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牛頓第一定律一、說教材(過渡句: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一節內容。包括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兩方面的內容。牛頓第一定律是整個力學的基礎,因為它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聯系起來,確立了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為后面學習二力平衡的知識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牛頓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點。二、說學情(過渡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本節課的學習者是八年級學生,經過半年多的物理學習,學生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并且學習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為本節學習做好了鋪墊。但是由于學生受生活經驗的影響,“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錯誤觀念不容易轉變。三、說教學目標(過渡句: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常識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知道什么是慣性,能夠用慣性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知道慣性與質量之間的關系。【過程與方法】通過斜面小車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通過實驗分析,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在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悅,學會分工與合作,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感悟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曲折,感悟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四、說教學重、難點(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重點】對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和慣性的正確理解,體會科學思想的建立過程。【難點】1.明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觀點是錯誤的。2.明確斜面實驗的整個過程。3.通過對斜面實驗的分析比較得出牛頓第一定律。五、說教學方法(過渡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本課時我主要采用“演示法”與“科學推理法”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討論,又加以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總結規律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正確實施下,我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等學習方法。六、說教學過程(過渡句: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教學環節。)環節一:新課導入我設計了兩個小實驗引入新課,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1、要讓靜止的書(文具盒)運動,該怎么辦 2、停止用力,又會如何呢 (學生實驗后上臺演示)誤導學生:物理受力就會運動,不受力就停止。得出謬論:物體運動要靠力維持。教師實驗演示:在桌面推一輛小車,撤去推力,小車沒有立即停下。得出結論: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觀察學生表情,出示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牛頓第一定律》。【設計意圖:這樣的實驗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著想知道這是為什么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環節二:新課講授我會以敘述的方式講述自古以來人們對于物體運動的認識---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但是伽利略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引出演示實驗“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1)棉布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讓同學們觀察小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2)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讓同學們觀察小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并提問,兩次實驗為什么都讓小車在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 提問同學們總結實驗現象:小車所受的阻力減小,向前滑行的距離變大。通過斜面實驗引導同學們進一步推理出:如果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就不會減小,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設計意圖:通過斜面實驗,運用控制變量法感性認知小車滑行的距離與阻力大小的關系,為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做好鋪墊。】講述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到牛頓第一定律。強調雖然牛頓第一定律建立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但卻是一個推理而概括出來的規律。通過牛頓第一定律,引領同學們總結物體在受力與不受力兩種情況下對應各自的運動狀態。提問:牛頓第一定律蘊涵幾部分知識,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得出牛頓第一定律包含三部分內容:(1)物體在不受力時,總保持勻速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2)物體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3)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需要外力。引導同學們思考,從牛頓第一定律知,物體都要保持它們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或者說,它們都具有抵抗運動狀態變化的“本領”,但是這種這種“本領”的大小是不一樣的.物體抵抗運動狀態變化的“本領”,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問與引導,導出慣性這一概念,通過列舉生活中汽車剎車和跳遠運動員助跑來說明慣性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并強調慣性僅與質量有關。【設計意圖:通過理論分析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與對生活實例提問的結合,同學們可以從多角度加深理解和認知。】環節三:鞏固提高學完本節課的新內容之后,提問同學們牛頓第一定律從幾個方面闡述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什么是運動狀態的改變,隨機提問幾個學生,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分析得出答案,深化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培養自身對于物理定律的分析思路。】環節四:小結作業在小結時,我會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提問總結,梳理本節課知識點。在作業布置環節,我讓同學們放學后去查閱伽利略斜面實驗的完整設計過程,同時觀察生活中有關利用慣性的事例。【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置,同學們可以培養自身的對于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并且也可以培養自身查閱資料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