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三)認識中國主題二認識中國分區課時4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主要分區(原卷版+解析版)【名師導航】2024年中考地理新課標總復習一輪培優學案(廣東專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三)認識中國主題二認識中國分區課時4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主要分區(原卷版+解析版)【名師導航】2024年中考地理新課標總復習一輪培優學案(廣東專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三)認識中國
主題二 認識中國分區
課時4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主要分區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
考點1西北地區概況 ☆☆ 西北地區概況的部分廣東屬于5年2考是個常考點,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三江源地區偶爾會考,在模擬題訓練中,涉及較多。通常以選擇題、填空題的形式考察。學生備考要會閱讀西北地區地圖,解釋西北自然環境與農業的關系,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資源及影響,河西走廊的環境與農業,三江源地區的環境及保護。
考點2塔里木盆地 ☆
考點3河西走廊 ☆
考點4三江源地區 ☆
【考點一】:西北地區概況
一、草原和荒漠
1.位置:大體位于A 大興安嶺 以西,長城和B 昆侖山 —C 阿爾金山 以北。
2.地形:以 高原和盆地 為主,東部主要是D 內蒙古 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自北向南“三山夾兩盆”:阿爾泰山、F 準噶爾 盆地、天山、E 塔里木 盆地、B 昆侖山 。)
3.氣候: 溫帶大陸性 氣候。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干旱 。(原因: 距海較遠,并且被山嶺重重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 。)
4.河流:稀少,且多為季節性河流,是我國內流河主要分布區。 G 塔里木 河是我國最大內流河。
5. 自然景觀:荒漠和草原廣布。自東向西植被變化: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原因: 自東向西,距海越來越遠,降水逐漸減少 。
二、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1.牧區:西北地區草場廣布,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賀蘭山以西 賀蘭山 賀蘭山以東
自然條件 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較多。 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
牧場類型 高山牧場 溫帶草原牧場
主要牧區 新疆牧區(天山牧場) 內蒙古牧區(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
主要畜種 新疆細毛羊、伊犁馬 三河牛、三河馬
2.灌溉農業:天然降水較少,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只有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區,才能發展農業。
①在C 甘肅河西走廊 、D 新疆高山 山麓的綠洲上,人們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發展農業,成為糧棉瓜果之鄉。
②B 寧夏平原 、A 內蒙古河套平原 ,人們引黃河水灌溉發展農業,被譽為“塞外江南”。
【考點二】:塔里木盆地
一、沙漠和戈壁廣布:
1.位置:位于新疆南部, 天山 山脈和 昆侖 山脈之間,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2. 氣候:極端 干旱 (原因: 距海遠,周圍有高大山脈環抱,海洋氣流不易到達 )
3.自然景觀:戈壁、沙漠廣布。盆地中的 塔克拉瑪干 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4.綠洲: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綠洲的水源: 山地降水 和 冰雪融水 )
二、油氣資源的開發
1.塔里木盆地 油氣 資源豐富,天然氣儲量占全國陸上總儲量的 1/4 左右。
2.西氣東輸工程:
(1)路線:
①線:輪南油氣田—上海: 塔里木 盆地—河西走廊— 黃土 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②線:霍爾果斯口岸——廣州: 準噶爾 盆地—河西走廊— 黃土 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2)對西部的意義: ①有利于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 ②有利于西部地區加大治理環境的投入。③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
(3)對東部的意義: ①緩解東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局面;②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結構 。
【考點三】:河西走廊
一、位置和范圍
1.河西走廊位于我國 甘肅省 境內,東起 烏鞘嶺 ,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于 祁連山 和北山之間, 西北東南走向 的狹長地帶,因其位于 黃河 以西而得名。
2.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意義?
是我國古代東部通往西域的 “絲綢之路” 的咽喉要道,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陸路聯系亞歐大陸、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 黃金走廊 ”。
二、干旱的自然環境
1.氣候: 溫帶大陸性 氣候,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降水<400mm。
2.植被:植被稀少,多半荒漠。
3.地形:南北 高 、中間 平 。
4.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祁連山)、內流河
三、河西走廊的農業(綠洲農業、灌溉農業)
1.糧食作物: 小麥 、玉米、馬鈴薯;經濟作物: 棉花 、甜菜、瓜果
2. 分析河西走廊成為農業制種基地的優越條件?(河西走廊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答案: 夏季高溫,熱量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資源豐富;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晴天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砂質土壤、透氣性好 。
脆弱的生態環境
1.分析導致河西走廊生態環境惡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① 干旱 的自然環境,降水稀少;②周邊 沙漠 面積廣,沙源多;③水資源匱乏,植被 稀疏 ,抗風弱;④狹管效應,風力強勁。 ⑤不合理開發利用( 過度放牧、亂砍濫伐、過度開墾 )。根本原因: 人口增多 。
【考點四】:三江源地區
一、江河的源地
1.位置:位于 青藏高原 腹地,青海省南部,是 長江、黃河、瀾滄江 的源區。
2.中華水塔:①地勢 高 :位于青藏高原上;②水量 豐富 :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于三江源地區。
3.水源: 雪山 和 冰川融水 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湖泊 和 沼澤 是重要調蓄器。
二、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生態意義: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 高原 濕地; ②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 集中 的地區; ③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2.生態問題:①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萎縮,直接影響水源補給,湖泊、濕地面積不斷縮小甚至干涸。②過度 放牧 、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加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其中 水土流失加劇 ,草地沙化嚴重、蟲鼠猖獗、 野生動物銳減 等問題尤為突出。
3.生態保護:為了保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國家設立 三江源 自然保護區。措施:退耕還草(林),全面 禁獵 、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
【易錯警示】
1.坎兒井的開鑿利用了當地的那些有利自然條件?
