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6 常見的有機物 能源利用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考點1 常見的有機物 ☆☆ ①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辨認無機物和有機物②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質等對生命活動具有重大意義③知道天然氣、石油、煤等物質在生活中意義,以及對環境的影響考點2 材料、礦物能源的利用 ☆■考點一 常見的有機物 (一)有機物的概念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等除外)叫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大多含有C、H、O、N等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機化合物,如CO、CO2、H2CO3、CaCO3等,把它們歸為無機物。(二)甲烷最簡單的有機物,化學式為CH4。稻草及動物糞便經過發酵會產生大量的沼氣,農村里常用作燃料供熱。沼氣、瓦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火星的大氣層中也發現有很多的甲烷。(1)結構:1個甲烷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的,如圖所示。(2)物理性質:通常狀況下,甲烷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3)化學性質:甲烷具有可燃性,純凈的甲烷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藍色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圖所示,燒杯內壁產生一層白膜。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點燃CO2+2H2O 由于甲烷氣體與空氣或氧氣混合點燃時,易發生爆炸,故點燃甲烷前要檢驗甲烷氣體的純度。在家庭中使用招氣或天然氣作燃料時要注意安全。(三)丁烷打火機內液體的主要成分,化學式為C4H10家用液化氣的主要成分也是丁烷。氣態的丁烷經壓縮后變成液態,灌裝在容器中貯存,使用時經減壓,使液態丁烷汽化。丁烷容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C4H10 + 13O2 點燃 8CO2+ 10H2O。(四)乙炔化學式為C2H2,具有可燃性,在氧氣中燃燒時能產生3 000 ℃以上的高溫,可以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屬,燃燒的化學方程式2C2H2+5O2點燃4CO2+2H2O(五)有機物特性(1)大部分有機物熔點較低,受熱易分解,易揮發,易燃燒,不易導電等。所以保存時一定要密封,做實驗時一定要遠離明火,防止著火或爆炸。(2)絕大多數有機物難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機溶劑。(3)許多有機物,如酒精、汽油、乙醚、苯、氯仿等都是常見的、很好的溶劑。如衣服沾上油漬時,常用汽油來清洗,就是利用這些有機物是很好的溶劑這一特性。(六)人體內最基本的有機物有糖類、蛋白質、脂肪等(1)糖類:是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合成人體中許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糖類由C、H、O元素組成。一些食物,如面包、面條、米飯等主要含有糖類物質,這些糖類物質在人體內水解后會生成葡萄糖。(2)蛋白質: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物質,是細胞生長及修補組織的主要原料,占人體細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是細胞結構里最復雜多變的一類大分子。相對分子質量很大,從幾萬到幾千萬。蛋白質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同時冒黑煙,而棉花纖維等非蛋白質類物質灼燒,有燒焦紙片的氣味。(3)脂肪:是生物體內貯藏能量的物質,隨時供人體代謝的需要,由C、H、0三種元素組成。脂肪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機溶劑。有機物的轉化:食物中的有機物 消化、轉化、貯存、轉化 人體中的有機物■考點二 材料、礦物能源的利用 材料的發展歷程:石器→陶器→青銅器→鋼鐵→合成材料→新型材料。人類對金屬材料的使用不僅與金屬的活動性有關,還與金屬冶煉的難易程度有關。如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材料是銅,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是鐵及鐵的合金。雖然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但由于鋁的金屬活動性較強,冶煉具有一定的難度,因而鋁的利用比銅和鐵晚的多。■考點一 常見的有機物 ◇典例1:(2023九上·拱墅期末)《易經》記載:“澤中有火”“上火下澤”。這是對甲烷氣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下列有關甲烷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烷的化學式為C2H4B.甲烷屬于有機物C.甲烷燃燒只生成水D.甲烷與空氣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會發生爆炸【答案】B【解析】根據甲烷化學式為CH4 ,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易發生爆炸分析。【解答】A.甲烷的化學式為CH4 ,不符合題意;B.甲烷含碳元素,屬于有機物 ,符合題意;C.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題意;D.甲烷與空氣的混合物遇火燃燒可能會發生爆炸 ,不符合題意;◆變式訓練1:(2023九上·余姚期末)我國科研人員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某種液體燃料,同時生成一種物質丁,丁是最常見的溶劑,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B.參加反應的甲與乙分子個數比為3:1C.四種物質中乙、丙是有機物 D.丙屬于氧化物【答案】B【解析】(1)單質與化合物反應,再生成新的單質和化合物,這就是置換反應;(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將方程式配平,然后確定分子個數比值;(3)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4)只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解答】根據圖片得到:3H2+CO2CH3OH+H2O.A.生成物是兩種化合物,肯定不是置換反應,故A錯誤;B.參加反應的甲與乙的分子個數壁為3:1,故B正確;C.二氧化碳是無機物,而不是有機物,故C錯誤;D.丙由三種元素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D錯誤。◇典例2:(2022九上·舟山月考)《天工開物》中記載古人挖煤時的情景“初見煤端時,毒氣灼人”。指挖煤時發現一種“毒氣”(現俗稱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無色、易燃、有毒、密度比空氣小。(1)甲烷(CH4)屬于化合物中的 。(2)古人挖煤時,先打通竹子中的節,并將一端削尖,插入煤層中,待“毒氣”沿竹子內部通向高空后,礦工再下到煤井挖煤。這種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質是 。(3)在現代,人們用氫氧化鈉來吸收“毒氣”中的硫化氫氣體,其化學方程式是:2NaOH+H2S= +2H2O,請將空格處補充完整。【答案】(1)有機物(2)密度比空氣小(3)Na2S【解析】(1)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2)密度大的氣體向下運動,密度小的氣體向上運動,這就是氣體的對流;(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和種類保持不變,據此推算空格處的化學式。【解答】(1)根據化學式CH4可知,甲烷富含碳元素,屬于有機物。(2)古人挖煤時,先打通竹子中的節,并將一端削尖,插入煤層中,待“毒氣”沿竹子內部通向高空后,礦工再下到煤井挖煤。