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7 元素和構成物質的微粒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考點1 分子、原子、離子 ☆☆ ①說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知道有引力和斥力②說出原子和原子核的構成③知道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④認識元素的符號所表示的含義,元素周期表等考點2 元素 ☆☆■考點一 分子、原子、離子 1.原子結構模型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鉛球模型或實心球模型。湯姆生(發現電子):西瓜模型或葡萄干面包模型。盧瑟福(發現原子核):核式結構模型或行星模型。玻爾:分層模型。2.原子的結構原子3.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的比值。原子的相對質量沒有具體的質量單位。一般情況下,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4.同位素指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種元素。如C和C等。物質、元素、分子、原子間的關系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某物質是由氧元素組成的,該物質可能是氧氣(O2)或臭氧(O3),也可能是氧氣(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考點二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總稱。物質的元素組成:1.物質組成: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2.單質和化合物①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②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3.元素符號的意義①宏觀:宏觀上表示一種元素;②微觀:微觀上表示該種元素的一個原子;③物質:由原子構成的物質也表示該種物質。4.元素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知識拓展】1.元素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而原子、分子、離子是微觀概念,既講種類也講個數。2.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混合,雖然只有一種氧元素,但它是混合物。3.化合物和混合物不能相混淆,化合物屬于純凈物。空氣、溶液、合金等都是常見的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屬于純凈物。■考點一 分子、原子、離子 ◇典例1:(2023九下·永康模擬)現在已經實現了4680無極耳電池量產,可以讓電動汽車價格更低性能更高。其中一項技術突破是陽極材料用硅代替了石墨,相關信息如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硅是一種金屬元素B.硅比碳多8個質子C.與其他元素根本區別是中子數不同D.碳相對原子質量是12.01克【答案】B【解析】根據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名稱帶“石”的為非金屬元素;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分析。【解答】A.硅是一種非金屬元素 ,不符合題意;B.硅比碳多14-6=8個質子 ,符合題意;C.與其他元素根本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不符合題意;D.碳相對原子質量是12.01 ,不符合題意;◆變式訓練1:(2023·杭州模擬)據報道,“火星快車”號探測器在火星大氣層中發現了一種氧氣分子18O16O,請問一個16O2分子和一個18O16O分子中哪種微粒的數目不相等( )A.質子 B.中子 C.原子 D.電子【答案】B【解析】原子的結構包括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原子核包括質子和中子,其中質子數加上中子數數值上等于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解答】 18O 是氧元素,其質子數為8,中子數為18-8=10 , 16O 也是氧元素,其質子數也是8,中子數為16-8=8,故 18O和16O的中子數不同,故16O2分子和一個18O16O分子中的中子數不同,故選B,A、C、D錯誤◇典例2:(2023·慈溪模擬)小嘉在整理科學知識時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相同和不同。(1)氕、氘、氚原子(圖1)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 ”不同,故互為同位素原子。(2)硫(圖2)和鐵絲(圖3)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中都裝有水,但水的作用不同。鐵絲與氧氣反應時,集氣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3)鎂條與鹽酸反應(圖4)、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圖5)都有氣體生成,但后者為 反應(選填“吸熱”或“放熱”),故沾有水的玻璃片最終能被黏在燒杯底部。【答案】(1)中子數(2)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濺落炸裂瓶底(3)吸熱【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同位素的定義、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及化學反應時的能量變化。(1)根據同位素的定義進行解答;(2)根據水在實驗操作中的作用進行解答;(3)根據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情況進行解答。【解答】(1)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原子稱為同位素,因此氕、氘、氚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它們的中子數不同;(2)鐵絲與氧氣反應時,能夠生成熔融的四氧化三鐵,為了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濺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因此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的水;(3)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時能夠吸收熱量,使沾有水的玻璃片被黏在燒杯底部。