①利用滲入地下的冰雪融水為水源;②多修建在山坡地帶,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③修建暗渠,可以減少水分在輸送過程中的蒸發。
2.塔里木盆地的城鎮、交通線分布與水源、綠洲分布的關系:塔里木盆地的城鎮,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交通線串聯起各座城鎮,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
3.河西走廊是我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全國70%以上的玉米種子來自這里。制種已成為河西走廊最重要的產業。目前中國制種業41家骨干企業在河西走廊建立了生產基地或加工中心,全球前5家制種公司也有4家落戶河西,河西走廊真正在為全世界制種。
4.如果三江源地區冰川不斷消退,湖泊、沼澤不斷萎縮,會對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有何影響?
答:源區水源枯竭,黃河中下游會出現斷流,長江中下游可能會出現干旱災害.
5.如果三江源地區草場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劇,會對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帶來哪些影響?
會導致長江、黃河下游地區生態環境嚴重退化,如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會加劇,黃河水量減少等。
【考點一】:西北地區概況
(2023·廣東東莞·統考三模)笤帚苗原是一種極為耐旱、耐貧瘠的野草,人們用其編扎成打掃工具--笤帚。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西靠大興安嶺,旗內的十三敖包鄉被稱為“中國笤帚苗之鄉”。近年來,巴林左旗發展了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笤帚苗產業。下圖為巴林左旗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巴林左旗( )
A.總體地勢呈現東南高西北低 B.年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增
C.境內河流流量大、無結冰期 D.森林面積廣、土層深厚肥沃
2.旗內城鎮多分布于河流沿岸,主要為了( )
A.引水灌溉 B.利用發達航運 C.獲取生活水源 D.開發豐富水能
【答案】1.B 2.C 3.D
【解析】1.據圖中陸高表可知,巴林左旗總體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特點;根據圖中的年等降水量線可知,巴林左旗年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呈現遞增趨勢;巴林左旗在內蒙古自治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最低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少,河流流量小,有結冰期;巴林左旗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屬于半干旱區,天然降水難以滿足樹木生長的需要,森林面積小。
2.人類生活離不開水,旗內城鎮多分布于河流沿岸,主要是為了獲取生活用水;該區域平地少,且氣候干旱,降水較少,主要發展畜牧業,引水灌溉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則;該地區河流水量小,且季節變化大,冬季還有結冰期,航運價值低;該地河流水量小,水能資源不豐富。
變式訓練
3.為使笤帚苗產業進一步發展,可以嘗試( )
①利用沿河農田,擴大笤帚苗種植面積②了解市場需求,創新設計笤帚苗制品
③加大技術投入,研發多種笤帚苗品種④完善交通設施,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D “利用沿河農田,擴大笤帚苗種植面積”,會降低糧食種植面積,減少糧食產量,①錯誤;“了解市場需求,創新設計笤帚苗制品”,“加大技術投入,研發多樣笤帚苗品種”,“完善交通設施,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可以進一步增加市場需求,拓展銷售渠道,使笤帚苗產業進一步發展,是值得推廣的措施,②③④正確。
【考點二】:塔里木盆地
(2023·廣東肇慶·統考一模)和若鐵路西起和田,東至若羌,于2022年6月開通。和若鐵路沿線采用“外阻內固,外高內低”的防沙模式,在鐵路最外側設置高立式沙障,內側設置草方格,中間種植耐旱作物,形成防沙“三件套”。下左圖為塔里木盆地沙漠鐵路環線分布圖,右圖為和若鐵路沿線防沙“三件套”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和若鐵路修建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 )
A.多年凍土 B.滑坡崩塌 C.風沙災害 D.高寒缺氧
5.高立式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
A.導沙 B.阻沙 C.固沙 D.儲沙
【答案】4.C 5.B
【解析】4.“最外側設置高立式沙障,內側設置草方格,中間種植耐旱作物,形成防沙‘三件套’”可知,和若鐵路修建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風沙災害。
5.高立式沙障是水分條件較差的地區一種有效的防沙措施,可以降低風速,沉積流沙,此處沙障可以保護鐵路免受風沙掩埋,主要作用是阻沙,故選B。
變式訓練
6.和若鐵路的建成通車有利于( )
①提高南疆地區的運輸成本②促進各民族的交往與合作③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④加強南疆地區的對外聯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D 和若鐵路的建成通車有利于①降低南疆地區的運輸成本②促進各民族的交往與合作③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④加強南疆地區的對外聯系。
【考點三】:河西走廊
(2024上·廣東東莞·八年級湖景中學校考期末)“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氣候干冷地區生長的蔬菜。近年來,張掖等河西走廊地區成為優質的高原夏菜產區。結合如圖,完成下面小題。
7.下列關于圖中A、B兩地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地位于青藏高原 B.B地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C.A地以種植業為主 D.B地主要植被為草原、荒漠
8.河西走廊成為優質高原夏菜產區的有利自然條件,不包括( )
A.夏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B.地形相對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C.河流及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D.深受冬季風影響,氣候干冷
【答案】7.C 8.D
【解析】7.A地位于祁連山脈的西南方,是青藏高原;B地位于河西走廊以北的內蒙古高原西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A地是青藏高原,主要以畜牧業為主;B地位于內蒙古高原西部,主要植被為草原、荒漠。
8.河西走廊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因遠離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有利自然條件,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河西走廊的地勢相對于南北的山脈較低,因而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是有利條件,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及附近的內流河提供了蔬菜生產的灌溉水源,是有利條件,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河西走廊受冬季風影響,氣候干冷,這不是蔬菜種植的有利條件,而且與“夏菜”的季節描述不符。