這種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質是密度比空氣小。(3)根據方程式 2NaOH+H2S= +2H2O 得到:2Na+2O+4H+1S=4H+2O+X,解得:x=2Na+1S=Na2S。◆變式訓練2:(2021九下·紹興月考)實驗室用燃燒法測定某種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構成。取Wg該種氨基酸放在純氧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氣。按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每步均充分反應。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開始時,首先通入一段時間的氧氣,其理由是________。(2)以上裝置中需要加熱的儀器有A和D兩處,操作時應先點燃________處的酒精燈。(3)實驗測得B、C裝置分別增重4.5克和8.8克,則該物質化學式中x、y之比為________。(4)將B和C裝置互換,則測得的氫元素的含量會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不變”)。【答案】(1)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的干擾(2)D (3)2:5 (4)偏大【解析】(1)該實驗是通過測定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量得出化學式的,而空氣中含有這些成分,所以需要先通一段時間的氧氣,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的干擾;(2)裝置內充滿了氧氣,開始實驗后裝置的氧氣受熱膨脹會進入E中,影響實驗,所以先加熱D,利用受熱的銅來吸收氧氣;(3)濃硫酸可以吸收水,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產生的水是4.5g,二氧化碳是8.8g;;;;(4)當BC互換后,氣體通過NaOH溶液后,會帶出一部分額外的水,導致水的質量偏大,則測量的氫元素質量也會偏大;■考點二 材料、礦物能源的利用 ◇典例1:(2023九上·上虞期末)如圖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簡圖(X為H2CO3,Y為C6H12O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一中的轉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圖二中可實現有機物與無機物的相互轉化C.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D.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答案】A【解析】根據二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物質,所給反應中反應物生成物類別,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變化及碳、氧循環的作用分析。【解答】A.圖一轉化1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的反應,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物質,符合題意;B.圖二中Y為有機物,該反應可實現有機物與無機物的相互轉化,不符合題意;C.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不符合題意D.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不符合題意◆變式訓練1:(2023九上·海曙期末)芯片制造是半導體工業中重要的一環,如下圖中銅板、硅、塑料板、氫氟酸(HF)都是芯片制造工業中的常用材料,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下圖半導工業材料中,屬于有機材料的是( )A.銅板 B.硅 C.塑料板 D.氫氟酸(2)芯片制造過程中的蝕刻要用到氫氟酸(HF),它也能蝕刻玻璃,其中有一個化學反應的化學 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 則X的化學式為 。【答案】(1)C (2)CaF2【解析】(1)根據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分析;(2)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分析。【解答】(1)銅、硅、氫氟酸都屬于無機材料,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選C。(2)所給方程式中原子種類和個數為:鈣1、硅、氧3、氫6、氟6,反應后為:硅1、氧3、氫6、氟4,由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可知,X中含有1個鈣原子,2個氟原子,化學式為 CaF2 。◇典例2:(2023九上·柯城期末)近日,某研究團隊發表文章稱,他們在人類的肺組織中發現了微小的塑料顆粒,這尚屬首次。此前,科學家在人的脾、腎和肝等器官中都發現了微塑料顆粒。(1)塑料屬于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有些塑料的結構穩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燒。這是塑料的 (選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答案】(1)有機物(2)化學性質【解析】(1)根據塑料為有機合成材料分析;(2)根據需化學變化體現的性質為化學性質分析。【解答】(1)塑料為有機合成材料,屬于有機物;(2)有些塑料的結構穩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燒 ,屬于塑料的化學性質;◆變式訓練2:(2022九上·舟山期中)2021年3月26日,我國首次通過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到南、北半球火星側身影像,化學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探測器天線骨架涂有一層聚酯纖維網,聚酯纖維屬于 (填“金屬材料”、“合成材料”或“復合材料”)。(2)天問一號在火星著陸后,將利用三結砷化鎵太陽能電池作為其動力,制取砷化鎵(GaAs)的化學原理為: ,Y的化學式為 。【答案】(1)合成材料 (2)CH4【解析】根據合成纖維為合成材料分析;(2)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分析。【解答】(1) 聚酯纖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2)由所給反應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原子種類和個數為:碳3、氫12、鎵1、砷1,反應后為:鎵1、砷1,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可知,3Y中含有3個碳原子、12個氫原子,則Y化學式為CH4。1.(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中國科學院首創室溫制氫方案,其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B.該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C.該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D.反應物CO和都是氧化物【答案】C【解析】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信息書寫化學方程式,然后結合化學方程式以及選項內容進行分析解答。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反應前后都是2個分子,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正確不符合題意。C.在反應物水中,氫元素顯+1價,在生成物氫氣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因此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錯誤符合題意。D.