◆變式訓練2:(2022·杭州模擬)化學學科有一些專業化學用語,下列化學用語與含義相符是( )A.兩個氧原子:O2B.兩個硫酸分子:2H2SO4C.1個亞鐵離子:Fe3+D.氧化鋁中鋁元素的化合價顯+3價:,【答案】B,D【解析】根據元素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分析判斷。【解答】A.兩個氧原子:2O,故A錯誤;B.兩個硫酸分子:2H2SO4 ,故B正確;C.1個亞鐵離子:Fe2+,故C錯誤;D.氧化鋁中鋁元素的化合價顯+3價,寫作: ,故D正確。■考點二 元素 ◇典例1:(2023九下·永康模擬)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土壤中含有較豐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圖是氦 —3和氦—4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圖中“ ”代表( )A.質子 B.中子 C.電子 D.原子核【答案】B【解析】根據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電子繞原子核運動,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分析。【解答】 氦 —3和氦—4的原子屬于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且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則 “ ”代表中子;◆變式訓練1:(2023·寧波)“小數據”引發“大發現”。1892年,瑞利經多次實驗測得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密度為1.2572克/升,與相同條件下純凈氮氣的密度比較,發現均偏大0.5%,繼續研究發現了氬氣。(1)元素周期表中氬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則氬原子的質子數為 。(2)瑞利認為偏大0.5%的細微差別不是誤差。下列事實能支持瑞利這一觀點的是 。A.所有科學實驗中都是存在誤差的B.當時實驗技術,能使誤差小于0.5%C.當時其他科學家重復該實驗,也得到相近結果【答案】(1)18 (2)B;C【解析】(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統稱;(2)誤差是指人為或實驗器材引起的在合理范圍內的偏差。【解答】(1)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故為18;(2)瑞利認為偏大0.5%的細微差別不是誤差,故A錯誤,BC正確。◇典例2:(2023·舟山)2020年12月,貼滿“暖寶寶”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圖片(如圖1)火遍全網。給返回器貼“暖寶寶”是為了防止它攜帶的推進劑無水肼(N2H4)凝固。(1)無水肼中各元素的質量分數模型如圖2所示,圖中甲表示的元素是 。(2)下列關于無水肼說法正確的有 。A.無水肼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 B.無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C.無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氫元素組成 D.無水肼由2個氮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答案】(1)N或氮(2)A;B【解析】(1)根據化學式計算氮和氫兩種元素的質量大小,然后結合圖2判斷即可;(2)①相對分子質量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和;②根據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計算;③分子由原子構成;④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解答】(1)根據化學式 N2H4 可知,無水肼中氮和氫兩種元素的質量之比為:(14×2):(1×4)=7:1。根據圖2可知,甲表示的元素應該是N或氮;(2)A.無水肼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4×2+1×4=32,故A正確;B.在N2H4 中,H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得到:2x+(+1)×4=0,解得:x=-2,則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B正確;C.無水肼分子由氮原子和氫原子組成,故C錯誤;D.無水肼分子由2個氮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故D錯誤。◆變式訓練2:(2023·舟山)氫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斷完善和修正的。請結合資料回答:(1)卡文迪許用鋅與足量的酸反應得到可燃空氣,該可燃空氣其實是 ;(2)圖甲A、B原子和圖乙中的 原子的總稱為氫元素(填字母)。【答案】(1)氫氣(H2) (2)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統稱。【解答】(1)鋅和稀酸反應可制得氫氣,氫氣可燃;(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統稱,故C和AB相同,其質子數都為1個;1.(2021·臺州)有一種人造氫原子(可表示為4H)的原子核中有3個中子,它可以結合成4H2分子。一個4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個數不等于2的是( )A.原子 B.質子 C.中子 D.電子【答案】C【解析】根據一個4H2分子中含有2個H原子及一個氫原子質子數為1分析。【解答】 一個4H2分子中含有2個H原子,一個人造氫原子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3,則4H2分子中質子數=電子數=2, 中子數為6;2.(2023·寧波)古人通過往銅中加入錫()熔合制成青銅器。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9,質子數為50。則錫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169 B.119 C.69 D.50【答案】D【解析】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分析。