變式訓練
9.下列關于圖中城市分布所反映的事實,不正確的是( )
A.位于山麓綠洲,地形相對平坦 B.水源豐富,能滿足生產、生活用水
C.多沿河流分布,航運便利 D.鐵路橫穿,出行方便
9.C 從圖示來看,河西走廊的城市均位于祁連山的山麓綠洲,地形相對平坦;河西走廊依靠祁連山的冰雪融水,水源豐富,能滿足生產、生活用水;河西走廊的河流較少,不能航運;河西走廊的城市均位于鐵路線(蘭新線)上,出行較為便利。
【考點四】:三江源地區
(2024上·廣東潮州·八年級統考期末)川藏鐵路是一條連接四川成都與西藏拉薩的快速鐵路,是國內第二條進藏鐵路,被譽為21世紀現代化的“天路”。讀圖“川藏鐵路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0.川藏鐵路經過下列地形區中的( )
A.華北平原 B.黃土高原 C.東南丘陵 D.青藏高原
11.下列對川藏鐵路沿線區域描述正確的是( )
A.區域內潮汐能資源豐富 B.跨越地勢的第一和第二階梯
C.區域內分布有大片熱帶沙漠 D.河流都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答案】10.D 11.B
【解析】10.根據圖示分析可知,川藏鐵路經過了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青藏高原,沒有經過華北平原、黃土高原以及東南丘陵。
11.川藏鐵路沿線區域位于內陸地區,潮汐能是從海水面晝夜間的漲落中獲得的能量,潮汐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川藏鐵路跨越地勢的第一和第二階梯;該區域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沒有大片熱帶沙漠分布;該區域有的河流自西向東流向太平洋,有地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變式訓練
12.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下列對該地區利用和保護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建立三江源的自然保護區 B.大力開發天然草場發展畜牧業
C.大量引用湖泊水灌溉農田 D.開采當地的砂金增加經濟收入
12.A建立三江源的自然保護區有利于保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A正確;大力開發天然草場發展畜牧業、大量引用湖泊水灌溉農田、開采當地的砂金增加經濟收入會導致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2022廣東·統考中考真題)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差異顯著。下圖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導致圖中三地景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氣溫 C.降水 D.土壤
2.我國改造沙漠面積最大的地理區域是( )
A.北方地區 B.西北地區 C.青藏地區 D.南方地區
【答案】1.C 2.B
【解析】1.圖中三地景觀自東向西呈森林--草原--荒漠過渡,是由于自東向西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導致。
2.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中,沙漠面積最大的是西北地區,其余三地區幾乎沒有沙漠分布,這是由于該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干旱,隨著人們的改造,許多沙漠變成了綠洲,改造沙漠面積最大的是西北地區。
(2024·廣東·模擬預測)塔里木沙漠公路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為避免公路被流沙侵蝕,公路旁種有茂盛的防護林,并配置光伏發電站為抽水灌溉防護林提供電力,實現了公路維護“零碳排放”。讀塔里木盆地簡圖及沙漠公路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3.沙漠公路光伏發電站良好運作的自然條件是( )
A.降水稀少,光照充足 B.油氣豐富,能源充足
C.采用滴灌,節約用水 D.地廣人稀,土地遼闊
4.塔里木沙漠公路的零碳維護( )
A.縮短輪南與塔中的運輸距離 B.促進塔中地區油氣資源的開發
C.提供治理荒漠化的綠色方案 D.提高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答案】3.A 4.C
【解析】3.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山脈的阻擋,海上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較多,因此光照充足,為光伏發電站良好運作提供了自然條件。
4.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配置的光伏電站散布生態防護林帶中,沙漠公路沿線植被自此徹底告別了柴油機發電灌溉的歷史,實現全線零碳排放,成為我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這是為治理荒漠化提供了綠色方案。
(2023上·廣東汕頭·八年級汕頭市龍湖實驗中學校考期中)2023年3月14日塔里木盆地垂直鉆井深度突破8937.77米,創下亞洲陸上最深千噸井紀錄,我國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實施的“深地工程”再獲新進展。讀塔里木盆地示意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5.下列關于塔里木盆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多外流河流經該盆地 B.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
C.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D.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6.塔里木盆地城鎮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的原因是( )
A.大氣降水豐富,河流數量眾多 B.背靠昆侖秦嶺,自然風光優美
C.科技水平先進,工業部門齊全 D.冰雪融水較多,綠洲水源充足
【答案】5.B 6.D
【解析】5.塔里木盆地多內流河流經該盆地;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C錯誤;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6.塔里木盆地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降水稀少;塔里木盆地夾在天山與昆侖山之間,與秦嶺相距甚遠;塔里木盆地主要為沙漠,工業部門較少;塔里木盆地四周邊緣依靠天山、昆侖山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農業發達,是城鎮的主要集中地區。
(2022·廣東中山·統考一模)2021年10月16日,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關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位于青海省,海拔高,能見度好 B.位于北方地區,地形平坦
C.降水較少,晴天多,發射窗口期長 D.空中和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運輸
8.圖中AB所在河流中途消失,關于AB所在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河流屬于外流河 B.A地河流水量大于B地
C.冬季河流水量大于夏季 D.雨水是該河流的主要水源
【答案】7.C 8.B