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應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2.(2021·紹興)按我國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飲行業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環保吸管,環保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化學式為(C6H10O5)n,而原來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學式為(C3H6)n。(1)纖維素是一種________(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纖維素分子中,氫、氧原子的個數比為 ________ 。(3)計算32.4克纖維素中所含碳元素質量與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質量相同 【答案】(1)有機物 (2)2:1(3)32.4克纖維素中所含碳元素質量:32.4克×(72n/162n)=14.4克含碳元素質量相同的聚丙烯為:14.4克/(36n/42n)=16.8克【解析】(1) 纖維素是一種有機物;(2)由化學式可知, 纖維素分子中,氫、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0:5=2:1;3.(2023·湖州)”碳達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與減少低相策,我國科研人員利用二氧化碳、氫氣等物質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下圖所示。這一技術如果能應用和推廣,將”工廠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完成下列問題:(1)利用二氧化碳最終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過程類似于綠色植物的 (選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騰作用”);(2)下列做法有助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是 。A.植樹造林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提倡綠色出行【答案】(1)光合作用(2)A;B;C【解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過葉綠體吸收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呼吸作用是植物利用在線粒體中將有機物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供植物生長需要,過程和光合作用相反。【解答】(1)光合作用是植物通過葉綠體吸收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儲存在有機物中。所以利用二氧化碳最終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過程類似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碳達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與減少低相策,ABC的做法都有利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4.(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鉆石素有“寶石之王的稱謂,因其優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眾喜愛(圖甲)。(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___________搬運到地表附近。(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后者屬于化合物,分類的依據是___________。(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線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圖乙為光線經鉆石傳播的部分光路圖,請補充光傳播到E處后的折射光線,___________。【答案】地殼變動 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 【解析】(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地殼變動搬運到地表附近;(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后者屬于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分類的依據是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人射光線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圖乙為光線經鉆石傳播的部分光路圖,光從鉆石傳播到空氣時,是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如圖所示: 。5.(2023·湖州) 2021年3月,中央財經會議明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通過二氧化碳去除手段來抵消掉這部分碳排放,達到“凈零排放”的目的。(1)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根據圖甲回答支持這一結論的信息是: 。(2)科學家已經研究出多種方式來實現二氧化碳的轉化。①浙江大學研發的“二氧化碳煙氣微藻減排技術”,利用微型藻類吸收二氧化碳實現固碳。微型藻類是 (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該技術的本質是利用微藻的 作用實現固碳。②固碳的另一種方法是將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巖中,最終與巖石中的礦物質作用形成固態的石頭碳酸鹽。這種固碳方式屬于 變化(選填“物理”或“化學”)。③我國研發的“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乙),甲醇(CH3OH)等液體燃料被形象地稱為“液態陽光”。甲醇制取過程中能量轉化是太陽能→電能→ 能。甲醇合成時,若碳元素全部來自于二氧化碳,則制取10噸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噸。(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的方程式為:CO2+3H2 CH3OH+H2O)(3)交通領域的“以電代油”可以來實現“減碳”目標。圖丙為某純電動汽車與某燃油汽車的相關數據,請回答:①與燃油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每行駛100km會向空氣減少排放 kg的二氧化碳。(ρ汽油=0.7×103kg/m3,結果精確到0.1)②從獲取電能的各種方式看,相對于燃煤發電,符合“減碳”理念的是 發電。【答案】(1)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全球平均氣溫也升高,且趨勢相同(合理即可)(2)真核;光合;化學;化學;13.75(3)11.3;光伏(水力、風力等合理即可)【解析】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化學變化是指相互接觸的分子間發生原子或電子的轉換或轉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變化的過程,其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解答】(1)圖甲中顯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時,大氣溫度也在升高,可以說明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2) ① 藻類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微藻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② 二氧化碳加水與礦物質作用形成碳酸鹽,有新物質的生成,因此該過程屬于化學變化;③ 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生成甲醇,其中涉及的能量轉化是把太陽能最終轉化為甲醇中的化學能儲存;設消耗CO2X噸CO2+3H2 CH3OH+H2O44 32X 10tX=13.75t;(3)由圖可知,電動車每行駛100km會釋放20×0.785kg=15.7kgCO2;而燃油車每行駛100km會釋放10×10-3m3×0.7×10kg/m3×3.857= 26.99kgCO2,則少釋放CO226.999kg-15.7kg=11.299kg=11.3kg;符合減碳的理念,則說明新的發電方式沒有產生二氧化碳,如光伏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地熱能發電等等;6.