【解答】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錫的質子數為50,則電子數也為50;3.(2021·臺州)如果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硫原子,則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根據化學式確定原子的個數和種類,據此分析判斷。【解答】二氧化硫的化學式為SO2,則一個二氧化硫分子有兩個氧原子和一個硫原子構成,模型為:,故C正確,而A、B、D錯誤。4.(2023·寧波)華南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動態“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實現了在室溫下對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離。一個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質子個數為( )A.3 B.10 C.12 D.20【答案】B【解析】根據分子由原子構成,氫、氧原子質子數分析。【解答】一個重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氫原子質子數為1,氧原子質子數為8,則重水分子中含有質子個數為10;5.(2023·衢州)金屬鈉可以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鈉。從微觀角度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燃燒過程中鈉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B.氯離子中質子數大于電子數C.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相互吸引,構成電中性的氯化鈉D.氯原子轉變為氯離子的過程中,核內質子數不變【答案】B【解析】A、根據鈉原子易失去電子達到相對穩定結構形成鈉離子分析;B、根據氯離子質子數小于電子數分析;C、根據氯化鈉中鈉離子和氯離子所帶電荷數相等分析;D、根據氯原子和氯離子電子數不同,質子數相等分析。【解答】A. 燃燒過程中鈉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 ,不符合題意;B. 氯離子中質子數為17,電子數為18,質子數小于電子數 ,不符合題意;C. 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相互吸引,正負電荷數相等,構成電中性的氯化鈉 ,不符合題意;D. 氯原子轉變為氯離子的過程中,只是核外電子數發生變化,核內質子數不變 ,不符合題意;6.(2023·寧波)長征七號火箭采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作為推進劑,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氧屬于混合物B.CH3(CH2)10CH3 屬于無機物C.保持液氧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D.CH3(CH2)10CH3 可以燃燒,具有助燃性【答案】C【解析】A、根據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為純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為混合物分析;B、根據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為有機物分析;根據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分析;根據可以燃燒的物質具有可燃性分析。【解答】A、液氧為氧氣的液態,屬于純凈物,不符合題意;B、CH3(CH2)10為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不符合題意;C、保持液氧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為氧分子,符合題意;D、CH3(CH2)10可以燃燒,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題意;7.(2023·衢州)19世紀末,科學界有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電流不能通過蒸餾水,也不能通過固體鹽塊,但把鹽塊放進蒸餾水中溶解成鹽水時,電流卻一下子暢通起來。鹽水為什么能導電?阿倫尼烏斯認為鹽溶于水,就產生了帶電的離子,這些離子移動就能導電。但遭到了許多科學家的質疑:氯氣是一種有毒氣體,如果水中有氯離子,為什么鹽水是無毒的?鈉遇水就會劇烈反應,如果水中有鈉離子,為什么一點反應都沒?(1)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知道離子是原子得失 形成的,鹽水能導電是因為鹽水中存在鈉離子和氯離子。(2)當時科學家有“劃線部分”的想法,是因為他們還不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發生改變,會導致它的 性質也改變”。【答案】(1)電子(2)化學【解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三種:分子、原子和離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解答】(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離子是原子得失電子形成的;(2)物質的性質是由其構成的微粒所決定的,“構成物質的微粒發生改變,會導致它的化學性質也改變”。8.(2023·舟山)人類對水分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材料1:1803年,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認為水是由氫、氧元素的各一個原子構成的“HO原子”。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概念,認為分子包括同種原子結合而成的“簡單原子”和不同原子結合而成的“復雜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觀點。材料3:1833年,戈丹根據定量測算的結果繪制了氫氧結合變成水分子的“體積圖”(如圖)。而后,“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觀點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1)水分子(H2O)屬于阿伏加德羅提出的“ 原子”(選填“簡單”或“復雜”)。(2)請將如圖方框中“?”處補全: 。【答案】(1)復雜(2)【解析】(1)根據水分子由氫、氧原子構成分析;(2)根據氧分子的構成分析。