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上冊《辨認風向》教學設計【學情分析】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他們雖然對各類天氣并不陌生,也經常能夠從天氣預報中粗略地了解一些天氣信息,但缺乏系統的、科學的認知,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以氣象元的身份親歷觀測天氣的多種活動,體會氣象觀測這項科學活動。【教學目標】科學概念: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記錄的風向數據描述一天中的天氣狀況;學會制作、使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科學思維: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依據,確定“風向是以風吹來的方向為準還是以風吹去的方向為準”。探究實踐:基于已有經驗,按照設計好的步驟來完成風向標的制作,并能準確辨認風向。態度責任:對制作風向標的活動感興趣,愿意和同學合作、能與同學分享觀點,完整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學重難點】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依據,確定“風向是以風吹來的方向為準還是以風吹去的方向為準”。基于已有經驗,按照設計好的步驟來完成風向標的制作,并能準確辨認風向。【教學思路】風對大家并不陌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語言來描述風向。定位在風向標的制作、使用層面,將物質科學領域和技術和工程領域的相關學習要求有機整合,3-4年級學生經歷本次探究,有助于他們對概念的深入理解,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教學過程】情景引入播放一段自然風光的視頻[設計意圖]用自然風光的場景激發學生對風的認識,帶學生走進課堂。確定風向核心問題:風向是以風吹來的方向為準還是以風吹去的方向為準?借助吹氣球的游戲,將風的方向與氣球的運動方向進行相關聯。合作探究交流:對比風的方向與氣球的運動方向,發現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挖掘學生的知識積累,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借助活動,準確把握風向的概念。[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游戲,既可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也可以將課堂與生活緊密結合,為常見的風向打下堅實的基礎。通常風向的分類核心問題:你知道哪些風向?引導學生在準確把握風向概念的基礎上,說出東風、西風、南風、北風的含義。小組討論:你還知道哪些風向?出示風向圖,引導學生將東北風、東南風、西南風、西北風四個風向表達清晰完整。[設計意圖]利用層層遞進的問題激發學生利用風向的定義來解釋四種簡單的風向。通過小組合作學生準確把握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個風向。通常有八個風向。風向標制作核心問題:你會制作風向標嗎?小組活動:依據提示步驟,小組合作,制作風向標。學生動手制作。成果展示及改進。[設計意圖]出示風向標的圖片及制作步驟,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意識。對制作風向標的活動感興趣、愿意和同學合作、能與同學分享觀點、能完整表達改進意圖和方法。學以致用出示相關場景、文字描述,準確判斷當時的風向。[設計意圖]用新學的內容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課外活動去室外測量風向[設計意圖]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作業設計】判斷題①北風是從南向北吹的風。 ( ) ②風向標箭頭的指向就是當前的風向。 ( ) 選擇題①紅旗飄向東北刮的是( )風。西南風 B.東風 C.南風②下列各種現象不能用來判斷風向的是( )。紙片飛舞的方向 B.石頭滾動的方向 C.國旗飄揚的方向③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東南風是從東南方向向東北方向吹來的風B.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C.用風向標測量風向前,需要先用指南針確認方向風向標制作好了,我們在室外如何測量風向呢?有請我們的小助手——指南針,它可以更準確的測量風向。測定方向時,要用一段時間內出現最多的風向作為觀測結果。請大家課后去室外測量風向。以小組為單位,將測定的風向記錄到表格。【本節課教學設計說明】本節課所展現出來的不僅是風向的相關知識,整個過程引導學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分組合作,制作風向標,從而達成“工程設計與物化”的有關目標。本節課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科學課程的育人功能,為全體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與發展機會,滿足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以了解物質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的一些常見基礎知識,初步發展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本節課選取的內容遵循“少而精”的原則,聚焦學科核心概念地球系統,是天氣和氣候的一課時內容,設計了相應的系列學習內容,適合三年級處于“認知科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重點突出、要求明確,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探究、實踐與思考,并應用于真實生活情境,學以致用。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科學安排學習進階,設計的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課堂設計的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將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有機整合,形成有序遞進的課堂結構。4.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科學活動,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內在動機,做到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主體,設計適宜的探究問題,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發積極思維,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動腦,積極體驗,經歷科學探究、工程設計與物化實踐的過程。5.構建素養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針對學生的回答強化過程評價,重視“教—學—評”一體化,關注學生在探究和實踐過程中的真實表現與思維活動,評價方法多樣,內容全面,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學生等多主體參與評價的積極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