【解析】7.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于甘肅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于西北地區,地勢平坦開闊,人煙稀少;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晴天多,便于衛星發射和觀測;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內陸地區,距離海洋遠,海上交通不便。
8.據圖可知,AB所在河流為季節性河流,河流未注入海洋,為內流河;AB所在河流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氣候干燥,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氣溫越高,融雪越多,夏季流量最大;該河流發源于附近的祁連山,河流水量向下游逐漸減少。A地河流位于上游,B地河流位于下游,A地河流水量大于B地。
(2022·廣東江門·統考一模)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中,左圖為我國河西走廊部分地區。
材料二:圖中,下圖為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力電場這里是我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是西部大開發的又一標志性工程,被譽為“風電三峽”。
9.圖中說法正確的是( )
A.鐵路為西南-東北走向 B.農業用水主要是引黃河水
C.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降低 D.該鐵路為蘭新線
10.酒泉建風力發電站的有利條件有( )
①可利用周圍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風源近,風力強勁
③人口眾多,經濟發達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D 10.A
【解析】9.讀圖可知,該圖是帶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來判斷,箭頭所指的方向為北方,平移指向標到鐵路線上,可判斷出鐵路為東南-西北北走向;該鐵路線是蘭新線,農業用水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地勢西南高東北低。
10.根據材料可知,酒泉位于西北內陸地區,距冬季風源近,風力強勁,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可利用周圍未利用土地,故適合建設風力發電站。
(2023·廣東肇慶·統考二模)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2023年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20周年。下圖為三江源保護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中華水塔”水量豐盈的時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2.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風固沙②保護生物多樣性③提高木材產量④保護三江水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11.C 12.B
【解析】11.我國河流的水量豐盈期,不論是在外流區還是內流區,都是在夏季。被譽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地區,該地區雪山連綿,冰川廣布,“中華水塔”水量豐盈的時期最可能在7月,因為7月為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多。
12.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就是為了保護三江水源和生物多樣性,②④正確;三江源地區植被以濕地、草甸、草原為主,土地荒漠化并不嚴重,防風固沙不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作用,也不可能提高木材產量,①③錯誤。
(2022·廣東河源·校考模擬預測)“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和三江生態最敏感的地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三江源不包括哪條河流( )
A.黃河 B.長江 C.瀾滄江 D.怒江
14.游客乘火車沿青藏鐵路經過三江源地區時,可能看到的景觀是( )
A.大地碧綠翠無瑕,草原寬闊有人家 B.羚羊飛奔在天邊,牦牛信步在山間
C.千里冰封河成橋,萬里雪飄梅傲立 D.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
15.近年來,三江源地區草地逐年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過度放牧 B.濫伐森林 C.全球氣候變暖 D.濕地面積縮小
【答案】13.D 14.B 15.C
【解析】13.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因屬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三大水系發源地而得名。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中的三江指瀾滄江、長江、黃河,怒江不屬于三江源。
14.“大地碧綠翠無瑕,草原寬闊有人家”描述的是西北地區;青藏地區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都發源在這里。本區擁有大量的珍稀動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驢等,本區又是全國重要的牧區,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綿羊、藏山羊等;“千里冰封河成橋,萬里雪飄梅傲立”描述的是北方地區;“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描述的是南方地區。
15.讀圖可知,圖示所在地理區域為青藏高原地區,近年來,三江源地區冰川逐年萎縮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
16.(2021下·廣東·八年級校聯考學業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京新高速(G7)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交通要道,橫貫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G7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穿越近500 km沙漠無人區,是連接我國東北、西北和華北的最便捷通道。2017年,北京到新疆實現全程高速。G7京新高速梧桐大泉——木壘段目前已進入攤鋪瀝青階段,于2021年6月30日實現全線通車運營。
材料二 京新高速(G7)線路圖。
(1)京新高速是連接北京和 (省會城市)的高速公路,出北京市,過河北省、山西省,穿內蒙古自治區、 (省級行政區域),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內蒙古段是京新高速最長的一段,這段穿越“塞上江南”——A 平原,這一段農業發展的最大限制性條件是 。
(3)簡述京新高速修建難度大的原因。
(4)試分析京新高速的修建給我國地區發展帶來的意義。
16.(1) 烏魯木齊 甘肅省
(2) 河套 水源
(3)①橫貫我國三大沙漠,炎熱干燥,水資源短缺;②西北地區多風沙天氣,影響工程隊施工;③穿越近500 km沙漠無人區,基礎設施落后;④要穿越沙漠戈壁、穿越各種地形,修建難度極大;⑤經過我國內陸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修路工人難以適應。
(4)①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②完善我國交通運輸網絡;③北京到新疆實現全程高速,節省了時間,提高了經濟效益;④促進沿線旅游資源的開發,帶動經濟發展;⑤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團結與穩定。