【解答】(1)水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 屬于阿伏加德羅提出的復雜原子;(2)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表示為;9.(2022·溫州)“原子-分子”學說的建立經歷了曲折的過程。材料一: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復雜原子”。材料二:1809年,蓋·呂薩克認同道爾頓的原子論,并提出自己的假說: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中含有相同數目的原子(包括“復雜原子”)。道爾頓反對蓋·呂薩克的假說,他認為若該假說成立,解釋化學反應時,有些反應會推導出“半個原子”,與原于論矛盾。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解決了道爾頓和蓋·呂薩克的矛盾。隨后科學家們確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學說。(1)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2)道爾頓原子論中“復雜原子”構成的物質,按現在物質的組成分類,屬于純凈物中的 。(3)依據道爾頓的原子論和蓋·呂薩克的假說,下列反應能推導出“半個原子”的是__________。(可多選)A.1升氫氣和1升氯氣化合成2升氯化氫氣體B.2升氫氣和1升氧氣化合成2升水蒸氣C.木炭與1升氧氣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D.木炭與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E.硫與1升氫氣化合成1升硫化氫氣體【答案】(1)電子(2)化合物(3)A;B;D【解析】(1)在原子內部,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中子不帶電;(2)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3)根據資料中的信息分析。【解答】(1)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電子,得出了原子可以繼續再分的結論;(2)道爾頓原子論中“復雜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即為不同原子構成的分子,按現在物質的組成分類,屬于純凈物中的化合物;(3)A.1升氫氣和1升氯氣化合成2升氯化氫氣體,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中含有相同數目的原子(包括“復雜原子”),則每一個氯化氫“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氯“原子”和半個氫“原子”,即“半個原子”,故A符合題意;B.2升氫氣和1升氧氣化合成2升水蒸氣,則每一個水“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氧“原子”和一個氫“原子”,即“半個原子”,故B符合題意;C.木炭與1升氧氣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則每一個二氧化碳“原子”中就應只含有一個氧“原子”,故C不合題意;D.木炭與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則每一個一氧化碳“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二氧化碳“原子”,即“半個原子”,故D符合題意。E.硫與1升氫氣化合成1升硫化氫氣體,則每一個氯化氫“原子”中就應只含有一個氫“原子”,故E不合題意。故選ABD。1.(2023·柯橋模擬)“鈦基消氣劑”因其強大的吸氣功能常常被使用在真空電子器件中,其主要成分金屬鈦。鈦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8,質子數是22。則鈦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22 B.26 C.48 D.70【答案】A【解析】【解答】原子中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質子數=原子序數。質子數是22 ,故 鈦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也為22。2.(2022·南湖模擬)酒駕測試儀器中有一種重要元素——鉻,鉻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4,相對原子質量為52,則鉻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A.52 B.24 C.28 D.76【答案】B【解析】原子的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解答】原子的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故核電荷數為24。3.(2023·路橋模擬)2023年4月,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鈾同位素原子,這一發現將對核能和核武器相關領域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的核外電子數為( )A.46 B.92 C.149 D.241【答案】B【解析】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等于核電荷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解答】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等于核電荷數=92;相對原子質量為241;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所以中子數為149,所以的核外電子數為92;4.(2022·溫州模擬)如圖為某原子結構示意圖,其中“ ”表示核外電子,則該原子含有的質子數為( )A.1個 B.2個 C.3個 D.4個【答案】A【解析】根據原子中電子帶負電荷,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質子數=電子數分析。【解答】由圖示可知,該原子核外一個電子,則核內質子數也為1;5.(2023·江山模擬)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該實驗不能證明的是( )A.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B.原子不是實心球體,大部分空間是空的C.原子核體積很小D.原子核質量比較大【答案】A【解析】根據α粒子轟擊金屬箔實驗的現象以及對此作出的推斷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A.