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上冊第14課 詩詞三首行路難(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注釋: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為飾。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高。 玉盤: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貴的菜肴。羞:同“饈”,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價值。譯文:酒杯里盛著價格昂貴的清醇美酒,盤子里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解析:對偶,夸張,描寫宴會的華美奢侈,渲染歡樂的氛圍;欲揚先抑,為下文寫自己的苦悶、茫然心緒形成對比。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注釋: 投箸:丟下筷子。 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無所適從。譯文:(面對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煩悶得)吃不下飯,拔出劍來,環顧四周,心中茫然無所適從。解析:“停、投、拔、顧”四個動作寫出詩人感情的激蕩變化,生動形象的刻畫詩人內心的迷惘。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注釋:太行:太行山。譯文: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卻鋪滿了山嶺。解析:象征手法,正面描寫行路難,用“欲渡黃河”“將登太行”來象征對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形象的寫出仕途的艱辛,表現了詩人無限的惆悵和迷惘。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注釋:碧:一作“坐”。 忽復:忽然又。譯文:相傳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釣,相傳伊尹受商湯任用前,曾夢見乘船經過太陽旁邊。解析:典故,借用“姜尚垂釣”“尹伊乘舟”的典故,含蓄表達對現實的不滿,也表達想向姜尚和尹伊一樣建功立業。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注釋:多岐路,今安在:岔道這么多,如今身在何處? 歧:一作“岐”,岔路。 安:哪里。譯文:行路難呀行路難!岔路這么多,現在要走的路在哪里?解析:問句表達仕途的坎坷,對前路的迷茫,表現出一種不甘自棄,繼續尋求出路的復雜心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注釋:長風破浪:比喻實現政治理想。 會:終將。 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連,船帆好像出沒在云霧之中。 濟:渡。譯文:總會有乘風破浪的那一天,徑直掛上白色的船帆橫渡滄海。解析:典故,用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典故,寫出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追求含蓄的表達詩人準備沖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注釋:酬:答謝,酬答,這里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 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見贈:送給(我)。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注釋: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于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于楚國。劉禹錫被貶后,遷徙于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歷二年(826)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 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é)。譯文:在巴山楚水這樣凄涼的地方,我度過了二十三年的沉淪時光。解析:詩的首聯,便表現出作者不同凡響的抒情才能。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受迫害?!捌鄾龅亍焙汀皸壷蒙怼边@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注釋: 懷舊:懷念故友。 吟:吟唱。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思舊賦》。 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達。 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譯文:懷念故人,徒然吟誦《思舊賦》,久貶歸來,真如那在山中觀棋爛了斧柄的王質返回家鄉一樣,恍如隔世。解析:典故,寫歸來感受,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用典貼切,感情深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注釋:沉舟:這是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 側畔:旁邊。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譯文:沉舟之畔,正有千帆駛過,病樹前頭,卻是萬樹爭春。解析: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使他消沉頹唐。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注釋: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譯文:今日聽你贈的這首詩,暫且憑借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解析: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他對生活并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水 調 歌 頭[宋]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注釋:水調歌頭:詞牌名。丙辰:熙寧九年(1076)。達旦:早晨;白天。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譯文:熙寧九年中秋節,(我)歡暢飲酒直至天亮,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借此)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思念。解析:詞前小序,交代寫作時間和原因,總領全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注釋:把酒:端起酒杯。譯文: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解析:起筆把酒相問,是其酒酣時對月亮產生遐想,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注釋: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宮殿前左右豎立的樓觀。 譯文: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解析:表明寫月,實則暗示不知當今朝廷情況,為下文“乘風歸去”鋪墊,表達對人生追求的苦悶和對人世繁華的留戀。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注釋:歸去:回到天上去。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不勝:經受不住。 譯文: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解析:想象,“歸去”表現詩人在現實生活中苦悶難解,尋求解脫,“欲”和“恐”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因此為歌詞帶來一種曠達的作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注釋:弄清影弄:賞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何似:哪里比得上。譯文: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解析: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占了上風?!昂嗡圃谌碎g”是毫無疑問的肯定,雄健的筆力顯示了情感的強烈。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注釋: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譯文: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解析: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這里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注釋:恨:怨恨。何事:為什么。譯文: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解析:擬人,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于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注釋:全:周全。譯文: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解析:詞人認為人的悲歡離合就像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樣,是自然常理不必悲傷,表達豁達樂觀的胸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注釋:但:只。 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譯文:但愿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解析:點題,“但愿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對親人的思念化作真誠的祝福。既是詩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對親人的勸慰,同時也是對自己政治遭遇的寬慰,表達此人灑脫豁達的胸懷和樂觀曠達的豪邁情懷。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