(2023·紹興)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加已被認為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1)生物的呼吸作用、煤和石油等物質的燃燒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正常情況下,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相對穩定(如圖),主要是因為植物的 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2)下圖表示吸收工業尾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一種傳統方法。①生成的X固體是 。②反應器中,氫氧化鈉溶液噴成霧狀可以使反應更充分。在科學中有很多“通過增大表面積以提高物質反應或交換效率”的例子,如人體的肺部有數量眾多的肺泡可以提高氣體交換效率,請你再舉一個類似的例子。 (3)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液態陽光技術”,以甲醇作為新型燃料來代替傳統的煤、石油和天然氣,其原理如下圖所示。通過該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 能貯存在甲醇中。請你說出“液態陽光技術”的一個優點。 【答案】(1)光合(2)CaCO3;人體的小腸內有數量眾多的小腸絨毛可以提高吸收營養物質的效率(其它合理答案均可)(3)化學;利用二氧化碳為原料(其它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植物光合作用是指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生成氧氣和淀粉;(2)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堿;(3)利用太陽光參與的化學反應,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為可再生能源。【解答】(1)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2)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白色沉淀;通過增大表面積以提高物質反應或交換效率的例子如: 人體的小腸內有數量眾多的小腸絨毛可以提高吸收營養物質的效率(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通過反應方程式可住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優點為 利用二氧化碳為原料 ,減小溫室效應的影響。故答案為:(1)二;人體內不能達到50℃的溫度或人體的胃內有鹽酸;(2)95.5%;(3)偏大。1.(2022九上·瑞安期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屬于有機物。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C B.Ca C.Mg D.Fe【答案】A【解析】根據有機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解答】 青蒿素屬于有機物,則一定含有碳元素;2.(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關于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從分類上看:屬于有機物 B.從變化上看:燃燒只生成一種物質C.從性質上看:具有可燃性 D.從使用上看:點燃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答案】B【解析】A、甲烷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不符合題意;B、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題意;C、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題意;D、甲烷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燃燒易發生爆炸,所以點燃前需先驗純,不符合題意。3.(2023九上·余姚期末)用工業酒精兌水制成的假酒,因含有下列哪種物質而使人中毒( )A.乙醇 B.甲醇 C.乙烯 D.維生素【答案】B【解析】 根據工業酒精中含甲醇分析。【解答】工業酒精中含有甲醇,用工業酒精兌水制成的假酒夫使人中毒;4.(2023九上·海曙期末)在學習了《重要的堿》 內容后,小科同學在實驗室也嘗試進行了“溶解雞毛” 實驗,他將雞毛放在濃氫氧化鈉溶液中,用酒精燈加熱一段時間,發現雞毛真的“溶解”了。關于此實驗,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酒精燃燒是化學變化,雞毛“溶解”的過程是物理變化B.酒精、雞毛的主要成分是有機物,氫氧化鈉是無機物C.加熱時,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液體的內能D.酒精的化學能通過燃燒轉化成內能釋放出來【答案】A【解析】(1)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本質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2)有機物即有機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金屬碳化物等少數簡單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3)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本質為能量的轉化;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本質為能量的轉移;(4)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判斷。【解答】A.酒精燃燒生成了新物質,是化學變化,雞毛“溶解”的過程也生成了新物質,也是化學變化,故A錯誤符合題意;B.酒精、雞毛都含有碳元素,它們的的主要成分是有機物;氫氧化鈉不含碳元素,是無機物,故B正確不合題意;C.加熱時,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液體的內能,故C正確不合題意;D.酒精的化學能通過燃燒轉化成內能釋放出來,故D正確不合題意。5.(2022九上·西湖期末)我國科學家創造性地構建了“單中心鐵催化劑”,在甲烷高效轉化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該轉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是有機物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發生變化C.反應前后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 D.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答案】B【解析】根據圖示中各分子的構成分析,結合有機物定義、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及分解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分析。A、是甲烷,屬于有機物 ,不符合題意;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一定發生變化 ,符合題意;C、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 ,不符合題意;D、該反應是一種物質變成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6.