【詳解】(1)由圖可知,京新高速是連接北京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省會城市烏魯木齊的高速公路,途經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和甘肅省。(2)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A為河套平原,與寧夏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降水稀少,最顯著的自然特征為干旱,因此發展農業的限制性條件為水源。(3)依據所給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該題從穿越地形區、氣候、基礎設施、施工難度等方面分析。具體原因是:①京新高速橫貫我國三大沙漠,炎熱干燥,水資源短缺;②西北地區多風沙天氣,影響工程隊施工;③京新高速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庫木塔格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近500公里沙漠無人區,基礎設施落后;④京新高速要穿越沙漠戈壁,穿越各種地形,修建難度極大;⑤京新高速經過我國內陸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施工條件差,修路工人難以適應。(4)本題考查交通運輸的建設的意義,京新高速連接北京和烏魯木齊,將我國東西部地區聯系起來,京新高速的修建:①完善了我國交通運輸網絡;②促進沿線旅游資源的開發,增加了就業崗位,提高了經濟效益;③促進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④北京到新疆實現全程高速,節省了時間,促進旅游業的發展;⑤京新高速經過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從而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團結與穩定。
17.(2022·廣東廣州·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建設中的川藏鐵路是我國第二條進藏“天路”,東起成都,西至拉薩,全長1838千來。
材料二 川藏地區局部圖、川藏鐵路沿線地形到面圖
(1)川藏鐵路被稱為“最難建的鐵路”,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原因。
(2)川藏鐵路兩端所在的地形區,四川盆地主要發展 (農業部門),青藏高原主要發展 業。由圖中信息可知,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
(3)川藏鐵路的建設,對西藏自治區的意義有________
①促進經濟、文化發展②促進民族團結③顯著改善當地氣候④增強國防安全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甲地位于 自然保護區,這里出現了濕地減少、草原退化等生態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人為原因有 。
17.(1)川藏鐵路的修建需要面對“顯著的地形高差”“強烈的板塊活動”“頻發的山地災害”“脆弱的生態環境”這四大挑戰
(2)種植業 畜牧 地形的差異
(3)B
(4)三江源 過度放牧、亂采濫挖
【詳解】(1)由圖可知,川藏鐵路被稱為“最難建的鐵路”,其原因是:川藏鐵路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多地震;且途中經過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地勢起伏大,全線海拔高差達3000多米,工程建設難度更大;夏季,降水容易造成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途中生態環境脆弱,容易遭到破壞。(2)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川藏鐵路兩端所在的地形區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主要發展種植業,青藏地區主要發展畜牧業,由圖中的信息可知,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地形的差異,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寒冷,四川盆地海拔較低,地形比較平坦,氣候雨熱同期。(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川藏鐵路的建設,對西藏自治區的意義有:促進西藏地區的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從而增強國防安全,但不能改善當地的氣候。故①②④ 正確。(4)甲地位于青海省南部,屬于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該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目前,這里出現了濕地減少、草原退化等生態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人為原因有亂采濫挖、過度放放等。
情景一:2024年新疆耕地面積比2020年增加了2873.29萬畝,達到1.06億畝,總體規模位居全國第五。2023年新疆尉犁縣首次實施“麥棉同播”方式,該方式利用小麥低溫出苗早的優勢,使其充當棉苗生長初期的天然“防護林”,待小麥生長至20厘米高時使用選擇性除草劑進行化除。“麥棉同播”采用“一麥三棉”、“一麥五棉”等模式,右圖為兩模式示意圖,下表為不同種植模式比較。
種植模式 死苗率% 傷苗率% 死傷率% 籽棉產量/(kg/hm2)
1麥3棉 3.4 10.7 14.1 6285.7
1麥5棉 4.3 13.4 17.7 6105.4
常規 15.7 30.1 45.7 4831.0
問題一:新疆的氣候類型及容易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
參考答案:溫帶大陸性氣候 土地沙漠化(或土地荒漠化)(或草場退化)(或土壤鹽堿化)
問題二:不同種植模式下,分析小麥在“麥棉同播”方式中所起的作用。
參考答案:①防風;②保溫;③保土(防沙);④保水(增加下滲、減少水分蒸發);⑤增加土壤肥力
問題三:與新中國成立時相比,2021年新疆棉花產量和占比大幅提高,請從社會經濟條件角度推測此變化產生的原因。
參考答案:①國家政策支持;②市場擴大;③交通改善;④科技水平進步(或機械化水平提高);⑤勞動力素質提高。
情景二:2021年8月19日,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在拉薩布達拉宮廣場舉行,在廣州上學的藏族學生格桑乘坐火車到拉薩參加本次盛會。下圖是青藏地區示意圖和雅魯藏布江谷地景觀示意圖。

問題一:修建青藏鐵路和川藏鐵路,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參考答案:高寒缺氧、凍土、地質災害、環境脆弱等,青藏、川藏鐵路修建難度大
問題二:三江源地區是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刻不容緩。請寫出當地人民和政府可采取符合因地制宜發展理念的1-2條主要措施。
參考答案: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沙金;合理放牧,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
問題三:雅魯藏布江河谷所產油菜籽粒大、品質優,分析該地區油菜籽單產高的自然原因。
參考答案: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
1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三)認識中國
主題二 認識中國分區
課時4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主要分區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