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不能證明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B.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原來的方向直接通過,說明原子不是實心球體,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只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說明α粒子碰到的原子核體積很小,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說明α粒子碰到的原子核的質量比較大,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6.(2023·路橋模擬)光晶格鐘是利用鍶-88原子可吸收或發出特定振動頻率的光這一性質來計時的時鐘,其精度極高。鍶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化學性質與鎂、鈣等相似。如圖為鍶元素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鍶的原子序數是88B.鍶原子核內有38個中子C.鍶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D.鍶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層電子成為Sr2+【答案】D【解析】A.原子序數一般位于元素符號的左上角;B.中子數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C.根據原子序數可以判斷其位于第幾周期;D.原子通過得失電子形成離子。【解答】A. 鍶的原子序數是38;B. 鍶原子核內有50中子;C. 鍶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鍶原子共有4個電子層,所以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D. 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容易失去2個電子。7.(2023·杭州模擬)2020年12月,貼滿“暖寶寶”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圖片火遍全網,給返回器貼“暖寶寶”是為了防止它攜帶的推進劑無水肼(N2H4)凝固。下列關于無水肼說法正確的是( )A.無水肼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克B.無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C.無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氫元素組成D.無水肼由2個氮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式的常見含義,包括原子數目,種類等信息。【解答】A.相對分子質量為32;B.氫為+1價,故氮元素為-2價;C. 無水肼由氫元素和氮元素組成;D. 一個無水肼分子由2個氮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8.(2023·杭州模擬)“美林”是常用的退燒藥,其有效成分是布洛芬(C13H18O2),下列有關布洛芬的說法正確的是( )A.C13H18O2不屬于有機物B.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布洛芬分子由碳、氫、氧3種元素組成D.布洛芬中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個數比為18:13:2【答案】B【解析】A、根據含碳化合物為有機物分析;B、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分析;C、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分析;D、根據化學式右下角數字為原子個數比分析。【解答】A.C13H18O2為含碳元素化合物,屬于有機物 ,不符合題意;B.布洛芬中碳、氫、氧元素質量比為156:18:32,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符合題意;C.布洛芬分子由碳、氫、氧3種原子構成,布洛芬由碳、氫、氧元素組成 ,不符合題意;D.布洛芬中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個數比為18:2:13 ,不符合題意;9.(2023·寧波模擬)2022年2月4日冬季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國際奧委會嚴禁運動員服用興奮劑。可卡因是一種興奮劑,其化學式C17H21NO4,有關可卡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卡因是由C,H,O,N這4種元素組成的B.可卡因含有43個原子C.可卡因屬于無機物D.可卡因由17個碳原子、21 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4個氧原子構成【答案】A【解析】根據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分子由原子構成,化學式右下角數字為一個分子中原子個數分析。【解答】A.可卡因是由C,H,O,N這4種元素組成的 ,符合題意;B.可卡因由分子構成,一個分子含有43個原子 ,不符合題意;C.可卡因屬于有機物 ,不符合題意;D.可卡因由分子構成,其一個分子由17個碳原子、21 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4個氧原子構成 ,不符合題意;10.(2023·杭州模擬)小舟在整理科學知識時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相同和不同。(1)圖1中氕、氘、氚原子具有相同的。 數,但中子數不同,故互為同位素原子。(2)圖2中硫和鐵絲分別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中都裝有水,但水的作用不同。鐵絲與氧氣 反應時,集氣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3)圖3中鎂條與鹽酸反應(左)、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右)都有氣體生成,但后者為吸熱反應,使水發生, (寫出一種物態變化),最終使原來沾有水的玻璃片被黏在燒杯底部。