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堰河——我的保姆》導(dǎo)學稿教師版課題:大堰河——我的保姆二、課時安排:2課時三、學習目標:1、品味詩歌語言,把握大堰河的形象。2、鑒賞詩歌的人稱變化及寫作手法,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熱愛和歌頌之情。3、理解詩人對大堰河的贊美與懷念之情實質(zhì)是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歌頌。預(yù)習案1、作者簡介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現(xiàn)代著名詩人。192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專修繪畫。1932年回國,參加中國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入獄。在獄中艾青轉(zhuǎn)而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艾青在現(xiàn)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譽為“ 卓越的民族詩人 ”。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愛這土地》《向太陽》《火把》《古羅馬競技場》。2、寫作背景 :詳見《金牌學案》P523、關(guān)于“大堰河”艾青的保姆大堰河,是離艾青老家五里遠的大葉荷村人,很小就被賣到艾青的家鄉(xiāng)——畈田蔣村當童養(yǎng)媳。她“卑微到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有”,人們只好用她的出生地“大葉荷”稱呼她,浙江金華方言中,“大堰河”與“大葉荷”諧音,因此,把她叫成“大堰河”。大堰河一生命運非常悲慘,與前夫生了三個孩子;前夫死后,從鄰近村招贅,又生了兩個孩子。那時農(nóng)民生活非常艱難,除了苛捐雜稅,還有地主盤剝。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艱難,她受盡煎熬,僅四十多歲就離開了人世。4、讀準字音。大堰河yàn 檐頭yán 瓦菲fēi 灶火zào 荊棘jīngjí 掐死qiā 匾biǎn 火缽bō 碾niǎn 忸怩 niǔní 冰屑xiè 團箕jī 凌侮wǔ 叱罵chì 咒語 zhòu5、初讀課文,整體把握:劃分層次,歸納每一層次的主要內(nèi)容。第一部分(1~3):引起回憶: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與“我”的關(guān)系。第二部分(4~8):生前:大堰河生前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第三部分(9~11):死后: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第四部分(12~13):直接贊美: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探究案1、閱讀全詩,大堰河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大堰河是一個普通的中國農(nóng)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①大堰河是勤勞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飯、養(yǎng)雞、喂豬,終日操勞;②大堰河是善良、樂觀的,她永遠是“含著笑”去做每一件事,樂天安命,質(zhì)樸樂觀;③大堰河是慈愛的,即使終日勞作,仍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④大堰河的愛是博大的,她就像親生母親一樣,“深愛她的乳兒”;⑤大堰河是悲苦的,貧窮、勞累的生活過早地奪去了她的生命。總之,大堰河是舊社會勞動婦女的縮影,她默默無聞、忍辱負重、任勞任怨地奉獻自己生命中全部的愛,她是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2、詩歌中,有哪些人稱代詞?這些人稱代詞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感情呢?閱讀全文并完成下列表格。人稱代詞 詩節(jié) 表達效果對大堰河的稱呼 第1-2節(jié) “她” 第3-5節(jié) “你” 第7-11節(jié) “她” 第12-13節(jié) “你” 第1-2節(jié) 、7-11節(jié)用第三人稱代詞“她”稱謂大堰河,刻意拉開與大堰河之間的距離,陳述客觀事實,如實講述大堰河卑微的出身與悲慘的命運。 第3-5節(jié)、第12-13節(jié)用第二人稱代詞“你”稱謂大堰河,拉近與大堰河之間的距離,仿佛面對面訴說一般,便于直接抒情。“她” “你”兩種人稱代詞的交織變換,使得詩人對大堰河的想念,禮贊之情與對不公平世界的控訴交織重疊,詩歌更耐咀嚼回味。對自己的稱呼 第8節(jié) “他” 其他節(jié) “我” “他” :增加了抒情的客觀性和故事性。凸顯大堰河對他的這種愛是無私的、真摯的、顯而易見的。 “我” :直接抒發(fā)詩人對大堰河的感激、思念之情以及對舊世界的憎惡。3、這首詩歌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第三節(jié),借景抒情:①意象:通過描寫白雪覆蓋大地、草蓋的墳?zāi)埂⒖菟赖耐叻啤⒁徽善椒降膱@地、長了青苔的石椅等衰敗、荒棄景物;②意境:渲染凄涼、莊嚴、肅穆的氛圍;④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大堰河深切的悼念。象征:雪,高潔潔白無瑕,象征大堰河純潔無私;第四節(jié),排比:連用8個“在你......