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第2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文字、地圖和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公轉,并與地球自轉進行比較,掌握地球公轉的中心、方向、周期和特征。2.運用地球公轉的知識,解釋身邊一些與地球公轉有關的地理現象。3.知道五帶劃分的依據和界線,并舉例說明各溫度帶的特點。4.◎重點: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為什么會有季節變化1.比較地球公轉與地球自轉的特點,完成下表。比較項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運動方向轉動一周的時間旋轉的中心轉動的特征2.一年中,由于地球在公轉時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使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上受太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各地的晝夜長短也隨之產生變化,因而人們把一年劃分為 、 、 、 四個季節。 3.在北半球,每年的 前后,太陽光直射 ,為春分;春分之后,太陽直射點慢慢 移動,至 前后,太陽光直射在 ,為夏至;夏至之后,太陽直射點慢慢 移動,9月23日前后,太陽光直射 ,為秋分; 前后,太陽光直射 ,為冬至;冬至之后,太陽直射點慢慢 移動,春分之日又回到赤道。南半球與北半球季節 。 知識點二 地球上的五帶是怎樣劃分的1.人們根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 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 、 、 、 和 等五個熱量帶。 2.李明同學說他的家鄉四季變化非常明顯,那么他的家鄉可能在 ( )A.北寒帶 B.北溫帶C.熱帶 D.南寒帶3.有些地區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太陽在地平線上運行,終日不落,這種現象我們稱為 ,它分布在 和 地區。 4.熱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是 ,熱帶與南溫帶的分界線是南緯23.5°(南回歸線),北溫帶與北寒帶的分界線是 , 與 的分界線是南緯66.5°(南極圈)。 5.我國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 ,小部分位于 。 【答案】知識點一1.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24小時(一天) 一年 地軸太陽 地軸總是傾斜的,北極永遠指向北極星附近公轉軌道與地軸之間成66.5°夾角2.春 夏 秋 冬3.3月21日 赤道 向北 6月22日 北回歸線 向南 赤道 12月22日 南回歸線 向北 相反知識點二1.熱量 熱帶 北溫帶 南溫帶 北寒帶 南寒帶2.B3.極晝 北極 南極4.北緯23.5°(北回歸線) 北緯66.5°(北極圈) 南溫帶 南寒帶5.北溫帶 熱帶【合作探究】1.游戲。 組織學生兩人一組合作演示地球公轉。一人當作“太陽”站立不動,另一人當作“地球”,傾斜著身子圍繞“太陽”運動。要正確演示出地球公轉的方向。2.參照課本圖1.21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公轉,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回答下列問題。(1)一年之中,你所在地區每天中午太陽都升得一樣高嗎 什么季節升得高些,什么季節比較低 (2)在同一天中,早晨、傍晚、中午這三個時段,哪個時段太陽光照射得最厲害 你能從這一現象中總結出什么規律 (3)與太陽光在一天中的變化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又有什么規律 3.讀課本圖1.23地球上的五帶,按下列步驟進行探究分析。(1)找出劃分五帶的分界線。(2)說出并記住五帶的名稱。(3)觀察平行的太陽光線照射在球體形狀的地球表面以后,不同緯度上太陽高度角存在差異,并由此分析五帶形成的原因。(4)歸納總結五帶的特點。4.繪圖。 自己動手繪制一幅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示意圖,并標注出二分二至日時的地球位置及公轉方向。5.展示交流。(1)請三位同學分別代表熱帶、溫帶、寒帶的居民,說說各溫度帶的特點。(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四季變化的感受。(3)向全班同學說說你觀察到的不同季節正午時太陽光線在室內的變化情況。(4)請去過南半球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去過南半球的人)談談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的感受。(5)聽了大家的展示交流,你還有哪些收獲要與大家分享,請寫出來。備選問題某中學生地理興趣營準備于8月份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從上海出發縱穿太平洋,歷時一個半月到達南極,實地體驗全球氣候變暖對地球的影響。為了順利完成本次南極旅行,他們應做哪些準備 【答案】2.(1)不一樣高。夏季高,冬季低。(2)中午。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小。(3)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由春季向夏季逐漸增多,夏季所得到的太陽光熱最多,再由夏季向秋季和冬季逐漸減小,冬季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最少。3.(1)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2)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3)由于不同緯度上太陽高度角的差異,地球表面各地獲得太陽熱量存在差異。(4)熱帶有太陽直射,溫帶四季分明,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備選問題由于沿途需經過亞熱帶、熱帶、溫帶、寒帶,所以應注意氣溫的變化,特別是做好防寒、防紫外線的準備,如帶好防寒衣物、遮陽鏡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