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上冊第19課 懷疑與學問顧頡剛“學者先要會疑。”——程頤“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中心論點,文章開頭引用這兩句名言,作者的目的是提出自己的觀點:做學問必須有懷疑精神。】【段落解析】引用名言,提出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談做學問必須有懷疑精神,作者首先從“學問”談起,點明學位的基礎事實和證據。】事實和證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身視察。【類比論證,“譬如”一句是為前一句列舉事實論據,證明事實和證據有兩種來源,即聽說的和親身視察的。】做學問也是這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段落解析】分析做學問的基礎及其來源。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承接上文,指出對于傳說,不能隨便輕信。“不論……都應當……”明確點明了對待傳說的話必須思考的觀點。“隨隨便便”用詞嚴密,突出了質疑的過程。】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緊承上文,闡明正確對待“傳說的話”的觀點,進而論證什么是懷疑的精神,并點明其作用,再次強調中心論點。解釋何為“懷疑精神”,即經過一番思考,不隨便輕信的態度。】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么科學根據?【舉例論證,以“三皇、五帝”和“腐草為螢”為例,論述對于傳說的話要不輕信,要以一種懷疑的精神多追問。】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結論,只有這樣敢于懷疑和追問,才能辨偽去妄。】【段落解析】具體闡述什么是懷疑精神,強調他是做一切學問的基礎條件。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上一段提到的是對于傳說要懷疑,這一段提出的是對“書”和“學問”的態度。】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懷疑、思索、辨別,這是一個符合思考認知規律的過程,三個詞語是層層遞進的關系。】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正反對比論證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結果,證明了“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的重要性。】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道理論證,引用孟子的名言,論證我們要有懷疑的精神,使論證更有力。】【段落解析】通過正反對比論證和道理論證,具體闡述以懷疑的精神讀書和治學,要分三步走。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承上啟下,前半句是對上文的總結,即第一個分論點:懷疑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后半句是引出下文,即第二個分論點: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反面論證,指出懶惰、被動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展起來。【正面論證,常常懷疑、發問、求解,在這樣的過程中學問才會發展起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舉大哲學家笛卡兒的例子并引用他的名言,與上文戴;震的例子互相補充,進一步論證了第二個分論點,使論據更豐富,論證更嚴密。】法國的大哲學家笛卡兒也說:“我懷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學就建立在對于萬事萬物的懷疑和明辨上。【舉例論證,道理論證,這兩句列舉戴震和笛卡兒兩位學問家懷疑發問的事例,意在證明上面一句。】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從正面闡述一切學問家都抱有懷疑的態度。這一句的總結,借用四個“常常”,突出學問家經常這樣做,且符合懷疑、思索、辨別的過程。】古今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從反面進一步論述“墨守前人的舊說”的惡果--學術停滯,人類文化也不會進步。】【段落解析】論證第二個分論點--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