之后”的狀語格式,細致入微的描寫了大堰河勞動的情景,形成排比,表現(xiàn)出大堰河的辛苦與勞累。細節(jié)描寫:運用一些列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表現(xiàn)出了大堰河勞作內(nèi)容的多和她的繁忙,表達對我的疼愛。第六節(jié),對比:從住、穿、吃三個方面描寫家里的富庶和大堰河家中貧窮形成對比,“我”在家里的忸怩不安、新客,感受到冷漠無情和大堰河家里歡樂和愛形成鮮明對比。一方面突出了“我”對大堰河的依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的不公。第七節(jié),細節(jié)描寫、排比:“含著笑”強調(diào)她的深情無私,極易滿足。第八節(jié),排比:為了他,大堰河到“我”家里幫傭,更多地是對“我”的不舍和深厚的愛。虛實結(jié)合:運用夢境,展現(xiàn)大堰河對“我”的無限祝愿和深情。第九節(jié),反復(fù):①“她死時,乳兒不在她的旁側(cè)” ,強調(diào)突出大堰河死時還念著乳兒,②表達作者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內(nèi)疚悲痛的心情,③加強情感和音節(jié)的旋律,使詩句一唱三嘆,增強表達效果。第十節(jié),對比:“四十幾年的”“數(shù)不盡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塊錢的”“幾尺長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蘊含著詩人對不公正的社會的憤慨,對大堰河悲苦命運的同情和深刻的悼念與歉疚。訓(xùn)練案㈠ 閱讀食指的《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回答后面的問題。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動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一聲尖厲的汽笛長鳴北京車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陣劇烈地抖動我吃驚地望著窗外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驟然一陣疼痛,一定是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這時,我的心變成了一只風箏風箏的線繩就在媽媽手中線繩繃得太緊了,就要扯斷了我不得不把頭探出車廂的窗欞直到這時,直到這個時候我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一陣陣告別的聲浪就要卷走車站北京在我的腳下已經(jīng)緩緩地移動我再次向北京揮動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領(lǐng)然后對她親熱地叫喊:永遠記著我,媽媽啊北京終于抓住了什么東西管他是誰的手,不能松因為這是我的北京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注釋:文化大革命運動后期,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大量城市“知識青年”被有組織的安排離開城市,上山下鄉(xiāng),到農(nóng)村去勞動、定居。這場帶有強制性的運動改寫了一代人的命運,使知青一代滋生出文化和政治上的叛逆傾向。1.這首詩的題目中的“四點零八分”有幾層含義?明確:①四點零八分是一次列車的始發(fā)時間;②這一時刻知青們將要遠離親人和故鄉(xiāng),是詩人以及詩人所代表的無數(shù)知識青年的個人命運記號;③這一時刻將影響一代人的命運,濃縮了“文化大革命”這一特定時代的重大歷史內(nèi)涵2.通過分析,找出詩中有哪些“幻覺意象”,并任選一例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明確:【示例一】:“劇烈地顫抖”的“北京車站”“劇烈地抖動”的車站是詩人正在顫抖的心靈的外化。強烈地表達了詩人以及當時青年人所共有的的迷惘、無助和對不可知的未來的恐懼。【示例二】:“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化用了唐代詩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自古以來,母子之間就有一種天然的、永遠割舍不斷的感情。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告別母親時的眷戀和痛楚。【示例三】:“我的心變成了一只風箏”離家的詩人感覺自已的前途就像風箏一樣飄搖不定,同時希望風箏的線牽在母親手中,既寫出了詩人失落和迷惘,又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依戀。【示例四】: “北京在我的腳下,已經(jīng)緩緩地移動”這是物我顛倒的錯覺,出現(xiàn)這樣的幻覺是為了表現(xiàn)作者感覺到已經(jīng)被北京拋棄了,被時代和文明拋棄了。3.最后一段中“抓”字很搶眼,作者為什么“抓”,抓什么?這個動作表現(xiàn)了當時作者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明確.①知青的上山下鄉(xiāng)有著一種遠離主流、走向邊緣的深層命運,每個人都無力擺脫。當作者明白自己不可挽回的要離開的時候,離開親人、離開故鄉(xiāng)、離開自己對命運的把握。詩人想抓住故鄉(xiāng)、親人、命運。②這個動作表現(xiàn)了作者在要離開母親,離開故鄉(xiāng)時的那種急切和失落,迷惘與痛楚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一種歇斯底里的絕望,透射出濃烈的悲壯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導(dǎo)學稿學生版課題:大堰河——我的保姆二、課時安排:2課時三、學習目標:1、品味詩歌語言,把握大堰河的形象。