【答案】(1)質子(2)防止高溫熔融物飛濺,使瓶底炸裂(3)凝固【解析】(1)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和不同中子數的原子,成為同位素原子;(2)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分析;(3)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向外放熱,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圖1中氕、氘、氘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中子數不同,故互為同位素原子。(2)鐵絲與氧氣 反應時,集氣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溫熔融物飛濺,使瓶底炸裂;(3)圖3中鎂條與鹽酸反應(左)、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右)都有氣體生成,但后者為吸熱反應,使水發生凝固,最終使原來沾有水的玻璃片被黏在燒杯底部。11.(2022·南湖模擬)考古時常用死亡生物體內碳-14的含量減少一半所需的時間來推測生物的死亡年代。(1)如圖所示,碳-14與碳-12屬于同位素原子,它們的原子核內 不相同。(2)大氣中的氮-14在宇宙射線的作用下會變成碳-14,使地球上碳-14總量基本保持不變。從氮-14變成碳-14,其原子核內部粒子的變化情況為 。【答案】(1)中子數(2)質子減少1個,中子增加1個【解析】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元素互稱為同位素。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解答】(1)由題圖可知碳-12原子的原子核內有6個中子、6個質子,碳-14原子的原子核內有8個中子.6個質子,它們原子核內中子數不同。(2)氮-14原子的原子核內有7個中子、7個質子,碳-14中有6個質子,8個中子,所以從氮-14變成碳-14,需要質子減少1個,中子增加1個。備考指南知識導圖考點梳理考點突破真題在線專項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7 元素和構成物質的微粒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考點1 分子、原子、離子 ☆☆ ①說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知道有引力和斥力②說出原子和原子核的構成③知道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④認識元素的符號所表示的含義,元素周期表等考點2 元素 ☆☆■考點一 分子、原子、離子 1.原子結構模型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鉛球模型或實心球模型。湯姆生(發現電子):西瓜模型或葡萄干面包模型。盧瑟福(發現原子核):核式結構模型或行星模型。玻爾:分層模型。2.原子的結構原子3.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的比值。原子的相對質量沒有具體的質量單位。一般情況下,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4.同位素指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種元素。如C和C等。物質、元素、分子、原子間的關系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某物質是由氧元素組成的,該物質可能是氧氣(O2)或臭氧(O3),也可能是氧氣(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考點二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總稱。物質的元素組成:1.物質組成: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2.單質和化合物①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②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3.元素符號的意義①宏觀:宏觀上表示一種元素;②微觀:微觀上表示該種元素的一個原子;③物質:由原子構成的物質也表示該種物質。4.元素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知識拓展】1.元素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而原子、分子、離子是微觀概念,既講種類也講個數。2.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混合,雖然只有一種氧元素,但它是混合物。3.化合物和混合物不能相混淆,化合物屬于純凈物。空氣、溶液、合金等都是常見的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屬于純凈物。■考點一 分子、原子、離子 ◇典例1:(2023九下·永康模擬)現在已經實現了4680無極耳電池量產,可以讓電動汽車價格更低性能更高。其中一項技術突破是陽極材料用硅代替了石墨,相關信息如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硅是一種金屬元素B.硅比碳多8個質子C.與其他元素根本區別是中子數不同D.碳相對原子質量是12.01克◆變式訓練1:(2023·杭州模擬)據報道,“火星快車”號探測器在火星大氣層中發現了一種氧氣分子18O16O,請問一個16O2分子和一個18O16O分子中哪種微粒的數目不相等( )A.質子 B.中子 C.原子 D.電子◇典例2:(2023·慈溪模擬)小嘉在整理科學知識時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相同和不同。(1)氕、氘、氚原子(圖1)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 ”不同,故互為同位素原子。(2)硫(圖2)和鐵絲(圖3)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中都裝有水,但水的作用不同。鐵絲與氧氣反應時,集氣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3)鎂條與鹽酸反應(圖4)、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圖5)都有氣體生成,但后者為 反應(選填“吸熱”或“放熱”),故沾有水的玻璃片最終能被黏在燒杯底部。◆變式訓練2:(2022·杭州模擬)化學學科有一些專業化學用語,下列化學用語與含義相符是( )A.兩個氧原子:O2B.兩個硫酸分子:2H2SO4C.1個亞鐵離子:Fe3+D.氧化鋁中鋁元素的化合價顯+3價:,■考點二 元素 ◇典例1:(2023九下·永康模擬)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土壤中含有較豐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圖是氦 —3和氦—4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圖中“ ”代表( )A.