考點1西北地區概況 ☆☆ 西北地區概況的部分廣東屬于5年2考是個常考點,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三江源地區偶爾會考,在模擬題訓練中,涉及較多。通常以選擇題、填空題的形式考察。學生備考要會閱讀西北地區地圖,解釋西北自然環境與農業的關系,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資源及影響,河西走廊的環境與農業,三江源地區的環境及保護。
考點2塔里木盆地 ☆
考點3河西走廊 ☆
考點4三江源地區 ☆
【考點一】:西北地區概況
一、草原和荒漠
1.位置:大體位于A 以西,長城和B —C 以北。
2.地形:以 為主,東部主要是D 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自北向南“三山夾兩盆”:阿爾泰山、F 盆地、天山、E 盆地、B 。)
3.氣候: 氣候。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原因: 。)
4.河流:稀少,且多為季節性河流,是我國內流河主要分布區。 G 河是我國最大內流河。
5. 自然景觀:荒漠和草原廣布。自東向西植被變化: 。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原因: 。
二、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1.牧區:西北地區草場廣布,是我國重要的 基地。
賀蘭山以西 賀蘭山 賀蘭山以東
自然條件 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較多。 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
牧場類型 高山牧場 溫帶草原牧場
主要牧區 新疆牧區(天山牧場) 內蒙古牧區(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
主要畜種 新疆細毛羊、伊犁馬 三河牛、三河馬
2.灌溉農業:天然降水較少,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只有在有 、 、 灌溉的地區,才能發展農業。
①在C 、D 山麓的綠洲上,人們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發展農業,成為糧棉瓜果之鄉。
②B 、A ,人們引黃河水灌溉發展農業,被譽為“塞外江南”。
【考點二】:塔里木盆地
一、沙漠和戈壁廣布:
1.位置:位于新疆南部, 山脈和 山脈之間,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2. 氣候:極端 (原因: )
3.自然景觀:戈壁、沙漠廣布。盆地中的 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4.綠洲: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綠洲的水源: 和 )
二、油氣資源的開發
1.塔里木盆地 資源豐富,天然氣儲量占全國陸上總儲量的 左右。
2.西氣東輸工程:
(1)路線:
①線:輪南油氣田—上海: 盆地—河西走廊— 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②線:霍爾果斯口岸——廣州: 盆地—河西走廊— 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2)對西部的意義: 。
(3)對東部的意義: 。
【考點三】:河西走廊
一、位置和范圍
1.河西走廊位于我國 境內,東起 ,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于 和北山之間, 的狹長地帶,因其位于 以西而得名。
2.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意義?
是我國古代東部通往西域的 的咽喉要道,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陸路聯系亞歐大陸、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 ”。
二、干旱的自然環境
1.氣候: 氣候,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降水<400mm。
2.植被:植被稀少,多半荒漠。
3.地形:南北 、中間 。
4.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祁連山)、內流河
三、河西走廊的農業(綠洲農業、灌溉農業)
1.糧食作物: 、玉米、馬鈴薯;經濟作物: 、甜菜、瓜果
2. 分析河西走廊成為農業制種基地的優越條件?(河西走廊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答案: 。
脆弱的生態環境
1.分析導致河西走廊生態環境惡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① 的自然環境,降水稀少;②周邊 面積廣,沙源多;③水資源匱乏,植被 ,抗風弱;④狹管效應,風力強勁。 ⑤不合理開發利用( )。根本原因: 。
【考點四】:三江源地區
一、江河的源地
1.位置:位于 腹地,青海省南部,是 的源區。
2.中華水塔:①地勢 :位于青藏高原上;②水量 :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于三江源地區。
3.水源: 和 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和 是重要調蓄器。
二、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生態意義: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 濕地; ②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 的地區; ③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2.生態問題:①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萎縮,直接影響水源補給,湖泊、濕地面積不斷縮小甚至干涸。②過度 、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加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其中 ,草地沙化嚴重、蟲鼠猖獗、 等問題尤為突出。
3.生態保護:為了保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國家設立 自然保護區。措施:退耕還草(林),全面 禁獵 、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
【易錯警示】
1.坎兒井的開鑿利用了當地的那些有利自然條件?
①利用滲入地下的冰雪融水為水源;②多修建在山坡地帶,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③修建暗渠,可以減少水分在輸送過程中的蒸發。
2.塔里木盆地的城鎮、交通線分布與水源、綠洲分布的關系:塔里木盆地的城鎮,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交通線串聯起各座城鎮,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
3.河西走廊是我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全國70%以上的玉米種子來自這里。制種已成為河西走廊最重要的產業。目前中國制種業41家骨干企業在河西走廊建立了生產基地或加工中心,全球前5家制種公司也有4家落戶河西,河西走廊真正在為全世界制種。
4.如果三江源地區冰川不斷消退,湖泊、沼澤不斷萎縮,會對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有何影響?
答:源區水源枯竭,黃河中下游會出現斷流,長江中下游可能會出現干旱災害.
5.如果三江源地區草場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劇,會對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帶來哪些影響?