(2023·舟山模擬)如圖是兩組物質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質X是O2B.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C.C6H12O6是氧化物D.C6H12O6與X反應生成CO2和H2O屬于氧化反應【答案】C【解析】根據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葉綠素條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氣,是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氧化反應為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分析。【解答】A、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葉綠素條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氣,則X為O2,不符合題意;B.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 ,不符合題意;C.C6H12O6由三種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 ,符合題意;D.C6H12O6與X反應生成CO2和H2O屬于氧化反應 ,不符合題意;7.(2022九上·嘉興期末)物質的性質、用途與其組成有密切的聯系。現有氯化鈉、甲烷、氫氣、乙炔、水、丁烷等六種物質,試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科學家常根據組成來對物質進行分類,會把上述物質中的氯化鈉、氫氣、水歸為一類,甲烷、乙炔、丁烷歸為另一類,其分類依據是物質組成中是否含有 。(2)甲烷、乙炔、丁烷、氫氣四種物質都能在空氣中燃燒,它們在反應中被 (選填“氧化”或“還原”)。【答案】(1)碳元素(2)氧化【解析】(1)甲烷、乙炔、丁烷組成中都含碳元素,可歸為有機物類;(2)甲烷、乙炔、丁烷、氫氣四種物質都能在空氣中燃燒,即與氧氣發生反應,在反應中都被氧化;8.(2022九上·浦江期中)汽車尾氣是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之一,向反應罐內噴入車用尿素溶液,可減少尾氣污染。其原理是:在一定條件下,尿素[CO(NH2)2]先轉化為NH3,NH3再與發動機排出的NO氣體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請回答下列問題:(1)尿素屬于 (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中, 可與堿性物質一起施用。【答案】(1)有機物(2)尿素【解析】(1)根據含碳元素化合物為有機物分析;(2)根據銨鹽能與堿性物質反應產生氨氣分析。【解答】(1)尿素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2)銨鹽能與堿性物質反應產生氨氣, 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中, 尿素不屬于銨鹽,可與堿性物質一起施用。9.(2023九上·上虞期末)社會發展讓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車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回答有關問題:(1)如圖汽車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2)汽車表面的烤漆不僅美觀,還能起到 的作用。(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帶來了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枯竭等問題。我市自2018年開始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實現全市全覆蓋。乙醇(C2H5OH)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4)在實驗室中探究鋁、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除鋁、銅外,還需要用到的試劑是 。(填一種即可)【答案】(1)輪胎、塑料保險杠(2)防止金屬銹蝕(3)C2H5OH+3O2 3H2O+2CO2(4)稀鹽酸【解析】(1)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2)金屬的防銹措施有:涂保護層(如涂油漆、烤漆、涂油等),保持表面的潔凈并干燥等。(3)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含碳、氫元素的有機物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和酸反應,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和酸反應。【解答】(1)輪胎由橡膠制成,塑料保險杠由塑料制成,故答案為:輪胎、塑料保險杠。(2)烤漆是金屬防銹的一種方法,故答案為:防止金屬銹蝕。(3)乙醇(C2H5OH)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為 : C2H5OH+3O2 3H2O+2CO2(4)鋁排在氫前面,銅排在氫后面,所以可以用是否與稀酸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故答案為:稀鹽酸。10.(2021·嘉興模擬)在“綠色化學工藝”中,最好是反應物中原子全部轉化為欲制得的產物,即原子的利用率為100%.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過程中,(1)丙炔中各原子的質量分數比為________.(2)欲使原子的利用率達到最高,在催化劑作用下還需要其他的反應物,可能是以下的________①CO和CH3OH ②CO2和H2O ③H2和CO ④CH3OH和H2【答案】(1)9:1 (2)AC【解析】(1)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比的計算方法分析;(2)由題意知,綠色化學即環境友好型化學,其理想狀態是反應中原子全部轉化為欲制得的產物,即原子的利用率為100%,根據這一觀點,要把一個C3H4分子變成一個C5H8O2分子,還必須增加2個C原子、4個H原子、2個O原子,即原料中C、H、O的原子個數比為1:2:1,以此來解答.【解答】(1)丙炔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比=(12×3):(1×4)=9:1;故答案為:9:1;(2)由題意知,綠色化學即環境友好型化學,其理想狀態是反應中原子全部轉化為欲制得的產物,即原子的利用率為100%,根據這一觀點,要把一個C3H4分子變成一個C5H8O2分子,還必須增加2個C原子、4個H原子、2個O原子,即原料中C、H、O的原子個數比為1:2:1; A.CO和CH3OH,這兩種物質如果按照分子個數比1:1組合,則很容易使C、H、O的原子個數比達到1:2:1,故A正確; B.C02和H2O,其中兩種物質里三種原子不論怎樣組合也都不能使C、H、O的原子個數比為1:2:1,故B錯誤; C.H2和CO,其中如果按照分子個數比1:1組合,則很容易使C、H、O的原子個數比達到1:2:1,故C正確; D.CH3OH和H2 , 其中兩種物質分子里三種原子不論怎樣組合都不能使C、H、O的原子個數比為1:2:1,故D錯誤.11.(2021九上·溫州期中)有機物是自然界物質中的一個大家族。(1)下列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①尿素[CO(NH2)2];②純堿(Na2CO3);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⑤碳酸(H2CO3);⑥甲烷(CH4),屬于有機物的是 。(填序號)(2)一定質量的某有機化合物X與8克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X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 。