質子 B.中子 C.電子 D.原子核◆變式訓練1:(2023·寧波)“小數據”引發“大發現”。1892年,瑞利經多次實驗測得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密度為1.2572克/升,與相同條件下純凈氮氣的密度比較,發現均偏大0.5%,繼續研究發現了氬氣。(1)元素周期表中氬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則氬原子的質子數為 。(2)瑞利認為偏大0.5%的細微差別不是誤差。下列事實能支持瑞利這一觀點的是 。A.所有科學實驗中都是存在誤差的B.當時實驗技術,能使誤差小于0.5%C.當時其他科學家重復該實驗,也得到相近結果◇典例2:(2023·舟山)2020年12月,貼滿“暖寶寶”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圖片(如圖1)火遍全網。給返回器貼“暖寶寶”是為了防止它攜帶的推進劑無水肼(N2H4)凝固。(1)無水肼中各元素的質量分數模型如圖2所示,圖中甲表示的元素是 。(2)下列關于無水肼說法正確的有 。A.無水肼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 B.無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C.無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氫元素組成 D.無水肼由2個氮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變式訓練2:(2023·舟山)氫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斷完善和修正的。請結合資料回答:(1)卡文迪許用鋅與足量的酸反應得到可燃空氣,該可燃空氣其實是 ;(2)圖甲A、B原子和圖乙中的 原子的總稱為氫元素(填字母)。1.(2021·臺州)有一種人造氫原子(可表示為4H)的原子核中有3個中子,它可以結合成4H2分子。一個4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個數不等于2的是( )A.原子 B.質子 C.中子 D.電子2.(2023·寧波)古人通過往銅中加入錫()熔合制成青銅器。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9,質子數為50。則錫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169 B.119 C.69 D.503.(2021·臺州)如果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硫原子,則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A. B. C. D.4.(2023·寧波)華南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動態“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實現了在室溫下對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離。一個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質子個數為( )A.3 B.10 C.12 D.205.(2023·衢州)金屬鈉可以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鈉。從微觀角度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燃燒過程中鈉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B.氯離子中質子數大于電子數C.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相互吸引,構成電中性的氯化鈉D.氯原子轉變為氯離子的過程中,核內質子數不變6.(2023·寧波)長征七號火箭采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作為推進劑,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氧屬于混合物B.CH3(CH2)10CH3 屬于無機物C.保持液氧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D.CH3(CH2)10CH3 可以燃燒,具有助燃性7.(2023·衢州)19世紀末,科學界有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電流不能通過蒸餾水,也不能通過固體鹽塊,但把鹽塊放進蒸餾水中溶解成鹽水時,電流卻一下子暢通起來。鹽水為什么能導電?阿倫尼烏斯認為鹽溶于水,就產生了帶電的離子,這些離子移動就能導電。但遭到了許多科學家的質疑:氯氣是一種有毒氣體,如果水中有氯離子,為什么鹽水是無毒的?鈉遇水就會劇烈反應,如果水中有鈉離子,為什么一點反應都沒?(1)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知道離子是原子得失 形成的,鹽水能導電是因為鹽水中存在鈉離子和氯離子。(2)當時科學家有“劃線部分”的想法,是因為他們還不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發生改變,會導致它的 性質也改變”。8.(2023·舟山)人類對水分子結構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材料1:1803年,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認為水是由氫、氧元素的各一個原子構成的“HO原子”。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概念,認為分子包括同種原子結合而成的“簡單原子”和不同原子結合而成的“復雜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觀點。材料3:1833年,戈丹根據定量測算的結果繪制了氫氧結合變成水分子的“體積圖”(如圖)。而后,“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觀點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1)水分子(H2O)屬于阿伏加德羅提出的“ 原子”(選填“簡單”或“復雜”)。(2)請將如圖方框中“?”處補全: 。9.(2022·溫州)“原子-分子”學說的建立經歷了曲折的過程。材料一: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復雜原子”。