會導致長江、黃河下游地區生態環境嚴重退化,如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會加劇,黃河水量減少等。
【考點一】:西北地區概況
(2023·廣東東莞·統考三模)笤帚苗原是一種極為耐旱、耐貧瘠的野草,人們用其編扎成打掃工具--笤帚。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西靠大興安嶺,旗內的十三敖包鄉被稱為“中國笤帚苗之鄉”。近年來,巴林左旗發展了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笤帚苗產業。下圖為巴林左旗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巴林左旗( )
A.總體地勢呈現東南高西北低 B.年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增
C.境內河流流量大、無結冰期 D.森林面積廣、土層深厚肥沃
2.旗內城鎮多分布于河流沿岸,主要為了( )
A.引水灌溉 B.利用發達航運 C.獲取生活水源 D.開發豐富水能
變式訓練
3.為使笤帚苗產業進一步發展,可以嘗試( )
①利用沿河農田,擴大笤帚苗種植面積②了解市場需求,創新設計笤帚苗制品
③加大技術投入,研發多種笤帚苗品種④完善交通設施,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點二】:塔里木盆地
(2023·廣東肇慶·統考一模)和若鐵路西起和田,東至若羌,于2022年6月開通。和若鐵路沿線采用“外阻內固,外高內低”的防沙模式,在鐵路最外側設置高立式沙障,內側設置草方格,中間種植耐旱作物,形成防沙“三件套”。下左圖為塔里木盆地沙漠鐵路環線分布圖,右圖為和若鐵路沿線防沙“三件套”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和若鐵路修建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 )
A.多年凍土 B.滑坡崩塌 C.風沙災害 D.高寒缺氧
5.高立式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
A.導沙 B.阻沙 C.固沙 D.儲沙
變式訓練
6.和若鐵路的建成通車有利于( )
①提高南疆地區的運輸成本②促進各民族的交往與合作③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④加強南疆地區的對外聯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點三】:河西走廊
(2024上·廣東東莞·八年級湖景中學校考期末)“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氣候干冷地區生長的蔬菜。近年來,張掖等河西走廊地區成為優質的高原夏菜產區。結合如圖,完成下面小題。
7.下列關于圖中A、B兩地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地位于青藏高原 B.B地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C.A地以種植業為主 D.B地主要植被為草原、荒漠
8.河西走廊成為優質高原夏菜產區的有利自然條件,不包括( )
A.夏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B.地形相對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C.河流及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D.深受冬季風影響,氣候干冷
變式訓練
9.下列關于圖中城市分布所反映的事實,不正確的是( )
A.位于山麓綠洲,地形相對平坦 B.水源豐富,能滿足生產、生活用水
C.多沿河流分布,航運便利 D.鐵路橫穿,出行方便
【考點四】:三江源地區
(2024上·廣東潮州·八年級統考期末)川藏鐵路是一條連接四川成都與西藏拉薩的快速鐵路,是國內第二條進藏鐵路,被譽為21世紀現代化的“天路”。讀圖“川藏鐵路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0.川藏鐵路經過下列地形區中的( )
A.華北平原 B.黃土高原 C.東南丘陵 D.青藏高原
11.下列對川藏鐵路沿線區域描述正確的是( )
A.區域內潮汐能資源豐富 B.跨越地勢的第一和第二階梯
C.區域內分布有大片熱帶沙漠 D.河流都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變式訓練
12.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下列對該地區利用和保護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建立三江源的自然保護區 B.大力開發天然草場發展畜牧業
C.大量引用湖泊水灌溉農田 D.開采當地的砂金增加經濟收入
(2022廣東·統考中考真題)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差異顯著。下圖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導致圖中三地景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氣溫 C.降水 D.土壤
2.我國改造沙漠面積最大的地理區域是( )
A.北方地區 B.西北地區 C.青藏地區 D.南方地區
(2024·廣東·模擬預測)塔里木沙漠公路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為避免公路被流沙侵蝕,公路旁種有茂盛的防護林,并配置光伏發電站為抽水灌溉防護林提供電力,實現了公路維護“零碳排放”。讀塔里木盆地簡圖及沙漠公路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3.沙漠公路光伏發電站良好運作的自然條件是( )
A.降水稀少,光照充足 B.油氣豐富,能源充足
C.采用滴灌,節約用水 D.地廣人稀,土地遼闊
4.塔里木沙漠公路的零碳維護( )
A.縮短輪南與塔中的運輸距離 B.促進塔中地區油氣資源的開發
C.提供治理荒漠化的綠色方案 D.提高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2023上·廣東汕頭·八年級汕頭市龍湖實驗中學校考期中)2023年3月14日塔里木盆地垂直鉆井深度突破8937.77米,創下亞洲陸上最深千噸井紀錄,我國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實施的“深地工程”再獲新進展。讀塔里木盆地示意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5.下列關于塔里木盆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多外流河流經該盆地 B.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
C.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D.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6.塔里木盆地城鎮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的原因是( )
A.大氣降水豐富,河流數量眾多 B.背靠昆侖秦嶺,自然風光優美
C.科技水平先進,工業部門齊全 D.冰雪融水較多,綠洲水源充足
(2022·廣東中山·統考一模)2021年10月16日,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關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位于青海省,海拔高,能見度好 B.位于北方地區,地形平坦
