 飲:飲用,喝。清露:純凈的露水。流響:指接連不斷的蟬鳴聲。 藉:憑借。 這首詩詩人以“蟬”喻指清高尊貴的人,比喻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學習任務三:課堂小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言藝術更是博大精深。通過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一種寫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還學習了一首古詩,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當 堂 檢 測 用“溫和”的兩個語義寫句子。作 業 內 容 1.背誦默寫《蟬》。 2.自己搜集兩個“一詞多義”的詞語,并根據不同的語境造句。一 致 性 從理解詞語的意思,到能根據要求寫句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