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聚落的發展變化學習目標1.能夠運用圖片對比說出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的差異,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2.學會根據收集到的有關聚落圖片以及其他地理信息,通過小組探究、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對聚落的形成和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進行分析說明。3.初步養成積極探究問題,自主尋求解決方法的能力。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4.◎重點: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鄉村與城市1.我們把人類的集中居住地稱作 。聚落一般分為 和 兩大類。 2.鄉村是主要從事各種 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主要有 、 、 等不同的村落類型。 3.城市是主要從事 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的 達到一定的規模。 4.你所在的地方屬于鄉村還是城市 知識點二 聚落與環境1.不同的聚落景觀,既反映了各自的 特點,又體現了不同時期居民不同的 和 。 2.早期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 、土壤 、水源 、氣候 、自然資源 、交通 的地區。 3.四大文明發祥地分別位于中國 地區、埃及 流域、古巴比倫 流域和印度 流域。 4.在 、 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5.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 工程。 6.世界的各種民居建筑,大都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結合當地的 ,就地取材,適應當地的 ;二是反映一定的 和 。 知識點三 保護人類的文化遺產、1.文化遺產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的 特色,反映了各個不同階段的 、 、 的發展水平和 、 習慣,成為人類發展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2.意大利的 ,法國的 ,巴西的 ,我國山西省的 、云南省的 、安徽省的 、福建省的土樓區等聚落都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答案】知識點一1.聚落 鄉村 城市2.農業 林場 牧場 漁村3.非農業生產活動 人口數量4.據實回答。知識點二1.自然環境 社會文化生活 經濟發展水平2.平坦 肥沃 充足 溫暖濕潤 豐富 便利3.黃河—長江中下游 尼羅河 兩河 恒河4.高山 荒漠5.長江三峽6.自然環境 氣候 生產方式 文化觀念知識點三1.文化 社會 經濟 文化 民俗 宗教2.威尼斯城 巴黎塞納河畔 巴西利亞 平遙古城麗江古城 皖南古村落【合作探究】1.奇思妙想。假設你是古代部落首領,想帶著族人定居下來,你會選擇怎樣的地方 2.探究。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以下民居建筑特色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民居建筑 當地的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筑特點東南亞的高腳屋西亞的村莊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的冰屋我國黃土高原上的窯洞我國云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3.仔細閱讀課本P91“知識之窗”中的材料,說說麗江古城為什么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展示交流。(1)請說出你所生活的鄉村或城市的一些發展變化的特點。(2)向同學們展示你收集到的世界文化遺產聚落圖片。(3)聽了大家的展示交流,你還有哪些收獲要與大家分享,請寫出來。備選問題你還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遺產 【答案】1.我會選擇一個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方。因為這樣的地方適于耕作,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及部落的發展。2.全年炎熱多雨 雙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 白天炎熱,晝夜溫差大 墻厚、窗小 終年嚴寒,氣溫低 用冰塊搭建而成 氣候干旱,少雨 挖黃土,造窯洞 炎熱多雨 用竹子建雙層竹樓3.麗江古城冬暖夏涼,河流交錯,全城橋梁354座,享有“橋城”“高原姑蘇”和“東方威尼斯”等美譽。麗江古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納西族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選型方面融合了漢族、白族、藏族建筑的傳統風格。此外,這里還有獨具一格的街巷集市、民風習俗和古老神奇的納西古樂、東巴文化等。古城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備選問題西藏布達拉宮、四川九寨溝、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