【答案】(1)①③④⑥(2)m(C)∶m(H)=12∶1【解析】(1)根據有機物是含碳元素化合物,但碳酸鈉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屬于有機物分析;(2)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質量不變,結合化學式中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 ①尿素[CO(NH2)2]、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⑥甲烷(CH4) 都屬于有機物,②純堿(Na2CO3)、⑤碳酸(H2CO3)屬于無機物;(2)一定質量的某有機化合物X與8克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 ,則X的質量為8.8+1.8-8=2.6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質量即為X中碳元素,為,水中氫元素質量即為X中氫元素,質量為=0.2g,則X中不含氧元素,碳、氫元素質量比為 m(C)∶m(H)=12∶1 ;12.(2022九上·金華月考)蛋白質是人類所需六大基本營養緊之一,它是由多種氨基酸(如丙氨酸,其化學式為C3H7O2N)構成的極為復雜的化合物,成年人每天需攝取60—70g,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1)丙氨酸屬于 (填“無機物”或“有機物”)。(2)丙氨酸中C、N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是多少克 【答案】(1)有機物 (2)18:7(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是 17.8g×=2.8g.【解析】(1)根據含碳元素化合物為有機物分析;(2)根據元素質量比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3)根據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 丙氨酸屬于有機物;(2)丙氨酸中C、N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12×3):14=18:7;(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是 17.8g×=2.8g.備考指南知識導圖考點梳理考點突破真題在線專項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6 常見的有機物 能源利用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考點1 常見的有機物 ☆☆ ①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辨認無機物和有機物②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質等對生命活動具有重大意義③知道天然氣、石油、煤等物質在生活中意義,以及對環境的影響考點2 材料、礦物能源的利用 ☆■考點一 常見的有機物 (一)有機物的概念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等除外)叫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大多含有C、H、O、N等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機化合物,如CO、CO2、H2CO3、CaCO3等,把它們歸為無機物。(二)甲烷最簡單的有機物,化學式為CH4。稻草及動物糞便經過發酵會產生大量的沼氣,農村里常用作燃料供熱。沼氣、瓦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火星的大氣層中也發現有很多的甲烷。(1)結構:1個甲烷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構成的,如圖所示。(2)物理性質:通常狀況下,甲烷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3)化學性質:甲烷具有可燃性,純凈的甲烷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藍色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圖所示,燒杯內壁產生一層白膜。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點燃CO2+2H2O 由于甲烷氣體與空氣或氧氣混合點燃時,易發生爆炸,故點燃甲烷前要檢驗甲烷氣體的純度。在家庭中使用招氣或天然氣作燃料時要注意安全。(三)丁烷打火機內液體的主要成分,化學式為C4H10家用液化氣的主要成分也是丁烷。氣態的丁烷經壓縮后變成液態,灌裝在容器中貯存,使用時經減壓,使液態丁烷汽化。丁烷容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C4H10 + 13O2 點燃 8CO2+ 10H2O。(四)乙炔化學式為C2H2,具有可燃性,在氧氣中燃燒時能產生3 000 ℃以上的高溫,可以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屬,燃燒的化學方程式2C2H2+5O2點燃4CO2+2H2O(五)有機物特性(1)大部分有機物熔點較低,受熱易分解,易揮發,易燃燒,不易導電等。所以保存時一定要密封,做實驗時一定要遠離明火,防止著火或爆炸。(2)絕大多數有機物難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機溶劑。(3)許多有機物,如酒精、汽油、乙醚、苯、氯仿等都是常見的、很好的溶劑。如衣服沾上油漬時,常用汽油來清洗,就是利用這些有機物是很好的溶劑這一特性。(六)人體內最基本的有機物有糖類、蛋白質、脂肪等(1)糖類:是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合成人體中許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糖類由C、H、O元素組成。一些食物,如面包、面條、米飯等主要含有糖類物質,這些糖類物質在人體內水解后會生成葡萄糖。(2)蛋白質: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物質,是細胞生長及修補組織的主要原料,占人體細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是細胞結構里最復雜多變的一類大分子。相對分子質量很大,從幾萬到幾千萬。蛋白質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同時冒黑煙,而棉花纖維等非蛋白質類物質灼燒,有燒焦紙片的氣味。(3)脂肪:是生物體內貯藏能量的物質,隨時供人體代謝的需要,由C、H、0三種元素組成。脂肪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機溶劑。有機物的轉化:食物中的有機物 消化、轉化、貯存、轉化 人體中的有機物■考點二 材料、礦物能源的利用 材料的發展歷程:石器→陶器→青銅器→鋼鐵→合成材料→新型材料。人類對金屬材料的使用不僅與金屬的活動性有關,還與金屬冶煉的難易程度有關。如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材料是銅,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是鐵及鐵的合金。雖然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但由于鋁的金屬活動性較強,冶煉具有一定的難度,因而鋁的利用比銅和鐵晚的多。■考點一 常見的有機物 ◇典例1:(2023九上·拱墅期末)《易經》記載:“澤中有火”“上火下澤”。這是對甲烷氣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下列有關甲烷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烷的化學式為C2H4B.甲烷屬于有機物C.甲烷燃燒只生成水D.甲烷與空氣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會發生爆炸◆變式訓練1:(2023九上·余姚期末)我國科研人員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某種液體燃料,同時生成一種物質丁,丁是最常見的溶劑,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B.參加反應的甲與乙分子個數比為3:1C.四種物質中乙、丙是有機物 D.丙屬于氧化物◇典例2:(2022九上·舟山月考)《天工開物》中記載古人挖煤時的情景“初見煤端時,毒氣灼人”。指挖煤時發現一種“毒氣”(現俗稱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無色、易燃、有毒、密度比空氣小。(1)甲烷(CH4)屬于化合物中的 。