2、鑒賞詩歌的人稱變化及寫作手法,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熱愛和歌頌之情。3、理解詩人對大堰河的贊美與懷念之情實質(zhì)是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歌頌。預(yù)習案1、作者簡介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現(xiàn)代著名詩人。192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專修繪畫。1932年回國,參加中國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入獄。在獄中艾青轉(zhuǎn)而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艾青在現(xiàn)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譽為“ 卓越的民族詩人 ”。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愛這土地》《向太陽》《火把》《古羅馬競技場》。2、寫作背景 :詳見《金牌學案》P523、關(guān)于“大堰河”艾青的保姆大堰河,是離艾青老家五里遠的大葉荷村人,很小就被賣到艾青的家鄉(xiāng)——畈田蔣村當童養(yǎng)媳。她“卑微到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有”,人們只好用她的出生地“大葉荷”稱呼她,浙江金華方言中,“大堰河”與“大葉荷”諧音,因此,把她叫成“大堰河”。大堰河一生命運非常悲慘,與前夫生了三個孩子;前夫死后,從鄰近村招贅,又生了兩個孩子。那時農(nóng)民生活非常艱難,除了苛捐雜稅,還有地主盤剝。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艱難,她受盡煎熬,僅四十多歲就離開了人世。4、讀準字音。大堰河yàn 檐頭yán 瓦菲fēi 灶火zào 荊棘jīngjí 掐死qiā 匾biǎn 火缽bō 碾niǎn 忸怩 niǔní 冰屑xiè 團箕jī 凌侮wǔ 叱罵chì 咒語 zhòu5、初讀課文,整體把握:劃分層次,歸納每一層次的主要內(nèi)容。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探究案1、閱讀全詩,大堰河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2、詩歌中,有哪些人稱代詞?這些人稱代詞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感情呢?閱讀全文并完成下列表格。人稱代詞 詩節(jié) 表達效果對大堰河的稱呼 第1-2節(jié) “ ” 第3-5節(jié) “ ” 第7-11節(jié) “ ” 第12-13節(jié) “ ”對自己的稱呼 第8節(jié) “ ” 其他節(jié) “ ”3、這首詩歌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 :第六節(jié): :第七節(jié): :第八節(jié): :第九節(jié): :第十節(jié): :訓(xùn)練案㈠ 閱讀食指的《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回答后面的問題。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動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一聲尖厲的汽笛長鳴北京車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陣劇烈地抖動我吃驚地望著窗外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驟然一陣疼痛,一定是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這時,我的心變成了一只風箏風箏的線繩就在媽媽手中線繩繃得太緊了,就要扯斷了我不得不把頭探出車廂的窗欞直到這時,直到這個時候我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一陣陣告別的聲浪就要卷走車站北京在我的腳下已經(jīng)緩緩地移動我再次向北京揮動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領(lǐng)然后對她親熱地叫喊:永遠記著我,媽媽啊北京終于抓住了什么東西管他是誰的手,不能松因為這是我的北京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注釋:文化大革命運動后期,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大量城市“知識青年”被有組織的安排離開城市,上山下鄉(xiāng),到農(nóng)村去勞動、定居。這場帶有強制性的運動改寫了一代人的命運,使知青一代滋生出文化和政治上的叛逆傾向。1.這首詩的題目中的“四點零八分”有幾層含義?2.通過分析,找出詩中有哪些“幻覺意象”,并任選一例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3.最后一段中“抓”字很搶眼,作者為什么“抓”,抓什么?這個動作表現(xiàn)了當時作者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大堰河——我的保姆》學生版.docx 2024《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