C.降水較少,晴天多,發射窗口期長 D.空中和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運輸
8.圖中AB所在河流中途消失,關于AB所在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河流屬于外流河 B.A地河流水量大于B地
C.冬季河流水量大于夏季 D.雨水是該河流的主要水源
(2022·廣東江門·統考一模)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中,左圖為我國河西走廊部分地區。
材料二:圖中,下圖為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力電場這里是我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是西部大開發的又一標志性工程,被譽為“風電三峽”。
9.圖中說法正確的是( )
A.鐵路為西南-東北走向 B.農業用水主要是引黃河水
C.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降低 D.該鐵路為蘭新線
10.酒泉建風力發電站的有利條件有( )
①可利用周圍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風源近,風力強勁
③人口眾多,經濟發達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廣東肇慶·統考二模)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2023年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20周年。下圖為三江源保護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中華水塔”水量豐盈的時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2.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風固沙②保護生物多樣性③提高木材產量④保護三江水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022·廣東河源·校考模擬預測)“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和三江生態最敏感的地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三江源不包括哪條河流( )
A.黃河 B.長江 C.瀾滄江 D.怒江
14.游客乘火車沿青藏鐵路經過三江源地區時,可能看到的景觀是( )
A.大地碧綠翠無瑕,草原寬闊有人家 B.羚羊飛奔在天邊,牦牛信步在山間
C.千里冰封河成橋,萬里雪飄梅傲立 D.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
15.近年來,三江源地區草地逐年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過度放牧 B.濫伐森林 C.全球氣候變暖 D.濕地面積縮小
16.(2021下·廣東·八年級校聯考學業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京新高速(G7)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交通要道,橫貫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G7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穿越近500 km沙漠無人區,是連接我國東北、西北和華北的最便捷通道。2017年,北京到新疆實現全程高速。G7京新高速梧桐大泉——木壘段目前已進入攤鋪瀝青階段,于2021年6月30日實現全線通車運營。
材料二 京新高速(G7)線路圖。
(1)京新高速是連接北京和 (省會城市)的高速公路,出北京市,過河北省、山西省,穿內蒙古自治區、 (省級行政區域),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內蒙古段是京新高速最長的一段,這段穿越“塞上江南”——A 平原,這一段農業發展的最大限制性條件是 。
(3)簡述京新高速修建難度大的原因。
(4)試分析京新高速的修建給我國地區發展帶來的意義。
17.(2022·廣東廣州·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建設中的川藏鐵路是我國第二條進藏“天路”,東起成都,西至拉薩,全長1838千來。
材料二 川藏地區局部圖、川藏鐵路沿線地形到面圖
(1)川藏鐵路被稱為“最難建的鐵路”,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原因。
(2)川藏鐵路兩端所在的地形區,四川盆地主要發展 (農業部門),青藏高原主要發展 業。由圖中信息可知,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
(3)川藏鐵路的建設,對西藏自治區的意義有________
①促進經濟、文化發展②促進民族團結③顯著改善當地氣候④增強國防安全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甲地位于 自然保護區,這里出現了濕地減少、草原退化等生態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人為原因有 。
情景一:2024年新疆耕地面積比2020年增加了2873.29萬畝,達到1.06億畝,總體規模位居全國第五。2023年新疆尉犁縣首次實施“麥棉同播”方式,該方式利用小麥低溫出苗早的優勢,使其充當棉苗生長初期的天然“防護林”,待小麥生長至20厘米高時使用選擇性除草劑進行化除。“麥棉同播”采用“一麥三棉”、“一麥五棉”等模式,右圖為兩模式示意圖,下表為不同種植模式比較。
種植模式 死苗率% 傷苗率% 死傷率% 籽棉產量/(kg/hm2)
1麥3棉 3.4 10.7 14.1 6285.7
1麥5棉 4.3 13.4 17.7 6105.4
常規 15.7 30.1 45.7 4831.0
問題一:新疆的氣候類型及容易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
問題二:不同種植模式下,分析小麥在“麥棉同播”方式中所起的作用。
問題三:與新中國成立時相比,2021年新疆棉花產量和占比大幅提高,請從社會經濟條件角度推測此變化產生的原因。
情景二:2021年8月19日,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在拉薩布達拉宮廣場舉行,在廣州上學的藏族學生格桑乘坐火車到拉薩參加本次盛會。下圖是青藏地區示意圖和雅魯藏布江谷地景觀示意圖。

問題一:修建青藏鐵路和川藏鐵路,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問題二:三江源地區是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刻不容緩。請寫出當地人民和政府可采取符合因地制宜發展理念的1-2條主要措施。
問題三:雅魯藏布江河谷所產油菜籽粒大、品質優,分析該地區油菜籽單產高的自然原因。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澜沧| 和顺县| 汉寿县| 射阳县| 溆浦县| 通渭县| 新龙县| 都江堰市| 腾冲县| 泗阳县| 永靖县| 清镇市| 依安县| 开阳县| 台安县| 祁东县| 安塞县| 兴隆县| 微山县| 汪清县| 康保县| 屯门区| 麻栗坡县| 昂仁县| 札达县| 饶河县| 玉溪市| 方城县| 大港区| 佛山市| 治县。| 若羌县| 宁国市| 新和县| 伊通| 同德县| 望谟县| 佛山市| 齐河县| 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