(2)古人挖煤時,先打通竹子中的節,并將一端削尖,插入煤層中,待“毒氣”沿竹子內部通向高空后,礦工再下到煤井挖煤。這種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質是 。(3)在現代,人們用氫氧化鈉來吸收“毒氣”中的硫化氫氣體,其化學方程式是:2NaOH+H2S= +2H2O,請將空格處補充完整。◆變式訓練2:(2021九下·紹興月考)實驗室用燃燒法測定某種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構成。取Wg該種氨基酸放在純氧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氣。按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每步均充分反應。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開始時,首先通入一段時間的氧氣,其理由是________。(2)以上裝置中需要加熱的儀器有A和D兩處,操作時應先點燃________處的酒精燈。(3)實驗測得B、C裝置分別增重4.5克和8.8克,則該物質化學式中x、y之比為________。(4)將B和C裝置互換,則測得的氫元素的含量會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不變”)。■考點二 材料、礦物能源的利用 ◇典例1:(2023九上·上虞期末)如圖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簡圖(X為H2CO3,Y為C6H12O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一中的轉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圖二中可實現有機物與無機物的相互轉化C.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D.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變式訓練1:(2023九上·海曙期末)芯片制造是半導體工業中重要的一環,如下圖中銅板、硅、塑料板、氫氟酸(HF)都是芯片制造工業中的常用材料,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下圖半導工業材料中,屬于有機材料的是( )A.銅板 B.硅 C.塑料板 D.氫氟酸(2)芯片制造過程中的蝕刻要用到氫氟酸(HF),它也能蝕刻玻璃,其中有一個化學反應的化學 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 則X的化學式為 。◇典例2:(2023九上·柯城期末)近日,某研究團隊發表文章稱,他們在人類的肺組織中發現了微小的塑料顆粒,這尚屬首次。此前,科學家在人的脾、腎和肝等器官中都發現了微塑料顆粒。(1)塑料屬于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有些塑料的結構穩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燒。這是塑料的 (選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變式訓練2:(2022九上·舟山期中)2021年3月26日,我國首次通過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到南、北半球火星側身影像,化學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探測器天線骨架涂有一層聚酯纖維網,聚酯纖維屬于 (填“金屬材料”、“合成材料”或“復合材料”)。(2)天問一號在火星著陸后,將利用三結砷化鎵太陽能電池作為其動力,制取砷化鎵(GaAs)的化學原理為: ,Y的化學式為 。1.(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中國科學院首創室溫制氫方案,其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B.該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C.該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D.反應物CO和都是氧化物2.(2021·紹興)按我國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飲行業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環保吸管,環保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化學式為(C6H10O5)n,而原來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學式為(C3H6)n。(1)纖維素是一種________(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纖維素分子中,氫、氧原子的個數比為 ________ 。(3)計算32.4克纖維素中所含碳元素質量與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質量相同 3.(2023·湖州)”碳達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與減少低相策,我國科研人員利用二氧化碳、氫氣等物質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下圖所示。這一技術如果能應用和推廣,將”工廠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完成下列問題:(1)利用二氧化碳最終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過程類似于綠色植物的 (選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騰作用”);(2)下列做法有助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是 。A.植樹造林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提倡綠色出行4.(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鉆石素有“寶石之王的稱謂,因其優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眾喜愛(圖甲)。(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___________搬運到地表附近。(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后者屬于化合物,分類的依據是___________。(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線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圖乙為光線經鉆石傳播的部分光路圖,請補充光傳播到E處后的折射光線,___________。5.(2023·湖州) 2021年3月,中央財經會議明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通過二氧化碳去除手段來抵消掉這部分碳排放,達到“凈零排放”的目的。(1)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根據圖甲回答支持這一結論的信息是: 。(2)科學家已經研究出多種方式來實現二氧化碳的轉化。①浙江大學研發的“二氧化碳煙氣微藻減排技術”,利用微型藻類吸收二氧化碳實現固碳。微型藻類是 (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該技術的本質是利用微藻的 作用實現固碳。②固碳的另一種方法是將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巖中,最終與巖石中的礦物質作用形成固態的石頭碳酸鹽。這種固碳方式屬于 變化(選填“物理”或“化學”)。③我國研發的“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乙),甲醇(CH3OH)等液體燃料被形象地稱為“液態陽光”。甲醇制取過程中能量轉化是太陽能→電能→ 能。甲醇合成時,若碳元素全部來自于二氧化碳,則制取10噸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噸。(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的方程式為:CO2+3H2 CH3OH+H2O)(3)交通領域的“以電代油”可以來實現“減碳”目標。