材料二:1809年,蓋·呂薩克認同道爾頓的原子論,并提出自己的假說: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中含有相同數目的原子(包括“復雜原子”)。道爾頓反對蓋·呂薩克的假說,他認為若該假說成立,解釋化學反應時,有些反應會推導出“半個原子”,與原于論矛盾。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解決了道爾頓和蓋·呂薩克的矛盾。隨后科學家們確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學說。(1)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2)道爾頓原子論中“復雜原子”構成的物質,按現在物質的組成分類,屬于純凈物中的 。(3)依據道爾頓的原子論和蓋·呂薩克的假說,下列反應能推導出“半個原子”的是__________。(可多選)A.1升氫氣和1升氯氣化合成2升氯化氫氣體B.2升氫氣和1升氧氣化合成2升水蒸氣C.木炭與1升氧氣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D.木炭與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E.硫與1升氫氣化合成1升硫化氫氣體1.(2023·柯橋模擬)“鈦基消氣劑”因其強大的吸氣功能常常被使用在真空電子器件中,其主要成分金屬鈦。鈦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8,質子數是22。則鈦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22 B.26 C.48 D.702.(2022·南湖模擬)酒駕測試儀器中有一種重要元素——鉻,鉻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4,相對原子質量為52,則鉻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A.52 B.24 C.28 D.763.(2023·路橋模擬)2023年4月,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鈾同位素原子,這一發現將對核能和核武器相關領域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的核外電子數為( )A.46 B.92 C.149 D.2414.(2022·溫州模擬)如圖為某原子結構示意圖,其中“ ”表示核外電子,則該原子含有的質子數為( )A.1個 B.2個 C.3個 D.4個5.(2023·江山模擬)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該實驗不能證明的是( )A.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B.原子不是實心球體,大部分空間是空的C.原子核體積很小D.原子核質量比較大6.(2023·路橋模擬)光晶格鐘是利用鍶-88原子可吸收或發出特定振動頻率的光這一性質來計時的時鐘,其精度極高。鍶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化學性質與鎂、鈣等相似。如圖為鍶元素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鍶的原子序數是88B.鍶原子核內有38個中子C.鍶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D.鍶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層電子成為Sr2+7.(2023·杭州模擬)2020年12月,貼滿“暖寶寶”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圖片火遍全網,給返回器貼“暖寶寶”是為了防止它攜帶的推進劑無水肼(N2H4)凝固。下列關于無水肼說法正確的是( )A.無水肼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克B.無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C.無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氫元素組成D.無水肼由2個氮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8.(2023·杭州模擬)“美林”是常用的退燒藥,其有效成分是布洛芬(C13H18O2),下列有關布洛芬的說法正確的是( )A.C13H18O2不屬于有機物B.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布洛芬分子由碳、氫、氧3種元素組成D.布洛芬中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個數比為18:13:29.(2023·寧波模擬)2022年2月4日冬季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國際奧委會嚴禁運動員服用興奮劑。可卡因是一種興奮劑,其化學式C17H21NO4,有關可卡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卡因是由C,H,O,N這4種元素組成的B.可卡因含有43個原子C.可卡因屬于無機物D.可卡因由17個碳原子、21 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4個氧原子構成10.(2023·杭州模擬)小舟在整理科學知識時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相同和不同。(1)圖1中氕、氘、氚原子具有相同的。 數,但中子數不同,故互為同位素原子。(2)圖2中硫和鐵絲分別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中都裝有水,但水的作用不同。鐵絲與氧氣 反應時,集氣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3)圖3中鎂條與鹽酸反應(左)、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右)都有氣體生成,但后者為吸熱反應,使水發生, (寫出一種物態變化),最終使原來沾有水的玻璃片被黏在燒杯底部。11.(2022·南湖模擬)考古時常用死亡生物體內碳-14的含量減少一半所需的時間來推測生物的死亡年代。(1)如圖所示,碳-14與碳-12屬于同位素原子,它們的原子核內 不相同。(2)大氣中的氮-14在宇宙射線的作用下會變成碳-14,使地球上碳-14總量基本保持不變。從氮-14變成碳-14,其原子核內部粒子的變化情況為 。備考指南知識導圖考點梳理考點突破真題在線專項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中考科學一輪復習 專題7 元素和構成物質的微粒(學生版).doc 2024中考科學一輪復習 專題7 元素和構成物質的微粒(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