圖丙為某純電動汽車與某燃油汽車的相關數據,請回答:①與燃油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每行駛100km會向空氣減少排放 kg的二氧化碳。(ρ汽油=0.7×103kg/m3,結果精確到0.1)②從獲取電能的各種方式看,相對于燃煤發電,符合“減碳”理念的是 發電。6.(2023·紹興)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加已被認為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1)生物的呼吸作用、煤和石油等物質的燃燒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正常情況下,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相對穩定(如圖),主要是因為植物的 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2)下圖表示吸收工業尾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一種傳統方法。①生成的X固體是 。②反應器中,氫氧化鈉溶液噴成霧狀可以使反應更充分。在科學中有很多“通過增大表面積以提高物質反應或交換效率”的例子,如人體的肺部有數量眾多的肺泡可以提高氣體交換效率,請你再舉一個類似的例子。 (3)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液態陽光技術”,以甲醇作為新型燃料來代替傳統的煤、石油和天然氣,其原理如下圖所示。通過該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 能貯存在甲醇中。請你說出“液態陽光技術”的一個優點。 1.(2022九上·瑞安期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屬于有機物。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C B.Ca C.Mg D.Fe2.(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關于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從分類上看:屬于有機物 B.從變化上看:燃燒只生成一種物質C.從性質上看:具有可燃性 D.從使用上看:點燃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3.(2023九上·余姚期末)用工業酒精兌水制成的假酒,因含有下列哪種物質而使人中毒( )A.乙醇 B.甲醇 C.乙烯 D.維生素4.(2023九上·海曙期末)在學習了《重要的堿》 內容后,小科同學在實驗室也嘗試進行了“溶解雞毛” 實驗,他將雞毛放在濃氫氧化鈉溶液中,用酒精燈加熱一段時間,發現雞毛真的“溶解”了。關于此實驗,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酒精燃燒是化學變化,雞毛“溶解”的過程是物理變化B.酒精、雞毛的主要成分是有機物,氫氧化鈉是無機物C.加熱時,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液體的內能D.酒精的化學能通過燃燒轉化成內能釋放出來5.(2022九上·西湖期末)我國科學家創造性地構建了“單中心鐵催化劑”,在甲烷高效轉化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該轉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是有機物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發生變化C.反應前后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 D.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6.(2023·舟山模擬)如圖是兩組物質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質X是O2 B.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C.C6H12O6是氧化物 D.C6H12O6與X反應生成CO2和H2O屬于氧化反應7.(2022九上·嘉興期末)物質的性質、用途與其組成有密切的聯系。現有氯化鈉、甲烷、氫氣、乙炔、水、丁烷等六種物質,試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科學家常根據組成來對物質進行分類,會把上述物質中的氯化鈉、氫氣、水歸為一類,甲烷、乙炔、丁烷歸為另一類,其分類依據是物質組成中是否含有 。(2)甲烷、乙炔、丁烷、氫氣四種物質都能在空氣中燃燒,它們在反應中被 (選填“氧化”或“還原”)。8.(2022九上·浦江期中)汽車尾氣是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之一,向反應罐內噴入車用尿素溶液,可減少尾氣污染。其原理是:在一定條件下,尿素[CO(NH2)2]先轉化為NH3,NH3再與發動機排出的NO氣體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請回答下列問題:(1)尿素屬于 (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中, 可與堿性物質一起施用。9.(2023九上·上虞期末)社會發展讓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車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回答有關問題:(1)如圖汽車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2)汽車表面的烤漆不僅美觀,還能起到 的作用。(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帶來了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枯竭等問題。我市自2018年開始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實現全市全覆蓋。乙醇(C2H5OH)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4)在實驗室中探究鋁、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除鋁、銅外,還需要用到的試劑是 。(填一種即可)10.(2021·嘉興模擬)在“綠色化學工藝”中,最好是反應物中原子全部轉化為欲制得的產物,即原子的利用率為100%.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過程中,(1)丙炔中各原子的質量分數比為________.(2)欲使原子的利用率達到最高,在催化劑作用下還需要其他的反應物,可能是以下的________①CO和CH3OH ②CO2和H2O ③H2和CO ④CH3OH和H211.(2021九上·溫州期中)有機物是自然界物質中的一個大家族。(1)下列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①尿素[CO(NH2)2];②純堿(Na2CO3);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⑤碳酸(H2CO3);⑥甲烷(CH4),屬于有機物的是 。(填序號)(2)一定質量的某有機化合物X與8克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X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 。12.(2022九上·金華月考)蛋白質是人類所需六大基本營養緊之一,它是由多種氨基酸(如丙氨酸,其化學式為C3H7O2N)構成的極為復雜的化合物,成年人每天需攝取60—70g,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1)丙氨酸屬于 (填“無機物”或“有機物”)。(2)丙氨酸中C、N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質量是多少克 備考指南知識導圖考點梳理考點突破真題在線專項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中考科學一輪復習 專題6 常見的有機物 能源利用(學生版).doc 2024中考科學一輪復習 專題6 常見的有機物 能源利用(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